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三年守孝

允熥聽到這個消息表面上也毫無波動,說道:“知道了,你下去吧。”夏原吉告退。

但是私底下,允熥很是激動:‘幾年以前就定下的對於朝鮮的政策終於要施行了。’

允熥不動聲色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邊的幾位輔官當然也都聽到了剛纔夏原吉的話,不過他們並沒有爲此分神。

一方面是因爲他們對於這件事情並不是很關心,大明的大臣對於除了草原上的動靜比較關心以外,對於其他地方的動靜都不是很在意,反正也影響不到國內什麼。

另一方面是因爲,允熥對於關於外交的事情一向是自己處理不假手於他人,並且這次主要是李芳遠正式請封爲國君,更是大臣們管不到的地方。

允熥吩咐小宦官去把秦鬆叫過來,過了一會兒假做出恭去了側殿。

秦鬆已經在側殿等着了,允熥不等他行禮就把事情說了一遍,然後問道:“秦卿以爲如何?”

秦鬆思索了一下,說道:“陛下,從前制定的對於朝鮮的三策,不是到了施行的好時候了嗎?”

“臣現在不知朝鮮國內生了何事,但是今年年初的消息來看,李權知(李成桂)一直寵幸幼子,雖然並未正式冊封世子,但是不太像是會在半年之內改變主意的樣子。”

允熥若有所思的說道:“你是說,李芳遠是奪了李成桂的權位?”

秦鬆說道:“臣不敢斷言。”

允熥接着說道:“若是如此,那咱們可以動作的餘地就更大了。李芳遠初掌一國,李成桂又奪高麗之國不久,恐怕國內心懷高麗的人也還是有的,他們很有可能生出事情。”

“李芳遠一接掌國家就請封國君,怕是也有藉助大明聲威的想法。”

秦鬆說道:“臣還是建議只使用之前商議好的前二策,對於朝鮮還是慢功夫爲好。”

允熥一想也對,若是平時,朝鮮都未必願意改姓朱的,現在內外壓力很大,李芳遠同意的可能很高,但是也未必太情願,還是不要再加碼爲好。

允熥問道:“可知道朝鮮使臣是誰?”

秦鬆說道:“臣剛剛過來,已經着人打聽了,名叫金漢老,是李芳遠的親信之的。”

允熥說道:“那就有和朝鮮使臣談談的必要了。身爲李芳遠的親信,必然是知道不少事情的。”

允熥思索一下,說道:“禮部的郎中、主事之中,並無十分和朕貼心之人。錦衣衛有人在禮部或者鴻臚寺嗎?”

秦鬆苦笑說道:“陛下,洪武末年錦衣衛不興,朝廷七品以上之官都沒有錦衣衛的人。”

允熥說道;“那如何是好?總不能朕親自去和朝鮮使臣說吧。”哪有皇帝親自談事情的道理?

秦鬆說道:“陛下,錦衣衛有一人,名叫楊本,原爲太學生。(洪武)二十九年入錦衣衛擔任鎮撫。臣覺得此人不錯。”

“並且太學生出身也算是有出身,並非是武將,去擔任文官也不突兀,不如以其爲禮部郎中。”

允熥思索一下:自己現在手裡的親信大臣,全部都是身負重擔,連刑部允熥都不得不讓它處於放羊狀態,實在是抽調不出人來。

所以允熥說道:“那好,朕馬上下旨,以楊本爲禮部主客司郎中。你回去以後就和楊本把事情交代一下,讓他和朝鮮使臣談談。”

шшш▪TTKΛN▪C O 秦鬆躬身說道:“臣,遵旨。”然後看允熥沒有什麼事情了,轉身退下。

允熥回去繼續處理摺子。

下午和平時一樣。與朝鮮人談判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反正着急的肯定不是允熥,先抻兩天再說。

不過允熥在心底下思索着怎樣讓朝鮮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條件。他心不在焉的翻着手裡的奏摺,把摺子隨便分下去,再收上來摺子把輔臣附着的意見抄在摺子上,然後讓王喜蓋印。

這時暴昭舉起一份摺子說道:“陛下,這是彈劾的摺子。”

允熥說道:“哦,是朕分錯了。”然後讓徐曉輝從暴昭手中接過奏摺。

允熥心不在焉的接過奏摺,但是打開來才只看到了一個名字,注意力頓時又集中起來了。因爲這個名字,是解縉。

解縉,大明最著名的才子之一,與楊慎、徐渭並稱大明最博學的三人。

允熥凝神看這個奏摺。上摺子的人是現在大明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度,彈劾解縉不忠不孝,要把他貶爲河州衛吏。

原來解縉是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十分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讚賞。但是之後解縉爲李善長鳴冤,惹惱了朱元璋。

要是擱在其他人,墳頭的草都能讓墳頭看不見了,但是朱元璋十分愛惜解縉的才華,把解縉的老爸叫了過來領解縉回去了,說讓解縉十年以後來。

但是就在今年,解縉帶薪回家休假還不到八年,朱元璋就駕崩了;並且此時他的母親纔去世一年。但是解縉還是很有功名心的,於是又來京城了。

結果剛剛到了京城沒多久,就被御史們盯上了。王度和袁泰是好友,當年解縉彈劾袁泰致使袁泰丟官,二人結仇;不過袁泰前幾年死了,沒法親自來報仇了,所以王度上書彈劾解縉。

王度以解縉母親過世不過一年離家遠行,不滿十年就返回京城兩條罪名彈劾他,要皇帝把他貶爲河州衛吏。

開玩笑,允熥怎麼會幹這樣的事情!解縉是大明有名的文人、政治家,你王度算什麼!允熥其實本來記着解縉呢,朱元璋剛剛駕崩的時候說的那個給陳性善找的副手當時雖未明說,但是就是想找解縉。(第195章)

但是後來事情太多把他忘了。現在允熥既然見到了這個名字,就不會再把他放過的。不過王度彈劾解縉的理由在這個年代還是成立的,允熥也不好直接反駁,所以決定奏摺留中。

允熥擡頭對陳性善說道:“陳卿,《太祖實錄》編寫的如何了?”

陳性善站起來說道:“陛下,臣以《起居注》爲依憑,大概已經編寫到洪武二十餘年了。”

然後他抱怨道:“陛下,臣現在分身乏術,還請陛下另選他賢爲之吧。”

允熥說道:“正好,朕給你找了一個副手,他一定可以幫助你修好《太祖實錄》;以後重修《元史》、編纂《大明大典》,你爲總編,此人當你的副手必可成!”

陳性善問道:“是何人陛下如此推崇?”陳性善還是第一次見到允熥如此盛讚一個文臣。不僅是他,其他的人也都豎起耳朵。

允熥說道:“此人名叫解縉,你們大概都聽說過的。”

陳性善當然聽說過這個人,當年解縉還是很出名的。但是陳性善思索一下,說道:“陛下,臣聽聞解縉之母去年過世,現在並未滿二十七個月,就現在就用他是否不妥?”

允熥果然又遇到了這個問題了。他當然是反對守孝三年的。允熥認爲或許在這個禮節剛剛出現的時候可能是合適的,但是到了現在只不過是一個沒有太大意義的儀式,與是否孝順並無關係了。

並且這對於普通的農民、工匠來說還罷了,反正音樂他們也聽不起,好衣服也穿不起,唯一耽誤的就是嫁娶。

但是對於官員來說耽誤起來是太多了,守孝二十七個月,再加上往返的路程,差不多兩年半。滿清的時候有一名官員當官的時候趕上祖父病逝、父親病逝、親媽病逝、嫡母病逝,先後耽誤了得有十年多。

這不僅對於官員本人是極大的耽誤,對於國家也是損失:一個人才竟然先後數年沒法用,指不定就耽誤了什麼大事。

允熥是有改變這一情況的想法,不過現在還不到時候,得再過幾個月。

允熥問陳性善道:“陳卿,孔子提出服喪三年的目的是什麼?”

陳性善思索一下,說道:“陛下,孔子云:‘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孔子的本意是認爲孩子出生三年才能獨自行走不必依偎在父母懷中,所以守孝三年感受父母養育之恩。”

允熥說道:“這與在朝爲官並不衝突啊?難道爲官,就不能思念父母養育之恩嗎?至於那些規定,不許穿華衣,不許飲酒吃肉,不許音樂,難道在朝爲官就不能遵守了嗎?”

“再說,如果必須守孝二十七個月,那麼爲何皇帝可以以日易月?”

陳性善說道:“聖人大孝,在乎善繼。樞務之重,軍國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皇帝宜三日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釋服。”

允熥接道:“然也,那爲何官員不可?官員的大孝,難道不是忠於皇帝並且幫助皇帝治理好國家?並且朕現在也在服喪,難道也交出國事在皇宮中閉門不見衆卿不成?”

陳性作爲謹守古禮的人,雖然並不愚鈍,但是之前並未想過爲什麼一定要守孝三年,所以一時之間想不出話來說。

至於在場的其他人,卓敬其實是想到了反駁的話的:還有奪情一說,朝廷重臣可由陛下下旨奪情,但是並非所有官員都爲重臣,可以回鄉守孝。

但是卓敬其實是支持允熥說的話的,所以他不會出言的。

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137章 決心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78章 祭祖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777章 解惑(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515章 管稅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感謝和求訂閱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479章 科舉(完)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648章 糧食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6章 五皇子第3章 徹底融合第1135章 實話第1383章 事情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32章 挖人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07章 成親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226章 來京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79章 下鄉進村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2章 兩個爆點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08章 用方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69章 怎樣開海
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1137章 決心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78章 祭祖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777章 解惑(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515章 管稅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感謝和求訂閱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479章 科舉(完)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648章 糧食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6章 五皇子第3章 徹底融合第1135章 實話第1383章 事情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32章 挖人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07章 成親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226章 來京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79章 下鄉進村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2章 兩個爆點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08章 用方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69章 怎樣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