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啓有了決斷,朝野內外也實在是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長安朝堂新一屆的領導班子,便也很快初見雛形。
——丞相桃侯劉舍,唯天子啓之令是從!
這也印證了那句最早出自桃侯家族,並逐漸得到朝野內外高度認同的名言。
勢死忠於漢天子!
誰是天子,忠於誰……
便是憑着這一句核心綱領,桃侯家族方得以成爲先帝入繼大統之後,第一位明確表示唯先帝馬首是瞻的功侯。
而現在,桃侯家族的效忠對象,顯然是天子啓。
——御史大夫陽陵侯岑邁,過去這麼多年的少府令做下來,就算不能說是天子啓的狗腿子,也無疑是天子啓數一數二的肱骨心腹。
至於此番,一反漢家政治常態,還沒經受過內史的歷練,便直接從少府提拔爲御史大夫,有人說,是天子啓對岑邁勞苦功高的獎賞;
自也有人說:這是天子啓對過去這些年,岑邁對監國太子的過度‘言聽計從’有所不滿,方拿出一個御史大夫的位置,將岑邁調離了少府。
只是不管怎麼說,又一個客觀現實,確實怎麼都無法否認的。
——此次人事調動,天子啓終於通過絕對忠誠於自己的丞相和亞相御史大夫,達成了對外朝的絕對掌控!
如果天子啓正值壯年,如此大的動作,朝野內外免不得要有所猜測:陛下此番,是要做點大事啊?
但天子啓如今的身體狀況,結合丞相、御史大夫都被換成天子啓可以絕對信任的人,其箇中意味,卻是在明顯不過了。
反應過來這一點之後,朝野內外又下意識在九卿各屬衙掃了一眼;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內史田叔——國之長者,絕對意義上的柱石老臣!
廷尉趙禹——天子啓一手提拔的法家才俊,畢生心願,無外乎報效天子啓知遇之恩!
太僕衛綰——老好人一個,對天子啓唯命是從;
衛尉直不疑——靠道德做官做到九卿,極其愛惜羽毛,敦厚長者;
少府石奮——莫得感情的請示機器;
典客公孫混邪——北地郡義渠人,從周亞夫平定吳楚之亂有功,當今天子啓親封爲平曲侯,絕對忠誠於天子啓的效忠者。
宗正劉登——當代紅侯,楚元王一脈之後,謙謙君子……
就這麼一圈掃下來,不知有多少人驚詫的發現:天子啓輕描淡寫之間,居然將漢家的領導班子,打造成了一個主打‘穩’字訣的隊伍!
這個隊伍,放在哪朝哪代,都未必能做出什麼大成績;
但同樣的,無論放到哪朝哪代——甚至是放到王朝末年,這個領導班子,都絕對能最大限度保證時局穩定,將任何可能發生的禍患,都扼殺在搖籃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
天子啓,在擔心什麼?
或者應該說,究竟是什麼事,讓天子啓這般如令大敵,寧肯組建出這麼一套很可能讓漢家——讓天下的發展陷入停滯的領導班子,也要確保時局的絕對穩定、確保朝堂中央對自己的絕對忠誠?
東宮竇太后,顯然沒這麼大能耐;
除非,在天子啓擔心的那件事發生時,天子啓,不再是‘天子啓’了……
·
·
·
·
“父皇生了些小病,擔心有宵小趁機作亂,纔有此般。”
“盡好自己的本分便是,不要太關注這些事。”
上林苑,監國太子博望私苑。
秋收已經結束,歲末大計,也在天子啓的乾坤獨斷之下,推遲到了明年。
手裡的要緊事都忙完,劉榮便給自己放了個假。
只是這個假,當然不是窩在長安的太子宮睡大覺;
而是來到上林博望苑,象徵性視察一番,順便散散心、放鬆放鬆。
wωw ¤тt kān ¤¢ o
但哪怕是放鬆,劉榮也還是難免要爲朝政之事、國家大事頭疼。
這不;
坊間紛雜的傳聞,惹得劉榮的表兄慄倉,都跑來向劉榮做‘彙報’了。
“宮裡都在傳,陛下的身子骨……”
被劉榮明顯有些敷衍的話堵了回去,慄倉左思右想,終還是決定將這個傳聞告訴劉榮。
慄倉想的,當然不是趁機做點什麼,又或是慫恿劉榮做點什麼。
——太子儲君做到劉榮這個地步,已經不需要再去主動做什麼了。
只要一個‘等’字,劉榮便基本能確保自己的未來,不會出乎任何一個人的預料。
慄倉真正想說的是:坊間傳聞,陛下似乎不大行了;
家上,是否要準備準備之後的事……
“孤說過了。”
“父皇,只是生了些小病,並無大礙。”
“同樣一句話,別讓孤說第三遍。”
語調清冷,卻又不乏告誡之意的一番話,總算是讓慄倉打消了進言相勸的念頭,絕口不再提天子啓的身體狀況。
只是慄倉不提,卻並不意味着劉榮不去想。
“劉舍爲相,岑邁爲亞相,朝權……”
“南軍在郎中令周仁手裡,執掌的北軍中尉衛綰雖做了太僕,但新的中尉,卻極有可能是蒼鷹郅都……”
“再加上石奮做了少府,財權也……”
作爲有漢以來,最爲出色的一位太子儲君(雖然沒幾個對照組),劉榮當然不可能不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只是知道歸知道,劉榮不能說。
非但不能說,甚至都不能去關注、去在意;
越到這種時候——越到這最後的關頭,劉榮越需要謹小慎微,確保萬無一失。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劉榮才特意給自己放了幾天假。
——劉榮,已經在長安權利中心,待了太長太長時間了。
哪怕這三年的時間裡,劉榮偶爾也會到這博望苑,也大都是來看一眼就走。
足足三年的時間,始終在長安權力中樞,進行着幹強度的工作,劉榮手中的權勢,自也難免水漲船高。
毫不誇張的說:劉榮敢拿自己的姓氏打包票——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華夏曆史上,都絕不能再出第二個監國太子,能有劉榮如今所掌握的權勢!
哪怕後來,那位朱明永樂朝的常務副皇帝,也同樣如此!
如此滔天權勢,對於劉榮而言,即是難得珍惜的鍛鍊機會,也同樣是隨時都可能反噬劉榮的雙刃劍。
所以,哪怕是爲了證明自己絲毫不眷戀權勢,劉榮也不得不給自己放上這麼幾天假,好讓長安朝堂脫離自己掌控幾天;
之所以這麼做,自是爲了讓老爺子感受到漢家的大權,依舊掌握在天子,而非監國太子手中。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放在皇家,這句話就要改成:天子之將崩,觸之即死,挨之即亡。
天子啓會變得很敏感;
而且比絕大多數處於彌留之際的封建帝王,都要來個敏感許多。
劉榮,不得不慎。
“也不知道慄賁最近在做什麼?”
“說好了要請立皇后,搞了半天也沒個動靜……”
看着慄倉憂心忡忡,似是爲劉榮感到無比憂慮的神容,劉榮不由得想起慄倉的父親,自己的母舅,慄氏外戚話事人:慄賁。
——算算日子,綺蘭殿的田蚡與館陶主劉嫖同謀,打算慫恿慄賁請立皇后,以此來打擊慄姬在天子啓心中的形象,也已經有一個多月時間了。
不出劉榮所料:田蚡直勾釣魚,愣是連餌都沒掛,便釣到了慄賁這條蠢魚。
按理來說,對於這件‘明顯有利於慄氏一族’的事,明明已經答應下此事的慄賁,顯然早就該有所行動了。
但劉榮卻等了先後足足四次常朝、兩次朔望朝;
生怕慄賁有所顧慮,甚至還專門邀請慄賁以外戚的身份,參加常朝、朔望朝!
結果可倒好——讓慄賁出頭作個死,慄賁不是颳風就是下雨;
不是今天病倒了,就是明天風寒了。
劉榮先後邀請了足足四回,愣是都沒能把慄賁請到宣室殿!
當今漢室,能讓劉榮邀請四次都請不到的,也是沒誰了。
就算是東宮太后,乃至當今天子啓,被劉榮這麼‘厚顏無恥’的連續邀請好幾次,也總該給監國太子一點顏面,象徵性去露個臉了……
“近些時日,舅父可還安好?”
左右閒來無事,劉榮自也懶得特意去查,更何況慄倉就在眼前,也就不願捨近求遠,直接開口打聽起了舅父慄賁的近況。
在劉榮看來,慄倉發現自己正在關心舅父慄賁,本該有以下兩種反應。
——要麼,爲自家父親得到劉榮的關心而感到喜悅,同時又抱有些許忐忑;
要麼,是擔心自己的父親又惹了什麼禍事,便當即跪地叩首,替父親慄賁向劉榮謝罪。
但稍有些出乎劉榮預料的是:在聽到劉榮這一問的瞬間,慄倉的面容之上,當即便涌現出一抹極不自然的強笑。
“承蒙家上掛懷;”
“近些時日,父親大人都在家中習讀經書,一切尚好……”
···
一切尚好。
既沒有詢問劉榮‘關心’慄賁的原因,也沒有表露出絲毫對父親慄賁可能惹了禍事的擔憂;
就這麼一句輕飄飄的:一切都好……
很不對勁!
今天的慄倉,很不對勁……
“在家中習讀經書?”
“——莫非,還閉門謝了客?”
如是一問,惹得慄倉又是極不自然的一點頭,旋即面色古怪道:“父親偶然風寒,不便見客,更不便出門。”
“遂閉門謝客,專心研讀先賢經典。”
這一下,劉榮的猜疑變成了石錘。
——這必特麼有問題!
慄賁誒!
那可是慄賁!
先賢經典和慄賁之間的關係,那就是鯽魚和自行車的關係!
你問什麼關係?
毫無關係!
甚至都不在同一個世界!
不妨去長安街頭巷尾問問:漢家如今最紈絝、最囂揚跋扈的一門外戚是誰?
每一個土生土長的長安人都會告訴你:不是曾經的薄氏,也不是如今的竇氏;
而是‘未來’的慄氏!
尤其是慄氏外戚當代家主慄賁,更是紈絝子弟羣體的箇中翹楚!
什麼鬥雞走狗,鬧市縱馬——那都太低級了,咱賁哥壓根兒瞧不上!
要玩兒就玩兒大的!
多大!
——吳楚七國之亂時,慄賁開盤:是吳楚嬴,還是長安嬴?
吳楚嬴,一賠四;
長安嬴,二賠三……
敢拿國戰——拿着宗廟、社稷,拿漢家國運開盤,就問還有誰?
真要說起來,整個慄氏一族,劉榮最擔心的,從來都不是自己的母親慄姬。
準確的說,母親慄姬,是劉榮最不擔心的慄氏族人。
甚至就連慄倉——連已經在劉榮身邊證明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沒集成多少慄氏基因的慄倉,劉榮都至今無法完全放心,生怕什麼時候血脈覺醒,又或是隱性基因凸顯之類!
而舅父慄賁,從來都是劉榮最最擔心的母族外戚,且沒有之一!
這麼一個紈絝子弟中的戰鬥機,閉門謝客?
專心研讀先賢經典?
還不如說匈奴單于腦子抽抽了,非要造宇宙飛船登錄火星,結果把草原的經濟給搞崩了——可信度都比慄倉‘研讀經書’高上不少。
經過簡單的邏輯推理,劉榮便迅速得出結論:過去這段時間,慄倉不是不想搞事,而是不知由於什麼原因,而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府邸內,無法外出搞事。
那又是誰,能不費吹灰之力,甚至是隻用一個眼神,就把慄倉軟禁在府邸當中,哪怕有劉榮的邀請函,都無法讓慄賁走出府邸?
擡頭看了看慄倉,劉榮暗下搖了搖頭。
慄倉沒這個本事,更沒這個膽子。
這個時代,也不允許任何一個做兒子的,因爲任何原因,以任何手段囚禁自己的父親。
除了慄倉,慄氏一族,又有誰能把家主慄倉軟禁?
“難道……”
“——是母親?”
“不能吧?”
這個念頭纔剛出現在腦海中,劉榮便趕忙猛甩了甩頭,將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甩了出去。
——母親要是有這份大局觀,劉榮過去這些年,又何苦?
不是慄倉,不是母親,那就不會是慄氏內部。
如此說來,能從外部限制慄倉這個一家之主行動的……
“父皇……”
“爲了‘以穩爲重’,父皇,竟不惜……”
···
“真到了如此地步?”
“父皇的身子,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