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荊州俊才下

ps:繼續推薦常歡樂的新書《超級曖昧高手》,這是一本有點風騷、有點淫-蕩、有點搞笑、有點內涵但不太多的好書。

以前有句話,叫做“惟楚有材,於斯爲盛”,意思是楚地出人才,尤其是這裡人才鼎盛。

先不提二十世紀嶄露頭角的那幫建國功臣,只說呂布現在親眼見到的一些人才,龐統、馬良、馬謖、劉巴、蔣琬、潘睿、廖立、黃忠、李嚴、文聘、霍峻、向朗,如果再算上曾經跟荊州有過交集的諸葛亮、徐庶、司馬徽以及隱居此地的黃承彥、龐德公,可謂是人才濟濟。

究其原因,荊州在東漢末年戰亂時期是學術中心,這裡相對安寧的環境爲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條件。最有名的學術領袖是龐德公、司馬徽、宋忠等人,他們各有許多弟子。

龐德公是當地士族領袖,司馬徽是潁川人,視德公爲兄長,被德公稱爲水鏡先生,兩人親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龐德公讓從子龐統去見教司馬徽,龐統被徽讚譽爲南州冠冕,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姐姐,諸葛亮每次見龐德公都參拜,龐德公稱諸葛亮爲臥龍,龐統爲鳳雛。這兩個晚輩學生被司馬徽推薦給了劉備,司馬徽其他的學生比較有名的有徐庶、石韜、孟建、崔州平。歷史上龐德公子龐山民與徐庶、石韜、孟建等都入魏,龐山民任黃門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韜典農校尉、孟建徵東將軍。諸葛亮追隨劉備。龐統首先擔任了周瑜的功曹,後來追隨劉備戰死。是入蜀的主要謀士。

宋忠,一名衷,字仲子,南陽章陵人。在演義上,劉表死後,他曾代表劉表繼承人劉琮和大將蔡瑁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返回途中,路過新野。爲關羽所獲,劉備方得知劉琮已降曹操一事,劉備在斥責宋忠後將其釋放。劉備是個沽名釣譽之人,他之所以釋放宋忠,是因爲他礙於名聲,不敢殺宋忠。

宋忠是大儒,曾與學者綦毋闓共同編撰《五經章句》。爲漢末魏晉時期律學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蜀諫議大夫尹默、魏衛將軍王肅、學者李撰、吳太常潘濬都曾師從於他,這些人物雖然大多都沒有什麼名聲,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三國形勢,比如潘濬,他的存在。就曾對蜀漢劉備集團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蜀漢重臣蔣琬的表弟。潘濬爲人聰察,對問有機理。潘濬二十一歲時師事於宋忠。並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山陽人王粲賞識,因而知名。被劉表任命爲江夏從事。當時沙羨縣長貪污腐敗,被潘濬審查處死,使得全郡震驚恐懼。後來擔任湘鄉縣令,治理頗有名聲。後來,劉備領荊州,用潘濬擔任治中從事。劉備入蜀,留潘濬統典荊州事務。然而鎮守荊州的武將關羽有不敬士大夫的惡習,跟潘濬不和,文武不和,荊州不安,可以說荊州被呂蒙佔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關羽和行政長官潘濬不和所致。

孫權襲殺關羽,併吞荊州之土,將領官吏都歸附,而獨獨潘濬稱病不前往相見。

孫權派遣人用車到潘家,連牀帶人搬來,潘濬伏面貼著牀蓆不肯起身,涕泣交錯縱橫於臉龐,哀傷嗚咽無法自制。孫權慰勞並與他談話,用手巾擦拭潘濬的臉孔,潘濬起身下地拜謝。孫權用潘濬爲治中,荊州諸軍事都向潘濬諮詢,荊州迅速安定下來。

五溪蠻夷叛亂集結,孫權讓潘濬假節,督導諸軍討伐他們。潘濬信賞必行,斬首以及生擒,數以萬計,各個蠻族受到致命性創傷,從此衰弱,五溪地方歸於寧靜。

當時潘濬的姨兄零陵人蔣琬爲蜀漢大將軍,有人對武陵太守衛旌密告潘濬,說潘濬派遣密使和蔣琬互通消息,有託身於蜀漢的意思。衛旌以此啓告孫權,孫權說:“承明不作這種事的。”即刻封起衛旌所呈的表示於潘濬,而徵召衛旌回,免他的官。

先前,潘濬與陸遜都駐在武昌,共同掌管陪都事宜。潘濬還軍後回覆故職,當時中書典校呂壹,竊弄權柄,擅自作威作福,潘濬和上大將軍陸遜同心爲國家感到憂慮,每談論及此都痛苦而流涕。呂壹彈劾丞相顧雍、左將軍朱據等人,都被禁止會見。黃門侍郎謝宏在閒聊中詢問呂壹:“顧公的事情如何?”呂壹回答:“不樂觀。”謝宏又問:“如果顧公被辭免罷退,誰會來代替他?”呂壹還沒回答謝宏,謝宏說:“是不是潘太常來擔任這個職務?”呂壹考慮良久後說:“應該正如你所說。”謝宏告訴呂壹說:“潘太常每每切齒痛恨你,只是由於武昌距離遙遠沒有辦法行事罷了。今天來代替顧公,恐怕明天就擊斬你了。”呂壹大爲恐懼,遂化除顧雍的事。潘濬請求回朝,前往建業,打算用盡辭語直言極諫。到達後,聽聞太子孫登已經數次上言此事而不被採納,潘濬便大宴百官,打算在席間親手誅殺呂壹,再一死爲自己獨斷的行爲謝罪,同時抵命,爲國家除去禍患。呂壹聞知密報,稱有病不前往。潘濬每次覲見,都痛陳呂壹的奸邪陰險。因爲這樣,呂壹的寵幸一步步的衰微,後來遂被查明而誅戮。孫權引咎責怪自己,因而向大臣致歉。

站在蜀漢的立場,感覺有些可惜的是,由於關羽又和潘濬關係惡劣,所以蜀漢失去了這麼一位剛正不阿的一方將帥。站在潘濬的立場,我們也不禁爲他感到一絲欣慰,他不但得到真正適合他的明主,而且,由於他在赤烏二年先陸遜而去世,纔不至於看到老友在赤烏八年被孫權活活氣死;我們真不知道如果性格正直的他,要是遭逢赤烏八年的事件會怎麼樣。潘濬。是一位在孫權心中的地位,與陸遜相等的大人物。

後世看演義長大的人們。總以爲關羽是神,做什麼都是正確的,但就從潘濬這個人的境遇變遷上,就能看出關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總之,呂布是絕對不會任由這樣一個驕傲自大、目無餘子、跟文臣不和的武將去鎮守荊州這樣一個兩面環敵的地方,其實當時讓張飛鎮守荊州,未必會比關羽差。

潘濬和蔣琬一起前來拜見呂布。呂布都待之甚厚,這兩個都是執政人才,是呂布日後非常需要的人才,畢竟天下很快就要一統了,呂布已經不需要太多軍事人才而需要很多執政人才。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東人。和表弟潘濬都知名於當世。歷史上,蔣琬以州書佐隨劉備人蜀後,提拔爲廣都縣長官。對縣官之職,蔣琬殊感屈才,便衆事不理,終日醉酒。一次。劉備出巡廣都,蔣琬正爛醉如泥,無法前往迎接,劉備勃然大怒,將加以嚴厲的處罰。諸葛亮勸說:“琬社稷之器。非百里才也。政在安民,不尚修飾。願察之。”劉備尊重諸葛亮的意見,只給以免職,不再加責。劉備爲漢中王時.任命他爲掌管文書的尚書郎,後來任諸葛亮的東曹椽、參軍、丞相府長吏兼撫軍將軍等職,成爲諸葛亮的重要助手。諸葛亮南征和北伐,留琬統管丞相府事宜,不負所托,坐鎮成都,總是足食足兵,提供前線。

諸葛亮病倒在北伐前線五丈原,臨死前秘密上書給後主劉禪:國家大事應託付給蔣琬,劉禪遵照諸葛亮之囑,先後任命蔣琬爲尚書令、益州刺使、大將軍、封安陽亭候。諸葛亮猝然病逝於戰爭前線,外有強敵魏軍壓境,內有楊儀與魏延不和,朝廷籠罩着惶恐不安的氣氛,獨蔣琬胸有成竹,鎮定自如。蔣琬政治上忠實執行諸葛亮的謀劃,明察善斷,循法治國,不喜阿順,不聽讒毀,故羣臣悅服,樂於效命。

蔣琬屯駐漢中六年,未能實現北伐大計,又想到諸葛亮在世之時,數次出兵秦川,因道路艱險,運輸困難,均未曾攻下,於是改變戰略,打算多造舟船,從水路東下襲擊魏國。蔣琬自駐涪陵,利用涪陵水陸四通之便,策應東西,可惜身患重病,功敗垂成。

蔣琬、潘濬此二人皆是宰輔之才,但現在都只有三十歲左右,呂布讓他們在自己身邊做大司馬掾半年後,又在洛陽中央大學堂政治學院進修半年,先下派到荊州和益州交界形勢惡劣之縣做縣令,然後逐步提升。

呂布對現在獲取到的人才,有兩個安排,四十歲以上的就定格了,沒有必要下基層鍛鍊,但他的成長髮展基本上很難超過歷史上的成就了,四十歲以下的、有悟性的,就安排到基層鍛鍊,逐步升遷,一定要讓他們接觸到民間疾苦,不然他們太快升遷上去,對他們自己對國家都沒有好處,歷史的鐵證早已顯明,拔苗助長式、飛機提拔出來的人才絕大多數都會於國無益。

蔣琬、潘濬之後,又有一人投靠呂布,他就是廖立。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歷史上,孫權遣使與劉備通好,問諸葛亮當今天下誰有經天緯地之才能?諸葛亮答道:“龐統、廖立都是荊楚一帶的奇能異士”,充分肯定了廖立的才能。

劉備做了荊州牧後,徵辟廖立爲從事,廖立還不足三十歲,就被升遷做長沙太守,建安二十年,孫權遣呂蒙襲擊荊南三郡,廖立不戰而逃,逃回成都,劉備向來賞識他,沒有責備他,還任命他爲巴郡太守,後來劉備做了漢中王,又任命他爲侍中。劉備死後,劉禪即位,把廖立貶爲長水校尉。

廖立孤高自許,認爲自己的才能只在諸葛亮之下,但地位卻還不如李嚴,對職位不滿,牢騷滿腹,開始批評時政,甚至批評先帝劉備一再失策、導致荊州覆滅、關羽身死、夷陵之敗損兵折將等等,卻忘了劉備一直都很賞識他,劉禪忍無可忍,把他流放汶山郡,廖立後來在流放地得知諸葛亮的死訊,垂泣嘆曰:“吾終爲左衽矣!”因爲諸葛亮之後的蔣琬、董允等人,根本駕馭不了他,更不敢重新啓用他。

呂布跟廖立交談過,發現他確實有才,可能才能跟剛纔會晤的蔣琬、潘濬差不多,但他的氣度不夠,需要好好鍛鍊一番,才能入朝爲高官,呂布把自己的意見講給廖立,廖立深思片刻,低頭領受,呂布也把他帶在身邊訓導半年,再放在洛陽中央大學堂政治學院修習半年,再放到下面任職,如果他能把自己個性裡面的缺陷修補好了,呂布還是會繼續重用他,如果他無法修補,那也沒有辦法,呂布畢竟不是夢想導師,況且大漢人才濟濟,執政人才此起彼伏,不差他廖立一個。

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59章 陳羣陳長文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29章 糧食和晉商第706章 裁軍精兵第334章 偷聽第600章 七大特種部隊第515章 孫堅陣亡孫策來投第16章 勸避亂冀州第157章 女侍衛統領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656章 馬騰撫羌部第831章 劉備殺張飛家眷第296章 棗祗入屯田兵團第250章 大刀劈下來第451章 管亥大敗第415章 唐皇后逆來順受第64章 見水鏡先生第13章 十常侍寶藏第201章 接近蔡文姬第523章 江東形勢第499章 向蒙古騎兵看齊第728章 高堂隆和溫恢第401章 郭嘉義正辭嚴第462章 太史慈請兵第686章 曹操投袁紹第628章 神秘少年二第72章 美女名吳瑕第265章 對付南匈奴(五)第559章 呂布連殺三將第267章 潘無雙鏖戰李傕第66章 勸說司馬徽第346章 討董卓之六路並進第766章 呂布再戰三英上第567章 進軍宛城第143章 不受胯下辱第340章 蔡琰願爲平妻第491章 車同軌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第853章 平定高麗半島第77章 大老婆嚴琳第65章 司馬徽相面第684章 曹操詐死第418章 國與家第540章 連環計(中)第192章 誰掌大權第509章 信仰使大漢好戰第698章 發展菸草業第649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510章 通天經第383章 大敗董卓第476章 呂布那個殺神第707章 重開月旦評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115章 韓浩問計第177章 紅粉營第456章 多生孩子第363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四)第258章 蔡琰開始主動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384章 換十六萬育齡婦女第304章 內閣六部第287章 謹遵太后懿旨(一)第659章 鼓勵漢化第541章 連環計(下)第778章 接收曹操殘部第58章 徐庶論天下第87章 設太師太保第402章 憑你也配使戟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146章 創立中央軍第135章 張頜高覽第332章 司馬懿必成大患第158章 去請田豐第476章 呂布那個殺神第485章 伏擊拓跋部第348章 討董之得大將於禁第385章 甘寧張任黃權加入第703章 華歆簡政第229章 張仲景的五石散第116章 屯田大策第740章 大恩不言謝第83章 呂布好演技第762章 五大法寶第822章 樊娟的逆推第385章 甘寧張任黃權加入第308章 重修官制第301章 誰薦舉誰負責第616章 微服私訪一第719章 兩個錢袋子第241章 兵發河內擒賈詡(七)第572章 預定兒媳婦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第416章 三十八世家合兵第165章 糧食危機第744章 還都洛陽城第297章 清河崔琰招賢司第184章 每天一杯奶第647章 棒子的祖先第4章 入宮掠典籍
第182章 陸遜六歲第59章 陳羣陳長文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29章 糧食和晉商第706章 裁軍精兵第334章 偷聽第600章 七大特種部隊第515章 孫堅陣亡孫策來投第16章 勸避亂冀州第157章 女侍衛統領第488章 構建新秩序第656章 馬騰撫羌部第831章 劉備殺張飛家眷第296章 棗祗入屯田兵團第250章 大刀劈下來第451章 管亥大敗第415章 唐皇后逆來順受第64章 見水鏡先生第13章 十常侍寶藏第201章 接近蔡文姬第523章 江東形勢第499章 向蒙古騎兵看齊第728章 高堂隆和溫恢第401章 郭嘉義正辭嚴第462章 太史慈請兵第686章 曹操投袁紹第628章 神秘少年二第72章 美女名吳瑕第265章 對付南匈奴(五)第559章 呂布連殺三將第267章 潘無雙鏖戰李傕第66章 勸說司馬徽第346章 討董卓之六路並進第766章 呂布再戰三英上第567章 進軍宛城第143章 不受胯下辱第340章 蔡琰願爲平妻第491章 車同軌第805章 主動民族融合第853章 平定高麗半島第77章 大老婆嚴琳第65章 司馬徽相面第684章 曹操詐死第418章 國與家第540章 連環計(中)第192章 誰掌大權第509章 信仰使大漢好戰第698章 發展菸草業第649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510章 通天經第383章 大敗董卓第476章 呂布那個殺神第707章 重開月旦評第793章 見到魯肅第115章 韓浩問計第177章 紅粉營第456章 多生孩子第363章 西涼三英戰呂布(四)第258章 蔡琰開始主動第854章 預謀夷洲島第384章 換十六萬育齡婦女第304章 內閣六部第287章 謹遵太后懿旨(一)第659章 鼓勵漢化第541章 連環計(下)第778章 接收曹操殘部第58章 徐庶論天下第87章 設太師太保第402章 憑你也配使戟第712章 孔子的悲哀第146章 創立中央軍第135章 張頜高覽第332章 司馬懿必成大患第158章 去請田豐第476章 呂布那個殺神第485章 伏擊拓跋部第348章 討董之得大將於禁第385章 甘寧張任黃權加入第703章 華歆簡政第229章 張仲景的五石散第116章 屯田大策第740章 大恩不言謝第83章 呂布好演技第762章 五大法寶第822章 樊娟的逆推第385章 甘寧張任黃權加入第308章 重修官制第301章 誰薦舉誰負責第616章 微服私訪一第719章 兩個錢袋子第241章 兵發河內擒賈詡(七)第572章 預定兒媳婦第727章 國淵和孫禮第416章 三十八世家合兵第165章 糧食危機第744章 還都洛陽城第297章 清河崔琰招賢司第184章 每天一杯奶第647章 棒子的祖先第4章 入宮掠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