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定年號

而在魏國公府,也有關於此事的討論。

徐暉祖對徐增壽、徐膺緒說道:“秦王殿下真是下手快啊,聽說是毛遂自薦去的。”

“我還打算這幾日去拜訪安王殿下,讓安王殿下去爭一爭這個西域的國君。安王殿下封地是平涼,雖然還未就封,但是也是靠近西域的。”

徐增壽聽大哥說了,說道:“那怎麼不早說?現在讓秦王搶去了。”

徐膺緒說道:“增壽,怎麼和大哥說話呢!並且,就算是安王殿下也去毛遂自薦,也未必能爭過秦王殿下。”

徐暉祖擺手,徐膺緒不得不停下接下來要說的話。

徐暉祖繼續說道:“三弟說的對,若是隻有安王殿下一人去爭這個西域封國的國君,那或許陛下會答應安王殿下;但是有秦王殿下去爭,安王殿下多半是不能成的。”

“只是可惜了我的謀劃。三妹在先帝的時候許給了安王殿下,雖然現在三妹還沒有嫁,但是這門婚事是不可能不成的。”

“我原想着安王成了西域封國的國君,增壽,你有本事,去西域隨了殿下開功立業,將來也是公侯之位。我徐家就有兩個分宗,若是一方有事,還可保另一方平安傳續,使我徐家血脈不斷。”

徐暉祖雖然對大明十分的忠誠,但是自己家族也是要考慮的。吧家族分爲兩部分,就像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不同的人出仕到不同的國家,不管哪國一統天下,諸葛家族都有人在朝爲官不至於家族沒落一樣。

徐增壽聽了徐暉祖是這個意思,頓時知道了大哥用心。但是他這幾年和大哥的關係不好,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半晌說道:“不一定非要是安王殿下。追隨其他的封國親王也是一樣能出人頭地的。”

徐暉祖說道:“那倒也是。我徐家好歹是大明第一的武將世家,雖然現在不受重用,但是不至於會有親王拒絕我徐家的好意。只不過不像安王殿下這般好罷了。”

徐膺緒說道:“說起來,陛下爲何說要親自給靖江王殿下賜婚,但是現在還沒有動靜,甚至連風聲也無?”

徐暉祖說道:“我斷陛下之意,是想把靖江王殿下封到安南去。”

這回連徐增壽都嚇了一跳,說道:“封至安南?”

徐暉祖說道:“不錯,必是安南。”

“陛下爲何其他的親王都不找,只要給靖江王殿下賜婚?必是想以後把靖江王殿下封爲一國之君。”

“而陛下是以什麼‘就近原則’來封。距離桂林近的地方,只有安南了。”

“陛下多半是想讓靖江王殿下娶了安南的大族,或者現在的王族之女,好能更方便的平靖安南。”

徐膺緒說道:“安南可是我大明藩屬國。東北的奴兒干都司諸部,和雲南的緬甸宣慰使司都是從屬的土官,封之無妨;西域之地的8又一向不向我大明稱臣,所以現在儒臣們沒有反對封國之意。”

“若是強行進攻安南,必然會招致文官的反對啊。”

徐暉祖說道:“那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十有**陛下是要封靖江王殿下於安南。”

ωωω●TTκan●c○

徐增壽說道:“大哥,那我去跟隨靖江王殿下攻打安南不好嗎?”

徐暉祖說道:“安南之地,早已不屬於中原管轄。連元世祖都止步於安南,平靖其地很難啊。我不知爲何現在還非常謹慎的陛下會想着安南,但是未必能平靖得了安南。爲穩妥起見,還是不要跟隨靖江王殿下爲好。”

“若是想建功立業,不如去東北跟隨韓王殿下。不過,還是再看看吧,反正並不着急。”

=====================================================

這一日還是和前一日一樣,上午先上朝,然後回來打一趟拳,再然後處理摺子。

話說允熥對於上朝很有怨念。上朝,除了少數事情以外,其實所奏的事情都不會在上朝的時候解決,效果和上摺子是一樣的。而這少數事情也不必每天都上朝吧?就算出現一些需要討論的事情了,把相關的官員叫到謹身殿來討論不是一樣的?

在允熥看來,上朝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皇帝認認手下的大臣長啥樣子,但是也不必天天上朝吧,大臣又不會總換。即使是洪武朝,能上朝的大臣也不會十天半個月就換一批的。

之前的朝代,比如漢代、唐代,宋代,都是三日一朝或者五日一朝,國家不也管理的不錯?

但是朱元璋既然定下了每日上朝的規矩,允熥還不敢違反。

不過這一日中午,允熥留四輔官吃飯完畢,想要回去躺一會兒的時候,陳性善、卓敬攔住允熥,說道:“陛下,年號久拖不決,不是好事啊。陛下宜早定年號。”

允熥一拍腦袋,自己把年號的事情已經忘了。早早地定下年號也有好處,所以允熥對陳性善、卓敬說道:“陳卿有何建議?”

陳性善說道:“臣昨日與齊尚書、練尚書等商議,覺得‘建業’一詞極好。”

“語出自《孔子家語-入宮》:有本而能圖末,修事而能建業。”

“又出自《漢記-高祖記贊》:非德無以建業,非命無以定衆。”

“陛下覺得建業如何?”

陳性善他們完全是揣摩允熥的心裡來擬定的年號。所以允熥一聽就覺得不錯,所以說道:“你們只擬定了這一個?若是隻有這一個,那就定爲‘建業’吧。”

卓敬說道:“臣等只擬定了這一個。”

允熥又說道:“那其他能有‘業’字的詞呢?”

陳性善說道:“臣等只有‘建業’一詞查到了出處,並且孔子是聖人,漢高也是明君,寓意也好。況且京城之地,吳晉六朝之時原名建業,也相符合。”

允熥說道:“那就定爲建業吧。你去擬旨,宣佈明年爲建業元年。”

陳性善、卓敬答道:“是,陛下。”

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20章 拿人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66章 新一年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52章 追悼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343章 安王府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699章 說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270章 兒女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979章 要不要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565章 道理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938章 黎澄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437章 閒聊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579章 舅爺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722章 文坻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271章 教子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26章 好馬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600章 三家第1266章 想法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35章 宣府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673章 三日後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151章 會見前第1088章 內亂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458章 求封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264章 路遇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266章 想法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
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20章 拿人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66章 新一年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52章 追悼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343章 安王府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699章 說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1270章 兒女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979章 要不要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565章 道理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938章 黎澄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437章 閒聊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579章 舅爺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722章 文坻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271章 教子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26章 好馬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600章 三家第1266章 想法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35章 宣府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673章 三日後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151章 會見前第1088章 內亂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1458章 求封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264章 路遇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266章 想法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