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寒流

因爲交流電發電機組的對外出售,隨着大清國自己的造船廠開工,在美德等國的技術和資金的幫助下,東北和江南的工廠越來越多。從採礦到礦石精練,從加工廠到組裝廠,從紡織等輕工業到制鋼等重工業,大清國開始向現代化工業國家大步邁進。

隨着工廠開始賺錢,交給朝廷的賦稅也越來越多。加上在世界各國建立的發電站也開始發電,交流電專利費開始從各國匯向光緒獨資開辦的環球電力公司在大清銀行開設的帳戶上。由於光緒自己掏錢補貼軍艦的建造費,這也使得國家財政寬裕起來。

與此同時的是,也因爲更多普通百姓進入工廠工作,而因此獲得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原本潛伏在民間那股蠢蠢欲動的暗流也漸漸的平靜了下來。中國老百姓就是如此善良,同是也是世界上最好管理的國民。中國老百姓就是這樣,他們不要吃的多麼貴重,也不要穿的多麼豪華,更不需要住的多麼富麗堂皇。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有一個遮風逼雨的安身之所,再給他們一個穩定、可見的未來,中國的老百姓就能安心的守着自己的家,安安心心的過着自己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

而現在大清國內的工廠、鐵路的建設正好給了他們一個他們想要的生活和一個可預見的未來,原本潛伏在暗中的那股不安的慾望也漸漸的平息下來。想比日夜耕作的農民而言,工廠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益卻要高出很多。於是乎,失去土地的農民,在土地上收穫不了溫飽的人們,還有想要過的更好的人們全都向着城市進發。與開辦工廠的富商大戶們一起,成了大清國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而爲了獲得更多利潤的工廠主們,在朝廷的扶持下自主的開辦了不少傳授專業知識的學堂,也讓原本大字不識的農民們開始考慮未來。

應該來說,當前國家的局面是光緒最願意看到的。國內開始安定了下來,工業建設步入了正軌。鐵路在延伸、公路在擴建,工廠在設立、船廠在開工,軍隊在整編、朝政在改變,內政外交都因爲甲午一戰而蒸蒸日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國家走向強大的開始。

也許,想要真真成爲一個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一直在努力。

就在光緒胸懷河山、展望未來的時候,一股寒流迎面吹來。這股寒流吹得光緒如墜冰窟,同時也吹醒了意氣風發的光緒。告訴他,這個國家、這個朝廷還不全是你光緒的。

“啓稟皇上,慈惠太后讓奴才轉告皇上。領班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貝勒載漪、大學士徐桐、九門提督榮祿等人近日頻繁出入後宮面見慈禧太后。不知所議何事。慈惠太后讓奴才提醒皇上,一切要小心從事。”寇連材藉着給皇上遞摺子的機會。在光緒身邊小聲的說道。

這讓正在擬寫未來軍事規劃的光緒猛的停下手中的筆。警惕的看着四周。光緒身邊潛伏着一個太后的間諜,這早在前年就已經知道了,光緒甚至還懷疑過是寇連材。可查了快三年了,楞是查不出來。不過通過各種情況和從慈禧那邊返饋的情況來判斷,這個間諜在光緒這裡的級別似乎不是很高,很多重要的國家級機密慈禧也似乎不知道。就連在明十三陵的秘密兵工廠。慈禧好像也就只道這麼個地方有個兵工廠,具體幹什麼的也不清楚。

“想躲的還是躲不掉呀——”光緒盯着寇連材好一會兒,才長嘆一口氣:“你這邊有什麼消息嗎?”。

“回皇上,由於慈禧太后每次見大臣都讓宮侍們退出。所以具體談了些什麼奴才也無法得知。”寇連材很小聲的說道:“不過奴才打聽出她們談起一個人名——甘軍提督董福祥。”

“董福祥?那個在滄州帶七萬兵也打不贏二萬日本兵的那個董福祥?”

“就是他。奴才向歐陽大人打聽過了。滄州之戰後,董福祥還是回到甘肅。但自五月後,突然被榮祿大人調至京城任職步兵統領衙門。因爲董福祥僅帶了幾個人過來,歐陽大人並沒有在意。”

“還在叫步兵統領衙門?改組爲警察局的事還沒有完成嗎?”。

“奴才問過了。步兵統領衙門裡面的人多少都有些枝枝蔓蔓,歐陽大人擔心強行改編會橫生支結。故此,歐陽大人等直隸兩江等其它地區改編完成後再行改編步兵統領衙門。如今其它地區改編基本結束,十月已經開始對步兵統領衙門進行改編。歐陽大人請皇上放心,年內一定可以改編完成。”

光緒一楞,想要發動政變,可不是僅憑嘴巴說就能成功的,軍事力量永遠是政變的第一要素。

只是步兵統領衙門一但被改編成警察局,所有警察將不能再配備長槍。跟據改編計劃,改編後的北京警察局的人數爲三千人。既便如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警察們,人數再多,僅憑手槍的警察跟本不可是能是楊東子所帶領的皇家禁衛連的對手。改組後的警察局榮祿不可能全部指揮的動,只要有那麼三五百人他調不動,那麼他就必須要留人去防着這些人。而在紫禁城內,經過調整後的御林軍也只有六百人,其中真正的防衛力量是佔一半人數的楊東子所率領的皇家禁衛連,祁以德還帶領着一百多大內侍衛。就算御林軍中剩下的二百人也聽他調動,可這二百人也是沒經過現代戰爭訓練的,他們更多的做用是做爲儀仗部隊在使用。

光緒真能指揮如臂的僅有不到四百人,但這些人不僅訓練有素,而且不是從甲午一戰中精挑細選出來的老兵,就是近身格鬥的武林高手,裝備的可全是制式長槍,還配有馬克沁機槍。而且在豐臺大營還有第一師駐紮,那是配屬了一個炮兵團的部隊。一個命令最多二個小時就能殺進紫禁城。

榮祿是滿人中少數幾個知兵事的人,經過了甲午戰爭之後,他不可能傻到認爲人多就管用。那麼他還要這樣做必然有所倚仗。

那麼他的倚仗是什麼?光緒仔細的分析了現在整個京城內和京城周邊的軍事力量,甚至將各家大戶可能的私兵都計算在內,仍然看不到榮祿有贏的機會。必竟要在兩個小時內,不僅要攻下禁衛連把守的紫禁城,還要活捉他這位光緒皇帝。否則,一但第一師衝進紫禁城,任他們叫囂也不起任何作用。想不通的光緒讓寇連材找來了北京城的地圖,開始仔細推算起來。

“啪”的一聲。光緒手重重的拍的地圖上。然後無奈的搖了搖頭,不論怎麼算榮祿都沒有機會。難道是高估了自己卻低估了敵人?可自己的必竟是百戰老兵,都是曾經與皇帝並肩做戰的軍人。而真正能聽榮祿或者說是慈禧太后話的人,可都是些保守派。他們手中不可能拿的出能與禁衛連有一戰實力的部隊,這裡不存在高估或是低估的問題。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收買了禁衛連。可是他們不可能用官職來收買禁衛連。除了財富也拿不出其它的來。但朕給禁衛連的不僅僅是財富,還有榮譽。所以禁衛連不用擔心。

“他們到哪找能與禁衛連一戰的部隊。還得人不知鬼不覺的運到京城裡來呢?”實在想不通的光緒只能問問寇連材:“這件事你怎麼看?”

“京城這兒應該找不出這樣的部隊。但京城外有呀!奴才可聽說這京城警察局的人從外面招了不少人。”

“什麼意思?然道說……”光緒突然反應過來,急忙說道:“你立刻去找歐陽振華,讓他仔細查查新加入京城警察局的都是些什麼人。然後讓楊東子和祁以德來見朕。”

楊東子和祁以德都很快來了,光緒談到了最近京城的治安,並很隱晦的提到這件事,讓他們小心把守各處。事後楊東子和祁以德去了一趟寇連材那。出來後,祁以德很快的讓他的侍衛們接手了紫禁城內各處城門,並把儀仗隊打散各處。楊東子也把禁衛連駐進紫禁城內的各處要害之處,並以保養之名收繳全部的槍支。

當夜色已深之時。寇連材終於從兵部回來,告訴光緒一個已經猜到的結果。榮祿在改編步兵統領衙門時,新從外地招了不少人,這些新招來的人中,絕大多數都出自甘軍。而且這種情況從六月就已經開始了。如今的步兵統領衙門,將來的京城警察局其實早已以榮祿的掌握之中。雖然還不知道他們將長槍都放在哪裡,但有着慈禧太后的意思在裡面,這麼大個京城,別說藏個三二千把槍,就是藏個幾門大炮都是很容易的。

看來老太太是不會死心的,而慈惠太后也沒有起到牽制慈禧的作用。這到不能怪慈惠太后,必竟一個在家都從來不參於爭寵奪利的女人,讓她在皇宮中去於慈禧明爭暗鬥也不是她的性子。

光緒一番交待後,卻來到瀛臺,看看他那爲自己建造的房子。瀛臺,前世光緒與慈禧鬥爭失敗後被囚禁十年的地方,這裡也是後世中國政治中心的中南海。瀛臺的入口在最北面,原本只是一座小橋相聯,如令已被光緒改爲仿木製的、寬達十米的鋼筋水泥橋所代替,道路也做了相應的擴寬。進門後筆直向南,同樣也有一座仿木製鋼筋水泥建築的小三層樓聳立在這園林最南端。這座小樓內,不僅安裝了電燈電話,還裝上的暖氣。沒辦法,北京太冷,僅靠着那幾個小碳盆給若大的房間取暖是不夠的,想要暖和就要點上火龍。

反正京城發電機組早已經開始運轉,產生的熱氣也找不到能夠再利用的地方。光緒靈機一動,就在瀛臺建了這麼個小樓,將發電時產生的蒸汽引過來給房間取暖。正好廢物再利用。

如今建設裝修已經基本結束,還在進行最後的電路氣路調試。最多一個月就可以入住了。想想如同後世在北京,一到冬天四處都是暖氣,想想都暖和。

就在光緒每日照常上朝批折之時,京城警察局組建進度突然在歐陽振華的要求下突然加快。而紫禁城中的變化也依然沒有逃過慈禧太后敏銳的眼光。

這天光緒在剪頭的時,兩宮太后突然駕到。看到光緒的頭,兩宮太后自然少不了責罵。自從光緒在牛莊割了辮子以後。似乎壓根就沒想讓辮子再蓄起來。半年前,光緒頭頂上如同新軍士兵一樣,一直就是板寸頭。除了上朝,一穿的準是新軍軍服,到處晃來晃去。背後滿朝大臣雖然議論紛紛,也遞了不少摺子上去,可皇上就壓根沒當回事,辮子剪也好,不剪也罷,皇上總是一幅無所謂的態度。反正就是不提不問。

終於清流之首的翁同龢上折叱責皇上,言明皇上衣着行爲與普通士兵無異。此舉有損皇上之威嚴,若是不識得皇上之人跟本無法分辨皇上與普通新軍士兵。長久以往,皇上威嚴必將蕩然無存,在與洋人交涉之時也大損我大清國威……

翁同龢想的很簡單。當今大清除了新軍的寸板頭就是辮子。他以爲只要皇上的髮式不同於新軍之樣式,那就必然要改爲辮子。所以他的摺子裡只提到皇上之髮式不能與普通士兵相同。並無言明必須是辮子。翁同龢學是在早朝時上的折。並且他還擺出一幅帝師的架子,引經據典。他的話一出口,就立刻引來了所人的附議。

去年對日本田莊臺一戰,皇上削髮明志之時,天下一片叫好。如今得勝回京,腦袋後面少了祖宗留下的那根辮子。卻又覺的少了些什麼。對於皇上的辮子,天下人早已是議論紛紛。

光緒無奈只能答應下來,一個月後,光緒就換了個髮型。這和普通士兵總不一樣了吧。大家一看,全都啞口無言,光緒梳個四六分。其實光緒是想剪個短碎髮,可實在找不到會剪的人。

看到光緒的髮型,兩宮太后氣不打一處來,是不停的責罵。

“辨子太費事了,這不是很清爽嘛!”對於來自兩宮太后的責難,光緒到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皇帝呀皇帝,自你親政以來你還有把祖制放在眼裡嗎?”。慈禧一臉怒色:“先是改兵制爲洋人的師什麼的,後又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叫洋人的外交部,這些哀家也就不說了。去歲皇上剪辨子是爲了激勵三軍氣勢也就罷了,而如今還不蓄髮,這祖宗留下的辮子也不要了。別忘了,你是大清國的皇上,是咱滿人的皇上。”

“死守着祖制,能有這洋槍戰艦?死守着祖制,就能中興大清?時代不同了,有些東西也該變變了。”

“變變變,你就知道要變,等哪天你把祖宗的基業都給變沒了,我看你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慈禧狠狠的放下一句話:“沒了這辨子,你還是皇上嗎?”。

慈禧說完就走了,留下的慈惠到是苦口婆心的勸着光緒。可光緒卻如同沒有聽見一樣,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有些問題不是蓄上一根辨子就能解決問題。”

深夜,光緒不顧強列反對的聲音毅然走出總參謀部,隨後走出來的總參高官重臣們全都面色凝重。左盼右顧之後,唐紹儀才邁開腳步走到皇上身後,低聲的說:“皇上,未來時日還長,尚可徐徐圖之。皇上身系天下安危,豈能輕身涉險?還請皇上三思呀。”

“不思了。”光緒長出一口氣:“自古以來,朝局之道在於制衡,可朕真沒時間去玩什麼平衡之術。若錯過這個時代,朕會遺憾終身。所以朕要牢牢握緊全部的權力,因爲朕要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財力,因爲朕要把天下人全部擰成一股繩,只有如此,朕纔有豪賭天下的底氣。輸了未必是萬劫不復,但贏了就是真正的萬世之基。可是人心隔肚皮,別看平時對朕恭謹有加,誰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難道你不認爲這一次是對人心最好的試金石嗎?”。

皇上遠去的身影看上去是那麼單薄,可振興天下的重擔卻落在了他的肩上。面面相覷的衆人只能無奈的回到參謀室去安排後續的事情。

一股寒風吹過,已是深深的吹到了光緒的骨頭裡。(未完待續……)

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55章 變天了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65章 天崩第350章 攪局者第82章 演習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80章 紛亂第350章 攪局者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44章 皇宮內外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418章 亂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9章 差事第169章 憂慮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169章 憂慮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49章 登徒子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27章 紛亂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11章 開火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聲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21章 信念第127章 交換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11章 開火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184章 衝突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41章 洪災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95章 雲涌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375章 分歧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0章 回京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76章 公審第3章 各懷心思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75章 分歧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357章 競爭第9章 新軍新學第133章 設伏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50章 插曲第50章 插曲第418章 亂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38章 議事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9章 差事
第97章 太平洋艦隊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55章 變天了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154章 利益的糾結第365章 天崩第350章 攪局者第82章 演習第102章 前進與退路第80章 紛亂第350章 攪局者第376章 一個念頭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115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44章 皇宮內外第285章 慈禧的決擇第414章 歷史上的第一次空中補給第418章 亂戰第192章 暴風雨的前奏曲第143章 哭泣的江田島第300章 二十二章 空軍出擊第19章 差事第169章 憂慮第210章 坍塌的海參崴第二百三四章 乾綱獨斷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147章 諸位輔佐,朕之大幸第169章 憂慮第66章 夏威夷計劃第68章 誰纔是倒黴的人第400章 雪原突擊戰第300章 二十七章 飛艇的威力第142章 顫抖的佐世保第419章 全面進攻第361章 北方攻略第300章 二十章 烽火日本第49章 登徒子第300章 一十六章 最後的圍剿第217章 皇上,你的將軍還沒有全部陣亡第27章 紛亂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196章 各方反應第300章 三十章 日本請和第211章 開火第386章 印度洋追擊戰第300章 一十二章 大婚日的炮聲第279章 不安的心第286章 海陸之爭第421章 天火妖嬈第221章 信念第127章 交換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23章 柳暗花明第242章 那顆最亮的寶石第209章 突襲,目標海參崴第352章 神秘的龍族第211章 開火第116章 各出其法第287章 天龍八部第184章 衝突第262章 風平浪靜第41章 洪災第396章 中俄大戰,一觸即發第276章 決不讓英雄在九泉下流淚第394章 商人的野望第95章 雲涌第8章 最快斂財手段第375章 分歧第219章 外患未平,內亂又起第40章 回京第300章 零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223章 遠東政治博弈的開始第207章 朝鮮事變第276章 公審第3章 各懷心思第229章 材料革命第370章 漢國度的傳承第103章 大清參謀部第125章 決戰的序幕第375章 分歧第300章 零九章 不約而同第137章 還差三十米第45章 海軍準備第388章 滿清落幕第258章 史上最大搶劫行動(2)第357章 競爭第9章 新軍新學第133章 設伏第385章 中俄海軍的第一次交鋒第50章 插曲第50章 插曲第418章 亂戰第371章 由小見大第88章 生絲大戰第300章 四十一章 吹牛不打草稿第290章 爲皇上保媒第38章 議事第300章 三十四章 日本的結局第19章 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