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爲什麼要得罪這麼多文化圈的人?”
在李飛陽參加完文藝座談會後,劉小璐很好奇的問李飛陽這個問題。
李飛陽笑道:“我辛辛苦苦的在戰場殺敵,他們不叫好也還罷了,竟然還學王不知老先生一面倒的議論我,真是沒事找事!王不知老先生批評我,那是因爲關心我,他們這些敲邊鼓的傢伙,一個個的就圖着一個熱鬧,我看着就生氣,怎麼也得撩撥撩撥他們,讓他們也生生氣。嘿嘿,看着他們生氣,我就會快樂很多,哈哈哈哈。。。”
旁聽衆人一陣無語,這才知道是李飛陽的惡趣味發作。
不過能將口開這麼大,敢得罪大漢大多數的文人,李飛陽的口氣倒也是真大。
其實之所以開羣嘲,李飛陽還有一層用意,他在前世看了那麼多的書籍,要想在這個世界裡一一呈現在世人面前,要是老這麼慢吞吞的往外推,天知道會推到什麼時候。還不如找個由頭,爲自己快速推書的計劃創造條件。
好在他只是比喻的說了一下,並沒有明說,嘴皮子沒有太損,倒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
果然如李飛陽所料,文化圈的人本來因爲李飛陽這兩年一個勁兒的出風頭感到不舒服,現在發現他竟然有點出言不遜,炮轟全體作家文人,都有點坐不住了。
如今國家的政策開始放寬,對一些言論開始不太做追究,像前一段時間,跟李飛陽打筆仗的王石有,因爲說出敏感詞彙而被警告的事情,現在基本上不會發生。
沒有了的大顧慮,但凡自認有點名氣的,有點文氣兒的人,都開始發言,譴責李飛陽的不知天高地厚。
整個文壇本來如同一潭死水,如今開始翻花。人人精神抖擻的想盡一切言語來指責李飛陽的不是,但是指責歸指責,同時又要注意措辭語句,太嚴重的話語也會說出來,不能給人造成文壇前輩打擊新人的感覺,他們可是要顧及身份的人!
於是這段時間裡,各個報紙刊要上面紛紛有人撰稿,議論李飛陽的“不恰當語言”。
王石有雖然被政府警告後,安靜了一段時間。如今嗅到政治風向有點轉變,國家對一般文學性的討論,只要不影射時政,政府部門是不會管你的。哪怕你們打筆仗打的天翻地覆,引得世人矚目,但只要不出現什麼政治話語,相關部門是不會介入的。
明白這一點後,老頭準備向李飛陽報仇。
他在前一段時間,因爲看李飛陽不順眼,很是批判了李飛陽一頓,結果被王不知幾人接連反對,再加上李飛陽本人的反擊,弄得他口不擇言,一着不慎,一篇文章發了出去,犯了當朝的忌諱,弄得被政府警告,整整一年多,連一個字都沒有發表出來。
現在終於解禁,恰逢李飛陽開了羣嘲,正是抨擊李飛陽的絕佳時候。
王石有少年得志,素有才名,所寫文章在當時被稱爲鍾南一絕,很是風光了一陣子。
待到太祖北伐,雲師南攻,他加入了太祖的隊伍,進了宣傳部門。戰爭期間,與幾個作家合寫了幾部革命戲曲,在當時的根據地反響很大。
他也因此被太祖多次接見,並被多次誇讚,在文工團裡面是響噹噹的一號人。
後來年紀越來越大,官職也是越做越高,漸漸的就有點脫離羣衆了。
尤其是老一輩作家死的死,病的病,移民的移民,慢慢的,他在文學界裡面,已經是輩份很高的長輩人物了。
既然是老前輩了,自然就會有點脾氣,也就難免會擺一下老前輩的架子。看什麼不順眼就想要說兩句,看到別人被說的面紅耳赤不敢反駁,王石有就很高興。這是他的樂趣之一。
可這一切,到了李飛陽身上就有點不合適。
之所以針對李飛陽,原因是王石有那幾天閒的無聊,外加看不慣外界對李飛陽這個小屁孩的吹噓,就想寫文來玩一玩這個娃娃。沒想到,三玩兩玩,把自己給玩趴下了。這下子,這個人可就丟大發了,弄得一張老臉無處安放,羞於面見故人。
如今要是不將李飛陽打倒,出不了胸中這口惡氣,王石有感覺以後實在是難以做人。
王石有寫了一篇叫做《低頭與昂首》的文章,在文章裡寫道:
只有飽滿的穀穗纔會謙虛的低下頭顱,而空癟的穀穗纔會隨風搖擺,昂首向天。
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海不言自深,水不言自流。
只有紮根土壤中,才能獲得生存成長的養分,老是昂首看天,不如低頭向下。刺刀雖利,終會雪藏於室內,菜刀雖鈍,卻一日不可或缺。。。。。。。
。。。。。。。。。。。。。。。。
。。。
這篇文章李飛陽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寫的確實不錯,功力深厚,語句平實,言辭緊湊。雖然在譴責李飛陽的狂妄無知,但是卻沒有咄咄逼人之感,整篇文章厚重凝實,可攻擊的地方不太多。
這一篇文寫的四平八穩,展現了王石有深厚的寫作功底,他終究還是一個肚子裡有貨的老作家,認真起來,寫的文章還是非常有水平的。
李飛陽看完這篇文章後,再想寫一篇文章反駁王石有,可就要大費腦筋了。
正要好好構思一下的時候,馬奇東從港城風塵僕僕的來到唐城,“飛陽,咱們在港城與《大江湖》打擂打輸了!”
“輸了?”
李飛陽看着馬奇東氣急敗壞的樣子,看來此事不假,還真是輸了。
可這怎麼可能?
於北非的《游龍戲鳳》李飛陽早就看過了,文筆一般,劇情一般,就連書裡面功夫的名字也起的一般,而《武林外史》卻是古龍中期武俠小裡的上上之作,按道理是不會輸於《游龍戲鳳》。
李飛陽驚詫之下,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在前世,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武俠小說大師名號的確立,可是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後,才被世人所公認的。
在這三人寫武俠小說的同一時期,還有許多同樣寫武俠的作家,在當時並不輸於他們。在武俠小說初興之際,讀者看的是熱鬧,是刺激,是新奇,作者的文筆倒在其次。
只有經過大量武俠小說的衝擊,武俠小說氾濫的時候,文化欣賞水平逐漸提高的人們,纔開始關注作品本身的質量,看是不是符合邏輯,遣詞酌句是否合適。一番比較之後,真正優秀的同類武俠小說纔會被重新定位。
而現在所處的世界,人們的文化水平還都是處在最底層,不識字的人比識字的人要多的多,就是識字的人也只是看報紙的水平。對他們來說,一部武俠小說的好壞與否,根本就無從分辨,隨便一部小說就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武林外史》輸給《游龍戲鳳》雖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想當然的認爲古龍的小說能勝過於北非這位武俠新秀的作品,卻是有點自以爲是了。
這一段時間,因爲李飛陽在戰場上拼命,馬奇東不敢打擾他,如今見李飛陽安然返回唐城,還有心情羣嘲整個文化圈的文人,馬奇東這才找到李飛陽說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