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9月12日

滿清最後的勢力被清剿這事瞞不住人,朝中大臣們已經開始爲新朝建立做準備了。所有朝臣們都認爲,只要皇上回京,以漢人爲主體的新朝代替滿清重新掌握天下就是順利成章的事。朝臣們已經把自己視爲新朝大臣,不管你是不是真心願意,但大勢就是如此,還是順勢而爲吧。

這時,慈禧突然吐血昏迷?!此事在朝中引起巨大的震動,慈禧雖是太后但也是前朝的太后,沒病之前人只住在頤和園內,只在大家不去園子也就用不着見。可現在慈禧病了,按禮大臣們是要去請安的,那麼現在他們這些新朝大臣要不要去呢?去了又應該用什麼樣的禮儀對待這位前朝太后呢?要知道,禮吏兩部已經在制定新朝的禮儀,是從故紙堆裡找出來的前漢禮爲樣板進行適當的修改。慈禧是滿太后,這就算去了,是以滿禮見禮還是以漢禮見禮呢?以滿禮見吧,會讓人誤以爲你還心向前朝就麻煩了。但要以漢禮見禮吧,這又不合太后是滿人這個習俗。這個問題看上去好像好複雜的樣子。

這都是人心貪婪的結果。一面想向皇上表示忠心的態度,以期望得到皇上賞識而在新朝初建時能有爵位的封賞。一面又想表現自己的恭順的心態,必竟皇上在得知慈禧重病時發回要求全力救治的電文中還是稱太后的。於是想兩頭沾好處的大臣們心裡就糾結了。

但很快,總理第一個親自在頤和園向兩宮太后請安,行滿禮。七部尚書也紛紛前往請安。行滿禮。

“哪來這麼多想法。”李鴻章怒斥這些還在觀望的朝臣:“自有我中華以來,便講究仁孝。各朝各代皆以孝立國。新朝亦當是如此。皇上稱一聲太后,那是就是孝道。我等身爲臣子難道不應該去探望重病中的長輩嗎?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

有了李相的話。有了這些大頭頂在前面,越來越多夠資格請安的朝臣們紛紛前往頤和園,各地督撫也紛紛了來請安的電文。

“太后乃氣急攻心。只要心頭能舒緩下來,此病並無大礙。但此爲心病,下官等人也只能開藥調理身體,這心病還需心藥醫。”這是太醫院對慈禧病情的診斷。

“身體各項體徵指標在持續下降,病情很嚴重。目前已經打過急救針穩定病情,但長遠看病情不容刻觀。”這是京師大醫院的病情診斷。

看着兩份結論截然不同的病情診斷書,李鴻章有些哭笑不得。也許這就是中西醫治病理念的不同吧。中醫更看中的是人本身,強調自我調整同時不否定精神力量對身體產生的影響,藥物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所以中醫僅僅認爲只要心裡上能放的開,這並不什麼大病。而西醫重視的是人體本身,強調各項可見的指標,以指標數據來判定一個是生是死的情況。藥物則是一切的關鍵。孰不知,一個人真心要死,身體各項指標就會在人的意思控制下自己殺死自己,再厲害的西醫能救的也只有這個身體。而不是人這個主體。

“一張診斷書就可見中西醫這境界差距呀”李鴻章長嘆一聲,將兩張診斷書交給電報員:“原文呈報皇上,請皇上決斷吧。”

至於慈禧太后……李鴻章起身輕輕的咳嗽起來,這是他的一個私心。慈禧雖然已經放棄最高權利十年了。但她在滿清中依然有着巨大聲望。原來皇上是滿人身份自然可以取代慈禧,但皇上身份的轉變爲漢人之後,慈禧在滿清中的影響卻更突顯出來。而這種影響力的存在。必然導致滿清勢力的反覆,這對新朝平穩接過國家政權是不利的。而在這內憂外患之局中的中國。再想要快速發展來追趕歐洲列強無疑是很艱難的。所以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

本來作爲帝王應當有這樣的覺悟和決心。可自己的這位皇帝……李鴻章一時還真找不出什麼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皇上有着常人無法企及的眼光,也有着破釜沉舟的決心,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引領這個已經落後的國度快速強盛起來,這一切無一不在表明皇上是一位聖主明君。而一位聖主明君就應該有一個博大的心胸和果敢的決斷,他應該毫不遲疑的斬斷一切枷鎖和沿途的一切障礙。因爲一位聖主明君的唯一目標就是國家和民族的強盛,爲了這個目標可以掃清一切阻擋國家前進的所有障礙。沒錯,這個目標是皇上的目標,所括李鴻章在內的所有皇上起家的臣子在內都看的很清楚,這也是這些人能夠團結在皇上身邊的原因。

可要細細分析皇上所做的每一件事你又能發現,皇上是一個小肚雞腸而且有着婦人之仁的人。皇上親自出面辦企業,在十二年前是可行的,因爲皇室企業不僅僅可以利用皇室是名義避開保守派的圍攻,真正爲洋務運動打開一條通道,也可以向世人表明國家鼓勵工商發展的決心。但十二年過去,國家的局勢發生了跟本變化。在以皇上爲首的漢人集團的打壓下,太后的保守派勢力消退到已無法再限制工商發展的地步。到這個時候,作爲皇帝理當將皇室企業出售給民間公司,讓這些公司正真進入市場運作。但皇上沒有,反而象一個奸商一樣小心的維護着皇室企業的利益。是的,皇室企業沒有偷稅漏稅爲所有中國企業做出了榜樣,在一個連皇室企業都不敢偷稅漏稅的情況下,普通商人還真沒人敢偷稅漏稅。應爲這樣做會讓皇上認爲你比皇帝的權利還要大,從而被安上一個“大不敬”的罪名任打任罰。如果說皇上要用自己爲天下做出表率,那維持一個小型企業就可以了。可皇上卻藉着皇室在民間巨大的影響力快速擴展自己的企業,也因爲皇上的權威也讓無數民間公司不敢於皇室企業爭利。這不是一個經濟市場中的企業該有的表現。雖然皇上將皇室企業的收益全部用於教育和科研,還不時要補貼國庫。可李鴻章實在不想將來中國要實施反托拉斯法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皇室企業。

還有慈禧。慈禧不是慈惠,多年在波詭雲抉的政局的廝殺過來的慈禧早就成了滿清勢力的一個象徵。只要慈禧活着一天,滿清復辟勢力就一天不會死心。只有當沒有慈禧這個人,這些滿清復辟勢力纔會因爲失去最後一個領導者而變成一盤散沙,從而對新朝產生不了影響。李鴻章相信以皇上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慈禧的存在會對新朝內政產生巨大的危險,這偏偏皇上在給朝廷的電文中再三強調依然要以太后禮對待慈禧。田莊臺上的堅毅呢?遠征日本的果斷呢?衝撞英國軍艦的勇敢呢?在袁壽山屠殺奉天滿人後重重一“哼”那壓制滿人吶喊的殺氣呢?爲什麼到了慈禧這裡就無蹤影了?有心擔心滿清勢力的反覆嗎,慈禧死了不還有慈惠在嗎?慈惠會重新成爲滿人的心理寄託,而更重情意的慈惠必然會一手壓下企圖復辟的滿清勢力。新朝就可以繼續以往的政策前進下去,不必擔心國內哪裡竄出一個草頭王來影響局勢。

對於皇上強保慈禧的旨意,無數大臣們已經抱怨很多次了。在他們看來皇上這是爲新朝埋下了一個不定時炸彈。一個可能炸死新朝的炸彈,但皇上的旨意卻不能不顧。

跟着一位眼光長遠、大志於胸的皇帝去,他們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機會向“房謀杜斷”一樣千古留名。跟着一位小肚雞腸婦人之仁的皇帝,又會讓大臣們敢到有力難施,使自己的才華泯滅於天地間。跟着李明這麼一個皇帝,實在讓大臣們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這樣大臣們在年老退下後不至於身死族滅,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國家前進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所以李鴻章用一張地圖把慈禧氣的吐血。這張地位上標示的不是世鐸那三千兵馬的位置。李鴻章也相信慈禧不再乎這個,慈禧也沒打算靠這三千兵馬來挽救大清王朝,她只是想借着這三千兵馬爲自己真正的目的做掩護。讓慈禧吐血的是,地圖上還標示着她前些日着藉着逛街的名義聯絡的所有滿清義士。這些纔是慈禧用於刺殺李明、復興大清的終極力量。慈禧相信,只要李明一死,能重整國家只有自己。也許慈禧心裡已經有了一套重接掌政權後穩定國家的辦法。如今她最後的打算全部暴露在李明漢人集團的眼下。這就意味着她的謀劃再也無法實施,也就意味着滿清再無恢復的機會。這對慈禧來說纔是最大的打擊。看着失去最後手段,絕望纔是慈禧吐血的真正原因。

絕望的慈禧吐血了。於是慈禧身體各項體徵指標在持續下降。李鴻章嘆了口氣,有些皇上不好做的決定就需要臣子們來處理。

至於今後,李鴻章無所謂了。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自己這輩子都在爲漢人崛起而努力,能在生命的最後時間內爲漢人重掌江山做一翻貢獻也知道足了。皇上是個重情意的皇上,至少李家會在皇上的照撫下平安百年。至於百年之後,李鴻章不認爲那是自己的責任。

李鴻章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咳嗽聲驚動了門外的侍從。侍從打開藥瓶倒出一片藥給李鴻章,然後遞了一杯清水上去。李鴻章服完藥後,很快平靜了下來。在中醫看來,咳嗽是人體對刺激的一種正常反應,人體通過咳嗽將不好的東西給排出體外。這種服藥止咳其實破壞了人體正常反應,會導致外邪瀦留人體從而引發更重的病症。雖然李鴻章也認爲中醫說的是對的,但這就是西醫在急救上的優點。一個小藥片或者一針管藥水,就可以立刻將人從死神手裡奪回來,然後再慢慢醫治,這種本事中醫可不多見。而且這些年李鴻章的身體也越來越差,畏寒怕溼的毛病越來越明顯。中藥吃了不少好像有點起色,可碰到天氣突變時還是特別明顯。這時來上一片西藥或打上一針,症狀立馬減輕。雖然也就只是這一時有效而已。但李鴻章並不拒絕西醫,因爲咳嗽實在太難受了。

終於輕快下來的李鴻章示意侍從去請諸臣工過來。9月12日之事萬不得出一點紕漏呀。

要想一點紕漏不出是不可能的,雖然朝局整體沒有變化。國內外局勢也不會明顯的變化。但必竟在朝代交替之時還要同時對外戰爭,這就不得不讓大家謹慎起來。

戶部表示沒有問題,新朝的建立只不過如同將大清銀行更名爲新朝名的銀行而已,因爲不涉及到現有經濟制度的變更,所有隻要國民重新熟悉新名字就好了。

兵部與參謀本部也表示沒問題,對外戰爭不影響到國內現有的安排,無非是取消軍中所有休假全軍進入臨戰待命狀態,多耗些錢糧罷了。

工部更沒有問題,他們管的生產。只要國朝政策不變。他們就不變,自然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外交部,他們的問題是:北進計劃到是用大清名義宣戰,還是用新朝的名義宣戰。這看似只是一個說法的問題,但卻牽連了戰爭發起方也就是中國的名義問題。如果以大清的名義發起戰爭,那發起戰爭用的是廢除清俄條約收復故土的名義,就意味着戰後的中國只能收回清國割讓出去的領土,俄國還是會壓在中國的頭上形成威脅。如果用新朝的名義發起戰爭,到是可以藉口收回歷朝歷代故土的名義(清國不能用這個名義。因爲要顧及到當前國際對領土的基本認知),只是這麼一來,那各列強在中國的租界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從第一次提出來,經過無數次辯論。大臣們依然沒有達成共識。

如果說外交部的問題是意識層面的話,那吏部與禮部的問題就是具體操作上的。漢禮已經二百年沒有用過了,天子儀仗需要重新定製。各勳貴也需要重新配備儀仗。漢服講究柔美,這在衣裳的製做上就需要很多時間。全國有百萬名文職官員。每個官員都需要配製不同儀制的官服、官靴、官帽及其相應的飾品。從查詢古籍定製儀制,到試樣修改。兩部到現在還只是確認基本式樣,要想在9月12日前完成全部儀制確認工作都有些困難,別說將這些官服生產出來併發放到每個官員手裡。更何況軍隊就要出發作戰了,總不能邊作戰邊換裝吧。更重要的是,這些禮儀已經二百餘年沒有用過了,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這重新教都需要極長的時間。

遠在寧波的李明其實也很頭痛這個問題。如今民間一片疾呼天不可一日無日,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叩請皇上早日回京登基以定大統,報紙、電報,甚至寧波周邊地方官員連同百姓也曾多次在楊府門前請願,搞的李明煩不盛煩。但儀制一日無法完成,這基就一日無法登上去。這不是軍閥混戰期間,你可以藉着統一國家的腳步慢慢的完成制儀變更。當今的中國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統一國家,有一個完整的政府機構。就好像聶士成說的那樣,穿着滿清的軍服來打新朝的仗,這實在是太滑稽了。

百般無奈之下在9月11日,李明在寧波向全國通電:重興漢邦勢在必行,朕將於明日北行,先行前往西安祭拜先祖黃帝,上表告之我漢邦再興之後再行回京登基。其實就是想着一面爲朝廷儘快制定儀制留出更多的時間,一面也爲了不影響即將發起的北進計劃。

李明是早上向全國通電,當天下午李鴻章代表留守朝廷向遠在寧波的皇上表示忠心,留守朝廷全體官員將堅守自己的職責堅守到皇上回京登基。同時參謀本部與兵出發出調令,各邊軍、各野戰軍主力全部向京城方向移動,進駐指定地點。其實就是表明軍隊對國內的監控。與此同時,外交部向各國公使發出邀請函。邀請各國公使於明日早10點於紫禁城太和殿,介時留守朝廷總理李鴻章將向各國公使通報滿清退位及新朝的基本國策。

京城這些日子的一舉一動,各國公使都看在眼裡。除了李明剛剛離京的那段時間裡,這些公使真心緊張了一段時間,因爲皇帝的變更必然會導致政策的改變。但自從知道清國朝廷還是以李明爲尊之後,這些公使就放下心來。在他們看來,皇帝還是同一個人,大臣們也還是同一羣大臣,那麼政策是不會變的。尤其是前幾日京城中突如其來的騷亂僅持續了一個下午,這也是李明集團獲得最後勝利的表示。於是各國公使在收到留守朝廷的邀請函後,紛紛表示會準時到場。

這是遠東地區最大的一次政治變更,只因爲中國是遠東這片土地上的唯一大國,這個國家的一舉一動勢必影響到遠東地區的政治格局。滿清的沒落和新王朝的崛起,會對這個國家、對整個遠東或是整個世界帶來怎麼樣的變化?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未完待續。。)

第73章 巧合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61章 主心骨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章 低調做人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60章 麼蛾子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158章 煩心事第408章 凱旋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77章 寒流第52章 國家爲重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7章 着手準備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65章 新年快樂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55章 變天了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3章 雲南白藥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373章 “您說呢?”第22章 都是難題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208章 要造反?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80章 紛亂第365章 天崩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61章 主心骨第77章 國家尊嚴第78章 計較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39章 絕望的十米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87章 嚴復爲官第374章 回京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22章 不放棄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35章 容閎回國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章 回首百年第158章 煩心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21章 信念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29章 材料革命
第73章 巧合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180章 再加一把柴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66章 誰主浮沉第61章 主心骨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章 低調做人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300章 一十七章 勝利的喜悅第351章 皇家喜事第60章 麼蛾子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88章 爲了革命的理想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76章 針鋒相對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39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249章 國家級別的面試第194章 乙未宮變(中)第158章 煩心事第408章 凱旋第415章 勝利的歸屬第244章 下南洋,就從海盜開始第383章 後繼有人第76章 針鋒相對第428章 戰略的目的第28章 大十字鐵路計劃第363章 家事 國事 天下事第181章 出大事了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299章 公私分明第177章 寒流第52章 國家爲重第300章 一十九章 向日本本土進發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7章 着手準備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151章 史上最大的搶劫行動(1)第74章 月黑風高夜第213章 對馬大捷第65章 新年快樂第250章 風起南洋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155章 變天了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3章 雲南白藥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373章 “您說呢?”第22章 都是難題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71章 我的新軍,我的軍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231章 山海關上的決定第208章 要造反?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404章 艦炮逞兇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80章 紛亂第365章 天崩第263章 進京面聖第61章 主心骨第77章 國家尊嚴第78章 計較第204章 參謀本部擴大會議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140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139章 絕望的十米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87章 嚴復爲官第374章 回京第72章 第一次交鋒第176章 自己造軍艦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45章 噩耗不斷第122章 不放棄第300章 一十八章 不留後患第90章 中央銀行第380章 斯拉夫人的拳頭第214章 軍事總動員第300章 日本艦隊回來了第35章 容閎回國第216章 宋慶之死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章 回首百年第158章 煩心事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221章 信念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229章 材料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