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

此時的京師,正因爲高拱之死,鬧得沸沸揚揚。

各種流言在坊間和府邸裡瘋傳。

有說書人和唱曲的,冒着風險蹭熱度,把各種流言中最吸睛的情節糅合在一起,使勁地編故事,瘋狂地吸流量。

也成功地把自己送到了新的舞臺,錦衣衛鎮撫司大獄裡。

這天,新任禮部尚書潘晟、戶部尚書王國光、光祿寺左少卿曾省吾,一起進到內閣值房裡找到了張居正。

四人坐下來後,潘晟開門見山地問道:“元輔,高拱之事,西苑到底怎麼個章程?”

在衆人眼裡,內閣總理等於此前的內閣首輔,只有等真正認識到內閣總理的權柄後,他們纔會改變稱呼。

張居正捋着鬍鬚,坐得十分端正。

這些日子他奉命組閣,六部尚書、諸寺正卿的人選,皇上跟他商議過後,很快就定下來。侍郎和少卿人選,又商議了幾日,幾經更換,也終於定下。

人事即政治。

君臣攜手新政改革的第一步,順利邁出。

忙完人事,張居正請旨成立了內閣條例司,以心腹王篆爲治事郎中,執掌此司。

條例司專司制定內閣條例,六部諸寺名義下發的條例叫部令,內閣下發的條例叫政令。即內閣以及六部諸寺下發,各省布政司遵行的部令政令,皆出於內閣條例司和王篆之手。

張居正過目票批後,再呈送西苑。

留中的,表示萬曆帝沒有任何意見,內閣遵行便是。

御批有所修改遞出來,遵照萬曆帝的意見修改,再呈送西苑。

御批駁回的,或該條例終止,或全部重新擬定。

還有其它諸多事宜,萬曆新政,就從新制開始。千頭萬緒,都需要內閣總理張居正一一理順處理。

這段時間忙下來,他清瘦了許多。

聽到潘晟的問話,張居正的雙眼閃着精光,“皇上已經當面給我和大洲口諭,此案叫內閣與都察院聯合辦理。

本閣已經派遣精幹吏員,連同都察院御史,急赴臨清,實地勘察。”

曾省吾擔憂地問道:“元輔,該不會是有人暗害了高公吧。”

王國光看了他一眼,悠悠地說道:“三省,話不要亂說。有人暗害高公?誰暗害的?最關鍵的是誰指使的?”

“坊間傳聞,是前首輔少湖公花重金請得殺手,暗害了高公。”

“無稽之談!”潘晟和王國光不屑地說道。

“兩位尚書老爺,此事不是空穴來風。高公生前安排了蔡國熙出任江蘇右參議,那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人算不如天算,蔡國熙那邊還沒有發作,高閣部卻塌了臺。

據說這些日子,少湖公在府中嚇得惶惶不可終日。聽到高公被褫職,徐府連放了三天鞭炮。

還說此前嘉靖朝和隆慶朝,高公和少湖公明爭暗鬥,仇深似海啊!趁着高公塌臺,少湖公老賬新賬一起算,給高公來個一了百了!”

潘晟搖搖頭,“三省,要不你不要去光祿寺,乾脆去南城茶館說書去算了!說得這麼精彩,身臨其境啊。難道這些編章回的人,親眼所見這些事?”

張居正看了一眼兩人,把目光放在了臉色凝重的王國光身上。

“汝觀,你可有話要說?”

“元輔,要是有人暗害了高公,嫁禍給你?”

“嫁禍給本官?”

“元輔,隆慶年間,你跟高公明爭暗鬥,爭奪新政改革的主導權。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

現在皇上即位大寶,你與高公勝負已定,而且王遴、王世貞等一干迂腐酸儒,也被清理出朝堂。

可是他們的門生故吏衆多,明裡爭不過,他們就暗施毒計,想法加害高公,再嫁禍於元輔頭上。

一石二鳥。”

是啊,確實是一石二鳥。

在那些保守派眼裡,以新政爲投機的高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把他除掉,再嫁禍給張居正,讓他們一起完蛋。

豈不快哉!

室內一片沉寂,過了一會,曾省吾搖了搖頭:“高公出京回鄉,身邊有翊衛司的軍校,難以得手。

再說了,現在元輔執掌內閣,六部諸寺皆聽從號令。執掌都察院的趙中丞,與元輔同爲西苑近臣,交情深厚。

他們就算費盡心思,加害高拱,刑部是我們的人,都察院也是我們這邊的人,他想怎麼嫁禍給元輔?”

潘晟連連點頭,“有道理!三省說得極有道理。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做下來,好處沒有,還要甘冒巨大的風險,這些酸儒不會如此無智吧。”

張居正捋着鬍鬚,幽幽地說道:“汝觀,不妨說透一點。”

王國光臉色稍微閃了閃,看着潘晟和曾省吾,“思明剛纔說得沒錯。刑部和都察院都是我們的人,他們想嫁禍也無從下手。

那麼反過來,我們卻有從下手!”

曾省吾嚇得差點從座椅上彈起來,說話有點結巴。

“汝觀,你.你是想把此案辦成那些人加害了高公,還意圖嫁禍元輔,辦成鐵案,以便斬草除根”

把高拱暴斃一案辦成這樣的大案,對於大權在握的張居正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

當初他聽聞王遴等人意圖在二月初一朝會上發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利用他閣老兼吏部尚書職權,再加上考成法試行,直接把王遴等人停職。

手段十分狠辣。

可惜萬萬沒有想到,保守派施展了瞞天過海之計,把上竄下跳的王遴等人推出來當箭靶,吸引衆人注意力。

實際上王世貞等人暗地裡勾連,還與高拱、葛守禮等人達成了默契,各取所需,在朝會上一起發難。

幸好皇上是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一場滿天神仙下凡同賀的神蹟,擊碎了一切。

不僅如此,皇上還將計就計。

你們不是彈劾上天有異象示警,應在朝中有奸佞嗎?

皇上乾脆把內閣全體閣老、六部尚書、諸寺正卿全部免職,即應了天象,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趁機重建新的中樞機構,重新分配權力。

在座的張居正、潘晟、王國光、曾省吾都知道,要是二月初一朝會上,要是讓王世貞等人得手,首當其衝的必是張居正。

他會陷入萬劫不復,那麼一向與他親近,被視爲一黨的潘晟等人,也會遭到瘋狂反撲,下場可想而知。

潘晟、王國光和曾省吾忍不住看向沉寂如水的張居正。

張叔大心裡不會憤怒嗎?

怎麼可能!

他如此心高氣傲之人,差點中了王世貞等人埋伏,差點一世英名、半生前途全部毀掉,他不恨嗎?

恨!

當然恨啊!

既然心裡有恨,那麼高拱暴斃就是大好機會,把它辦成一件大案,然後蔓抄株連,把逃出生天的王世貞等人,還有在地方上爲他們搖旗吶喊的那些同黨,一網打盡,以除後患!

潘晟和曾省吾對視一眼,心中遲疑,要不要勸一勸?

此事真要是辦成,牽連那就大了去。

當今皇上又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人,這些年犯到他手裡的重罪之臣,基本上就一個下場,棄市。

就算同祖同宗的宗親,諸藩親王、郡王,看着同爲太祖子孫的面子,給他們留了個全屍,絞刑。

這對師生要是達成了默契,那是要血流成河啊,說不定比嘉靖朝大禮儀之爭還要恐怖。

潘晟和曾省吾猶豫着正要出聲,有人在門外稟告道:“老爺,西苑來了中官,說皇上有急事要召見你。”

張居正馬上起身,拱手對三人說道:“三位仁兄,張某先去西苑覆命,失陪了。”

說罷,提着官袍衣襟,匆匆離去。

看着他的背影,曾省吾忍不住抱怨道:“汝觀,你看你,出了個什麼主意!”

王國光嘆了一口氣不答話分辨,潘晟在一旁說道:“三省,你錯怪汝觀了。他是察覺到叔大有此想法,所以才故意在你我面前挑明,就是想讓我們一起幫着勸勸叔大。

可惜,此時卻來了皇命,叔大去了西苑,要是趁機把此事密奏於皇上,達成默契,那就是一場驚天大案啊。

你我恐怕真要青史留名了,只是這名是美名還是惡名,不好說了。”

曾省吾目光閃動,腦子裡不知轉了多少圈圈,突然改了主意,咬了咬牙,狠狠地說道:“怕什麼!青史留名,青史是勝利者編撰的,我們只要大獲全勝,以後肯定留下美名。”

潘晟和王國光很是奇怪,“三省,你怎麼突然轉了念頭?”

曾省吾咬着腮幫子說道:“水濂公、疏庵公,他們的手段,我們都見識到了。天降異象,要是讓我們扛下來,死路一條啊。

現在朝爭鬥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上次要是他們獲勝了,會大仁大德放過我們?

既然已經生死相搏,就不要再想着留三分餘地好日後相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還有什麼好相見的!”

張居正急匆匆地來到紫光閣,朱翊鈞見到他,開門見山地說道:“張師傅請坐。剛收到急報,江蘇右參議蔡國熙,在官衙裡自縊了。

生前,他託江蘇兵備使方一質轉呈的遺疏,也被方一質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師,剛剛送到朕的手裡。

張師傅,你看看。”

祁言從朱翊鈞手裡接過那份遺疏,轉遞到張居正手裡。

蔡國熙在遺疏裡說得直白,說他出任江蘇布政司右參議,就是高拱運作,目的之一就是盯住江蘇的田地清丈和人口普查。

天下財賦在東南,東南在三吳。

上任之前,高拱切切交代了蔡國熙,一定要把蘇州、松江、常州這富庶三府的清丈普查工作辦好,立下大功。

同時也藉着田地清丈、人口普查一事,把徐府和徐階好好收拾一下,讓受過其辱的兩人出一口惡氣。

蔡國熙在遺疏裡說道,他到江蘇布政司就任,上下左右都知道他的目的,於是設下了重重阻礙,讓他舉步艱難。

蔡國熙自陳道,他完全是靠了高拱的鼎力支持,咬着牙堅持,這才慢慢見到了曙光。其中艱辛,難以言語。

可是高拱被斥貶的消息傳到揚州,蔡國熙如同被雷擊。

而知道他失去靠山的江蘇官場,迅速變臉,處處給他難看,甚至連布政司的小吏都敢給他臉色看,故意下套刁難他。

最後蔡國熙接到從臨清順着運河傳過來的高拱死訊,他萬念俱灰,頓時萌生了死意。

在遺疏裡,蔡國熙控訴江蘇官場,上下與地方世家沆瀣一氣,狼狽爲奸。不僅肆意巧取豪奪,還上下聯手,一起隱匿田地,逃逋賦稅。

陷害忠良,欺瞞君上.

在遺疏最後,蔡國熙血泣道,他是被江蘇官場和地方世家,聯手逼死的。

他死不足惜,只是可恨江蘇官吏和地方世家,上下聯手,爲非作歹,是天下最大的一夥碩鼠!

他現在以死明志,以遺疏的形式把江蘇的詳細情況向皇上稟告,請皇上派遣欽差,整飭江蘇吏治,打擊豪強世家,澄清東南。

張居正看完後,後背不由地冒出幾滴冷汗。

他意識到,蔡國熙之死,跟自己的恩師徐階脫不了干係。

徐階是江南世家領袖,門生故吏遍及東南。又有好幾位門生在朝中大用,比如自己這位內閣總理門生。

江蘇官場上,誰要給他面子。

以前蔡國熙還有高拱罩着,江蘇官場多少給幾分面子。現在高拱自己都塌臺了,誰還給他面子?

落井下石!

要是追查蔡國熙一案,搞不好就要查到恩師的頭上。

可是不查,朝廷的威嚴何在?

自己剛上任內閣總理,大行考成法,卻坐視這種事情發生卻不追究,地方各省,以後誰還鳥自己的部令和政令?

張居正心中遲疑不決,朱翊鈞看着他臉上的神情,猜出一二,也不着急催,拿起御案上另一份奏章看了起來。

過了幾分鐘,張居正微微嘶啞着聲音說道:“皇上,前些日子,前閣老兼戶部尚書高拱,在臨清驛站暴斃,臣奉詔派遣了專案組下去查辦,現在又出現江蘇布政司右參議被同僚和地方世家豪強逼迫自縊。

兩件案子看似有關聯,又不像一體。且案情複雜,看得雲山霧海,臣也有些糊塗。”

張居正停住嘴嚥了咽口水。

皇上,這兩件事太大了,背後又牽扯太多,還涉及到臣,臣真得扛不住,也不知道怎麼辦。

他噗通跪在地上,顫聲說道:“臣懇請皇上明斷!”

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591.第587章 江南恐怕是在劫難逃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190.第190章 太子,臣一定會辦好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17章 楊金水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隸只需要勇士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577.十月總結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413.第412章 孤決定!490.第488章 大婚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9章 徐文長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444.第442章 王一鶚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
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第705章 千鈞重擔,我們壓力很大啊!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第712章 懵逼的朱翊鈞第697章 我要打到河中去!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620.第616章 盧鏜,爭取讓小本子給你立雕像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第668章 目標,思南城第12章 父子和母子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250.第250章 朝獻的大火燒到江華島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第72章 朱翊鈞的反駁288.第288章 公侯可期591.第587章 江南恐怕是在劫難逃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187.第187章 先毀其巢穴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379章 伯思哈兒的野望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190.第190章 太子,臣一定會辦好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132.第132章 達成默契的師生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第39章 表示很亂的海瑞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529.第526章 臣願作大明之衛青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495.第493章 天降異象 警示蒼生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517.第514章 燕北都司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第17章 楊金水第397章 大明不需要奴隸只需要勇士115.第115章 和談前的小交鋒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119.第119章 找到鮎魚和撬杆了488.第486章 打下平壤好過冬296.第296章 還是海公知我!577.十月總結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545.第542章 有人在通州鬧事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732章 大家輪流唱戲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563.第560章 難道我們看錯了?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413.第412章 孤決定!490.第488章 大婚606.第602章 新大陸是上蒼賜給大明的寶地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9章 徐文長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276.第276章 察哈爾 朝鮮和海西女真第53章 徹底倒臺的嚴黨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164.第164章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444.第442章 王一鶚第30章 流年不利啊,徐閣老!630.第626章 我們要宜靜不宜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