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鄭國公府

允熥粗略的看了一下,就批了‘準’字,然後讓通政司下各部院寺監。新設立一個縣,雖然和除了戶部以外的中央的部門關係不大,但是也都得讓他們知道。

又批了幾分摺子,允熥看了看刻漏,對輔官們說道:“朕今日有事,剩餘的摺子你們先擬着條陳,朕現在有事,下午再來批答這些摺子。”

四位輔官都知道允熥要去幹什麼,並且也確實是該去一趟,所以爲的張溫說道:“是,陛下。”

允熥返回後殿換了一身衣服,然後沒有打出皇帝的儀仗,帶着侍衛就出了宮。

今日是常遇春之妻常母去世一週年,允熥身爲年輕一代的皇帝去鄭國公府慰問一下也是應該的,更不必提他的母親還是常母的女兒。這也是四位輔官都贊同他去鄭國公府的原因。

並且四位輔官中的兩位武將下午也都會去鄭國公府看看的。至於其他的二位文官出身的輔官,常母去世的時候是去過鄭國公府弔唁的,現在是週年,他們這種和常家人關係一般的還是不去爲好。

不一會兒,允熥坐車來到鄭國公府。常家的人雖然身上都帶着孝,但是也是集體在大門口迎接。

允熥下了馬車就扶起了要行禮的常升和常森,又讓侍衛們在下一輩的常家人跪到地上之後再扶起他們。然後他對常升說道:“舅舅們有孝在身,我又是晚輩,今日又是來拜祭故開平王夫人的,怎麼能受這大禮呢。”

他現在能接受沒有親戚關係的人在他面前跪來跪去的了,但是對於自己的親戚還是不太能接受他們總對自己下跪,所以每次私下裡見面都是讓人去扶。

常升、常森兄弟也知道了,雖然常升還是跪下了之後才被扶起,但是常森只不過是作了一個樣子就起來了。

不過允熥當然注意到了常森的表現,並且他不易察覺的皺了一下眉頭。說起來,允熥雖然對待臣下比較寬容,但是不允許他們把這個當做理所應當的事情。

常森在幾次剛剛跪下或者還沒有跪下就被允熥或者他的侍衛扶起來以後,就不再對允熥認真跪下了,讓允熥很不高興。在他看來,這是蹬鼻子上臉。並且常森還沒有多少本事,全是在吃常家的老本。

要不是今天他是來拜祭的,他非讓常森跪在地上直到清醒爲止。

允熥與常升把着手走進祭祀常母的院子。允熥對着常母的牌位鞠了一躬,然後讓侍衛們把他帶來用來祭祀的東西都放到祭臺上。

常升跪到一旁,代表常家對於允熥的拜祭表示感謝。這都是傳統的禮儀,在行禮過程中是有很多講究的,不過就不多說了。

到這裡拜祭常母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允熥來鄭國公府一次,雖然現在已經是皇帝了,也不打算馬上就走。

允熥接下來當然是先一一與自己的這些鄭國公府的親戚見面,雖然其中大多數都是見過很多次的人了。

先的當然還是常茂的妻子馮氏。允熥注意到她的氣色好像是好些了,不再完全是形容枯槁的模樣了。

允熥覺得這是因爲常繼鋒作爲常茂的兒子來到了鄭國公府,並且常繼鋒還沒有親生母親一起來到鄭國公府,這使得她又有了新的希望的緣故。

允熥想到這裡,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常繼鋒小朋友。允熥因爲錦衣衛的調查還沒有結果的緣故,害怕是常家中了誰的算計,所以裝作不在意的提醒過常升兩次不要這麼快的舉行常繼鋒認祖歸宗的儀式。

但是常升認準了常繼鋒就是常茂的兒子,說什麼都要現在就辦。允熥又不能直說自己懷疑他們上當了,也就只能由他們去了。並且在舉行完常繼鋒認祖歸宗儀式之後就賜常繼鋒世襲指揮使的職位。當然,肯定是虛職。

之後就是常升的妻子胡氏、常森的妻子吳氏先後上來拜見。再之後,就是小一輩的人了。

當先的就是常繼宗夫妻了。允熥多看了一眼常繼宗的妻子李彤。

李彤是李景隆的妹妹,洪武二十七年正式嫁給常繼宗爲妻。允熥小時候是與李彤在一起玩兒過的,十歲左右的時候還見過面的。

允熥記不得當時都和李彤玩過什麼了,但是記下了這個自己的玩伴。

不過事情過去太久了,允熥現在也只是把她當成自己的表嫂而已。

接下來允熥與所有的常家人都見過面以後,又在常家用了一頓午膳,又和常升、常繼宗等人談論了一些軍中之事,然後啓程回宮。常家的人陪着允熥用膳的時候,自然是要換上常服的。

但是就在鄭國公府大門口,允熥遇到了李彤的哥哥李景隆。

允熥看着李景隆的表情,見他對於在鄭國公府大門口見到允熥毫不驚訝,就猜到他是特意來到鄭國公府見允熥一面的。

說起來,允熥繼位已經三個多月了,正式上朝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對於大明三大武將門第的任命還沒有出來,即使是對於常家也只是改封爲鄭國公而已,對於李家和徐家是絲毫沒有動靜。

李景隆雖然有些自大,但是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徐暉祖,他也沒有徐暉祖那麼沉得住氣,所以就來見允熥一次,好防止允熥忘了大明還有他們曹國公家族的。

允熥當然猜到了李景隆的目的,但是突然現在對於常、徐、李三家怎麼用都是猶豫不決的,所以對於他們一直沒有什麼任命。好在現在大明不少老將都在,缺了他們也不顯眼。

李景隆見到允熥躬身說道:“臣李景隆見過陛下。”

允熥笑道:“曹國公來鄭國公府何事啊?”

李景隆說道:“陛下,今日是先開平王夫人過世週年,我來拜祭一下。並且臣的妹妹嫁進了常家,臣也來看看她。”

允熥與李景隆又說了幾句話,李景隆果然暗暗點自己的目的。允熥也不答。

不過李景隆應該也是知道允熥不會答話的。他雖然打仗不行,但是還是懂得人心的。

隨後允熥就回宮去了。他的事情還多着呢!

李景隆則走進鄭國公府,拜祭常母。接待李景隆與接待允熥就完全不一樣了。常升禮貌但是有些隨意的把李景隆迎進府裡。

待李景隆拜祭完了常母,常家人就和他開起玩笑來。常森說道:“九江,快來,拜見長輩!”不管從允熥這邊來說,還是從李彤這邊來說,李景隆都比常森小一輩兒,常森也常常用這個逗他。

李景隆也是知道這個的,並且常森也用這個逗過他幾次了,所以他並不生氣,笑道:“你充什麼大輩兒!比我年紀還小!”

常森又與他調笑幾句,這才罷手。李景隆和常升、常森、常繼宗聊了一會兒,就說道:“我妹妹還住在景雲院吧,我去看看我妹妹。”

常森笑着說道:“俗話說的好,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你怎麼光顧着女人不顧兄弟了呢?”

李景隆假裝生氣的說道:“這是一碼事嘛!再說了,剛纔還充大輩兒,現在又是兄弟了?”

常森說道:“我說的兄弟可不是指我和你,而是我侄兒常繼宗和你。”

常繼宗有些尷尬。說起來,他是李景隆的妹夫,應該與李景隆平輩論交的;但是他的父親一向是和李景隆平輩論交,所以他每次見李景隆都是不知道怎麼稱呼,只好稱呼字號。

李景隆也是一樣,對於常升、常森兄弟他都是能夠談笑自若的,但是這四年相處下來,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合適的稱呼李景隆。最後也就是避開稱呼。

李景隆又和常森瞎扯了幾句,在鄭國公府僕人的帶領下來到景雲院。

李彤正在打理她和常繼宗的這個院子的事情。常家也是大家族了,各種規矩雖然還不健全,但是也都是有的。李彤雖然不管家,還是由常升的妻子胡氏來管家,但是自己小院子的事情李彤不想讓婆婆來插手,所以對於自己的小院子盯得很緊。婆媳矛盾在哪裡都是有的。

每當這時,她都會想:‘要是嫁到一個沒有婆婆的人家就好了。’

今日李彤剛剛落了兩個犯了錯誤的下人,李景隆就進來了。他與李彤寒暄幾句,說道:“怎麼我每次見到你都是這樣忙碌?你不是沒有管家嗎?難道是胡氏故意和你爲難?”

李彤搖搖頭,說道:“沒有的事,婆婆對我不錯。”

李景隆作爲外宅的男人,對於家務事也一向不關心,見到妹妹神色還算正常,也就不繼續追問了,並且他也沒有關心這個的心情。

他進到裡屋,看着自己的小外甥,說道:“華兒很健壯嘛,聽說平日裡很能吃?能吃是好事。”

李彤聽他提到了自己的兒子,也露出笑容說道:“嗯,華兒很能吃的,也能睡,聽下人說,他晚上都不怎麼起來的。”

李景隆說道:“好好好,看來這孩子是個有福的。”雖然這幾次李景隆來每次都說這樣的話,但是李彤聽了還是很高興。

又說了幾句,李景隆問道:“今日皇上是在鄭國公府用的膳吧?他都說了什麼?”雖然男女有別不在一桌吃飯,但是允熥來鄭國公府用膳一向不太正式,男女之間的桌子只不過隔了一道屏風,說什麼都是可以聽到的,所以李景隆有此一問。

李彤知道自己的哥哥一定會問這個問題的,雖然她有些煩,但是李景隆畢竟是她的親哥哥,於是說道:“他們倒也沒說什麼,只是聊聊軍中之事,關於武將任免的事情都沒有說,只有一些軍中趣事而已。”

說完了這些話,李彤今日又說道:“大哥,你何必總是打聽皇上在鄭國公府都說了什麼?咱們李家爲大明立功無數,陛下豈會忘了大哥?”

“並且武將與玩兒筆桿子的文官不同,是要真本事的。大哥既然有本事,也曾多得先帝讚許,何必擔心?”

李景隆說道:“我怎麼不擔心?咱們李家雖然是大明三大勳貴之一,但是後邊的曹家、張家、耿家、郭家也都是不容小覷的。”

“更主要的是,他們三家的開國功臣還都在,而咱們父親已經薨了十幾年了。”

“我雖然自認還有些本事,但是與這些開國功臣還是不能比的。並且張數、郭鎮、曹行曹徹兄弟,都是也有些本事,又與皇上熟悉,皇上恐怕更願意用他們的。”

“我不努力爭取的話,咱們這一輩還好些,總有老本可以吃;要是我一直不得重用,等到下一代了,咱們李家就真的比不上他們了。”

李彤說道:‘既然這樣,大哥何不主動請纓?去外地練兵爲官?”

李景隆說道:“你懂得什麼!新皇剛剛繼位,正是朝堂之上事情多的時候,如果去了外地消息不靈通,那麼極有可能耽誤事情。”

李彤想了想,說道:“那請爲王相如何?比如請爲岷國、秦國左王相。現在封國的事情還得過一陣子,總要等到明年年初吧?”

“到那時,朝堂之上事情就會少不少了吧?也不必擔心耽誤事情。”

“並且皇上應該是極爲重視封國之事的,也容易被皇上注意到。”

李景隆聽了李彤的話,頓時眼睛一亮,說道:“你說的不錯,請爲王相是個好辦法。”然後心下思索起來,又與李彤說了幾句話。

半晌,李景隆思量完畢,嘆道:“哎!總是這樣算計來算計去的,也是心煩啊!”然後似乎只是隨便感嘆道:“要是當初你嫁給皇上就好了,那現在你就是皇后了,我也不必爲了李家的前途這麼奔波了,皇上自然而然的會注意到咱們李家的。”

“你看薛熙冉,派到杭州去整頓當地的衛所去了,聽說這是皇上在歷練他,要是乾的不錯還另有任命;薛寧也在五軍都督府擔任要職,這不就是粘得皇后的光!”

李彤變了臉色說道:“說這個幹什麼!幸虧屋子裡只有咱們兄妹,要不然我還在鄭國公府待不待得下去!”然後看了看刻漏說道:“時候也不早了,大哥趕快回去吧。”說着叫下人進來,並且開始趕李景隆出去。李景隆只能出去了。

李彤今天來大門口都沒有送到,只是送到了二門就回來了。獨自一人坐在椅子上,不知道想些什麼,過了半晌直到晚飯的時候纔回過神來。

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364章 逃亡第204章 彌勒佛第577章 傳道第645章 鐵紀鐵第1076章 決戰——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96章 新問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1514章 議論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515章 管稅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72章 投奔第260章 鍊鐵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00章 後續第939章 鑄炮感謝和求訂閱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519章 發現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378章 禮物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512章 供詞第424章 驚動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098章 遺書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454章 銀行業第813章 探望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3章 初到兵部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775章 醒來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076章 決戰——擋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556章 獻女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86章 故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171章 上朝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60章 祖陵第777章 解惑(二)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
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364章 逃亡第204章 彌勒佛第577章 傳道第645章 鐵紀鐵第1076章 決戰——擋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96章 新問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1514章 議論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515章 管稅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72章 投奔第260章 鍊鐵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00章 後續第939章 鑄炮感謝和求訂閱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519章 發現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378章 禮物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512章 供詞第424章 驚動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098章 遺書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454章 銀行業第813章 探望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13章 初到兵部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775章 醒來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076章 決戰——擋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556章 獻女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86章 故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171章 上朝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60章 祖陵第777章 解惑(二)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