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韓語系的話題人物尹奐又不甘寂寞了。雖然不是什麼學生幹部,但他利用學生會發起組織一個叫“國學大講堂”的活動,站在講堂上的並不是老師,而是朝韓語系的學生。誰都可以上,但是必須是能者先上。
對於如何評判能者,尹奐則是把權利交給了每一個學生和老師。每週將大家提交上來的講課大綱貼在布告欄,後面設置了鮮花榜、雞蛋票。
布告欄前放有膠水、寫着鮮花以及畫着雞蛋的小紙條。如果認爲大綱不錯,可以送朵鮮花表示支持。如果認爲不好,就可以送雞蛋票。最後根據鮮花和雞蛋票的多少決定上臺講課的順序。
同時,學生會也設置了駐堂講師的席位,用於獎勵那些實力較強、積極性較高的學生講師。當然“國學大講堂”的首位駐堂講師由尹奐擔任,如果有人比尹奐講得更精彩,就可以把尹奐PK下去擔任新的駐堂講師。
駐堂講師的福利待遇分爲多個層次,比如說考試掛科可由學生會出面說情一次,遇到心動女生或男生不敢表白可由學生會出面送束鮮花,每個月可有一次機會請系裡美女或帥歌吃一頓燭光晚餐,等等。
如此一來,系裡的布告欄成爲學生每天必到之處、必看之所。看看誰的票數漲了,誰的超過誰了,因爲每個人都握有一票,所以這個活動的參與度和覆蓋面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活動。
在尹奐的建議下,學生會爲了防止重複投票、拉外系人員刷票和摳掉他人選票等作弊行爲,每天安排兩人輪流值守。
《國學大講堂》開篇第一講關係到活動的可持續性開展,因此學生會指定始作傭者尹奐同學親自披掛上陣。尹奐對這一課非常重視,他的風格、他的思想也會深刻影響到講堂以後的走向。
尹奐想通過國學大講堂,大講華夏國學精粹,使朝鮮兄妹特別是對這個叫樸正銀的人對華夏產生文化上的膜拜、血脈上的歸屬和地域上的依賴。
其實,尹奐就是想利用樸正銀此時的“一紙空白”,把華夏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注入他的腦海,滲入他的骨髓。
尹奐的第一課名爲《道德經:華夏的大智慧世界的夜明珠》。101這個系裡的公共大教室人滿爲患,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而提前來佔位坐在前排的是尹奐所在的一班,一班最早的坐在最前的居然是樸正銀和樸慧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就是宇宙的本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一個國家、管理一個地區,不懂道是難以想象的。”
尹奐知道此時的樸正銀有了一定政治上的野心,所以開篇就說了這樣的話。尹奐一看,樸正銀果然坐直了身子。
“道這個觀念一直存在於華夏每一個人的心中,華夏之所以歷經幾千年風雨而文明未斷,原因大抵就在於此。華夏民間常說,知道不知道,上道不上道,地道不地道,這些都飽含了華夏文化的印記。
匈奴人消失了、瑪雅人不見了,契丹人沒影了,樓蘭人湮滅了,唯獨華夏民族仍然充滿勃勃生機。原因就在於,華夏人懂道、知道、明道、遵道、循道。華夏人最明白陰陽之理、中庸之道,因此不管什麼族類只要到華夏都會被同化、融合。
中東就幾個教派在一起,整天戰亂紛爭不斷。而華夏56個民族,大家可見過各個民族整天相互打架嗎?因此,做一個華夏人值得驕傲,做華夏的朋友值得驕傲。”
衆人的掌聲四起,樸正銀和樸慧妍首先站起身來鼓掌,有人帶了頭,接着全教室的人站起來,爲尹奐的演講喝彩。
尹奐接下來介紹了朝鮮歷史上一本著名的書《醇言》,這是朝鮮性理學大師李慄谷對《道德經》的註釋。
尹奐指出了李慄谷幾處致命的缺陷。特別是對道這個核心問題的把握上,思維上還不夠系統,還有一種非此即彼的“翹翹板”思維。李大師的這種思維影響了朝鮮一代又一代人,因爲在每一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變化中,朝鮮總是落於人後。
而要改變朝鮮傳統的思維侷限,就必須重新審視華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尹奐講到這裡,發現樸正銀已經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知道這話已經起到了一定作用,就不再抓住這一點不放。溫水煮青蛙,千萬不要急。
下課後,樸正銀和樸慧妍找到了尹奐,說要請他吃飯,尹奐爽快地答應了,一方面可以繼續對其洗腦,另一方面則可以繼續與美女粘在一起。
地點還是選擇了上次的老地方。菜還沒有上,樸正銀就提出了問題,這問題竟然是直截了當地問朝鮮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
尹奐適當組織了一下語言,就告訴他朝鮮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太窮,窮的原因是不和諧,不和諧的原因是全民思維有問題,全民思維有問題是民族文化太薄弱。
尹奐首先從不和諧導致民衆不富裕講起,朝鮮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海有海,原因是重農不重商,結果是經濟不活;重上不重下,結果是兩極分化;重內不重外,結果是內憂外困;重虛不重實,結果是基礎不牢。
具體地說,比如處理不好加強軍事與改善民生的關係,沒有吸取前蘇聯的教訓。 不和諧的問題原因就是沒有從全局、長遠考慮問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這就是華夏最早的和諧思想。
之後,樸正銀又問尹奐,爲什麼華夏國土面積這麼大,在國際上發出的聲音並不響亮,有時候態度並不如其他大國那樣強硬?
尹奐笑了,這就是華夏文化中蘊含的大智慧。《道德經》上說:上善若水。華夏人的性格根源與水密切相關。水雖柔弱,但卻能水滴石穿;水雖不多,卻能匯聚成海;水雖平靜,但卻能洶涌磅礴。
你看歷史上多少個國家叫囂着滅華夏,哪一個成功了?看看現在周邊的小國家叫得挺歡,有什麼用呢?華夏就如同一個大人,看着小孩子在又哭又鬧,還能跟他認真嗎?一個大人能與小孩子一般見識嗎?等他們鬧夠了自然會消停的。
樸慧妍聽到尹奐的長篇大論,一雙美目含情脈脈地盯着尹奐。尹奐伸手點了點樸慧妍高高的鼻樑唱起了當下最流行的歌曲:“愛我就給我,毫不保留,你的痛苦和我的要求,而我願意回報以真情,直到世界的盡頭。”
“那就給你吧。”樸慧妍一本正經地說。尹奐如聽仙樂,幸福得不知所已,心想是在賓館裡好呢還是在自己家裡比較好。
樸慧妍伸出了手,手掌中有兩張紙,上面畫着一朵鮮花。樸慧妍說:“這是我和哥哥今天的兩個鮮花票,全都給你,我們都挺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