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娥笑着說:“爺,你放心,這事就我們家人曉得,還有張家小兒曉得。”
楊樹根一拍腦門,懊惱道:“對啊,我咋個又忘了他呢,他跟你一塊從城裡回來,又幫你拿這些東西,也就是說,他是支持這個投機倒把的事的。”
楊樹根老臉終於露出了笑,“哎呀!張家小兒是部隊裡的,你敢投機倒把的,他都沒說啥,那這政策百分百真的了!”
楊樹根欣喜的去翻買來的東西,咋個看咋個心裡美滋,“這大米很貴吧?多少錢一斤?”
楊小娥一邊醃肉,一邊回,“三毛錢一斤。”
“三毛錢一斤?這貴!你買的這得多少錢的?幾斤?”
“兩塊錢買了七斤。”要不是看張家小兒單車都掛滿了,她非得買十斤不可。
楊樹根忍不住驚歎,“七斤大米,這可是過年了才捨得買的數啊!小娥,這玉米麪又是多少?”
“五塊錢買的,一共二十五斤,對了,我已經分出來了,你旁邊小的拿包是十斤,等會你拿去還給老嬸家。”
“成,成,免得李大嘴那老東西見着面就提一天多還二兩面的事。那這肉呢?”
“共五斤,兩斤瘦豬肉,三斤肥豬油。”
“這些一共花多少了?”
楊小娥偏着腦袋想了一下,“好像是……十五塊錢。”
楊樹根停下翻的動作,埋怨的望向二孫女,“這麼多錢,可惜了,夠咱家兩個月的開支了,你這娃娃,咋個不存點呢?”
楊小娥手裡的肉已經醃好了,把木盆搬進廚屋裡,擱在炤臺上,對爺回,“賺的錢就是拿來花的,再說了,都是花在需要的地方,而且給家人花的,不可惜。”
楊樹根還是一臉的心疼,“那你這次一共賺了多少?”
楊小娥也沒想着隱瞞,“共掙了二十一塊六毛錢。”
“這麼多?”楊樹根吃驚極了。
楊小英再一次停下洗衣服的動作。
楊小娥笑着說:“一雙小孩毛鞋賣三塊,城裡的那些人都喜歡,都全買了。”
楊小英驚愕不已,城裡人都不講價的嗎。
楊樹根也問,“咋個一雙三塊都買?你擱上面鑲了銀了還是啥?”
楊小娥解釋,“小軍小吧,在家裡是不是大家都心疼他,想要啥能滿足的,都儘量滿足,這也是其他人的心裡想法,更何況城裡人了,他們在工廠上班,每個月工資二十多,除了吃的喝的,大多花在孩子身上,寵着呢,當然,我織的毛鞋質量好,樣式新意,一分價錢一分貨。”
楊小英聽了後,認同的點了點頭。
楊樹根讚賞的目光望着二孫女,這丫頭,果真被她爹說中了,平常悶聲不吭,話不多,但腦袋瓜機靈,想的都是些別人沒想到的東西!
一雙毛鞋賣三塊,楊家脫窮的日子屈指可數啊!
只是可惜,二孫女馬上要嫁到張家了,掙的錢就不全是楊家的了。
楊樹根摸着鬍子,心裡盤算着主意。
楊小娥收拾好廚屋,要忙去織毛鞋了。
楊小英也開始晾衣服了。
楊樹根將分好的十斤玉米麪拎起來,走過三孫女身邊時,嚴肅的吩咐,“洗完了跟你二姐學織毛鞋去。”
“知道了。”楊小英應着,手裡沒停的把衣服搭在萬年青樹枝上。
楊樹根心裡滿意,三孫女跟着學會掙錢,就不怕二孫女嫁過去。
楊小娥擦了擦手,然後從布袋裡拿出毛線和針,現在把爺說服了,就不用遮遮掩掩的織了。
正好下午暖陽舒服,楊小娥擡了一把破椅子擱在裡屋門口,麻利的挑選黑色和黃色線,然後放在一個簸箕裡備着。
過兩天就是重陽節,也就是老年節,節日意義爲敬老感恩,所以得加緊織出老年人穿的毛線鞋,鞋面添一些壽字,福字就行。
重陽節又有賞菊,插茱萸這些豐富活動,小孩子毛鞋,就以兩種植物爲圖案織。
爲了織得更流暢,楊小娥放下簸箕,去三妹住的房屋翻找上學時沒寫完的本子和筆,找到後返回裡屋門口,她一邊邊曬着太陽,一邊把腦海中幻想的圖案畫下來。
楊小軍就坐在二姐旁邊,嘴裡吃着水果糖,手裡捏着泥巴小人兒,姐弟倆畫面溫馨。
楊小英曬好衣服,躊蹴着要怎麼跟二姐開口加入。
楊小娥畫好後,將本子和筆擱在簸箕裡,不經意見三妹站在萬年青樹下,時不時的擡眼望向這邊,雙手緊緊的扣着。
楊小娥知道三妹心性一向高,自個有些地方跟她也是一樣。
楊小娥拿毛線和針的時候,擡頭望向三妹那邊,用邀請的語氣說:“小英,你下午沒事的話,要不跟我一塊織毛鞋吧,掙的錢是你的。”
“好。”楊小英沒想二姐竟然開口,立刻就應了,心也鬆了,然後又加一句,“賣的錢你拿這補貼家用,我不要。”
“也行。”楊小娥俏臉難掩的高興,隱約地覺得,自個跟三妹的隔閡薄了一點,穿線勾線的動作也輕快了許多。
楊小英去廚屋搬了把破椅子,在二姐跟前坐下,她沒經驗,毛線跟針都是第一次摸。
楊小娥很想立刻就織一雙,但無從下手,只能在邊上觀察着,希望對自個有所幫助。
楊小娥一邊織,一邊比劃的教,“首先在底上面鉤上線,這裡,鉤四行,腳跟不用鉤四行。”
楊小英聽得一臉茫然,“哪裡啊,哪裡打啊?”
楊小娥停下動作,指着位置,“就這,看到了嗎?鉤四行,腳跟不用鉤四行。”
楊小英看得似懂非懂,楊小娥又繼續說教,“看到這了沒?用兩根針,照着底的形狀織,織第二行時,兩邊各加一針形成圓角。”
楊小英秀眉鎖緊,完全不理解。
楊樹根從李家回來,看到這一幕,心裡頭着急就喊,“細心點啊,別發神啊,看着你二姐的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