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輕月打算買個四十斤的豬肉、活雞、活鴨各買五隻,每天中午炒四斤豬肉,偶爾殺只雞鴨,她到時再去溪裡捉一些新鮮的魚,或煎曬的魚乾,這樣吃起來食物不單調。 而她買菜只要再來鎮上兩三趟就行了。
蕭家三兄弟都很刻苦好學,雖然纔不到十天,‘一二三四五……上中下、大小了……’這種簡單的文字已經會寫了。
不過,每一個人天賦不同,三哥與四哥明顯比二哥學得更快。
長期用沙盤練字,雖然省錢,但習字肯定是需要紙筆的。
蘇輕月走進了一家書店。
書店的書架上擺着滿滿當當的各類書籍,只是種類遠沒有現代的多。
店老闆見蘇輕月一身湖綠色繡紋衣裳,衣裳質料也是中上的,應該是個買得起書籍的,便熱情地招呼,“姑娘,您要買什麼?”
“一個硯臺、墨、三支筆,三疊宣紙。”她說道,“一本《千字文》、《三字經》、《論語》。”
千字文是一千個不同的字,常見字,帶註解。
她打算照着千字文教習,等教完,二哥他們也就差不多普通的字都認識了,三字經與論語,等他們認完了字,再教。
這樣她做爲老師的任務也差不多了。再深的,要是他們還有興趣,可以去學堂裡學習。
店老闆聽了眉開眼笑,“您要的可不少啊。”比了一下櫃檯上,筆架上吊着好幾支做工精細的筆,幾個竹筒裡倒插着幾把看起來最普通的筆,“硯臺有石制的、好點的有玉製。墨有二種,貴的價錢是普通的三倍,紙也有好差……”
蘇輕月聽着介紹,“都給我最便宜的吧,沒必要買貴的。”或者說,暫時沒錢買貴的。
“筆五十文一支、墨二百文、宣紙一疊一百文、硯臺三百文。”店老闆飛快地撥着算盤珠子,“《千字文》與《三字經》,每本六百文,《論語》七百文。”
蘇輕月聽得眉毛打結,“這麼貴……”
“都是這價錢的。”店老闆說道,“進價也很貴,不信你去別家店問問,指不準還比我這貴幾文。”
“一疊宣紙多少張?”她問。
“一百張。”
她上次看樑里正那麼珍惜筆墨,還以爲是讀書人史然呢,原來是這麼貴,不是讀書人都得珍惜。她也打聽了下,知道紙筆價格確實不菲。
她想了想,“《三字經》不要了,多給我二疊宣紙。”
店老闆又撥了撥算盤珠子,“加起來二千兩百五十文,也就是二兩半多。”
她還價,“一下買這麼多,五十文的零頭算了吧。”
“可抹不了這麼多,給你便宜二十文吧。本來就沒算你貴的。”
“行。”她看了看書架,“那我能看看你這的書嗎?想瞧下還有沒有什麼要買的。”
“可以的。”店老闆交待,“你翻書頁的時候要小心一點,破損了要賠的。”
“沒問題。”蘇輕月走到書架邊,抽了一本三字經,一頁一頁飛快地翻過,這本書她背都背得下來,瞅了一下排版,她打算自己寫一本出來,用線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