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數典忘祖

我忍不住問守望禪師:“老和尚你可是佛門弟子,但照你這麼說,陰曹地府並不存在?”

守望禪師笑笑:“都說我思故我在,所見即所得,因爲衆生的業感不同,故所見到的外境也當然千差萬別,比如對於人們共同看到的一碗水,對於地獄有情來說,由於業感的顯現,所看到的就是滾燙的鐵汁,而對於餓鬼來說則是污穢的膿血,對於天界有情衆生來說則是瓊漿玉液、九轉甘露。說起來複雜,其實是心理作用,譬如你們女孩子對於一件衣服,一人覺得好看,而另一人覺得難看,若衣服上存在着絕對的好或不好,那麼就不應當生有二種不同識覺,不過是潛意識決定論等等。推而廣之,比如在佛門中《俱舍論》所描述的世界與《時輪金剛》裡描寫的世界情況就不甚相同,屬於《俱舍論》根基的衆生不一定就能看見《時輪金剛》所描寫的世界。

譬如唐朝人只會度鬼,唐三藏就只會超度不具神通,其實意思是他們都只有祖先崇拜,只受地藏王管,不信佛來不信仙。地藏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裡唐僧即化身爲地藏王,行使他的誓願受魔難西行度化衆生去了。所以,西遊之前把李世民這人間天子拿到地府,驅魂散魄去了,龍王都向他討債呢。後面唐王就與俗家結緣,還與三藏稱兄道弟,其實是指衆生平等了,跟我們今天的王朝發展很像。尹志平《長春宮警世十首》:性正出言直,心偏口自訛。正邪皆自定,議論復如何。所謂其二好辯機關惡,無爭滋味長。欺謾成地獄,平等是天堂……”。

既然人們相信陰陽兩隔,天庭地府,自然就有了古代與死亡世界溝通……甚至模仿陰曹地府存在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所謂通靈術法,這是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古希臘、古羅馬和中世紀的巫師。

通靈術可以分爲兩個支派,一派是召喚和支配鬼魂通靈派,這派比較常見;一派掌握死屍回魂大法的死屍派,而兩派都與被禁的黑巫術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通靈派通常以開壇和符咒來作法,而死屍派通過掘屍和盜屍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恐怖咒力。通靈師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圍,他們身穿從死人身上偷來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義,如果沒有在魂魄和死亡的知識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詣,是不可能明白通靈術的奧秘的,而且如果貿然從事,後果是很危險的。由於在一般情況之下,死人是不會返回人間的,不論是以實體或鬼魂,如果真的發生上述情況,那一定是因爲有非常特別的原因。如果一個活人想與另一個世界建立聯繫,支配魂魄但卻不顧死者的請求的話,那就要小心學習黑巫術中有關的知識,以免反倒成爲怨靈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與通靈溝通的人多是出於謀利的動機。因爲世人都認爲死後是可以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見的,所以通靈師召喚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僱於那些想知道寶藏位置的人,而這些召喚儀式通常都在人死後12個月後才進行,因爲凡人相信在人死後的12個月內,魂魄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不能見到活人想見的東西。但太老的屍體通常是不會被選擇的,因爲就死屍派來講,太爛的屍體是不能清楚回答問題的。到後來,通靈師開使召喚通靈和屍體用來攻擊他人,這些多發生在古埃及和希臘。由於出於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通靈的怨氣,而這樣做是需要特別的術法幫助的,這些通常只有很有經驗的巫師才能做到。在英國的巫師古籍中曾有通靈師在死屍胸部畫上符咒施術的記載。有時,通靈師更需要召喚一些強大的魔神來保護自己或驅使死屍和鬼魂服從自己。在古希臘神譜中,記載着通靈師曾召喚過哥爾、珀耳塞福涅、厄里斯克革、阿多尼斯、赫米斯和託提來保護自己和控制通靈。而在羅馬,對通靈儀式的描術還包括燒烙和歃血。在另一些儀式上,通靈師會吃象徵着海克特巫師的守護神的狗肉;還吃未醃過和未發酵的黑麪包、未發酵的葡萄汁,這些象徵着腐爛和死亡。在歐洲大陸,對通靈術法儀式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儀式的地點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廢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廢墟、人跡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叢中。一但決定了儀式的時間,一些像徵力量的同心圓和難以形容的符號便被畫在場地中,並冠以神聖的名字。這些圓圈都是被魔力詛咒過的,而通靈師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樞,並用術法保護起來。最後,通靈師權仗在手,作法召喚陰間的魂魄。

如果作法成功,通靈從法陣中出現,通靈師要面對通靈們無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無法聽懂的怨語有時,強大的通靈更加以怪獸的形態在圈中狂嘯,威脅着要把通靈師撕成粉碎!當通靈最終屈服在巫師的腳下時,通常會變形爲裸體的幽靈,然後回答巫師的提問和要求。當降靈會結束的時候,通靈通常會消失於硫磺的毒霧之中,而死屍則要由巫師用生石灰燒掉。在這之前,通靈師務必留在聖圈之中,如果非要離開的話,一定要再舉行一些其它的儀式才行。通靈師還要在儀式前後除去所有該地的花草,並燒掉它們,再將其灰燼深埋在該地。整個儀式都充滿了恐怖的危險,最輕微的失誤也會導致通靈師的死亡,甚至魂魄上的永久創傷。17世紀時,名及一時的埃及通靈師和預言家齊嚴剛及就是因爲心急離開了聖圈而被怨靈碾得魂飛魄散!

而這些卸嶺門徒的手段,粗看是佛門一脈,根底卻更像是教堂派通靈師,一個黑巫術中很特別的支派的手法。史上最著名的通靈師是因達爾。在聖經中記載了他曾經爲掃羅王召喚死去的預言家撒母爾,而預言了掃羅王的滅亡。另外在1世紀的希臘,有著名的通靈師阿波羅尼俄斯和泰安那。16世紀的英國,有約翰帝依和他的飯桶助手愛德伍德凱爾雷。在17世紀的高盧,有偉大的埃利法斯利維。他曾試圖召喚偉大的阿波羅尼俄斯,但卻被阿波羅尼俄斯的魂魄所震懾!該派通靈師用的是很奇特的黑巫術。相傳在午夜時分,該派通靈師會在墓地吟誦黑暗詩篇,亡靈復活近我身,然後分散進入教會墓地。在召喚時,他們會哭唱,而在退散時,他們會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國度吧。當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儀式的時候,巫師站在墓地裡,手持權杖並同時讀着咒言。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剛剛被召喚的通靈在白布中顫抖着,而另外兩個巫師則在聖圈中持咒着保護自己的咒言!”

我心中一動,問道:“他們的儀軌和數字3有關係嗎?”

守望禪師搖搖頭:“對通靈師而言,只有數字9和13是極具意義的。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魂魄由生到死所要通過9個領域。13則代表了聖子的最後晚餐及其復活。……這些黑巫術沒有陰曹地府、十八層地獄的概念,只有人間地獄的化身。在巫毒教中,屍體被複活時是以巴隆撒麥迪,衣衫襤褸的喪屍之神的形態出現。在海地,通靈屍是以奈布爸爸,死亡之父的化身來主持儀式的,在儀式中,以白臘滴在屍體的腳、脣,通靈師身穿僧袍,頭戴銀帽,奈布爸爸的符飾掛在十字架上。當巫師的僧袍和帽子振動時,證明已喚醒巴隆撒麥迪,儀式也作成功。這就是之所以通靈術法爲人所唾棄,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髮指的是,在儀式中,多要用死屍來作施術所用之物的原料。

事實上,祭祀祖靈和亡靈決不是漢族裔獨有的儀禮,別人也有同樣的習慣。除了中國、日本,以及受了中國模因影響的其它亞洲若干國家人民,十分鄭重於敬拜祖先的靈和亡靈以外,其它如天竺、埃及、波斯、羅馬、希拉、古巴比倫、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地,都或曾在古時有過亡靈崇拜的行爲,或迄至今日有些地方仍保守着這種風俗。但通靈術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屍是最好的藥引!因爲他們認爲這類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生命能量。在古北歐人的巫術中,最強的通靈師甚至可以令剛死在絞架上的人復活!16世紀的教門審判官保羅斯格瑞蘭迪俄斯曾記載着,通靈師用一些燒焦了的死屍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小塊指甲或牙頭髮、耳朵或眼睛肌肉、骨頭或鮮肉,更有一些通靈師有食屍的行爲,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嬰兒。所以在當時有很多墳墓被盜。而史上最出名的有關案件是愛爾蘭女通靈師愛麗絲吉蒂勒,她因爲偷掘和使用死屍的頭髮和頭骨而被起訴,俱說在死屍頭上長出的苔草對通靈師是十分珍貴的。在16、17世紀掀起的獵巫運動中,大量的通靈師也不可避免地成爲被獵的目標。教會高喊他們是魔鬼的僕人,而聖經中有關因達爾的描寫更證明通靈師是毀滅的象徵。而通靈師們則一直爭拗着亡靈和魔鬼的區別。在神秘學上凡死人的靈都可稱爲亡靈,其中可能包括自己代代祖宗的靈、父母、伯叔……甚至自己的弟妹、兒女、朋友和國家中的名人英雄等的亡靈。所謂“祖先”當然是僅指自己的祖先之靈,在神秘學上,常用“亡靈崇拜”一術語來包括一切值得自己敬拜或思慕的死人之靈。祖先崇拜俗稱拜祖宗一語,如嚴格言之,只指祀祖靈。但事實上,在世界各族裔問,每當祭祀祖先時,不單隻祭祖靈,而大都也包括一切與自己有關的亡靈在內,所以“祖先崇拜”也可稱作亡靈崇拜,“亡靈崇拜”中也包含祖先崇拜在內。

古代巴比倫人看亡靈是一種惡靈,他是嫉妒活人,同活人作祟的可怕的幽靈,所以要常常向亡靈供奉食物等安慰之。巴比倫人又將徘徊在墳墓附近的靈稱作,另相信在一切所有的活物中都有一種靈存在着。古代埃及人也把靈分成三類,其中的相當於巴比倫人的,人死後的靈魂叫做,這個形如青鷺,是住在神天國的主體。但不單亡靈是,連天上許許多多的神明亦都是,但諸神的靈卻另被稱爲。這個人死了即變成神的宗旨,天竺和日本也都是一樣的。以上巴比倫和埃及人的多魂多靈宗旨,和中國人的“三魂七魄”說十分類似。其實,在古代許多族裔中間,都相信死者的靈是複數的,是散在於各處的,如在死去時的牀邊,墳墓中,樹林的頂上在看望着子孫,陰間中,或在天堂已成了神云云。根據氏的報告,人所崇拜的神,其實便是他們的祖先。祖先的遺物都成了含有某種力量的“咒物”而大受活人敬拜,在他們中間叫做的神的名字,原是“死人”的意義。酋長在祭祖時常祈禳叫着說:“慈愛的我祖啊!請吃這些東西,並祝福我們的孩子們!”非洲的部族以爲“打噴嚏”系是祖靈來臨,而感到有祖宗的加護而快樂萬分。中國和日本人以爲打噴嚏是有人在論及自己,或讚美,或批評。教門不單是由拜祖宗而起,連他們的日常德行也是由於祖靈崇拜而規定了的,這族人常常叫着說:“我祖的靈啊!請你救救我啊!”這有點像中國人着急時呼叫皇天后土和已死的父母之靈救我一般。難怪英國若干神秘學先賢,要主張亡靈崇拜或祖先崇拜便是一切教門的起源了,但我卻不以爲這是絕對的學說。其它,如澳洲的土人,新幾內亞一帶的土人,美洲的印第安人之中,都仍大都保守着祖靈崇拜的風俗。

在中國古代祭祖時,常請自己的小輩坐於高堂,扮成祖先,享用飯食,這叫做“立屍”,與天竺風俗極相似。古代波斯人稱祖先爲他們的守護靈,在戰爭時能令子孫們百戰百勝,凱旋而歸。在農事上,促使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在家庭中,保護一家繁昌,代代不絕。每當波斯歷的年終時,活人也想起祖先來了,於是在陽曆的三月十日起至二十止的一段時期中,相信祖靈們都要從那個世界回來老家看看。於是子孫們在此時,如同中國人舉行盂蘭盆會般地,忙碌着爲亡靈預備食物及衣類等等。但當祭畢以後,又照例舉行送出亡靈的儀式,請他們回去,以免在老家作祟。古代羅馬人同樣把祖靈看成是家族中的一員,且承認死者的權利,祖靈是一家中的氏神,每逢二月十日至廿一日止,在民間舉行祖靈節,最後一天則是國家的節日,在這十一天中,家家戶戶都挑選適當的日子前往掃墓上墳,在墳前插上玫瑰花和紫羅蘭,供奉乳、油、蜜等。此時活人都在墳前坐下吃喝,並相信祖靈亦一同參與這頓美餐。在廿二日,是羅馬人的家族集合日,招請祖靈和亡靈一同和活人吃喝快樂。從這點,我們可知道祖先崇拜實在也和家族間的“血緣”頗有關係的,藉此,子孫們也能團結一致。似乎在家族制度越牢固的地方,祖先崇拜也是越興盛的,羅馬人也和中國人一樣,不忘記供養那些所謂沒有子孫,飢餓於飲食的遊魂和孤魂的。在十一日與十三日中,特別爲此設立孤魂節,這個和中國的“施餓鬼”相類似。古代希臘人在時也有祭祀亡靈的習慣。在月的第十二日,是新葡萄酒開瓶之日,不單大人們垂涎三尺,歡欣若狂,連孩子們也都不去學校,在家一起吃喝快樂。但在第二天的十三日,喜氣便突然消去,而換成陰氣慘慘的祭祖宗了,擺設食物、葡萄酒、水果等招請回家的亡靈。祭畢後,家長卻又戰戰兢兢地向祖靈們喊着說:“靈魂們啊!請出去吧!已經完畢了!”西伯利亞的土著人,也是常常追想思慕亡靈的,他們竟常將自己吃剩了的食物放在後院供養他們。另又在收割飼草前,照例舉行以死者爲主的大宴席,此時,在桌上多放一份或數份死者的餐具,由家長或長老於禱告後,右手高舉盛滿了酒的杯子向亡靈們致辭道:“曾在此世住過的父親、母親、伯父……孩子們……,請你們都來吃喝自己最歡喜的東西吧!並請你們多多保護我們的孩子們指着列席者,健康!”這個與亡靈一同坐席,視祖靈“音容宛在”的拜祖宗很有趣。而西伯利亞早期開拓者的教門生活和神話,很少有流傳下來。有幾個人羣似乎曾移居在那廣袤的地域,其中有一些中亞族裔所謂雅利安人或都蘭人,以及芬蘭——烏戈爾人中的西利安族。有一些殘存的鐵器和少量突厥——尼日爾的碑銘。事實上,“西伯”這一名稱是作爲一個主要首府出現在不知出處的所謂1367年老地圖上的。“新西伯利亞”一詞的意思是指那些最初從中亞或東歐到來,但至少在近千年來已居住在西伯利亞的族裔。西伯利亞的神話十分稀少,但西伯利亞人似乎信仰一種萬物有靈的教門,黃教僧或咒術師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信仰涉及某種混亂的超自然力,但萬物有靈論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牆上的影子也有它們的部落和生活狩獵的地區。彩虹和太陽的光線有“主人們”,他們住在這些光亮的弧拱上,並可任意下降到大地。石頭有“聲音”,一塊石頭可以滾下山去壓死一個它怨恨的人。有這樣強烈的萬物有靈的信仰,無怪乎死者在他們的神話中扮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

由於古代人大都相信亡靈是污穢的,可恐怖的,應是敬而遠之的緣故,在各族裔間都有各種送靈出去的儀式,清除房間和屋子的習慣,中國人亦不例外。一般人是專門另設筵席供奉祖靈和亡靈的,祭祀中人人那敢和死靈一起吃喝?大人們一律退避三舍,孩子們都嚇作一團,因爲如果吵亂了這個筵席,或孩子們摸了祖靈所坐的椅子,將會招得飛來橫禍的。原始民對死靈恐怖的觀念,仍舊在此隱隱可見。

經過幾世紀的抗爭,通靈師們終於演化成今天的通靈師,從而避過了教門上的迫害。不僅如此,通靈師們在媒體的宣染下,更進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納。近代比較著名的通靈師有喬瑟夫格蘭威爾、法蘭西斯馮海爾墨特博士、亨利阿努比斯博士、羅卜特波伊爾等。今日歐洲各國,由於人民大都信奉景教,崇拜一神之故,大家已不再舉行什麼祭祖的儀式了。但當歐洲人民未接受景教以前,大概是和其它原始民一樣,曾舉行過亡靈崇拜的。從今日尚留於世的“諸聖節”和“萬靈節”來看,或多或少可能予以證明。在今日歐洲,每年十一月一日定爲“諸聖節”,自九世紀以來,羅馬教會便規定了這個節期。英國教會亦在此日,正教教會,以聖靈降臨節後的第一個主日爲此節。所謂諸聖節是紀念景教中已死去的諸聖徒,雖沒有崇拜祖宗那樣來得厲害,但仍免不了有紀念死人的觀念在內。這個諸聖節大概是由古時民間拜祖宗的信仰變化而來的。除諸聖節外,在天主教會更有“萬靈節”,日期在十一月二日,如碰到是禮拜日,則改爲翌日舉行。在這天,好象中國和尚在盂蘭盆節時,超度死靈出地獄一般,羅馬教會被准許舉行三次彌撒,爲墮落在煉獄中的靈魂祈禳,求救。這個煉獄宗旨和我們佛門的“中陰說”十分相同,以爲人在死後七七四十九天中,被放在轉輪迴前的階段中,如能予以超度,則能獲救云云,但今日大多數僧侶解釋成這個超度是爲安慰活人,並非爲死者。這個萬靈節的行事自第十世紀以來,便在本尼迪克特修道派勢力較強的高盧和意大利北部一帶,同派信徒的家庭中舉行。以後大家羣起仿效,自第十四世紀以來,便被羅馬教會予以公認。更自一九一五年起,在萬靈節中特准可舉行三次彌撒。在這天,除在教堂內有講道外,並一齊舉行掃墓,各地方均有各種不同的行事。在墓前點燭,以及燒起葶的十字架時,均令人不得不連想起盂蘭盆會來了。日本東洋大學教授渡邊照宏氏以爲這個萬靈節原非景教的節日,而是一種民間信仰,在不知不覺中,古時的民間儀禮終於跑進了景教中,變成了種種形式殘存於教會之中。

反倒是我們佛門數典忘祖了。論到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已是人人知道,似乎不必要再多說了,當古代天竺人拜祖靈或亡靈時,不像我們中國人只向着那看不見的嗑頭跪拜,天竺人是先選擇三位活着的婆羅門僧侶,作爲祖靈或亡靈的代理人,家長將所有應供給祖靈的食物和禮物,都統統送給這三位僧侶,算是祖靈已收下了這些東西。但這三個人是被嚴禁再拿這些食物和自己的朋友吃喝快樂的,祭畢後,婆羅門僧侶的身上便被帶有各種“禁忌”了。以僧侶爲亡靈的代理人,或在祭祀時以一部份食物當歸於僧侶的風俗,在世界各族裔間都有相似的痕跡可尋,也許這和並不實際從事生產勞動的僧侶之生活有關。在我國,大致在清明、盂蘭盆會、冬至和死者命日等的四次外,舉行掃墓祭祖。除了若干家庭天天殷勤地在死者牌位前供奉飲食外,其它大多數的家庭除在這四次外,是不祭祖宗的。除這四次以外,祖靈和亡靈似乎無須要人間煙火。不必說,中國人的祭祖主要是根源於儒家的孝丹道訓與民間信仰的傳說,以及中國的家族血緣關係而來,當中國進入文明王朝,儒教的“孝經”問世,儒家的孝道宗旨廣被宣揚以後,中國人的祖先崇拜已漸漸進步到因思慕追遠祖先而祭祖的地步了。但在若干地方,仍沒有完全脫離如民俗先賢所說的害怕亡靈的觀念。不管“孝經”的作者是孔子,抑是曾子,或是別人記述了孔子對曾子所講的道等等的各種意見如何,孝經最後的一章明白地告訴了生者對於死者應盡的責任如何。“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依,禮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慼之情也,……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時愛敬,生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誼備矣,孝子之事終矣。”“孝經”,喪親章第十八。但儒家雖勸人要春秋祭祀以時思之,但並無說明亡靈現在何處,或將從何處來享受人間祭祀?這個問題只有交給佛門來解決了。

隋唐皇朝,密教興起,佛門廣行了盂蘭盆會,以及推廣了六道輪迴、陰間地獄等宗旨後,中國人民在向來漠然的死者儀式和思親祈福的祭祖儀禮上,更被添上了什麼目蓮救母,舉行盂蘭盆會可以拯救祖靈在地獄倒懸之苦,有教門性和醒世作用的神秘色彩了。渡邊教授說:“在唐代時,密教的豪華儀式和樣式輸入中國,也影響了死者儀禮的樣式。但由於中國人一向尊重祖先以來的葬禮,藉着佛門的葬儀在很久時期未被一般化。普及於民間之時,大概已在宋代以後了吧!”中國的丹道在祖先崇拜一事上,也不甘示弱,他們也急忙地制定了“中元節”,以便和佛門的盂蘭盆會爭個高低?。丹道道,正月十五是上元,是賜天官紫微大帝,判斷人間禍福的日子,七月十五日爲中元,是赦罪地官清虛大帝,監察人間罪惡的日子,十月十五日是下元,是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巡察人間的日子。丹道在中元節原是舉行敬神的祭典,但以後卻變成了亡靈來日中元爲陰生之日,以及敬鬼、請鬼和施鬼的亡靈崇拜和祖先崇拜了。這大概是丹道爲了適合一股人民的胃口之故。在日本,中元節是像中國中秋節般大家互贈禮物的中秋節則不贈。在中國民間所信的七月初一日起開鬼門,七月廿九日關鬼門的信仰,原是中國民間的傳說,七月十三日用麻殼在門前點火迎亡靈回來,七月十六日用火送亡靈回去,起源於“周禮”。無疑地,在“周禮”中所載的幾與古代其它族裔,相信亡靈要在某一時期回來,予以歡迎並送他回去一樣。”

守望禪師的話語帶着幾分懷念:“而農曆七月三十是一個民俗節日:“落蘇節”,也是一個教門節日:“地藏節”。“落蘇”是茄子的俗稱,農曆七月三十是它的節日,因其名吉祥。茄子別名落蘇,《本草綱目》記載“茄,一名落蘇,名義未詳,按《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酪酥也,於義似通”。而宋時的《澠水燕談錄》說是因犯了錢王的忌諱,至今滬語中茄子仍叫落蘇。又有說法是爲了避戰國時吳王之子的嫌。吳王闔閭之子腿瘸,而茄子音同瘸子,爲避嫌而被吳王改稱落蘇。

此日又是佛門地藏節。據說,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菩薩未昇天之時,一片善心救苦救難,最後把自己所有的財產和衣物都施給了窮人,以至於把自己弄得衣不蔽體,只能閉着眼睛鑽入地下。但每逢農曆七月三十生日之際,地藏王菩薩便會睜開眼睛,被他看到的善良人就會一年到頭平平安安,幸福歡顏。兩節習俗的關聯表現在“落蘇燈”上。在祭拜時在茄子周身插滿棒香排在屋檐下,也稱作“落蘇燈”,取“落得舒適安逸”之音。無論用它祭天地還是拜地藏,都寄託老百姓祈求吉祥的意願。唐肅宗至德年間,目蓮尊者渡海來青陽九華,食白土,年九十歲才死,爲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管理十殿閻羅,發大慈悲心,於每年七月初一日起至月底止開鬼門放衆鬼出來,接受人間供奉,其實目蓮尊者的年代,至唐肅宗時已差一千多年,豈有目蓮尊者來九華的道理……。”“盂蘭盆經”及盂蘭盆會在中國人的祖先崇拜上,演着最重要角色。其時民間相傳一切死靈都要從地獄回來與家人團聚,幾乎家家戶戶都設宴供奉死靈,並數家或數十家聯合起來延請和尚道士前來舉行各種教門行事,以超度死靈。在杭州的每條街上又可看見掛滿了各種紙製的衣褲以及供僧道所用的高臺。在這段鬼節,孩子們都被禁止在夜間一人遊玩,免被惡靈所害。關於“盂蘭盆經”的意義,據佛門說,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蓮,在某日以神通力觀看已死母親所在之時,不知爲何原因,她竟墜落在地獄之中受着倒懸之苦。目蓮見此驚而又悲,立即向佛陀請教拯救母親之方法。佛陀答道:“母親受着倒懸之苦,是由於生前有着貪慾的行爲所致,你必須代替母親積下能從這苦界救出的善行不可。爲此,可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兩安居完畢之日,同所有比丘供養百味飲食,並請唸經,藉此功德便能獲救。”目蓮照此而行,母親終於被拯救了云云。據說,這就是目蓮救母的故事,也是舉行盂蘭盆會的根據,但這部“盂蘭盆經”早經日本先賢公認爲僞經,是由中國或中印和尚合作爲迎合中國人孝道宗旨而寫的。按“盂蘭盆經”梵名爲,相傳爲西晉竺法護所譯但在出三藏記集中已失譯,但在佛門經藏中另有類似的兩譯本,“報恩奉盆經”失譯,和“大盆淨土經”見法苑珠林第六十二。後者大概是盂蘭盆經的異本。據望月信亨博士等所著的“佛門大辭典”解釋,盂蘭盆,是由有“倒懸”之音義的梵文轉訛而來的。唐朝大慈恩寺玄應於貞觀末年奉敕所著的“一切經音義”中也主張“盂蘭盆”系言訛。正言之,應曰鳥藍婆拿,譯成倒懸……舊時稱盂乃貯食物之器的意義,實系錯誤”云云按:“一切經音義”共廿五卷,系校正了四五八部經與律,對譯梵文,並對難解字句、名目予以註釋的書籍。原來,“盂蘭盆”三字實在是從音譯而來,將譯成“盆”的漢音而已。池田澄達氏的研究結果,主張相當於“盆”,故並無什麼“器”,“貯”的意義在內。“教門研究”第三之一“關於盂蘭盆經”,在異譯“報恩奉盆經”中單說“盡世甘美以供養衆僧”,並無“以着盆中”之語。再者。此異譯本用結語“目蓮比丘一切衆歡喜奉行”,“盂蘭盆經”雖也用結語“此大會大菩薩皆大歡喜,而目蓮悲啼聲釋然除滅,是時目蓮之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切餓鬼之苦”。但在此經的形式的結語完畢後,又再複述道:“爾時目蓮復白佛言,……以盡世甘美安盂蘭盆中”等語。原來在中國的佛門中,曾出現了許多由無名氏寫成的不合佛門宗旨的經典天竺的佛經除論藏外,也是沒有作者名字的,這些東西的內容大都調和妥協了三教和民間信仰,佛門稱此爲“僞經”。在東晉前已有僞經廿六部三十卷,以後歷朝歷代,僞經仍是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甚至當唐代時有門佺、智升等僧侶出來整理,辨別真僞。當唐貞觀年間,已有僞經四百餘部,一千五百餘卷之多了詳情請參閱拙着“佛門學研究”第五章第五節之二。雖然今日大多數的日本佛門先賢認盂蘭盆經爲僞經,非天竺原有之物,但中國大多佛門徒們仍不加以研究,以此經爲“正典”,且作爲盂蘭盆會的根據。此經或由天竺僧侶和中國僧侶共同合着而成,或由精通梵文的中國僧侶所著亦未一定。“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億所生父母,爲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之恩。”畢竟,釋迦牟尼的教團是純粹的修持者的集合,與偶像崇拜毫無一點關係,這是由於跟隨佛陀的人們其真誠的教門態度所致,能保持了這純粹也是由於古代的王朝環境所造成。原來,天竺人或個人或王朝,在各種機會中需要教門儀禮,如缺少了則簡直不能活。爲這個目的而有了世襲的職業的教門家婆羅門。因此,在教門儀禮上,佛門僧根本沒被人請求過。”

所謂數典忘祖,是因爲在釋迦的原始佛門教團中是嚴禁爲死者舉行教門儀禮的,但自佛陀死去後,後世的無神論的理論到底滿足不了信多神多鬼的天竺人民的需要,有關死的儀禮也逐漸鑽進到佛門教團中來了。但無論如何,沒有什麼客觀的證據,能證明在釋迦的教團中曾舉行過像中國的盂蘭盆會的痕跡。在天竺古時,就有這一種的祭典是發源於釋迦佛降生以前的,意義是慶祝平安,就是在雨期中已平安度過,而又要進入乾季,要開始活動的慶祝按天竺舊四月起至七月止爲雨期,而在佛在世時再加入阿難說請看盂蘭盆經,及目蓮說,而形成爲盂蘭盆會的行事,是申明佛的孝道及施捨供佛及僧的法要,用盆盛五果百味及種種日用品送給僧伽的節分,其用意是在舍慳貪及孝養父母爲宗旨,這個行事流傳到我們中國來,其目的就變相了。”假定在天竺曾有過此節,並也有此盂蘭盆經,但這個根本和今日中國的盂蘭盆會的性質迥然不同,已經離這部“正典”十萬八千里遠了,這個行事的“變相”似乎也太厲害了!與其美其名曰“變相”,毋寧老實地說盂蘭盆經和盂蘭盆會是迎合了中國人的骨口,都是在中國誕生的東西爲妙!民間所傳祖靈和亡靈回來的信仰是與佛門無關的,每年七月初一起至月底止開鬼門放鬼出來受人間供養,此種俗說根本與佛門無關……。這到底是古來的民間信仰,不應推到佛門身上去的。

但佛門自唐代後即順水推舟,爲了適應一般人民之需要,而竟靠着這盂蘭盆經爲本,拉攏了民間開閉鬼門的傳說,在七月十五日大行其各種所謂救度死人的祭禮了。說也可憐之極,時至今日,大多數中國人還都被矇在鼓裡,每逢盂蘭盆會時,照例延請僧侶爲亡魂超度部份佛僧雖知這種超度無用,但都將錯就錯,以博得生活費用,但竟做夢也想不到這個原與佛門無關,不單祖先和故人之靈不能從地獄被救出來,自己還白費一大堆心血與金錢呢!今日不少僧侶大都解釋替死人唸經,不是爲要超度死人,而是要死者的親友藉此更精進於佛道,以致獲得解脫,但一般人民卻並不如此想,既不爲死人,何必要花錢請人唸經呢?盂蘭盆會在中國開始於梁武帝大同四年五三八年,相傳在同泰寺最初陳設盂蘭盆齋,當初唐時,此法已廣及官民之間。有據可查的我國盂蘭盆會起源,是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六年,七月十五日賜盂蘭盆於章敬寺舉行蘭盆聖會爲盂蘭盆會的起源。樑朝高僧宗懷說:“荊楚歲事記所記,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於本日舉行盆會”。樑朝起自五○二年至五五七年。屬南北朝皇朝,離唐代宗約有二百餘年,“七月丙戍,內出戍蘭會賜章敬寺,設七廟神座,書尊號於幡上,百官迎謁於光順門,自是歲以爲常。”這個七月係指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六年的七月––龔,佛門密教僧不空金剛着眼於景教的爲死人祈禳,而於七六六年開始了爲死者法會,盂蘭盆會亦於是時開始。在樑朝時在佛門寺院中也許曾舉行過盂蘭盆會亦末一定,但根本沒受人注意。直到唐朝才受太宗所鼓勵,先施行於各宮觀,然後才逐漸普遍於民間的,此時也許已是宋代了。唐朝的皇帝雖然對各教門包括景教祅教等在內,寬大爲懷,但各教門似都已成了帝室的御用品,各教門都要爲皇帝祈福。當七四二年天寶初年時,唐玄宗曾令大將軍高力士到景教寺院中供奉了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等五代帝王的肖像。玄宗重儒教亦尊重祖先且亦爲自已幸福,故有此舉,在當時長安的寺院大概也供奉了帝室的肖像。四年後,七四六年天寶五年,密教僧不空金剛從天竺等國帶來了約有五百餘部的密教經論至長安後,更替佛門增加了神秘的咒術。當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時,不空在大興寺大建道場,舉行息災增益之法事,並祈禳郡兇除滅及聖壽無疆。肅宗後即代宗,替死人祈禳的宗旨在此時業經成熟,如果沒有不空金剛傳來神秘莫測,多神多鬼的密教宗旨,說不定盂蘭盆會不致於在中國如此盛行了。因在唐代最有勢力的天台宗和禪宗的教義,都是和中國盂蘭盆會的內容水火不兼容的。至於不空金剛從景教學得替死人祈禳,而後開始了盂蘭盆會的學說,是極有研究價值的。要言之,我們現在或可說,盂蘭盆會的祭典起於唐朝,普遍於宋代,大概是不會錯得太厲害的。此盂蘭盆會之始離開佛門初入中國時已過去了六百年左右據佛門說,在紀元六七年佛門入華,至少在這段漫漫的長日子中,我們的祖先是不知道什麼盂蘭盆會的。漢代以前當然不必說了,當然他們根本沒在七月十五日請過僧侶,爲自己的祖靈和亡靈超度過。

但我只是記得小時候,師兄和我一起過的“落蘇節”,我們孩童們最關心的還是落蘇燈。所謂的落蘇燈,就是在落蘇當中挖一個洞,裡面插上一根小蠟燭,便成了一盞落蘇燈。孩童們聚在一起,比誰的落蘇大,比誰的燈兒亮,或追逐、或雀躍、或歡叫,或嬉鬧,走家串戶,忽有一陣風吹過,如吹滅了其中的燈兒,笑聲中就會爆起一陣惶急的哭叫。其時,老公公、老婆婆們在門前空曠的場院內用香插成“天”、“地”、“福”、“壽”,等等。每個字足有桌子般大,口中不住地祈禱看“敬天”、“敬地”之類的話語。晚風中,萬頭攢動,似漫天星光,時有酣暢的笑聲遠遠地飄開去,彷彿平靜湖面中漾開的漣漪。夜色中瀰漫着萬家燈火的溫馨與眷戀。因此,我們或可說,今日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是由儒家、丹道、佛門、古來民間信仰,以及其它各種傳說附會等攜手結合而產生出來的。從“神秘學”立場來看,也許是一種最複雜多端的祖先崇拜和亡靈崇拜的形態了。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民,連中國人也在內,爲什麼要崇拜祖先或亡靈呢?關於這個問題,按照近代纔有的新心理學說,古代的人民對於睡眠中的夢見與遠地親友會面,以及癲瘑或是令生起失神狀態的疾病,或其它的精神病患等,都信是由於肉體內的另一種靈體活動所致。古代人對於死更是覺得神秘莫測,不可思議,如不是靈體離開了肉體而是什麼呢?這種種的思考促使產生了靈魂和精靈等宗旨。在原始民中所信仰的神靈的來臨,神靈的感應,驅邪,和禁忌等的現象,也隨着而生。澳洲的土人中相信孩子是精靈的作爲所致。在中國民間流傳說不孝子女和惡妻等都是由某種惡靈投胎,同自己報復而來的。在舊小說中常記有一個靈魂曾投胎數次,而成爲某人某人,這都已含有了佛門的輪迴宗旨在內了。一俟原始民相信有精靈存在於宇宙以後,對於祖靈和死靈的崇拜亦隨着而起了。原來,最原始的原始民,相信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魚蟲禽獸等都是有能力的東西,人民均直接跪拜之,此時尚不能分別出物與靈的存在。以後稍稍進步一點,原始民不再直接拜這些東西,而是崇拜在於這些東西或一部份,裡面或後面的“靈體”了,此曰“偶像崇拜”。據當原始民有了能夠分別出“靈”和“物”的意識,將精靈從萬物有靈崇拜抽出,予以單獨或集體崇拜以後,便產生了祖靈和亡靈的崇拜了。說也稀奇,有高度模因的中國,時至今日,在不少人民中還保留着這個屬於原始民的咒物崇拜,大山巨河、奇樹怪石,以及死者的遺骨……等等,莫不香火隆盛,廣受敬拜。

同時古代人民大都對死者懷着恐懼的意識,他們以爲亡靈是在嫉妒活人的,亡靈要加害活人,常常作祟的。凡一切的疾病痛苦以及遭遇不幸的事件等都系亡靈在背後搗亂,作祟所致,再如碰到旱魃、水災及凶年時,亦相信是某種精靈在大發雷霆的結果。天竺的外道迦羅鳩馱迦旃延竟主張當“自在天”快樂時,衆生快樂,“自在天”發怒時,衆生苦惱,一切禍福都系“自在天”所作所爲,特別是碰到不自然而死去的靈如被殺、自殺、突然死去,都成爲惡靈,惡靈不單要加害生前的對方,更會害及第三者,因他不滿意自己死去的緣故。由於害怕,恐懼亡靈作崇加害,活人於是便不得不設法討好,獻媚亡靈,供奉食物等等,以求安全。這不單爲死者有東西吃喝,實在是爲了活人自己安全幸福之故。當人死去,出棺以後,即刻用鹽撒遍房內全地,並用掃把清掃屋子,請祭司和尚道士等等,作法驅邪等活動都被信是由於嫌惡亡靈懼怕亡靈再回來之故。當棺材自家中被擡至墳場時,常是要在街上東轉西繞,然後纔去墳場,這也是怕亡靈認得路再回老家之故。在原始民中,甚至今日的若干地方,亡靈大都被想成是污穢的,可怕的。

當然祖靈和亡靈雖是可怕的,甚至污穢的,但卻是值得愛慕的,死後經過一段時期,亡靈便失去了個性而變成“祖靈”,以後便成了家庭和鄉土的守護神,保佑着子孫們的幸福和安全。每逢一定時候,亡靈要回來,其時,子孫們預備吃喝之物,供奉祖靈而使他們得到快樂。這時候的祖靈已變成了一種“力量”,對人們有益了。子孫們每逢遠行他方,或制定新的未來計劃,或遇到突發之事不能貿然予以解決之時,往往便向這個“力量”祈求庇護、指導與乞賜善策。在中國人的祭祖儀式中,含有這個祈福的成分較多,和埃及人的單向死者供物意義不同,中國人的較多向祖靈祈福,請求庇護,視祖靈爲一種“力量”,大概由於在佛門傳入中國以先,人民並無什麼具體地可足以敬拜的“神”存在之故,而不得不將全副精神集中於亡靈上去了。所以中國人的祖靈有時已代替了“神”的地位,幾乎握有掌管生死禍福的權力。但一當原爲無神論的佛門在隋唐時期興起了類似拜神的觀世音菩薩等信仰後,一向在教門上沒依賴的多數人民,便紛紛由人文主義倒向這些佛門的“神”去了。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祟拜信仰在中國民間普及,實也有其最大原因的!大概越在高度模因的王朝,對亡靈恐懼的成分越少,毋寧說,這時的祭祖含有更多的“親愛追慕”祖先的觀念在內了,人的元意識一開,對死亡以及疾病,不幸等事發生的解釋,也和原始人不同,以爲自己所愛的父母及親友雖已死了,那會來向我作祟呢?但是,這不過是一部份人的看法,時至今日,甚至在中國人中間,還隱隱地殘留着對亡靈的恐懼。只要一看人死後請和尚道士來驅邪,以及盂蘭盆會後急急地設法趕鬼回去等的行事,便知其一斑了。祖先崇拜儀禮的共同點雖不是一式一樣,但在族裔間的祖先崇拜儀禮中,是能夠發現其共同點的。各族裔間幾乎都有祖靈要在某一時期回來的傳說,此時子孫們擺設筵席供奉他們。子孫們又都規定在一年中的最適當日期,去死者的墳墓參拜,這些日期大都選在春光明媚、秋高氣爽、新酒釀成、秋收前後和年關歲尾等在農耕中重要的節期時。凡歡迎祖靈和亡靈回來享受人間煙火的人們,大都不歡迎這些亡靈就此常住家中不走。祭祖畢後,便速速地用各種方法送亡靈回去,以免他們在家對活人不利?所謂“祓除”的行事都在這時舉行。當歡迎亡靈回來時,各族裔間又大都同時舉行施餓鬼、與其說是同情這些餓鬼沒東西吃,予以安慰,毋寧說是害怕這些兇狠狠的餓鬼因嫉妒亡靈,或妨礙他進入家中,或動手搶東西吃而才另設祭壇的。不單中國和日本有此祭餓鬼,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之例。同時在迎祖和送祖時,各地都少不了“火”這個東西。“火”自古代起便被信有防魔驅邪之力,藉着火,諸種食物及道具又能送至諸神或死者手中。對於亡靈,火又有發光照耀離暗入明的功效。故在人死時,在其頭和腳旁置燈明,免其在黑暗中行走,當歡迎亡靈回家時,大都用火接他回來,免其走錯門路。當送他回去時,又用火。我以爲這時的火之功效大都含有驅邪的觀念較多。民間習俗的祭祖,以後其一部分常被新起的強力的教門所吸收合併而去,以後只能見其痕跡罷了。例如中國原有的民間祭祖及七月間開閉鬼門關等的傳說,被佛門的盂蘭盆集聚區吸收,到今日,已有許多人竟弄不清楚那個是佛門,那個是民間信仰了。歐洲的古代祭祖宗習俗大概在以後進入天主教中而成了諸聖節和萬靈節了。

但中國還保留着許多風俗習慣,譬如去世後舉行隆重喪禮,俗稱“白事”。若是家有上歲數老人,兒女便提早預製壽衣、棺材。壽衣也叫老衣,面料主要是綢緞。上身5件,下身4件,或上6下5,件數無限制,但全身必須單數,且上身多下身1件。棺材又叫壽木。最講究柏木、松木,家境貧寒者也有用槐、楸等雜木的。解放前南部、東部各地,一些富裕者,製作一副棺材需數月時間,雕花繪彩,工藝精細,圖有五福捧壽、二十四孝等,用料有“四片瓦”、“八仙”、“十二嘏頭”、“十六嘏頭”等,數字愈小愈好。提前準備壽衣、棺材,人們並不認爲是促其早死或不吉利,而是兒女一片孝心。棺材做成,要舉行一定的儀式,主家對工匠要有酬謝,主要親戚們前來祝賀,並對棺材評頭論足。

死者嚥氣瞬間,先請鄰居長者爲其整容男剃光頭、女梳頭,淨身,穿壽衣,蒙面,放口含錢銀元,入殮時,將錢置於口內。孝子磕頭燒紙,放聲嚎哭,謂燒“倒頭紙”或“斷氣紙”。北部各地,死者嚥氣時,孝子在門口爲其燒一預先製作的紙馬,謂之“燒接氣馬”,跪者再轉而面泣,口呼死者“上馬”,意思是讓死者乘馬歸陰或昇天。將一公雞扭歪脖子壓於死者肩膀之下,稱“扭倒頭公雞”。諸事畢,便將屍體放置鋪有乾草穀草的門板上,臉苫麻紙,頭部放一“守魂”公雞,地下放紙灰盆,祭食罐,點長明燈,雙腳並齊用黃白絲線纏住,以防“走屍”。有的死者手拿白麪燒熟的“打狗棒”,手腕戴一串小圓麪餅,稱“打狗餅”。停屍完,於門首懸掛門紙,稱“歲數紙”。此時孝子端水碗,到十字路口燒紙、磕頭,爲死者“指明路”。要一隻羊爲“領牲”,意爲死者領路,讓其毫無牽掛,順順當當到“陰府”去,凡本族五服之內親屬,均被告知,前來爲死者祭奠。晚輩披麻戴孝,孝子倒趿鞋,晝夜伴屍守靈,身坐乾草,有些地方叫“坐草”。孝子還分赴親戚家,告知下葬日期。這期間,家人們共商後事,選請執事人,請陰陽先生、禮生、擇穴打墓、做紙活、訂鼓樂手,墓穴選定後,陰陽先生用羅盤定方向,請人破土打墓,東部、南部各地家境富裕者,磚築墓穴,俗稱“箍堂子”。院落中搭靈堂,放置供桌,高置牌位,註明死者仙逝時辰,孝子姓氏等。前來弔唁之親朋好友供桌前燒紙祭奠。靈堂搭起後要爲死者“請靈”,即擡魂。由陰陽手搖銅鈴,口中念詞,從大門外將死者魂靈請至靈堂。遷墳則須往墳地“請靈”,有的地方,死者入殮,棺材擡放靈堂,則無需“請靈”。家人請紙匠做紙活,紙活完畢,吹鼓手在前吹打,孝子尾隨其後,將做好的紙活搬放在靈堂內外,稱“迎紙”。紙活有童男童女紙人,金山銀山,各式花朵,大小四合院等,根據親屬意願和經濟條件決定。

請靈結束,開始午祭,又叫“上飯”,上祭禮,爲死者供飯食。家人獻整羊或整豬,族人及親戚均帶祭品供奉在供桌上,燒紙香、叩頭、作揖,痛哭。吹鼓手始終吹奏哀樂。待奠祭禮儀完畢,祭品交給事主。外家或孃家來人男爲外家,女爲孃家,獨居一室,之後被請至停屍房中,主家置放酒桌,爲其設酒席,執事人斟酒,本族中有威望的長者陪坐,孝子披麻戴孝,齊跪於地,稱“下話”。由長子或執事人敘說死者病變,如何治療,去世時間,埋葬準備情況諸如棺材、壽衣、紙活、殺豬宰羊等事情。外家孃家,人起身驗屍,然後上炕,一邊喝酒一邊簡評死者生平及子媳孝逆,子媳平時如對老人有虐待行爲。外家孃家人常常借下話之機,提出許多一時難以辦到的、苛刻的要求,此時執事人及陪坐者極力從中斡旋,孝子一直跪在地上,儘量忍讓。有過白事者,因“下話”不成,致使下葬推遲數日,親戚吃住多日不得散去。俗語說“死人不張口,一天吃幾鬥”,就是指此。

破獄是爲死者贖罪超度的一種儀式。意在使死者入地獄免遭受苦,順利通過“奈何橋”與“冥間人”同享其樂。儀式十分繁瑣,用棍、繩、面燈等搭一座“獄城”,獄城有東西南北中5門,城門貼有各種對聯條幅和咒符,陰陽先生領頭打、念、唱,吹鼓手尾隨其後吹奏哀樂,孝子1人持引魂幡相跟,其他孝子雁行排列,遊遍5門。“破獄”後,引亡人過“奈何橋”,即在大門搭一“橋”,孝子持引魂幡跪過“橋”,邊過邊叫,此後是施食,多在晚上舉行,給神鬼一些償飯。意思是此時有陽間人到陰間,祈求得到神鬼關照,不要刁難。陰陽先生唸經,孝子跪地,不斷燒紙、焚香,給四方撒一些五穀雜食。陰陽所念經卷爲《施食經》,內容多是替死者歌功頌德,教化人們多行孝積德,莫忘父母養育之恩。

“祭食”、“上祭飯”、或者叫“遊食”。是整個喪事中最嚴肅、也最熱鬧的場面。祭飯有孃舅一獻,孝子一獻,家門一獻。祭飯前,死者所有晚輩按輩數大小,依次跪在院子,留開人行空隙,由孃家主持,拉來孝子獻的豬或羊,先燒黃裱,後“領牲”。所謂“領牲”,就是用冷水澆豬、羊的脊背,待其發抖,則認爲“領了”。不發抖,則認爲死者有牽掛之事,便要許願,直到“領了”爲止。領牲之豬、羊多宰殺獻祭。“領牲”一完,由“禮生”領唱禮歌。禮生即禮賓先生,由有學問過去禮生最低也是秀才出身,有威望,見多識廣的人擔任。禮生身着長衫,隨着一聲“孝子弔孝”的高唱,頓時哭聲大作,婦女們邊訴邊哭,猶如一曲輓歌。隨着哭聲,嗩吶齊鳴,開始上祭飯。吹鼓手前邊行,孝子端祭飯繞人空隙轉來轉去,手舞足蹈,高聲唱叫,此爲“祭食”。孝子行三叩九拜大禮,直至將祭飯一一送到靈前,“上祭食”花費時間長,至午夜方休。十、撒路燈出殯前夕,所有孝子在吹鼓手引導下,前往墳地燃燈祭奠,一路走一路撒燈,路燈由近及遠,舊時路燈多用蕎麪或雜麪捏成盅狀,注入麻油,用棉花搓成捻子點燃,後來多用煤油浸泡好的粉筆替代,或者用煤油浸泡煤塊替代,之後是入殮也叫“沉酣”,意即亡者睡去了。

入殮是喪葬中極爲隆重的儀式。入殮前,孝子、親戚等在哀樂聲中依次叩拜燒紙,在娘、舅家人的監視下,棺內鋪褥子、放枕頭、鋪黃白紙,放7枚銅錢,北部一些地方放同歲數相等的銅錢,東部及南部用白麪捏燒的如銀元大小的圓餅叫“歲數錢”,置與年齡相等的“歲數錢”。屍體仰放棺內,將棉花、柏枝,還有死者生前愛物等放入殉葬。孝子最後瞻仰死者遺容後,隨即蓋棺,便不再打開。入殮時間,解放前各地不一,有的死去第二天入殮,不即刻發喪,停放一天,有的則是出靈前入殮。

出靈發喪,陰陽手搖銅鈴,唸咒符,用桃條狠勁抽打公雞,待雞發出鳴叫即扔出,此稱“起殃”。孝子取來靈前紙灰盆連同灰在棺材頭摔碎,擡棺材的隊伍前有一個扛引魂幡的人,由逝者的長孫或同族中的長孫或孝子直接擔任。解放前人民重視子孫延綿,世代相傳。孝子還有兒媳,身着孝服,腰纏麻繩,拉扶“長縞”1條10餘公尺長白布帶,在鼓樂聲中,八人擡棺木,向墳地進發,一路不能停歇。男女孝子皆往墳地送葬,有的地方則只允許男孝子前往,女孝子送至大門即返回。出靈時,主家將死者枕頭、坐草等放在大門外燒化。路過鄰里門前,家家燃放一堆火,意在“避邪”。還要拋撒紙錢,直至墳地,叫“撒買路錢”。

最後是下葬,靈棺徐徐放入穴內,推入洞中。陰陽下穴用羅盤測定方位,稱“坐字”,並安放上記死者生辰八字,生死日期,佔陰坐字的“墓磚”,畫五雷咒符的“五雷瓦”,鎮風水,保吉祥。諸事完畢,孝子在墓穴內點燈,放“祭食罐”,罐內放面雞、面狗,然後穴口用乾草捆填土封住,留一小口,衆人一齊往坑內填土,填至小口處,點燃乾草把一勺清油燒熱,倒往墓洞,迅速用土封嚴,稱“嗆坑”。填土累了將工具扔下,另一人拾起繼續填,不能交接工具。墓坑將要填平,陰陽先生持引魂幡口中念詞,在空中揮舞招動,稱“招魂”,然後插在墓坑正中,衆人繼續填土,一孝子背對引魂幡,將埋入土中的杆一節節拔起,墳堆堆得滾圓冒尖方止。後將墳場周圍人蹤掃盡,將做好的所有紙人在墳前燒化,孝子們手中的哭喪棍插於墳堆前。下葬歸來,大門口放一盆水,盆內放置切面刀或菜刀,凡進門者皆將盆中刀子翻動一下。下葬當天主家便以酒席招待賓客及幫忙者。當晚孝子去墳地“送火”。至此,繁瑣的葬禮方告結束。建國後,葬禮程序簡化。但有些地方,尤其是農村,舊俗有所復活。

如果老人去世頭3年,兒孫們爲之舉行一系列祭祀活動。從亡故之日起以7天計數,“頭七”、“二七”、“三七”……直至第49天爲“終七”或“七七”。每逢七日,兒孫要到墳地上供、燒紙。“三七”、“百日”、“週年”、“三年”均設靈堂,親友前來祭奠。“三週年”較爲隆重,除孝納吉,殺豬宰羊,請客送禮。父母之喪,持服3年,忌着華麗衣服。3年內貼春聯,只是黃、綠色,忌用紅色。3年中,逢節必上墳,祭奠較多。建國後,移風易俗,父母喪後,兒孫輩臂戴黑紗,以示紀念。民間有“點主”一事,也爲祭祀範疇。本族同輩全部謝世後,宗族要爲他們“傳影”或入“家譜”,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請主官、禮賓、陰陽。主官須前朝舉人或舉人之子擔任。禮賓先生,有地方稱“禮生”,須秀才出身。屆時,將先祖之靈由陰陽先生從墳地一一“請”回,書寫牌位供奉,其禮儀同葬禮大同小異。牌位上書“×××之神主”,但“神”字短一豎,“主”字缺一點,由主官用硃砂或亡者子孫之血在“神主”上添豎加點,孝子抱木牌於主房之內。主官還須將逝者的姓名寫在族譜上或者畫像。“禮賓”當司儀寫祭文。事畢,陰陽以錢爲酬;送主官豬1頭;送禮賓肉1塊。

“點主”規模大,耗費錢財多,一般貧寒小戶不敢問津,過去只有大戶富族才操辦“點主”白事。舊時人口衆多的大戶家族均建有祖祠,稱“祠堂”,專供奉先祖列宗之影像、牌位或家譜,每年族戶輪流籌備祭品,於春節或清明進行祭祖活動。因爲朝廷不斷進行喪葬變法,舊的葬禮大爲簡化,守孝3年不復存在,“家廟”、“祠堂”改成學校。建國後,20世紀80年代,舊俗又在農村出現。畢竟是傳統所在。正如佛門傳入中國後,爲在中國紮根立足,採取了“讓步政策”,使其與中國模因相結合。卻也給了別有用心之徒興風作浪的可乘之機!”

第一百一十三章白山黑水第四十二-四十三章多重夢境·杜鵑啼血第八十三章第三人第十四-十五章首大校園怪談·監視與報告第一百三十三章失魂引(上)第八十九章恐怖遊輪2第十八章活佛第八十八章恐怖遊輪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一百八十四章道國降臨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一百八十一章胎中之謎第一百四十五章多重空間第八十六章九層妖臺第一百零一章戰場上的蒲公英第一百二十八章虎口脫險第一百零三章大道天行第五章千金難買第八十五章二十四道拐第九十一-九十二章我們十年·殺戮魅影第二十八章龍珠歸來(下11)第五章陰魂不散第一百章古劍奇譚第二百零九章鳳凰涅磐第一百五十八章惡靈附身第一百七十六章德充符第一百六十七章羅浮第一百六十七章解救吾先生第三十七章龍龍龍(2)第三十章龍珠歸來(下13)第九十五章甘泉宮辭第一百零一章戰場上的蒲公英第二十章龍珠歸來(下3)第八十四章錢塘傳奇第一百零六章人質媽媽向前衝第五十五章虎嘯風生第九十九章藏劍第五十一章精靈鼠第一百一十章超市鋼刀第四十三章命懸一線第四十九章龍之巫女第一百二十六章碧血桃花第一百章古劍奇譚第一百零五章落跑吧,愛情恐怖分子第一百三十一章既然青春留不住(大章求票)第二章木石前緣第一百一十九章陪你度過漫長歲月?第十三章龍珠歸來(中)第一百五十九章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第六十一-六十二章盤龍河畔·主角模板第五十九章龍帝之墓(1)第一百七十三章天地劫第一百七十四章極品女士第二十一章龍珠歸來(下4)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一百一十章超市鋼刀第九十三章鏈式反應第一百五十六章趙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生死翻盤第二十九章首都十大凶地第五十四章望平安第五十四章龍虎風雲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十一章大時代的故事第五十二章命中註定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十八章活佛第九十三章網絡寫手是高危職業第一百八十三章月姬第一百八十四章贖罪門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九章咒禁道(上)第一百七十六章德充符第九十四章靈熱成就法第一百一十五章綠光第三十一章龍珠歸來(下14)第七十八章中國女神第一百四十章親子第一百九十二章高品格單戀第二十三章龍珠歸來(下6)第一百六十九章預知未來第四十八章龍與法老王第二十六章我是臥底第四十九章宿醉第一百三十六章搶灘登陸第六十五章少女哪吒第二百一十五章隱世八派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一百零七章未聞花名第一百二十五章甘泉宮的守衛者第九十七章電鋸驚魂第三十章龍珠歸來(下13)第九十一章佛本是道第六十五章少女哪吒第十八章龍珠歸來(下1)第八十章黃泉第五十章龍之弓第七章等一個人咖啡第六十六-六十七章從天兒降·永恆之門第一百七十二章踏破硝煙
第一百一十三章白山黑水第四十二-四十三章多重夢境·杜鵑啼血第八十三章第三人第十四-十五章首大校園怪談·監視與報告第一百三十三章失魂引(上)第八十九章恐怖遊輪2第十八章活佛第八十八章恐怖遊輪第一百二十二章夢中好殺人第一百八十四章道國降臨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一百八十一章胎中之謎第一百四十五章多重空間第八十六章九層妖臺第一百零一章戰場上的蒲公英第一百二十八章虎口脫險第一百零三章大道天行第五章千金難買第八十五章二十四道拐第九十一-九十二章我們十年·殺戮魅影第二十八章龍珠歸來(下11)第五章陰魂不散第一百章古劍奇譚第二百零九章鳳凰涅磐第一百五十八章惡靈附身第一百七十六章德充符第一百六十七章羅浮第一百六十七章解救吾先生第三十七章龍龍龍(2)第三十章龍珠歸來(下13)第九十五章甘泉宮辭第一百零一章戰場上的蒲公英第二十章龍珠歸來(下3)第八十四章錢塘傳奇第一百零六章人質媽媽向前衝第五十五章虎嘯風生第九十九章藏劍第五十一章精靈鼠第一百一十章超市鋼刀第四十三章命懸一線第四十九章龍之巫女第一百二十六章碧血桃花第一百章古劍奇譚第一百零五章落跑吧,愛情恐怖分子第一百三十一章既然青春留不住(大章求票)第二章木石前緣第一百一十九章陪你度過漫長歲月?第十三章龍珠歸來(中)第一百五十九章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第六十一-六十二章盤龍河畔·主角模板第五十九章龍帝之墓(1)第一百七十三章天地劫第一百七十四章極品女士第二十一章龍珠歸來(下4)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一百一十章超市鋼刀第九十三章鏈式反應第一百五十六章趙家人第一百三十四章生死翻盤第二十九章首都十大凶地第五十四章望平安第五十四章龍虎風雲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十一章大時代的故事第五十二章命中註定第一百二十章解憂公主第十八章活佛第九十三章網絡寫手是高危職業第一百八十三章月姬第一百八十四章贖罪門第四十五-四十六章男友和狗·最後營救第九章咒禁道(上)第一百七十六章德充符第九十四章靈熱成就法第一百一十五章綠光第三十一章龍珠歸來(下14)第七十八章中國女神第一百四十章親子第一百九十二章高品格單戀第二十三章龍珠歸來(下6)第一百六十九章預知未來第四十八章龍與法老王第二十六章我是臥底第四十九章宿醉第一百三十六章搶灘登陸第六十五章少女哪吒第二百一十五章隱世八派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壇城第一百零七章未聞花名第一百二十五章甘泉宮的守衛者第九十七章電鋸驚魂第三十章龍珠歸來(下13)第九十一章佛本是道第六十五章少女哪吒第十八章龍珠歸來(下1)第八十章黃泉第五十章龍之弓第七章等一個人咖啡第六十六-六十七章從天兒降·永恆之門第一百七十二章踏破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