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發展戰略

明軍的鐵礦山每天的產量大約在五十噸左右,這個產量要是放在現在,那真是不值得一提,但是在眼下的基隆這裡,這可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自從樑軍的俘虜加入了礦山的隊伍之中後,礦場的人手短缺的問題稍微得到了緩解,產量這纔得到了提升。

礦山的礦石開採出來之後要經過人力的運輸達到基隆城外的煉工廠,這其中的艱辛自不必提,在這個沒有機械全靠人力畜力的時候,每天運輸五十噸的礦石的難度實在是太大,爲此明軍專門製作了大量的木車,這是一種四輪馬車,一次能裝兩千斤的礦石,車聲爲了減重所以是硬木結構,下面安裝了四個鐵製車輪,這種車輛的行駛需要四匹馬或者兩頭牛的拉力,基隆眼下並沒有這麼多的畜力,因此許多車子其實是用人力拉的,當然這些工作都是由礦上的礦工來進行的,因此在礦上有大量的俘虜因爲這個而積勞成疾。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必然是一部血淚史,這其中有這個民族自己的血和淚,也有異族和異己的血淚混合其中,眼下明軍的發展便是基於日軍和樑軍的俘虜的血淚之上。

煉工廠只能將鐵礦石進行初步處理,去除雜質,提取出有用的鐵礦,然後熔鍊之後打造成各種器具,諸如火槍的槍管,鐵劍,盾牌,火炮的鐵箍等等。

但是鐵的脆性比較大,雖然硬度比銅大,但是延展性卻比銅要差很多,所以這時候的用處雖然有所擴大,但是在很多領域還不能夠完全取代銅的作用。

擔守後世的一項冶煉技術卻改變了這一局面,那就是鍊鋼。

鐵水中含有碳、硫、磷等雜質,影響鐵的強度和脆性等,需要對鐵水進行再冶煉,以去除上述雜質,並加入硅、錳等,調整其成分。

鍊鋼的主要原料是含炭較高的鐵水或生鐵以及廢鋼鐵。爲了去除鐵水中的雜質,還需要向鐵水中加入氧化劑、脫氧劑和造渣材料,以及鐵合金等材料,以調整鋼的成分。含炭較高的鐵水或生鐵加入鍊鋼爐以後,經過供氧吹煉、加礦石、脫炭等工序,將鐵水中的雜質氧化除去,最後加入合金,進行合金化,便得到鋼水。

鍊鋼有三種方法:平爐、轉爐和電爐鍊鋼,但是眼下由於工藝和器械的限制,這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點明軍眼下都不能實現。

那麼中國古代就沒人能夠鍊鋼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早在春秋時代,中國人已經能夠冶煉鋼材了,所以《尋秦記》裡面項少龍在守城之前派人鑄造了一把鋼劍並不是脫離現實的,是真的有可能實現的。

春秋時鍊鋼主要是採用固體滲碳制鋼技術,用含碳量比較低的熟鐵放在碳火裡面加熱,以吸收一部分碳,從而得到鋼。

到了戰國時期則改進技術改爲脫碳鍊鋼,以含碳量高的生鐵爲原材料,通過反覆熔鍊祛除裡面多餘的碳從而得到鋼材。

到了西漢時期,工匠們發現對馬口鐵的脫碳退火之後,通過反覆的鍛打也能夠使得寶劍鋒利,其實這跟日本鍛刀的道理是一樣的,反覆鍛打實際上上進行碳的滲透,使鐵變成了鋼,這才變得鋒利。

到了西漢後期工匠們又一次改進技術,產生了百鍊鋼,實際上就是將生鐵熔鍊成水,通過攪拌使空氣中的碳融入鐵水中去,這一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含碳量,然後通過進一步的鍛打使之變成鋼。

而之後的灌鋼法幾乎是古代鍊鋼技術的頂峰了,通過生鐵和熟鐵的混和,利用生鐵熔點低先於熟鐵融化的特點將兩種原材料混合在一起,使之含碳量得到平均,從而得到鋼材。

因爲兩者含碳量的很大區別,所以控制兩種原材料的比例,就可以得到含碳量不同的鋼材,這種方法明軍目前是可以採用的,因此在對鐵礦進行初步處理之後,明軍就已經開始鍊鋼了。

由於技術並不是熟練,所以初期的產量並不高,但是明軍目前對於鋼材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比如項玉想製作一批蒙鋼盾牌,這種盾牌需要在便面上蒙上一層鋼,因此這種鋼材的硬度一定要硬,在不考慮合金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需要碳含量接近0.6%的鋼了,而鑄造鋼炮的鋼又跟這種鋼不一樣,他需要較好的延展性和硬度。

由於煤炭的開採,使得明軍在鍊鋼的時候能得到更好的材料,而煤炭又讓項玉想到了一個後世具有劃時代的發明——蒸汽機!

由於資本的發展,人力和畜力越來越跟不上發展的節奏了,因此在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的時候,歐洲人進行了蒸汽動力方面的研究,後十餘年的發展和完善,終於在1708年由紐可門發明了大氣式蒸汽機,用以驅動獨立的提水泵,被稱爲紐科門大氣式蒸汽機。這種蒸汽機先在英國,後來在歐洲大陸得到迅速推廣,它的改型產品直到19世紀初還在製造。

但是這種蒸汽機的效率十分低下,大量的蒸汽在工作的時候被浪費掉了,因此被後來更加先進的瓦特發動機所取代。

瓦特於1765年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槓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爲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瓦特裝設了抽氣泵。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以減少冷凝損失。

應該說蒸汽機雖不是瓦特發明的,但是經過他的改進之後蒸汽機的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推廣,人類這纔開始步入了蒸汽時代,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蒸汽機的原理自然難不倒項玉,加上考慮到日後由於各行業的發展,人力和畜力必然會跟不上來,因此將這個東西搗鼓出來是十分有必要的。

項玉此時雖然能夠獨立完成蒸汽機的設計與製造,畢竟瓦特的蒸汽機的設計圖和原理他都爛熟於心,但是爲了培養自己的人才和今後的發展,項玉將蒸汽機的理論向設計院中的諸多學院公示,讓他們考慮怎麼樣才能將這小小的蒸汽轉化爲動力。

設計院新開不久,整合了之前的軍械所的研究院和海軍的研究所,可以說是基隆市裡面最聰明的人才匯聚一堂了,當然了隨着學校的開辦,之後的人才數量肯定會逐漸涌現出來。

這些設計院的人對蒸汽機進行一番研究之後,試着製作出了一個模型,由於項玉已經將蒸汽機的工作原理跟他們講過了,所以他們製作出來的模型從可行性上來說是能用的,但是卻顯得有點複雜,項玉在模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之簡化並且增加了氣密性,以減少熱量和蒸汽的損失,之後再將設計圖和模型交還給他們。

這件事情便徹底的交給他們處理了,包括後面的製造、實驗、改裝等等工作,這都是比較消耗時間的事情,項玉自然不可能全身心的撲到這件事情上面來,因爲基隆城裡面的兩所學校已經要開學了。

學校的建設進度要比他原先預估的時間要提前不少,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建造,可能是沒有像後世那樣的徵地拆遷和釘子戶的緣故吧,自己的土地用起來就是方便的多。

學校已經基本完工了,同時生源的統計也已經完成,差不多有將近兩千名適齡兒童的家長願意送孩子到學校來讀書,差不多也有一千多人的家長不願送孩子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考慮,項玉也不打算強制推行義務教育,但是願意來上學的孩子中間出現了他預想中的男多女少的局面,近兩千人中有一千六百多名男孩,只有不到四百的女孩子,看來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字這個時代還是比較嚴重的,不是有什麼女子不出府院的規矩麼?

不過這四百名女生的出現也讓項玉看到了希望,至少還有接近四百個家庭是開放的,比他的預期要好一點。

學生們根據家庭的遠近分別送進南北兩處學校中去,結果南邊的學生很明顯就比北邊的學生多出一大截,這其中南校有超過一千二百名學生,北校只有剛剛滿八百人,幾乎只是南校的三分之二,雖然南邊的適齡兒童人數確實是比北邊的多,但是也沒有多到這個程度,這也反映了窮人家或者說農民和工人家庭,更願意將家中的小孩子送到學校來讀書,看來知識改變命運,讀書纔是唯一的出路早在明朝就已經深入人心了。

學校的建立需要相應的教師和後勤管理人員,之前特地成立的教育部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超過兩百名的公職人員了,這個人數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只有三萬人口的基隆城中一比,就能看出規模了,差不多1.5%的比例,遠比後世的天朝要高得多。

南校按照學生的年紀層面一共分爲了三十個班,北校分爲二十個班,其中南校裡面有八個女子班,北校有六個女子班。

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325章 江戶灣第298章 猛攻第227章 攻城戰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56章 軍械所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50章 炸懵了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55章 金門海戰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69章 積極備戰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21章 軍火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76章 起航!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94章 安置俘虜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177章 海商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74章 意外之人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70章 戰前準備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230章 陷阱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68章 女海盜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章 關寧鐵騎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81章 趙開第72章 海上大火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372章 難民潮第303章 大問題第210章 安置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115章 大演武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150章 炸懵了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76章 將軍府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96章 項玉回府第70章 戰前準備第298章 猛攻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414章 破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
第266章 李雲聰的動作第219章 意外的情報第325章 江戶灣第298章 猛攻第227章 攻城戰第235章 各自打算第108章 炮擊皇城第382章 三水議兵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61章 輸光了老婆本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426章 決戰沙俄(二)第56章 軍械所第392章 祁口奇兵第150章 炸懵了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55章 金門海戰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76章 救是不救?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69章 積極備戰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429章 對日作戰第423章 遠征艦隊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21章 軍火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176章 起航!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60章 激戰荷蘭人第94章 安置俘虜第366章 莫臥兒人買炮!第195章 西班牙人的反應(二)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159章 中間開花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177章 海商第21章 連夜撤退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340章 海城攻防戰(三)第109章 發現紅薯第74章 意外之人第25章 炸藥包實驗第13章 改編火器營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70章 戰前準備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22章 價格爭議第230章 陷阱第124章 日軍逃走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168章 女海盜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132章 火燒連營第321章 對清計劃第287章 再殲援軍第319章 通商條例第3章 關寧鐵騎第91章 大獲全勝第45章 廈門風雲(四)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81章 趙開第72章 海上大火第236章 出兵臺中第372章 難民潮第303章 大問題第210章 安置第331章 江戶大火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258章 歐洲震動第104章 兩面合圍第41章 鄭成功的心思第115章 大演武第229章 臺東艦的使命第153章 火炮封鎖帶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150章 炸懵了第416章 驅趕守軍第253章 肅清原住民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76章 將軍府第29章 不堪一擊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329章 出城談判第155章 聯軍內訌第96章 項玉回府第70章 戰前準備第298章 猛攻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49章 成功突圍第164章 西班牙人的偵察船第127章 尚令的陰謀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85章 海灣炮戰(中)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414章 破城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