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不變的姓氏叫中國

“都還沒用過晚膳吧,那朕就來噌點吃喝好了。”傍晚時分,光緒見過衆臣商討完政務後,夾着摺子就來到慈寧宮。慈禧坐在主位也動也不動,光緒生母的葉赫那拉?婉貞坐於一旁,一幅渾身不自在的模樣。光緒也不行禮,隨手將摺子放於案上:“額娘,這裡還習慣否。”

葉赫那拉?婉貞有些不適的說:“我還是搬到宮外去住吧,住這裡與禮不合呀。”

光緒淡淡一笑:“再支持朕打仗也用不着把老屋給賣了吧,這下沒地方住還不只能怪您自個兒。朕沒錢,買不起房子,額娘還是在宮裡將就着吧。明日朕將下旨封額娘爲太后,這封號嘛。兒臣意爲‘慈惠’,最慈祥賢惠之意,不知額娘以爲如何?”

婉貞有些侷促不安的看着慈禧,雖然她是皇上生母,雖然爲了皇上打甲午一戰變賣了全部的家產,雖然她也贏得了民望。但沒有在權利的鬥爭中掙扎過的人,在面對宦海浮沉的人的面前還顯得那樣不安。而從慈禧身上隱隱散發出了一種氣勢,壓住了婉貞的言語。就是所謂的王霸之氣。什麼是王霸之氣,那是在權利鬥爭中長期形成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都帶着不容質疑的肯定,這種肯定就形成所謂的氣勢,而這種氣勢就是王霸之氣。這也須要長時間的去培養、去習慣,在鬥爭中去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個人。

久經官場的慈禧的氣勢,嚇住了婉貞,卻沒能嚇住了光緒。雖然光緒只有短短的三年皇帝生涯,但經過戰爭生死過來的人,還會怕這些。所有光緒淡淡一笑,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的看着。

良久。慈禧說話了:“妹妹,皇上封你爲太后,這是皇上的恩典。還不謝恩。哀家這就收拾收拾搬出去。”

“那到不必。”光緒接過話來說:“當年慈安太后的宮中不是還一直空着嗎?李蓮英,你去收拾一下。以後兩宮太后就交給你伺候了,辛苦一下,多用點心。”

“喳”的一聲,李蓮英答應了下來。

“這樣也好,以後你們姐妹倆正好做個伴。”光緒拿起摺子翻了翻說:“朕這裡正好有點難以決斷之事,還請姨娘賜教一二。”

當李蓮英將摺子呈至慈禧面前,慈禧看都不看:“皇上已經親政。且剛剛大勝而歸。天下之事皇上自行決斷便好,而必再問哀家之意見。”

“乾綱獨斷自然是痛快一時,可朕必竟年少。侄兒不比姨娘久經朝政,朝局看的透徹。若只憑一時意氣行事,難保天下不與朕離心離德。如今各地督撫早已是尾大不掉。如若依朕意氣行事,介時若天下之亂將非比尋常。怕是姨娘也未必收拾得下來。侄兒自知學識尚淺。故此請姨娘指點一二。”

皇上一口一個姨娘的叫着在慈禧聽來是那樣自然,再也沒有之前叫親爸爸的那種做作。而慈禧更爲詫異的看着光緒,早就認定光緒不會再讓他過問朝政,卻實在想不到會是這樣。一旁的婉貞現在的慈惠太后一看兒子神色憂慮想都沒想就幫着光緒說話了:“姐姐,皇上年青還望姐姐多加指點。再說,要是真的天下大亂。那毀掉的還不是愛新覺羅家的天下嗎?”

李蓮英捧着摺子躬着腰站了很久,終於可以直起身子歇歇腰。慈禧接過摺子看了看,卻疑惑的問道:“這份人員晉升的摺子,基本上就是哀家發的賞賜摺子。怎麼看不到唐紹儀和林啓兆的名字。他們可是爲皇上出過力的,皇上不能寒了有功將士的心呀。”

“他們還年青,資歷尚淺,讓他們在下面多磨練磨練吧。”

“那這個嚴復僅在杭州任上做過兩年知府,突然調至兩江總督。皇上會不會過於重用了。”

“姨娘可知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此人。伊藤博文與嚴復是同班同學,在英國學習之時,無論何科伊藤博文只能得其第二,因爲第一永遠都是嚴復的。第二名尚可掌權一國還險些打敗我大清,那讓第一名纔出任一地總督而已,又有何不可。何況嚴復主任的還是江蘇巡府,暫代兩江而已。如若不行再行撤換。”

慈禧看了眼光緒,明白這是一次政治交換。皇上只要兩江,其它的還是在你太后一黨人的手中。皇上也不會再翻臉,只要慈禧別多事,皇上就不會觸動太后的利益。

慈禧點點頭:“哀家並無意見。”

光緒笑了,接着又拿出幾份摺子與慈禧討論了起來。

光緒二十年的最後幾天裡,經過光緒多次召集軍機處商議後,終於頒佈了甲午之戰後的朝廷的任命。這是皇上正真親政的第一次任命,結果衆朝臣和各地督撫們都看的一臉霧水。

因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未盡到與各外國有效磋商之職爲由,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爲外交部,列各部之首。以朝廷大員多不懂軍事,遙控指揮戰場頗多掣肘不利事權專一爲由,獨立與兵部之外,仿效德國成立總參謀部專事軍事指揮。總參謀部可不必經軍機處直接陳奏。

而在人事上,除各地總督有平調外,原兩江總督劉坤一出任東三省總督,由皇上新寵嚴復出任江蘇巡府暫代兩江總督,兩湖總督張之洞調任直隸總督。此外,合併四川與雲貴總督之職,由趙爾巽出任,其弟趙爾豐出任三省總兵。調臺灣巡府劉永福任兩廣總兵,由李鴻章女婿張佩綸出任臺灣巡府……等等。最讓人不解的是李鴻章,雖然李鴻章在甲午之戰中北洋各部皆是敗北,皇上雖說只讓其專心對日和談之事,但用不着一虜到底解除全部官職吧。僅新任命了一個外交部部長這個不名所以的職務。

這和之前的朝局並無大的改變,皇上這是怎麼了?就邊心腹大臣唐紹儀和林啓兆,甲午重將王士珍等幾人除了太后賞賜的旨意外,新的人事任命中連提都沒提到。然而有心人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孫毓汶死了,榮祿還只是新軍督練大臣。新上任的兵部尚書歐陽振華在皇上的支持下,再也沒人能限制他在兵事上的權利。而新成立的總參謀部。可以繞過軍機處和六部直接陳奏,明擺着是在分軍機處的兵事指揮權。皇上要把兵權抓在手裡。

朝中大臣各具心思,而整個北京城內的各條大街上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主要街道上的兩側全被開挖,一根根粗大的木杆被堅起,一根根電線鋪下,一盞盞電燈開始安裝。在尼古拉?特斯拉的親自設計下,在光緒無條件的支持下,在北京城內開始全面鋪設交流電照明電路。光緒嚴旨,務必在新年前完成全部鋪設調試工作。爲此不僅動用了數萬人在各地同時開工,而且四處抽調資金來保證電路鋪設工作。光緒的親自過問。讓所有人不得不盡心盡力、加班加點的趕工。不由讓光緒想起了後世的中國,修條馬路隨隨便便也是半年,明明已經開挖的馬路楞是圍起來停工三個月,還問都不能問。這種效率也只有後世中國纔會出現。封建王朝就這點好,皇上親自抓的項目行政效率就是高。只半月就基本成型。

其實光緒還不明白,負責施工的主要還都是原來太后一黨的人。如今皇上新掌朝政。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頭一把要是燒不好,皇上一怒之下開始殺人有冤屈也沒地兒去訴呀。殺了自己也就算了,反正自己也算是個辦差不利。可皇上哪個不是要累及家人呀,爲了家人也得盡心盡力不是。

而光緒也沒閒着,每年一次的清國皇家晚宴依然要召開。雖然今年戰事堅難,很多國內外商家原本都認爲今年的皇家晚宴應會繼續召開。畢竟是勝利了。但即使召開也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準備商業交易了。可大家都想錯了,皇上回京第三天就下旨繼續皇家晚宴,依然是科學院長吳榮光親自檢效參加商戶的產品,時間很短。準備也很充忙。但新年晚宴的第一個地卻不是在以往的太和殿內。

中國除夕之夜,午門

光緒與各國公使和各家商戶代表,在宮女們的提燈照亮下,全部來到午門城樓上。此時的北京城四下爆竹響起,爆竹爆炸的火光四下亮起。雖然各家各戶燈火通明,但整個北京城看起來不過只是點點燈火。

“遠在大洋彼岸,愛迪生生先發明瞭直流電,從此電燈點亮了人類的生活。但是直流電卻存在致命的缺陷,巨大的線路損耗產生的能量損失,不得不讓愛迪生先生每公里加設一個發電廠。有沒有更有更經濟更實用的電能呢?回答是肯定的。相信各位也知道,自從朕從錦州回京以後,整個北京城就開始鋪設照明電路,直到今日,北京城一共鋪設了九萬盞電燈,而這九萬盞電燈只用一個發電廠。”

光緒拍了拍手,寇連材拿着一個拖着兩根粗電線的大木盒上來,隨既衆宮女們熄滅了手中的提燈。在光緒的示意下,所有城樓上的人都看向城下一片漆黑的北京城。

“現在,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光緒重重按上大木盒上唯一的按紐,幾乎同時,各條大街小巷同時點亮了。整個北京城沐浴在一片明亮之中。

城樓上的人都安靜了下來,整個北京城也安靜了下。先是正在街上玩耍的孩子們停下了歡快的腳步,然後販夫走卒在孩子們的呼喊中走出了屋子。接着是達官貴人們也出來看個新鮮。所有人都擡起頭看着明亮的燈泡,發出的那黃色的光芒。歡呼聲從一個角落開始,最後蔓延到整個北京城。

“光明,應當屬於整個人類世界。”光緒笑了,這就是他要的效果。用九萬盞同時點亮的電燈來證實交流電的先進性,爲以後賣電做準備。更重要的是,一直視西方科技爲奇淫巧技的國人們,在一面感嘆西方強大的同時卻對西方科技不屑一顧。要想真真改變國人們的思想,就必須讓他們身有體會。將他們的生活與現在科技融合在一起,讓他們體會到科技對他們生活產生的變化。只有這樣,國人們纔會去面對,纔會去思考,才能擺脫自明朝形成的朱學論理。那麼。這一切就從電燈,從不用蠟燭的照明開始吧。

各國公使和各商戶代表全部都圍在科學院長吳榮光的身邊,在他解說下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響徹了所有人的耳朵。事後特斯拉還特意進宮向光緒道謝,感謝光緒皇帝陛下讓他真正實現了一個科學要應有聲譽。

太和殿內,紅酒與美食之間。所有公使們都認爲清國將以交流電爲利器,一定會高額買電。正在他們想用什麼辦法從清國手中搶下這個專利之時,光緒宣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科技發明,不應當成爲某個人或者某個國家用於制衡的利器。每項科技發明都應當造福整個人類社會。交流電以事實證明了它遠比直流電更高更強大的能力,它也應當去照亮整個人類的天空。大清不會獨霸這項發明,大清會全面開放交流電的製造技術。”高調說了。重點也就來了。光緒話題一轉:“朕將會成立一家環球電力公司,凡是向環球電力公司購買一萬套發電設備的國家或個人,將自動擁有交流電的製造技術。同時環球電力公司還將免費提供經過長達兩年測試後得出的交流電用電規範和安全使用規則,並長期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當然了,交流電本身專利還是屬於環球電力公司總裁也就是朕的。而朕也將收取交流電使用的專利費。依照專利法。朕可以收取每度電2美元的專利費。但是,交流電也應當屬於整個人類。所以朕決定只收取一半。每度電只收取一個美元的使用專利費。”

各國公使笑着鼓掌致意。光緒笑着迴應。此刻在光緒和眼中,面前的人全都變了一沓沓美元飛來。又一年的新年晚宴在歡快的氣氛中進行着,一項項商業合作意向再次達成。美德英各國各有所獲。當然每次的新年晚宴有會有些不和諧的氣氛,比如正在角落裡真鋒相對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曼特中將和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吳德仁,兩人正相互瞪着眼睛呢,好在還有程誠在一旁。不然。菲利曼特嘲笑毫無儀表的吳德仁非跟他當場打起來不可。

“只要皇上能給我軍艦給我炮彈,早晚老子要把他連帶英國一起給收拾嘍。”看着遠去的菲利曼特,吳德仁恨恨的說道。

與往年晚宴不同的是,爲了增加對交流電的宣傳力度。此次晚宴還邀請了不少各國記者參加。結果在晚宴上就有記者問光緒對目前還未停止的清日之間的戰事的看法。光緒笑着回答,日本發動了對清國的侵略戰爭,如令正遭到最爲正確的失敗。中國政府已經依然之前的協議撤回了太平洋艦隊,所以也請日本政府面對失敗的現實。中國政府再次督促日本軍隊放下武器投降,中國政府也將會給於日本戰俘正常的人道主義待遇……

“陛下,我想問一個問題。”在得到同意後,美國記者懷特問道:“剛剛陛下的發言中,未使用清政府而卻使用的中國政府,請問這之間有區別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朕先問幾個問題。以美國爲例,各國派住的使節均稱爲駐美公使,而派住英國的均稱爲駐英公使,而派往大清的稱什麼呢?大家都叫華公使。爲什麼?再例,諸位離開自己的國家後,比如懷特先生大家說你是美國人。又比如歐格訥先生,大家都說他是英國人。而諸位對於前住各國人的清國人叫什麼?是叫華人。這又是爲什麼?因爲這片自古便稱之爲華夏大地的土地上有一個五千年文明的國度,這個國度的每一個人都自稱華夏兒女,他的文化早已深入世界。是的,清國還很貧窮,還並不妨礙諸位對這個五千年文明國度文化的認同。朕說的沒錯吧。正是因爲有這種認同,所以華人這個稱呼深入世界的每個角落。”

安靜的太和殿內,只有光緒的說話聲:“現在朕可以回答懷特先生的問題。爲什麼朕不稱清政府而自稱中國政府。如果諸位讀過中華歷史,就會明白,自從軒轅黃帝一統中原更名華夏以來,古時商周、抑或漢唐還是現在明清,都只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的一個個名字。無論君王更替還朝代變換,這片土地都有一個不變的姓氏。”光緒深深的吸了口氣,然後重重的說道:“她叫——中國。”

強烈推薦:

第19章 差事第407章 追擊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408章 凱旋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84章 衝突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64章 回國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60章 麼蛾子第211章 開火第150章 陰霾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75章 分歧第89章 生死大戰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98章 諜戰第211章 開火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1章 回首百年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87章 嚴復爲官第80章 紛亂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30章 突圍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369章 “喏”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27章 紛亂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357章 競爭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6章 朝堂之外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82章 演習第109章 去死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130章 突圍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92章 同命運第150章 陰霾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211章 開火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57章 競爭第227章 對日政策
第19章 差事第407章 追擊第389章 禮儀之辯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75章 殺人放火時第300章 零四章 挑釁?調戲!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21章 八旗子弟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92章 朝貢的意義第85章 李鴻章的難題第232章 進京,需要用炮火開路第408章 凱旋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93章 皇后駕到第412章 戰爭的號角第91章 軍官培訓班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62章 閱兵式(上)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238章 誰說我們沒有辦法第184章 衝突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77章 汽車工業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77章 國家尊嚴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393章 隱秘之事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03章 日俄密約第264章 回國第240章 南下的序幕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60章 麼蛾子第211章 開火第150章 陰霾第202章 大事小事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375章 分歧第89章 生死大戰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98章 諜戰第211章 開火第212章 殘龍軍,集結第153章 烤肉的味道第1章 回首百年第273章 光緒南巡第87章 嚴復爲官第80章 紛亂第291章 “我沒有來晚吧?”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130章 突圍第81章 誰上了誰的賊船第83章 軍制改革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164章 五年發展計劃第411章 勝利者的權利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297章 柔情蜜意第369章 “喏”第381章 到東方去第27章 紛亂第141章 軍事與政治第357章 競爭第170章 給美國下絆子第6章 朝堂之外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82章 演習第109章 去死第20章 皇上的棋局第281章 吃了個閉門羹第130章 突圍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300章 零二章 擁擠的遠東第426章 兩個瘋子的戰爭第300章 一十五章 全面進攻第266章 清英南洋衝突第292章 同命運第150章 陰霾第353章 中西學術之爭第300章 三十二章 飛艇的未來第211章 開火第358章 洪門致公堂第357章 競爭第227章 對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