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

不過這些理由允熥卻不能說出口。說出來,就等於公開與文官階層決裂,他可不像蒙古人那樣能完全對儒家文人不屑一顧。在此時,由朱元璋制定的制度裡面,大明朝廷的三根支柱就是宗室、勳貴和文官士大夫,貿然砍去其中一根支柱造成的後果是他難以承受的。

所以允熥想了想,對茹瑺說道:“愛卿適才曾經說‘字確實是記事所用,但它卻不僅僅是記事,它還是中華之文化’,朕可有說錯?”

“陛下所言正是臣適才所說。”

“既然如此,茹愛卿是以爲若簡化了文字,就不能繼承中華文化了?”

“陛下,這不是臣的意思。”茹瑺馬上就要辯解。

允熥卻不讓他辯解。“茹愛卿,假設有兩地,其中一地使用簡化字,另外一地使用未經簡化之字。使用簡化字這地方有一人,熟讀四書五經,考取舉人;而另外使用未經簡化字之地,有一人只讀過三年書,認識一二百個字。這兩個人,到底何人能繼承我中華之文化?”

“這,”茹瑺楞了一下,隨即說道:“陛下,這只不過是特例,不足爲憑。”

“這不是特例。”允熥馬上反駁:“若是朕今日下旨,直隸地方使用簡化字,其它地方仍使用未經簡化之字,幾十年之後,這樣的例子將不少於數千例。”

“茹愛卿,你還未回答朕的話。”

“啓稟陛下,若是如此,自然是使用簡化字那人更能繼承中華之文化。”茹瑺咬咬牙說道。

“既然如此,在朕看來,那文字就僅僅是中華文明之載體,雖不可避免要使用,但切不可拘泥於此,一絲一毫不得變化。”

“陛下,臣並非是說文字一絲一毫不得變化。”茹瑺又趕忙辯解。

“朕知曉,你適才已經說過了。但朕要說的是,文字僅僅是中華文明之載體、表面之形式,切不可拘泥於形式。所以朕以爲可以推行簡化字。”

“陛下,臣仍然認爲,不應推行簡化字。”茹瑺仍然堅持道。

“茹愛卿,”允熥此時的語氣有所變化,說道:“朕意已決,無復多言!”

“臣遵旨。”經過艱難的思考,茹瑺躬身領命,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允熥已繼位將近八年,一些習慣衆人也已經摸清了(允熥其實也願意有些習慣被摸清,作爲暗示的信號),當聽到他適才說話的語氣後茹瑺就明白,他再頂下去,自己的下場不會好。若此時有很多人一起向允熥進諫還罷了,法不責衆麼;但只有他一人衝鋒陷陣,其他人都在觀望,他犧牲自己的利益爲衆人謀福利?這樣的事情或許有人能幹出來,但茹瑺肯定是做不出來的。

況且他也未必真真切切的明白自己到底爲何如此反對簡化文字。允熥所想到的,是歷史上‘打倒孔家店’的時候無數文學家總結出來的,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中國這樣宗教化程度並不高的國家,文人士大夫未必真的明白了那個道理,他們只是隱隱約約感受到了,但並不真切,對於其後果也未必清楚的明白,所以大多數人發覺皇帝的意思後,就退縮了。

不過不管他們爲何退縮,總而言之,最後的結果是,推行簡體字的旨意在廷議上通過,第二日正式下旨在全國公佈。

聖旨下發後在中下級官員與民間文人士大夫中又激起了一片反對之聲,不過他們也沒能掀起什麼大浪。聖旨上寫的很清楚,民間使用何種文字朝廷不管,但等簡化完成後官方都使用簡化文字。如果你願意冒着丟官的危險用未經簡化之字,自便。文人怎麼可能願意冒着丟官的危險用未經簡化之字呢?他們也不敢串聯起來羣起反對不用簡化字,也就只能接受。

隨即,簡化文字司這個臨時衙門也火速成立,解縉挑選了許多飽學之人進入這個臨時衙門,並且入宮聆聽允熥的教誨,隨後,他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陛下,這都是陛下自行簡化的文字?”解縉翻看着面前的幾頁紙,不可思議的說道。

這幾頁紙上,寫的當然就是允熥前世的簡化字了。允熥知道,簡化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他又馬上就要用簡化好的字,自然只能使用現成的文字了。何況建立簡化文字司讓飽學之人簡化文字也是要花錢的,雖然經過一年的緩解,大明財政已經緩了過來,不像是伊吾之戰後、漢洲大陸的船隻返回前那樣,國庫快要空的要跑馬了,但錢也是能省就省點。

“這些字許多都是朕從以往文人墨客所寫的碑帖上挑選出來的俗體字,另外一些是朕從古人的草書中挑選出的字,還有極少數是新創的文字。”

“陛下真乃聖人也!”解縉躬身說道。雖然大家平時都稱呼皇帝爲聖人,但大家其實都知道皇帝也會犯錯,而聖人是不會犯錯的,所以皇帝並不是真的聖人;可這次,解縉的語氣是真心實意的。

即使大多數文字都從原本的俗體字和草書字中挑選出來,這也是一個極其費力的事情,何況允熥每日要處置的事情是那樣多,沒有多少時候能用來挑選文字,單人完成這樣的事情,或許只有聖人才能做到。

“此事不必多說,”臉皮已經很厚的允熥默默的將後世從清末到新政權幾十年時間無數學者的勞動成果貪爲己有,說道:“這其中有些文字不是特別妥當,朕挑選文字時也有些着急,或許有更加適合的俗體字代替。愛卿與諸位飽學之人再斟酌斟酌。”

“另外,有些文字朕實在不知應該如何簡化,就並未簡化,愛卿與簡化文字司之人商議如何簡化。”

“朕還有兩件事要叮囑你。其一,簡化文字應當儘量挑選已有的俗體字或草書字,不要擅自創造文字。”

“其二,就是偏旁部首不要捨棄。”他又說道。後世確實有很多簡化字簡化的不太好,其中比較明顯簡化的不好的就是‘蘭’字。這個字原本寫作‘蘭’,簡化後草字頭被去掉了,失去了漢字習慣中以偏旁部首表示來源的本意,並不好。允熥給解縉的這幾頁紙上的字也不包括‘蘭’這個字。

“是,陛下。”解縉一一答應。

允熥又囑咐他幾句,想了想,自己嘟囔一句:“罷了,一併說了吧,省的再費二遍事。”之後他對解縉說道:“解卿,朕還有一事,要交代愛卿。朕要在文章中,設立標點符號。”

是的,允熥要和解縉說的第二件事就是標點符號。對於允熥來說,沒有標點符號是他來到大明之後閱讀文字第二痛苦的事情。由於繼承的允熥的記憶並不完全,他一開始想要分清一段話應該怎麼斷句費老勁了,這樣摸索了一二年才斷句不會再出現錯誤。但斷句也仍然是一件要額外多消耗時間的行爲。所以他要推行標點符號,而且比推行簡化文字更加急迫。文字即使不簡化他也能勉強適應,反正他身爲皇帝,抄抄寫寫的事情能交給別人來做,但沒有標點符號真的很費眼睛。

“陛下,這標點符號是何意?”不過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文化的解縉當然不知道標點符號是什麼,不得不出言問道。

“標點符號,就是用來給文章斷句的東西。”允熥拿起紙筆在上面寫了一個句號,指着它對解縉說道:“這個符號之前爲一句話,之後爲另一句話。”

“陛下,這”解縉一眼就看出了標點符號的好處:使用標點符號後,文章就不容易產生歧義,理解起來更加容易。但他下意識卻是想要說反對推行標點符號的話。

昨日在反駁茹瑺的話之前,允熥曾經想過’這些文人士大夫們之所以反對簡化文字,是因爲他們其實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而之所以他們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是爲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其實這個道理不僅放在文字上合適,套在標點符號上同樣合適。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那麼即使你學會了文字,若是沒有足夠的學識或者看過足夠的文章,你仍然讀不懂文章的內容,需要文人士大夫給你解釋,告訴你如何斷句的句讀,這樣懂得句讀之人就會受到額外的尊敬,也會在社會上獲得一些優待和特權;如果有了標點符號,這些人懂得的句讀知識就不再重要了,他們也就不會受到額外的尊敬、優待和特權,對文人士大夫來說就是損失。他們爲了不讓自己有所損失,就會反對標點符號!

但解縉在話出口之前就反應過來:自己面前之人可是昨日嚴厲呵斥茹瑺、推行簡化文字之人,自己的反對不僅不會有作用,反而會失去聖心,這對於極爲熱衷名利的解縉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Wшw. тt kan. ¢ o

所以他馬上改口說道:“陛下真乃聖人也!昨日同意大臣進諫,推行簡化文字,讓更多愚昧百姓能夠識字,不再愚昧;今日又推行標點符號,讓讀書不多之人也能明白聖人之意,善莫大焉。”

“自古以來,臣未曾聽聞有何人做過如此教化萬民之事!古往今來歷代皇帝,唯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先帝與陛下當得起聖人之名!”說完這句話,解縉甚至跪在了地上。

“愛卿快起來!朕如何當得起這樣的名聲!”饒是允熥經過多年的磨練臉皮已經夠厚了,剛纔也將創造簡體文字之功貪爲己有,但聽到解縉這樣的話還是覺得太肉麻了。歷朝歷代的皇帝只不過是限於見識做不出超越時代的事情,若論當皇帝的本職工作,像唐太宗李世民、漢光武劉秀這樣的人傑可比自己做的好多了。

“陛下如何當不起!僅僅推行簡化文字、讓更多百姓能夠識字已是除孔聖人外無人能及之事,絕對當得!”解縉說道。

“你快起來!這樣的話也不必再提!”允熥又道。

這次解縉聽允熥的語氣嚴厲,看來是真的不想接受這樣的名聲,只能住了口,站起來。

“解卿,適才那番話,絕對不能與旁人說!”允熥又嚴厲的囑咐。這樣的話有後世的人說自然是好名聲,但同時代的人說就是自己無恥了。他雖然不是特別在意後世的名聲,但寧願留下殘暴、多疑、瘋子這樣的名聲,也不願意留下無恥的名聲。

他又掃了一眼在場的宦官。‘等過一會兒也要叮囑一番。若是誰膽敢泄露,當衆杖斃!’

“是,陛下,臣絕不敢說。”見允熥說的這樣嚴厲,解縉也只能鄭重的答應。

說過此事,允熥才繼續說標點符號。“解卿,朕本來就想設置標點符號,但卻一直想不出合適的符號用作標點;可在克拉維約來到京城後,有一次朕偶然看他用卡斯蒂利亞文所寫的書信,發現有符號間隔文字,朕問之,得知這原來是西方國家所用的標點符號。”

“朕對西方國家用的標點符號做了些改變,制定這些標點。愛卿看一看,可適合在大明推行?”說着,允熥在紙上又寫下了分號、逗號、頓號、雙引號、單引號、問號等標點,並且一一解釋這些標點的用處。

“陛下大才!”解縉又稱讚道。雖然這些標點的用處很可能是之前西方國家規定的,允熥只是照本宣科,但拍皇帝馬屁總不會錯。

允熥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又問這些標點是否適合在大明推行。

“適合,自然適合。”解縉忙說道。這話雖是順應允熥,但也是實話。經過後世許多學者多方討論,設立的標點符號自然已經十分完美不用更改了。

“好,既然適合,朕這就下旨,推行標點符號。”允熥說道。

“解卿,你過一會兒先召見編纂《大明大典》之人,囑咐他們,讓所有抄寫典籍之人都要在句讀之處空出一格,方便以後添加標點符號。”他又囑咐解縉。

“是,陛下。”解縉再次答應。

“你退下吧。”允熥又吩咐了他幾件事情,讓他退下了。

============

感謝書友龍之魂魄、長戈幽影的打賞。

第1266章 想法第64章 新的開始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00章 後續第175章 上滬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13章 出行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266章 想法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81章 安頓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308章 反應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99章 四輔官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812章 四王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765章 做夢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157章 追與逃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464章 光榮第168章 海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851章 忘了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86章 故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805章 臨高韓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687章 白帳第45章 武德衛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559章 入城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95章 新位置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81章 下基層下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02章 考試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354章 前夜第561章 鬆綁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596章 瞭解
第1266章 想法第64章 新的開始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00章 後續第175章 上滬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13章 出行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266章 想法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81章 安頓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308章 反應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99章 四輔官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812章 四王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765章 做夢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157章 追與逃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464章 光榮第168章 海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851章 忘了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86章 故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805章 臨高韓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687章 白帳第45章 武德衛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559章 入城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95章 新位置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81章 下基層下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102章 考試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354章 前夜第561章 鬆綁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596章 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