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閱兵式(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天空總是漂着毛毛細雨,彷彿是前去祭掃的人們心中哀悼的淚水。清明節自春秋時期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要對祖先的陵寢祭掃,並請求獲得祖先的庇護。但是,今天北京城的清明節卻不同往年。北京城裡的老少爺們都興高采烈的、拖家帶口的或坐着馬車或步行,前往曾經的皇家園林——園明園廢墟。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爲“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圓明園規模宏偉,運用了各種造園技巧,融會了各式園林風格,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作品。因爲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所以也稱“夏宮”。

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爲“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於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歎爲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不幸的是,這一世界名園於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野蠻的劫掠和焚燬,一代名園最終淪爲一片廢墟。

今天的園明園依然還是一片廢墟,但在它的身後已經是天翻地覆。寬敞的馬路已經成型。在馬路的圍繞之中,一座嶄新園林正在重建。這正是光緒皇帝在回京後辦的第一件事——修建烈士陵園。

之所以將烈士陵園選址在這個位置,光緒是深思熟慮過的。

世界第一的園林毀於戰火當中,正是因爲政府和軍隊的無能,不僅丟掉了首都,還丟掉了園明園。讓烈士陵園的正門正對着園明園廢墟,就是要讓每一個前來的人都能記住,如果不是陵園中喋血沙場將士用生命守衛着這個國家,那麼就要面對的是如同廢墟般的世界。

在大內侍衛和御林軍的指揮下,在衙役們的協調下。來此的人們有序的通過園明園廢墟。進入早已規劃好的觀禮區內。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痛惜,每個人的嘴裡都是深深的嘆惜。曾經的世界第一園林,如今只剩腳下的廢墟。但是隻要走過園明園廢墟後,看到的是忙碌的工地和全新建設的烈士陵園,雖然它還沒有完工。雖然還是雜亂不堪,但那刻有“衛國英雄永垂不朽”的巨大石碑已經高高豎起。

早在一個多前。光緒便頒佈了上諭。定於光緒二十一年清明節。在烈士陵園舉行閱兵式。一是檢閱從戰場得勝而歸的有功各部,二是彰顯大清的國威軍威。並准予京城的官員百姓前往烈士陵園觀禮。

據說在之前的朝議當中,遭到了軍處所有軍機大臣們的一致反對。就連皇上身邊的近臣唐紹儀、林啓兆等都表示建議皇上暫停此項議案。而在大洋彼岸的李鴻章更是強烈表示反對,他的理由是擔心引起朝野物議,讓用心之人在背後煽風點火驚動太后,牽連出不必要的是非出來。

而面對大臣們的集體反對。光緒只是說了一句:困守田莊臺時,朕答應過他們。衆朝臣們看見皇上既然決心以定,那自然就得照辦。衆大臣們轉而擔心准予百姓前往觀禮,人員嘈雜擁擠。恐怕會釀成事端。

光緒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將士們喋血沙場爲的是什麼?爲的還不是天下百姓,爲的就是守衛這片和平。讓天下人都知道,是什麼人用生命在保衛着他們,也讓血染沙場的將士們知道,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是什麼。”

各種擔心的軍機大臣們只能頒佈上諭昭告天下。消息傳出,天下震動。接受皇上檢閱,接受百姓的歡呼,這對抗槍的丘八們來說是何等榮幸之事。一想到當自己在皇上的注視下擡頭挺胸的走過,那邊就是天下百姓的歡呼聲,想想都帶勁。皇上親手所建之新軍自然是在檢閱之內的,但是新軍除去傷病和還在朝鮮的第一師第二團以外也就萬把人出頭。但是這次閱兵可是高達二萬人的閱兵規模,更是讓各軍各部爲了能擠進這最後一萬人當中費用了心思。宋慶、左寶貴、劉盛休、依克唐阿等人更是紛紛派人緊急前往京城,對閱兵式的負責人歐陽振華和王士珍進行密集的攻關。終於在一個月前確認接受檢閱的名單後,這些人更是親自帶隊返回京城,直到檢閱開始前,一直沒有停過對部隊進行標準隊列的訓練。

京城內更是沸騰一片,酒樓茶館大街小巷一時之間議論紛紛,熱鬧快翻了天了。自古以來,哪朝哪代有過讓能小民都能從旁一睹軍容威儀的事情,如今卻是聖諭惶惶。那股子勁別提有多興奮了,就邊天津那邊都有人開始住京城趕,就爲了能一睹這千年難得一見的盛世。天子腳下萬方中樞的京城,見過的世面多了去了,唯有這公開的閱兵還是頭一遭。爲了能佔一個靠前的好位置,不少人提前四五天就趕去烈士陵園守着。於是乎,賣茶水糕點各種小吃的小商販們也紛紛趕了過去。一時間烈士陵園前,搭滿了棚子。

如此盛大的閱兵式自然要邀請各國公使與記者們參加。記者們全副武裝早已等候在各自選定的位置。

任何事情總是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如果說軍隊民間對閱兵式是一片喝彩之聲,那來自太后派的聲音就是一片反對之聲。尤其是在京的旗人老爺們,自從神機營被日本在海上打的全軍覆沒後,旗人那時可是憋了一股勁要給神機營報仇。不過旗人們的報仇只限於嘴上,當真要讓他們上戰場還都是不願意的。如今漢人奴才們打了勝仗接受皇上檢閱之時,這些個旗人們又開始不樂意了。雖說這漢人的軍隊保的也是咱們大清的江山。可這裡面卻實實在在顯不出咱旗人們的身份地位,這份彆扭的滋味當真是沒法說。眼睜睜的看着閱兵式越來越近,京城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烈士陵園趕,終於有旗人架不住那份新鮮熱鬧勁去了。臨了還不望擺出身份架子:爺,圖的就是個熱鬧。有人開了頭,這事就好辦了。在京的大小旗人們也紛紛去“圖熱鬧”去了。

閱兵式是可大清開國以來頭一遭,爲的是彰顯大清的國威軍威。太后在園子裡到也安靜。只是據不可靠傳聞,太后聽聞此事後,冷冷的說了句:什麼彰顯大清的國威軍威,那是要彰顯皇上的權威纔是真的。

不論朝野如何議論。閱兵式還是如期開始了。

清明節這天,天才剛剛放亮。天上的毛毛細雨也未曾停下。烈士陵園前或穿着斗笠蓑衣或撐着油紙傘的人們早已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翹首以待這天下第一盛事。

“咚咚咚”的聲音從人羣的後方傳來,那越來越近的聲音如同一個巨人正在快速走來,腳下的大地也開始震抖起來。不明所以的人們開始回頭張望。遠處一支支穿着夏黃色卡其布軍裝的軍隊正排着整齊的隊列,所有人行動一致的在雨中快步跑來。當整齊的步伐同時踏在地面之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那震動大地的聲響是這羣丘八們硬生生的用腳給踩出來的。

見貫了京城中那大聲喝五喝六的官老爺們的百姓們,突然看到如此軍容整齊的軍隊一時間都驚呆了,原來還嘈雜的人羣瞬間安靜了下來。那些正在前進的軍隊威風凜凜,一股蕭瑟之氣油然而升。

“父親,下着雨他們爲什麼不打傘呢?他們不怕冷嗎?”。一個坐在父親肩膀上的才五六歲的男孩子奶生奶氣的問着自己的父親。

父親只是微微一笑說道:“他們可都是英雄,英雄可是什麼都不怕的。”

“那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做像他們一樣的英雄。”孩子天真的回答讓父親低聲笑了。

孩子突然大聲叫道:“好。”父他的親連忙伸手捂住孩子的嘴,生怕再次驚動這寧靜的人羣。

就在孩子聲音停下來時,正在跑步前進的軍隊當中傳來一聲音命令:“全體都有,敬禮——”

一時間。所有軍人全部面朝人羣,腳下不停,舉起右手禮了一個標準軍禮。這一下點燃了所有前來觀禮人們心中的那股激動之情。“好。”歡呼聲響徹雲端。

在人羣歡呼聲中的士兵們,也感受到這股來自人羣中最真摯的歡呼,所有士兵都努力挺直身子。直到最後一排士兵超過人羣,他們才放下敬着禮的右手,跑向指定的待閱區域。然後一支接一支的受閱部隊同樣邁着整齊的步伐,在人們的歡呼下開進。

是什麼讓閱兵式還沒有開始就達到了第一個高潮?是什麼讓含蓄的中國人爆發瞭如此熱情?僅僅是一隻軍容整齊的軍隊嗎?不,我想應該是一直壓抑在心中衝動的爆發。只是那是一種什麼衝動我還不得而知。

這是參加閱兵式的《紐約時報》記者懷特在閱兵式上寫下的第一句話。

“皇上駕到——”隨着受閱部隊到齊,隨着各國公使就位,閱兵式正式開始。

旌旗招展,戰馬嘶鳴。一隊隊士兵排着整齊的方陣,在高舉着指揮刀的軍官帶領下,邁着整齊的腳步向受閱臺走去。整齊的腳步聲如同滾滾的沉悶雷聲傳來,最前面的士兵高高舉起一面旗幟——五星龍旗。

受閱臺前,指揮官將指揮刀高高舉起,所有士兵整齊劃一的將肩上揹着的槍舉起。冒着寒光的刺刀如密林般在受閱臺前升起,軍靴在大地上踩出如雷般的腳步,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此刻卻是無比堅毅。

“皇上威武。中華威武。”整齊的吶喊聲,如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撲面而來。這一刻,烈士陵園外觀禮的人們都看得有些目瞪口呆。在無比的震驚中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習慣了張口閉口稱爺的八旗老爺兵,習慣了沒精打彩的北洋雙槍兵,習慣了彎腰打千的請安禮。何曾見過這樣一支完全西式操演的現代化軍隊,何曾見過刺刀如林的堅毅,又何曾聽聞如此雄壯的腳步聲。整齊而渾厚的吶喊,如同洶涌澎湃着的潮水一陣陣衝擊着觀禮人們的心情。此刻,他們的內心也如同潮水一樣洶涌澎湃。眼前一支支走過的軍隊,那都是在遼東戰場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那種百戰之後的肅殺,就如同那面軍旗上繪着的金龍。昂起了那高貴的頭顱,發出震懾九天的聲響。

再也無法抑制內心激動的人羣發出的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皇上威武。中華威武。萬歲——”整個閱兵式徹底沸騰了,再也沒什麼能擋住歡呼的人羣。

光緒騎着純白色的高頭大馬,面帶微笑的在受閱部隊前緩緩走過。光緒輕輕的擡起手,在受閱部隊前慢慢的招手:“大家好。”

“皇上好。”兩萬人整齊劃一的吶喊顯示着這一個多月的強化訓練的成效。對於早已經接受過類似訓練的新軍各部來說不是什麼難題。反到是原北洋各部還能有如此表現,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下了功夫的。誰說中國軍隊軟弱。中國軍隊重來都不缺鐵血的戰士。只要有一位敢打的軍官,無論前世今生,中國軍隊從來就沒怕過誰。

“將士們辛苦了。”

“皇上萬歲。”

“你們纔是真英雄。”

“皇上威武。中華威武。”

人羣中再次爆發一陣接一陣的吶喊,所有人都忍掉了手中的雨具,高舉着雙手在雨中歡呼,在雨中沸騰。

轉了一圈。光緒回到受閱臺前,緩緩舉起軍刀指向前方:“都聽到了嗎?都聽到了那震耳欲聾的歡呼了嗎?那是百姓在爲你們歡呼,因爲你們是喋血沙場得勝而歸的英雄。你們受得起這片歡呼,你們也應當得到歡呼。全體都有。向後轉。向爲你們歡呼的百姓們敬禮——”

唰的一下,兩萬個軍禮整齊的展示在人們面前。人羣再次歡呼起來。光緒舉起來示意人羣安靜:“在你們所有人面前的是一片廢墟。曾經在廢墟之上的是天下第一的園林沒有之一,是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高水平的建築精華。但是,它消失了變成了廢墟。因爲那時候的軍隊如同在朝鮮戰場上一樣,一潰千里。所以園明園毀了。但是今天卻有了你們,在遼河、在田莊臺,是你們頂着敵人的火炮在廝殺,是你們寸土不讓。是你們用鮮血,用生命築成了不可逾越的防線。所以纔有了勝利,所以纔有了今天讓你們接受歡呼的閱兵。”

“但是勝利已經過去了,明天我們是不是還能繼續獲得勝利?今天勝利的你們還記得那在戰火中燃燒的海城嗎,還有誰記得那早已化爲灰燼的牛莊。所以朕選在這裡閱兵,就是要你們記住。如果連你們都失敗了,那我們自己的家園,曾經的繁花似錦,就會像變成眼前的廢墟。”

“告訴朕,告訴天下所有人的。你們會失敗嗎?”。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軍隊中喊出的聲音漸漸的傳到了觀禮的人羣當中。當在場所有人同聲喊出來的那一刻,光緒看到了東方沉睡的巨龍開始活動了他早已麻木的雙肢。

誰說中國人沒有熱血,誰說中國人只懂中庸。自軒轅黃帝一統九州始創華夏以來,這個古老帝國的歷史就是一本厚厚的戰爭史,國家強盛時對外作戰,國家衰弱時內亂不斷,戰爭在這個國度從來沒有中斷。五千年積攢的尚武精神和衝動的熱血早已以這個國度中紮下了深深的根。可惜的是,前明僞善的朱學理論徹底顛覆了曾經創造世界巔峰的儒家本質。特別是有清以來,滿族的奴化教育讓這個國家的國民習慣於屈辱。當洋人的堅船利炮轟然開進,從廣州到北京,當園明園被燒成灰燼的時候,曾經的老大帝國從習慣了輝煌變成了習慣屈辱。

如果能用這樣一種方式激活中華一族不屈的精神,那未來的中國將是讓世界都會爲之戰慄的存在。(未完待續……)

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62章 備戰第40章 回京第19章 差事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08章 要造反?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33章 摺子戲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1章 國事方略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3章 暗流涌動第83章 軍制改革第57章 局勢紛亂第374章 回京第5章 朝堂之下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章 各懷心思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233章 摺子戲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150章 陰霾第57章 局勢紛亂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418章 亂戰第121章 不拋棄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40章 回京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9章 新軍新學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3章 各懷心思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51章 佈局海外第90章 中央銀行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94章 風起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365章 天崩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13章 焦點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51章 佈局海外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79章 各自退讓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2章 鐵路第6章 朝堂之外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
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48章 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第254章 一線生機第173章 這都什麼事嘛第300章 四十三章 菲律賓改名叫呂宋第360章 軍備競賽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362章 備戰第40章 回京第19章 差事第24章 紛爭四起第208章 要造反?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33章 摺子戲第100章 一潰千里第384章 瘋狗艦隊第157章 態度第30章 定遠第11章 國事方略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190章 未動先謀第13章 暗流涌動第83章 軍制改革第57章 局勢紛亂第374章 回京第5章 朝堂之下第197章 李鴻章的忠心和憂慮第416章 移民大法第191章 一觸即發第3章 各懷心思第298章 皇室產業第425章 羈縻州政策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248章 別喊口號第233章 摺子戲第403章 空軍逞能第150章 陰霾第57章 局勢紛亂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418章 亂戰第121章 不拋棄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40章 回京第300章 三十一章 婦人的淚水第230章 回京的猶豫第34章 想摸魚,先攪水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282章 都是問題第193章 乙未宮變(上)第9章 新軍新學第241章 海狼初現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289章 不如你做我的皇后吧第3章 各懷心思第300章 三十九章 海軍變革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51章 佈局海外第90章 中央銀行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二十四章 偷天換日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114章 改變的底氣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94章 風起第136章 混亂的戰局第365章 天崩第104章 特種初顯威第113章 焦點第152章 承認失敗第51章 佈局海外第21章 八旗子弟第300章 一十四章 激烈的攔截戰第300章 一十三章 第一輪齊射第79章 各自退讓第224章 齊聚一堂第354章 中美洲的煩心事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367章 危機四伏第300章 四十七章 中國的野心第135章 火炮轟鳴第278章 商稅與國債第300章 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第251章 風雨飄搖第349章 被蹂躪的美國第387章 天下大勢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59章 時代的差距第25章 第一次交鋒第42章 鐵路第6章 朝堂之外第359章 佈局北美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33章 賺錢的法子第222章 “朕求你們了”第348章 光緒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