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兵臨城下

其實在這之前,中華軍並沒有經過巴達維亞的計劃,但是這個時候中華軍在加裡曼丹島上面的作戰實在是太過於順利了,而且大軍出動一次並不容易,既然已經達到了巴達維亞,而且中華軍在兵力上面佔優絕對的優勢,並且馬六甲這個時候還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可以提供掩護,那麼何不乾脆直接將荷蘭人也解決掉,這樣一來中華軍甚至可以控制龍目海峽,徹底的切斷歐洲人進入中國近海一帶的路徑,給中華軍在東南沿海一帶作戰創造最好的外部條件。∏∈頂∏∈點∏∈小∏∈說,

因此李雲聰給駐守在馬六甲的王佐才寫了一封信,信中向他通報了自己的打算和計劃,王佐纔對此自然是贊成的,因爲這個時候中華軍在馬六甲駐紮重兵實際上就是爲了應對來自東面的荷蘭人的威脅,中華軍的情報人員從巴達維亞發回來的情報顯是,荷蘭人爲了備戰或者是擴張,正在積極的招募當地的土著人蔘軍,這個時候已經建立起來了一支人數在兩千人左右的扈從軍,要是等的時間再長一點,等到這些新招募的軍隊形成了戰鬥力,或者是荷蘭人繼續擴大扈從軍的規模,那將對馬六甲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從心裡面來講,王佐纔是希望能夠一次性的拔出荷蘭人這最後的一個據點的,這樣他就能集中精力來防備東邊從印度洋過來的歐洲人。

因此王佐才很快就給了李雲聰答覆,於是預定好了出兵時間和匯合的地點,加裡曼丹島的中華軍將從龐提納克出兵,王佐才帶着馬六甲的大部分艦隊從新加坡出發,雙方在爪哇海的勿里洞島匯合,部隊在此休整一天。然後直接開赴巴達維亞。

荷蘭人雖然不知道中華軍的進軍路線和出兵的時間,可是他們顯然是嗅到了一絲危險的味道,那就是敵人的陸軍和海軍的實力都要遠遠的超過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力量,所以判斷中華軍極有可能會在三月初發動第巴達維亞的進攻。

實際上,中華軍這個時候已經開始進發了,大軍將會比荷蘭人預料之中更早到達巴達維亞。

中華軍經過加裡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的軍隊總兵力是一萬三千餘人。而這個時候出征巴達維亞的軍隊的人數接近一萬兩千人,包括了王佐才的兩千人,加裡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上面的駐軍在三千人左右,這些島嶼的規模很大,但是需要控制的地方並不多,僅僅是加裡曼丹島上面的有幾個小城邦,都是之前被中華軍滅掉的王朝的國都,說是國都,其實小的可憐。東南亞的土著人這個時候還停留在農奴制時代,生產工藝和社會思想太過於落後,因此人口的聚集度非常小。

二月二十三號,巴達維亞的外海出現了一直規模龐大的艦隊,他們打着金黃色的龍旗,這是中華軍的旗幟,正在此處巡邏警戒的荷蘭人大驚失色,慌忙的發出告警的信號。點燃了海島上面的火柱,向巴達維亞城中的荷蘭人發出告警。

濃濃的黑煙直衝雲霄。而此時的巴達維亞則陷入了一片沉寂,像是約定好了的一樣,這一天早上城中幾乎所有的華人商鋪都沒有開門,華人在當地開了數量衆多的店面,幾乎佔到了巴達維亞的九成以上,因此這個時候整個巴達維亞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荷蘭人這個時候哪裡還有心思去關注這件事情。大敵當前他們一心想着要怎麼樣調遣軍隊抵擋住中華軍的進攻,城中安靜一些對於他們來說未嘗不是好事,至少他們不必分散太多的精力去顧及城中的騷亂或者是動盪什麼的。

荷蘭人這個時候只有一千六百多名陸軍士兵,海軍也只有五百多人,擁有十二艘戰艦。其中只有兩艘戰艦的噸位超過了四百噸,剩下的都是在兩三百噸的小型戰艦,而中華軍這一次出動了兩艘鐵甲艦馬尼拉號和安北艦,其中旗艦是王佐才的坐艦安北艦。

荷蘭人久經戰場,一眼就看出來了自己這邊的海軍根本就抵擋不了中華軍的進攻,因此很明智的選擇了向東逃竄,不和中華軍的艦隊正面硬拼,他們想要趁着中華軍在對巴達維亞發動進攻的時候從側邊進行牽制。

不過王佐纔將馬尼拉號直接拉到了隊伍的右邊,然後以馬尼拉號戰艦爲首,組成了一支由十五艘戰艦組成的編隊,中華軍選擇的是主動進攻,逼迫荷蘭人的海軍退出戰場,既然你不願意和我們交戰那就滾出去好了,王佐才的想法很簡單。

巴達維亞的防禦設施大多是在五六十年前剛剛開始建城的時候修建的,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荷蘭人的勢力一直在對外擴張,周圍包括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後起之秀的英國人,都沒有能力發動對巴達維亞的進攻,所以巴達維亞的炮臺比較陳舊,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軍隊指揮官很明智的選擇撤回到城中去,沒有選擇硬守炮臺,因爲他知道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

中華軍艦隊於是很順利的佔領了港口,陸軍士兵開始登陸,荷蘭人原本打算在岸上組織一條防禦線,甚至是已經將軍隊佈置好了,但是眼見着中華軍的規模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生性謹慎的指揮官不願意在城外過多的消耗,於是選擇放棄這一陣地將軍隊撤往城中固守。

巴達維亞的防禦可謂是相當的堅固,這座城市和中華軍之前所面對的任何城市都不太一樣,他的城牆是用的整塊整塊的巨大眼石堆砌而成的,這種岩石並不是巴達維亞當地所出產的,而是荷蘭人從遙遠的印度用船運輸過來的,再經由華人工匠的設計建造,最後完成了這麼一座堅城,這也是爲什麼荷蘭人不願意修繕稱爲的炮臺了,在他們看來,自己的這一道堅固的城牆就能夠擋住千軍萬馬的進攻,根本就不需要再在城外多此一舉。

巴達維亞的堅固,也給中華軍的進攻出了一道不小的難題,他們應該如何進攻?(。)

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327章 重創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22章 接應敗兵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5章 偷襲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136章 圍困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87章 新式子彈第383章 兵臨廣州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314章 白塔第337章 戰果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49章 成功突圍第372章 難民潮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0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84章 戰前佈局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94章 安置俘虜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4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抵達基隆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73章 顧惜緣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227章 攻城戰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56章 對峙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4章 海上激戰第54章 金門敗軍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56章 軍械所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393章 去而復還
第98章 發展戰略第290章 兩難抉擇第264章 謀劃海南島第244章 臺南海戰(三)第80章 劉吳聯合第145章 島津久光的猶豫第316章 接見英國使臣第327章 重創第184章 海灣炮戰(上)第365章 丈量土地第22章 接應敗兵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409章 定邊之策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225章 偷襲第254章 清廷的封鎖(一)第324章 出兵日本第111章 拜訪老農第273章 兵臨城下第417章 兵臨盛京第332章 鉅額賠償第216章 安定呂宋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19章 塗嶺大戰(二)第421章 西伯利亞對峙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136章 圍困第170章 部落的戰爭(下)第318章 歐洲局勢第129章 分頭行動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57章 束手無策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87章 新式子彈第383章 兵臨廣州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286章 初戰告捷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314章 白塔第337章 戰果第183章 西班牙艦隊的覆滅第171章 出兵馬尼拉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49章 成功突圍第372章 難民潮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81章 挑撥離間第10章 臨危受命第46章 廈門攻城戰第358章 濃霧偷襲(一)第377章 騎兵?奇兵!第307章 意外交火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84章 戰前佈局第40章 下一步計劃第94章 安置俘虜第175章 邀請加入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205章 海盜的主力第406章 朝鮮戰局第4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抵達基隆第79章 承天府軍議第173章 顧惜緣第351章 擊敗清軍第299章 到嘴的肥肉不吃?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20章 塗嶺大戰(三)第227章 攻城戰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356章 對峙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105章 驚天動地的爆炸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4章 海上激戰第54章 金門敗軍第125章 北琉球國第86章 籌備貨幣第284章 故技重施?第110章 目標城門第154章 陣地危急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64章 抵達基隆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394章 退守遼東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56章 軍械所第167章 南洋海盜第201章 海上殘骸第278章 勢不可擋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305章 雨後春筍般的清廷水軍第393章 去而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