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聯革命之前,博茨瓦納2009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約103億美元,納尼亞2009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約89億美元,總計約192億美元。彼時兩國受累於金融危機海嘯衝擊,192億美元其實有點兒低估它們的潛力。然而,數據畢竟是數據。借鑑非洲類似國家經濟增長率,納尼亞和博茨瓦納正常發展到2013年,經濟規模也最多與現在相仿。烏聯建國不到一年時間就gdp數據做到282億美元規模,足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感受聯盟黨的經濟建設成就。
更矚目的數據,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三年內戰期間,烏聯革命部落武裝和反動部落武裝進行你死我活鬥爭,聯盟黨勢大時,革命羣衆武裝公審槍決酋長等頭目;聯盟黨後撤時,部落武裝旋即還鄉團式復仇革命羣衆武裝,“寧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石要過刀,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等復仇心思把革命羣衆武裝屠殺殆盡。凡此種種,納尼亞和博茨瓦納兩國,在短短三年時間裡人口大幅度銳減。
烏聯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烏聯華裔人口約4.18萬人,不包含華裔的非土著人口約1.79萬人,土著人口約244.8萬人,合計總人口約250.7萬人。
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人口規模大幅度下降,烏聯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頓時華麗起來。
侷限在非洲小圈子,烏聯僅次於塞舌爾、加蓬兩國,收穫非洲前三榮譽;置身全球大視野,烏聯仍能以11246美元人均gdp排名全世界第60名。與此同時,華國2013年度人均gdp才7204美元,僅是烏聯的64%。
看到這些統計數據,來自華國的調研組成員忍不住吐槽華國針對烏聯經濟援助政策:“這算窮國援助富國嗎?”
這只是一句吐槽。
誰都清楚明白烏聯和華國的差距。
烏聯畢竟只有250萬人口,經濟援助250億元人民幣就相當於每人援助1萬元,很容易推高人均數據。但國際競爭卻要靠規模取勝,人均gdp高達10萬美元的卡塔爾,可有資本撼動人均gdp僅有5.3萬美元的美國?
烏聯亦是如此,華國一座城市就能輕鬆碾壓整個烏聯。
好似新興一線城市盤陽市,年度平均匯率折算,2013年度生產總值約2443億美元,人均gdp高達26679美元。無論總經濟規模,還是人均數據,盤陽市都能全方位碾壓烏聯。
但,這並不意味着不能就此做文章。
一線城市是特例,盤陽市更是特例中的特例。盤陽市gdp總量由2012年的11304億元暴漲到2013年的15011億元,迅速與其它二線城市拉開距離,成爲僅次於申海、燕京、廣州的全國第三大經濟城市。眼前這些派遣到烏聯的調研組成員,顯然不是站在一線城市頂點的精英。即使他們的確生活在一線城市,也因爲工作性質等緣由,收入處於中等或者說中等偏下層次。
前面說過,烏聯更善於利用資本激勵羣衆。
技術小組成員深知烏聯處處缺乏優秀人才,適機利誘調研組成員留在烏聯工作或者乾脆移民烏聯。順着人均gdp比華國高話題,烏聯籍職員刻意談起了薪資待遇:“這些人均gdp數據,其實低估了我們的真正收入。”
調研組成員疑惑:“怎麼說?”
技術組成員:“由於歷史遺留等問題,烏聯尋找的生產總值高達數據絕大多數由我們華裔創造,奉行多勞多得樸素價值觀念的聯盟黨也盡己所能回報努力工作的我們。在華裔少而土著羣衆多的大背景下,華裔的真實薪水待遇其實遠遠高於那些平均數據。以城區的土著勞工爲例,他們中位數工資約年薪三萬元人民幣,也即是說月薪不足三千元;反觀我們華裔勞工,中位數工資約年薪十五萬元人民幣,足足是他們的五倍。”
調研組成員冷吸一口氣:“差距這麼大?”
技術組成員回以肯定答案。
調研組成員忍不住同情土著勞工:“這也太壓榨土著了。”
技術組成員表示不背這鍋:“烏聯崇尚多勞多得,而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法規制度一點都沒有歧視土著勞工,土著勞工之所以平均工資低,是因爲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又工作態度不積極,勞動成果和勞動質量遠遜於華裔勞工。我們烏聯講究同工同酬,工資與勞動成果綁定,何曾刻意歧視土著勞動?待土著教育有了成效,他們自然而然能夠縮小差距。”
調研組成員表示懷疑:“你工資多少?”
一名技術組成員回答說:“現價匯率折算爲人民幣,大約年薪22萬。”
調研組成員吃了一驚:“這麼高?”
技術組成員謙虛笑了笑:“還好吧。”
調研組成員苦笑說:“真是慚愧,不計來烏聯的補貼,我的稅前月薪纔剛一萬出頭。”
就華國大環境而言,該調研組成員的工薪待遇並不能說糟糕,月薪過萬足以維持中產階層臉面。可現在有了對比,他頓時不甘心起來,論技術論才華他都遠遠超過技術組成員,憑什麼對方年薪22萬而自己卻剛剛月薪過萬?
技術組成員卻不反感調研組成員的嫉妒,反而順勢發起邀請:“如果留在烏聯,你們的待遇肯定能夠翻兩倍。”
調研組成員懷疑:“真的?”
技術組成員自嘲說:“我這樣的專業技術,都能拿22萬年薪,何況是你們?烏聯剛剛建國,各行各業急需大量人才。而且,再生水廠爲代表的供水系統又是命脈所在,絕對不會吝嗇區區三十萬元年薪。”
另一名技術組成員質疑說:“烏聯工資高是高,可生活成本也高的要命啊。”
技術組成員及時糾正對方的誤解:“烏聯和華國締結了貿易互惠條約,除了少數商品和運輸成本加成,烏聯物價基本等同國內城市,怎可能高的要命?”
該名技術組成員憤憤反駁:“怎麼不高?我晚上有睡前一杯牛奶習慣,前天初來到烏聯,我晚間去生活超市購買牛奶,赫然發現國內售價5元的一盒牛奶,竟然賣到20元一盒。而且,不是這家生活超市坑人,我逛了一家又一家超市,除了一些沒有聽說過名字的品牌,所有牛奶的售價,最低也是國內的四倍。”
說起高價牛奶,調研組成員相繼吐槽起來:“其它生活物資還好,奶製品價格太貴了。國內3.5元一盒的牛奶,烏聯賣14元一盒,如果早晚一盒牛奶消費,牛奶這一項開支就高達每月840元。移民烏聯的話,未來絕對想喝不起牛奶吧?”
技術組成員哈哈笑起來:“牛奶只是特例。”
調研組成員:“超市所謂的宗教自由政策?”
技術組成員點頭確認,並追加解釋說:“高價牛奶起因是烏聯年初強制執行的宗教自由政策。與其它國家的宗教自由不同,烏聯的宗教自由是真正的宗教自由,信徒有信仰宗教的自由,非信徒也有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徒有遵守教規的自由,非信徒也有不遵守教規的自由。以宗教食品禁忌爲例,信徒只能約束自己,而不能以宗教自由名義奴役其他非信徒。烏聯法律規定,禁止非信徒強迫信徒吃牛肉、吃豬肉、吃鹿肉等行爲,更禁止信徒強迫非信徒不能吃牛肉、吃豬肉、吃鹿肉等行爲。”
“烏聯沒有宗教特權,只有宗教自由,並制定若干法律條款杜絕以宗教自由名義侵害他人宗教自由的現象。一些牛奶之所以暴漲四五倍,是因爲相關產品外貼宗教標誌,違反了烏聯的宗教自由政策。烏聯商務部和稅務局把一切貼有宗教標誌的食品判定爲宗教食品,額外加徵300%的宗教宣傳稅。假如一盒標準售價5元的牛奶,稅務局徵繳15元宗教宣傳稅,所以才與國內市場有了四五倍差價。”
“不過你們放心,高價牛奶只是一時現象。追求利潤纔是企業目標,除了少數真正的宗教企業,銷售商想來都會斷斷續續調整商業策略,在烏聯銷售沒有宗教標誌的正常食品。熬過了這一段調整期,牛奶就會恢復正常價格。”
調研組成員恍然大悟,原來生活超市店員解釋都是真的。
調研組成員懶得思考烏聯頒佈宗教自由國策的意義,僅從生活方便角落反對烏聯的小題大做:“貼標籤而已,至於加徵300%稅嗎?”
技術組成員沒有強行辯解。
技術組成員許多都是經歷烏聯內戰的聯盟黨黨員或預備黨員,儘管生活文化與國內同胞沒有一絲一毫區別,但是聯盟黨和勞動黨的差異已經開始體現,彼此的價值觀念有了小小的分歧。技術組成員情知這些分歧無法語言解決,此刻索性付之一笑。
曉得了高價牛奶只是暫時現象,烏聯的高薪高福利工作崗位頓時吸引力大增。
如果能夠年薪30萬,誰願意年薪12萬呢?
爲了全面瞭解烏聯生活壞境是否真如技術組成員所說,調研組成員還特意詢問孟海詠等交流生。與熱情邀他們的技術組成員相比,調研組成員總覺得保留國籍華國且在烏聯居住一段時間的孟海詠等交流生似乎更可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