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

開國大典確認了中華代清而立的事實,然而這並不等於中華被世界各國所認可。按照國際慣例,國家成立後,其政府需要派出使節向各國政府遞交國書,同時各國政府也將委派使節向其國遞交國書。如此,兩國間彼此正式承認對方並建立外交關係。以後兩國間的關係必需依照國際慣例進行外交活動和經濟活動,包括宣戰。

國書是國家間往來或共同議定的文書。一般在外交使節或外交代表機構等級發生變化、派遣國/駐在國國家制度發生根本變化或任命該使節的君主/駐在國君主死亡或退位等重大事件發生時,兩國間用於正式向對方宣告的正式文本文件。國書由派遣國元首簽署,外交部長副署,由使節親自向駐在國元首遞交。

如果其中一方不接受對方的國書,其性質等同與不承認對方這個國家。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將不再遵循國際慣例,也就是說,即使發生戰爭,也不需要提前向對方宣戰,而可以在任何時間發起攻擊。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不管雙方是否彼此承認對方,雙方的關係實際是由自身的實力決定的。就算新中國一樣,建國之初,歐美各國均不承認新中國,但中國必竟是一個國土和人口的大國,如果任意對這樣一個國家進行直接的武力干涉,就不得不考慮更長遠》$,..的可能。當然如果是小國,別說是沒有外交關係,就是有外交關係那又怎麼樣。揍了你就揍了,你還能怎麼樣?

遞交國書是正式的外交禮儀,只有在遞交了國書之後,使節才能正式履行職務職能。就在李明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成立的那一刻。從大清公使變身成爲中華駐外公使的使節們也來到所在國最高權利機構前,以中華駐外使節的身份向各國正式遞交國書。

德皇威廉二世很高興的接下了國書。無論是清國時期還是中華時期,威廉二世相信,中德兩國的關係會一直友好下去。必竟兩國都有共同的政治訴求。

美國總統微笑的接下了國書,心裡卻是五味雜陳。美國一面需要和中國搞好關係,必竟美國需要進行資本輸出。而中國則是遠東最大的市場,中國也需要大量進口先進的工業設備,這是兩國間共同的需求。然而,美國在向外進行資本輸出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而這一切似乎都跟中國人有關,但卻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與中國有關。

英國女王很難過的接下了國書。到不是對中國有什麼政治反感,實在是因爲中國禮儀的氣場太爲強大。英國女王每一次看到來自東方的禮儀大典,心裡就會更難過一點。中華駐英公使的繁雜禮儀讓英國女王幾乎崩潰,就一句問安的話。反反覆覆的說了足有十遍,雙手成掌,大拇指朝上的拱手禮需要彎腰九十度,不許匆忙,需要舒緩而行。這讓上前一步打算接過國書的英國女王尷尬的伸着手,因爲中華駐英公使的鞠躬禮還沒行完,國書還拿在手上呢。英國女王深刻的感受到,相對於中國龐大儀仗和完善的禮儀制度。作爲四大洋主人的英國卻在禮儀上……用中國人的話來說,他們跟本就是化外野人。

包括法、意、奧、智等歐美獨立國家。中華都派出使節向其遞交國書。當南美的小國元首接到中華正式遞交的國書內心都是很激動的,必竟這是他們自建國以來,第一個以平等國家關係遞交的國書。一些還沒有向中華派駐使節的國家在接過中華的國書後,紛紛表示將立刻向中華派出正式使節。

唯獨沙皇俄國的尼古拉二世無禮的驅趕了進宮向他遞交國書的中華駐俄公使。在他看來,西西伯利亞的50萬俄國大軍已經集結完畢,印度洋上的強大的艦隊只是遭到清國人無恥的偷襲。只等來年春天風暖花開之時。到時偉大的沙皇俄國將南北兩路並進,那時自然會打的遠東黃皮猴子乖乖的前來臣服,用不着現在接什麼國書。

與此同時的北京城內,各國駐華使節也正式向中華皇帝遞交國書。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這都是必需要做的。不然他們的使節身份將不被中華所承認,其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只有原俄國駐華公使的喀西尼因爲屢次沒能發現中國的動向而被尼古拉二世召回,新任的公使普科第還在路上。收到電報的外交部立刻將這個消息呈報,這讓原本正在興高采烈的接收各駐華使節遞交國書的李明立刻拉下臉來。隨後李明當着各國公使的面下旨,不認可任何性質的俄國官方代表。

李明沒有說驅逐俄國使節的話,必竟自兩國開戰以來,中俄雙方都沒有驅逐對方使節。大家知道戰爭不可能永遠打下去,不遠後的將來必定會坐在談判桌前,那麼這個不被承認的使節也將重新履行使節的職責。

中俄雙方都沒有驅逐對方的使節,可俄國使節還在來中國的路上,而且還是走的海路。這時中國宣佈不接受普科第使節的身份,也就意味着普科第不能以使節的身份進入中國,而他本身並沒有如旅遊、生意等進出中國的文件。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政府非要拿身份說事,除非普科第立刻返回俄國重新簽證,或者俄國認可中國駐俄公使,否則普科第即使到了中國的港口也只能在海關外待着,得風吹日曬。而中國駐俄公使不一樣,人家現在就在俄國,而且是住在公使館裡。

竇納樂不由自主的暗自嘆了口氣,又被中國人贏了一局。

在這些遞交國書的國家裡裡有幾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其一是夏威夷,中夏之間還是平等的國家,雙方互相駐有公使。夏威夷王國全權代夏威夷親王李恩富此時還是美國國籍,卻行漢禮呈上國書,雖說沒有稱臣卻也獻上貢品,這讓美國公使田貝很是揪心。

另一個是暹羅。中暹曾經是宗藩關係,但隨着清朝日漸衰弱和英法在中南半島上的爭奪,中暹的宗藩關係已經正式結束。自李明當政以來,暹羅也沒有朝貢過一次。但這些年裡,中國商家不斷在暹羅有投資,特別是在李明刻意的引導下。造紙廠、民用化工廠紛紛在暹羅建立。暹羅國王拉瑪五世不知道這些企業的污染能力,他只看到了這些工廠帶來豐厚的利潤讓暹羅百姓生活越來越好。不僅如此,中國還贈送暹羅主力戰列艦併爲其培養海陸軍官並協助其建立現代化的軍隊。爲此,原本由中國援建的曼谷軍港都不再要中國出錢,由暹羅全資由中國提供技術支持。當然,作爲原協議中關於中國海軍可以停靠曼谷港口進行維護補給的條件依然生效。也因爲如此,在1902年的法暹衝突中,中國海軍還以停靠曼谷港來支持暹羅,於是暹羅海軍敢開着老舊的戰列艦於向法國遠東艦隊進行對峙。最後在中國的調停下雖然暹羅進行了一些財務方面的賠償。但至少無需割讓領土。如今中國正面臨俄國的挑戰,特別是俄國新遠東艦隊即將抵達遠東之時,這時正好是看看各國態度的時候。拉瑪五世表現的讓整個中國高層都很滿意,以臣子禮跪拜君主呈上國書和貢品。這表明中暹的宗藩關係再續,這需要好好表張一翻。至於一旁英法公使拉長的臉就不要看了。

但日本的表現就讓人很惱火了。日本王明治沒有親至也就算了,作爲日本王子的嘉仁說話還是那麼囂張,言語間沒有絲毫恭謹之意。小小日本何德何能敢與英法等國並列而立,沒看到人家夏威夷都乖乖的垂手而立嗎?文官拉長的老臉。武將們卻是喜笑顏開。日本人敢在大殿上囂張,那作爲臣子的武將們自然要出兵以鎮宵小之輩。日本是中國東北海防上唯一的缺口。海軍早有駐軍日本的打算,只是一時沒找到機會。雖然日本駐有陸軍第六軍團,但沒有海軍駐防的日本島很容易被洋人藉口切斷。如今日本王子嘉仁親自將中國海軍進駐日本的機會送上門來,這時不伸手接着那簡直是褻瀆蒼天呀。當然,咱也不是什麼垃圾都收,就要橫須賀。不耽誤。下朝就去研究。

各駐華公使遞交國書時是行鞠躬禮,但這個禮儀不適用中華的藩屬國。作爲藩屬國,不能鞠躬而是行跪拜之禮,他們的國書不是遞交而叫呈上。作爲開國第一次藩屬國呈上國書的人也不能是代表,而必需是藩屬國最高元首本人親自到場以跪拜之禮呈上國書。琉球王尚泰、朝鮮王李熙、阿努依總理蘇我平野、南洋華人自治區總長李關山、呂宋總督馬里亞諾?克洛薩斯、蘇祿王素丹基朗二世。以及中國西南高山旁的廓爾喀國王都親自到了。除了上表效忠稱臣的國書外,貢品是斷不可少的。

隨着一聲聲的通傳,各藩屬國最主元首逐一從午門而入跪倒在太和殿前,雙手高舉國書於頂呈上閱,侍者於門側高聲奏讀禮單。隨着侍者的每一句話出口,都有兩位侍衛擡着貢品入殿並打開箱子請皇上檢閱。歐美各使節看着中國藩屬國上的貢品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奢華,極品珍珠論盤、玉石論箱、金銀製品更是數不勝數。唯有瑪瑙論塊,可那個頭大小堪比人頭,自己國家還在殖民地到處搜刮,雖然數量多些但質量決比不上這些也不能公然擺上檯面,而且人家藩屬國自動上交,而且都是上品極品。

李明與朝臣們都很滿意自然是笑臉常開,誇讚幾聲,勉勵幾句,禮成,東西到手。

也許是炎黃部落所在的地理位置太好,氣候溼潤物產豐富。糧食的豐富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在冷兵器時代,充足的人口就意味着強大的戰鬥力。黃帝能夠屢敗屢戰,而蚩尤一戰而敗就再翻身之能,很有可能就是人口消耗不過聯合後的炎黃部落。而戰爭的勝利也造就了炎黃部落強大的自信心,加之再融合蚩尤的九黎部落,其勢力更回強大。強大的部落自然需要小部落上交“保護費”並且還在尊我爲天下共主。加之炎黃部落實行的禮樂制度和平穩的政治制度,也讓周邊小部落能以加入炎黃這個大部落爲榮。爲了區別高貴的本族與化外的外族就自然的產生了“畿服制度”。即君主在王國的“內服”(中心地區)進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對直屬地區之外“外服”(邊緣地區)則由中原王朝冊封這些地方的地方統治者進行統治,內服和外服相互保衛。這也使得中心地區有了外圍地區作爲屏障和緩衝。使得中原王朝避開了來自周邊大部分荒蠻部落的攻擊,而變的更加強大。周朝取代商朝之後,將這一制度細化,還第一次提出了“九州之外,謂之番國”的概念,試圖將這一制度推廣到更廣闊的中原王朝尚未實際掌控的地區去。由此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的“天下”概念。在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播過程中,中心“內府”統治區域不斷擴展,許多“外服”地區在接受“內府”地區的社會組織和思想文化觀念後,慢慢變成“內服”的一部分,而不斷形成新的“外服”地區。在這種內外服之間的不斷轉化就變成所謂的“華夷之辨”。 (黃帝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遠在荒蠻時期就已經明白爲自己部落建立外部屏障和緩衝的作用,而且這種方式還是以別人喜歡的方式進行的,再通過禮樂教化將其悄悄吞併。黃帝爲中國未來的發展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擴張制度,一直沿用到滿清時代。而今天依可以藉此種方式重新擴大中華的影響範圍。)

公元前三世紀以來,強大的中原王朝以自己爲核心建立了一套等級制網狀政治秩序體系,也叫朝貢體系。說到底就是皇族爲了滿族自己對奢侈品需求。在這套朝貢體系背後的就是一套朝貢的貿易準則,相當於中原王朝通過朝貢的方式向國外購買奢侈品,只是這種方式被確定爲“薄來厚往”,也就是說,用高於貢品數倍的價格購買奢侈品。然而這些貢品對於中原王朝是稀罕品,說不定在藩屬國那是遍地的便宜貨。有時中原王朝爲了維護天朝上國的顏面。即使下國送來一車垃圾,咱們也送一車金銀回去。美其名曰“賞賜”。朝鮮就是一個例子,他們只需要拉上一車糧食或是看上去像個東西的往中原一送,美其名曰朝貢,就可以換得一車金銀。中國人說朝鮮是棒槌,指不定朝鮮人還說中國是傻子呢。於是就有了,朝鮮一年朝貢五次的最高記錄。

如果此時是新建王朝前期。高速發展的經濟自然可以滿足“厚往”這一原則。但到王朝後期由於經濟下滑已無法滿足厚往的能力,往往又會限制藩屬國朝貢的次數。也正因爲“薄來厚往”這一原則,使得中原王朝的朝貢體系到了明朝已經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和中國西部廣大區域,不過歷史上因爲滿清的衰弱而最後喪失。以至於新中國失去了全部的外圍屏障。

李明的出現避免了千年朝貢體系的瓦解,並且通過這次中華建國的朝貢還有加強的意思。只是“薄來厚往”被暗地裡取消。中原王朝不再單純以賞賜名義下發錢財而改爲向藩屬國進行投資。這種方式也是各藩屬國希望的方式,沒看到琉球嗎?造船廠、採礦廠、海產品等等,因爲大量的中國投資變的富裕起來的琉球人那囂張勁。這次各藩屬國元首到中國除了受命而來表示效忠和進貢,他們還帶了一堆本國商戶,主要的是到中國來商談拉投資事宜,而商務部長盛懷宣僅安排來京準備大撈一筆的中國商戶住宿就已經是一個大問題,因爲整個京城所有客棧都不夠用。

各國公使遞交完國書,也就代表着新成立的中華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可以進行平等的外交和貿易。藩屬國上呈國書和貢品,再次在歐洲等國面前確認了中華對於這地國家的宗主國地位,尤其是暹羅這個夾在英法之間的國家,中國也可以借宗主國的地位公然插手中南半島。當然前提是,幹掉俄國遠征的艦隊。

藩屬國之後就是國內各親王依次上表並獻上貢品,貢品雖然簡單但他們的禮節比之藩屬國更加恭謹和繁雜,這些來自草原部落的頭人已經無力再反抗中原王朝了,只能向中原王朝表示恭順。

這些藩屬國、地方部落可以上表稱臣以求朝廷庇護,必竟他們有一方土地和自己的勢力,而有些人就是想上表稱臣都沒有這個資格。觀禮的司徒美堂羨慕的看着這些番邦蠻夷用一些破爛貨就能得到朝廷的庇護,而旅美華人依然還要接受美國的人的歧視。是的,這些年隨着祖國的日漸強大,不僅是旅美的華人,世界各地的華人日子都好過了起來。但就像那首歌裡唱的那樣,祖先早已把他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的印記,無論他們在海外再如何風光,他們對海外那片土地都沒有歸屬感,因爲他們的心還留在祖國沒有帶來。當司徒美堂將朝廷邀請旅美華人代表回國觀禮中華開國大典的消息宣佈時,整個舊金山致公堂內哭聲一片。洪門洪門,漢失中土而成洪,今天終於等來我大漢天子收復中土,重振我漢家朝綱,洪門自中華建國日更名爲漢門。整個致公堂一致同意,但他們還是嘆了口氣,心中任然有一些小小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更希望接到不是朝廷的邀請,而是能接到象坤甸那樣的叱令:責令舊金山華人自治區元首某某於某年某月某日進京朝貢,不得有誤。這纔是他們真正想接到的冰冷的公文。

作爲旅美華人代表的司徒美堂是榮耀的,天安門閱兵他不是同其它藩屬國那樣坐在兩側的觀禮臺,而是同李關山一起站在皇上身後觀禮,然後再站在太和殿外觀禮這些藩屬國朝貢。雖然整個過程皇上沒有跟他說一句話,但他站的位置就代表着朝廷的重視。正如他進京陛見之時皇上說的那樣:美國還是遠了些,一時半會兒的還夠不着,不過總有一天,天下有華人的地方,朝廷都要將他們置於我軍的保護之下,諸君與朕共勉之。每當起起這句話,司徒美堂心裡就是火熱一片。旅美華人已經忍辱負重上百年了,如今日子已經好過多了還不能再堅持二十年嗎?

大典禮之後必然是要舉行國宴。通俗的說,人家大老遠的來觀禮,你至少要招待人家一頓飯食吧。滿清時代的國宴就是滿漢全席了,這是集中華南北頂極美食於一體,作爲最高級別的國宴是合適的。滿漢全席,滿在前漢在後,就這名字也不合新朝禮制要求,而要重新定製時間上又不夠。於是李明大腿這麼一拍,從滿漢全席取消一部分普通菜品,再令人從其它各民族中選出代表性的菜品加入,比如朝鮮的泡菜就名列其中。到於上菜後你吃不吃是一回事,但有這些菜在其中,中華就敢對宴席美其名曰――天下宴。

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君臣依禮落座之後,冷葷熱餚,點心茶食是水陸紛呈。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侍膳奉敬現宮廷之周。

從閱兵式到國宴,全周的漢禮第一次全部展示在洋人的面前,卻讓他們手足無措。因爲這些高雅的禮儀他們實在適應不了。單是一個見面的問侯,在漢人看來那是再平常不過,而這些洋人卻連疊手鞠躬都學不好,只能收穫一堆白眼。洋人公使無不感嘆道:“果然是禮儀之邦。”

席間觥籌交錯,言語歡暢,其樂融融。無不是對未來美好的祝願。

李明以白水參酒來應付開國宴,到不是他不想喝,而是一會有更重要的事。不僅是一位最尊貴的客人沒有出現在這裡,需要李明親自接待,而且方纔皇后傳話過來說家裡還來了客人。

李明不解?那位貴客是世外高人不依俗禮,論身份比皇帝還高,李明親自接待也說的過去。可還有什麼客人需要皇帝親自接待的?(未完待續……)

第51章 佈局海外第365章 天崩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84章 衝突第208章 要造反?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1章 洪災第7章 着手準備第112章 遺召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0章 紛亂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2章 水師議事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292章 同命運第51章 佈局海外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86章 朝局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33章 設伏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3章 暗流涌動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122章 不放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35章 容閎回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169章 憂慮第133章 設伏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64章 回國第37章 廣而告之第42章 鐵路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93章 馬綹子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52章 國家爲重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63章 有錢了第283章 **的哀怨第133章 設伏第177章 寒流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57章 局勢紛亂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56章 錢的來源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8章 煩心事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09章 去死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64章 我是誰?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86章 朝局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77章 9月12日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78章 揍他第58章 第一場雪第41章 洪災第215章 增援奉天
第51章 佈局海外第365章 天崩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300章 三十三章 博弈日本第184章 衝突第208章 要造反?第79章 各自退讓第300章 零五章 驚慌失措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41章 洪災第7章 着手準備第112章 遺召第40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80章 紛亂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2章 水師議事第401章 到處都是麻煩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144章 炮擊在繼續第292章 同命運第51章 佈局海外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53章 雲南白藥第424章 鄂木斯克之戰第86章 朝局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133章 設伏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13章 暗流涌動第108章 漂亮的“t”字第23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122章 不放棄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89章 生死大戰第300章 三十六章 北進計劃第35章 容閎回國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169章 憂慮第133章 設伏第118章 海城反擊戰第264章 回國第37章 廣而告之第42章 鐵路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237章 發給德皇的電報第300章 零四章 終於到家了第93章 馬綹子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52章 國家爲重第255章 對荷蘭宣戰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63章 有錢了第283章 **的哀怨第133章 設伏第177章 寒流第161章 馬關條約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57章 局勢紛亂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56章 錢的來源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8章 煩心事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109章 去死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17章 必須的廢話第364章 我是誰?第300章 二十一章 恐懼的種子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86章 朝局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159章 李鴻章遇刺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243章 十年之後擡頭相見第377章 9月12日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280章 皇帝遇刺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78章 揍他第58章 第一場雪第41章 洪災第215章 增援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