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臨高韓

之後兩日十一月初九與初十,允熥又在海南島上待了兩日,不僅是指導當地官員如何貫徹自己的旨意,更是看一看當地的百姓到底有多窮困,體察真正的民情。

當然,允熥繼位後除在京城外是不玩微服私訪這一套的,太不安全;他都是僞裝成中低級官員,帶着人數符合身份但各個都是頂尖高手的護衛在城內或鄉下巡視。有的時候他甚至連當地的知縣知州都隱瞞,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

允熥在澄邁就成功瞞過了當地的知縣,讓那人以爲自己真的是皇上身邊的通事舍人,代替聖上出來巡視。雖然面對相當於中央派出的‘特派員’這樣的人地方官也不會完全實話實說,但多多少少會說一點兒實話,也不會耗費極大的力氣來遮掩問題,允熥還能看到真實情況。

在澄邁停留了多半日,初十一早允熥來到臨高縣。臨高這個地方他可是久聞大名了,後世一部相當寫實的穿越小說就是以臨高爲基地,允熥前世挺喜歡看的,就是主角們穿越過去八年了仍舊只在廣東打轉……

不論如何,允熥對臨高帶有比較大的期待,興致勃勃的考察了百刃、博鋪等地,看看被選爲基地的地方到底怎樣。不出意外,他看到了一片荒蕪,毫無任何人工建築的痕跡,不過地理位置確實不錯。

他正在百刃巡視,忽然一個侍衛貼近他身旁說道:“陛下,有人過來了,共有十餘人,其中領頭一人身穿七品文官官服,另有一人身穿八品文官官服,其餘人等都身穿衙役的衣服。看他們走路的樣子,有兩個衙役身懷武功,其餘人等都不會武藝。”

“衙役?哦,是了,朕胥吏改警察只改了府和直隸州,就連府轄州都沒改,更不必提這偏僻的臨高縣。”

“這想必是臨高知縣知道朕假扮的通事舍人巡查後急急忙忙帶着當地的衙役過來;百刃離着臨高縣城也不遠,他過來也不費事。”允熥也回過頭看了一眼,說道。

既然有地方官要過來和他說話,雖然允熥本打算去往下一個視察的地方,但也決定暫且不走了,挑選一塊高度合適的大石頭,擦了擦坐到石頭上一邊與侍衛們說話,一邊等着。

“青書,你今年多大了?”允熥問道。

“陛下,臣今年已經二十五歲了。”宋青書答道。

“二十六,年紀也不小了,比朕還大一歲。朕記得你的妻兒都在武當山沒有搬到京城,怎麼,不在朕這裡爲侍衛後打算回到武當山當道士,不想在朝爲官?”允熥說道。

“還請陛下恕臣之罪。臣自己知道,在陛下身邊當侍衛還行,若是到衛所爲將是不成的,臣只會武藝不會打仗,若是爲將恐怕會連累三軍;況且臣確實喜歡道術、道家經典,崇尚尋仙問道之事,所以打算以後回到武當山爲修道。”宋青書解釋道。

“爲將是可以學的、練的,除了極少數天才,多數人用兵打仗的本事都是後天學習而來,你若是想學,過幾年朕可以安排你去講武堂學習。”允熥忽然話鋒一轉說道:“不過你既然願意爲道士,朕也不會強求。”

“多謝陛下恩典。”宋青書躬身行禮說道。

“其實這次應該將你留在廣州保護惠妃。張真人還在廣州附近,你可以跟着他學習。朕可知道,這些年張真人極少回山,許多第三代弟子都沒怎麼見過他,你若是能跟隨他學習幾日,可受用不盡。”允熥又道。

宋青書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張三丰多年沒有回過山門了,這次自己終於見到一次卻不能跟在身邊,十分懊惱;但他哪怕情商再低也知道不能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來自己的懊惱之情,那樣他回到武當山的恐怕是骨灰了,所以說道:“臣的師祖身子還硬朗,而臣能在陛下身邊護衛的日子只有這幾年,臣並不懊惱。”

允熥笑笑。他知道宋青書說的一定是假話,但也不能拆穿,況且這樣的話聽起來也確實順耳,他聽了十分受用。

允熥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朕等你將來年過三旬返回武當山時送你一份大禮。”

宋青書很想問問‘大禮’到底是什麼,但也知道不能問,所以說道:“臣謝陛下隆恩。”一邊說着,一邊就要躬身行禮。

不過這次允熥卻攔住了他。“你不要行禮。那邊的臨高縣令一行人馬上就要走過來,可不能讓他們看出破綻。”他還想將自己僞裝的身份用下去,可不能讓他們看出來。

宋青書馬上將已經要彎下去的腰直起來,站在允熥身邊,二人好像地位差不多的人一般說話。

可允熥隱瞞自己這個身份的目的卻沒能達成。臨高縣令走過來後,允熥馬上起身迎接;那人見到允熥都沒有仔細打量面容就彎腰行禮道:“臨高知縣韓宜可,見過孫通事。”

允熥也彎腰行禮道:“通事舍人孫林見過韓知縣。”雖然通事舍人與中書舍人實際地位不知比七品的知縣高到哪裡去了,但品級也是七品,所以他們見面行平禮。

‘不過韓宜可這個名字,我怎麼感覺是聽過的?有些熟悉。’允熥想着。

二人又互相拜了幾拜,韓宜可直起身來,剛要說幾句場面話,看清允熥的面容後卻馬上臉色大變,擡起手來說道:“這、這、這,”可半晌話沒有說全。

允熥看他的樣子,馬上明白他認出了自己的身份,一邊說着“韓兄你怎麼了,”一邊伸手拉着他走到一旁;他身後的縣尉和衙役想要跟過來,被宋青書等人攔下道:“我們通事舍人和你們知縣是舊友,有些私人的話要說,你們還是不要跟過去的好。”

這些人覺得剛纔韓宜可見到允熥的樣子可不像是見到了舊友,雖然他們確實應該認識,這個藉口一聽就是扯謊。不過雖然這個理由漏洞百出,他們也沒有強行闖過去。他們可得罪不起面前攔路的大內侍衛,人家動一個手指頭就能捏死自己;何況他們既然是朝廷命官,就不可能害了知縣的性命,他們也不必擔心自己的飯碗。

所以縣尉領着幾個衙役恭敬的對宋青書等人行了一禮後說了幾句話,沒得到迴應也絲毫不着惱,站在一旁等着。

允熥拉着韓宜可走到幾丈遠的地方,左手緊緊扣住他胳膊上的脈搏,雙眼盯着他說道:“你認識朕?”允熥從他剛纔的表情已經認出他認出了自己。

“陛下,臣確實認得陛下。”韓宜可猶豫了一瞬,說道。

“你爲何會認得朕?”允熥又問。

“陛下,臣之前在京城爲官,曾經上朝見過陛下。”韓宜可道。

“怪不得,怪不得朕聽了你的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一般,原來你曾經在朝爲官。”允熥有些恍然,繼續說道:“你在臨高當知縣幾年了?”

“啓稟陛下,臣洪武三十一年遷臨高知縣,至今已有四年。”韓宜可道。

‘洪武三十一年來到這裡爲知縣,多半是皇爺爺生前最後貶斥的官員吧。洪武年間官員動輒得咎,從京官被貶斥爲地方官太正常了,他未必是犯了多大的錯誤。’允熥努力回想韓宜可,但除了覺得他的名字有些熟悉外,什麼都想不起來了;他現在身邊也沒有帶着中書舍人,無人可以詢問,只能如此猜測道。

他正想着,韓宜可已經恢復了正常,要對他躬身行對皇帝的禮節。

允熥馬上阻止道:“朕還在隱瞞身份,你就把朕當做是一個通事舍人就好,不要當做皇帝;雖然你已經認出了朕,但你帶來的這些人還不知道朕的面目。”

允熥又囑咐了他幾句,帶着他回到剛纔的地方。縣尉馬上帶着衙役過來給他行禮,允熥還禮。

之後允熥帶着他,以他帶過來的衙役爲嚮導,走進臨高縣城內巡視;一邊巡視,允熥一邊和他閒聊着。不知怎的,話題就聊到了對安南的戰爭。允熥說道:“安南戎爾小國,大明這次出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安南全國一共有多少人,怎麼能夠抵擋天兵?何況安南水師十分孱弱,海權盡在大明手上,此戰必勝。”

“這麼說,多半是要在安南海邊登陸作戰了?”韓宜可問道。

因爲允熥之前在平叛時曾經用過一次登陸戰,所以對他猜到這一點毫不意外,說道:“陛下多半要讓數萬兵丁在海邊登陸。安南領土很小但又偏有很長的海岸線,十分適合登陸戰;況且這麼長的海岸線安南人根本沒有足夠的士兵防守,絕不會登陸失敗。大軍登陸後直撲安南的東西兩京,估計今年年底之前就能結束對安南的戰爭。”

聽了這話,韓宜可頓了頓,說道:“若是能年底之前就結束可太好了。”

臨高縣城十分狹小,他一會兒就看遍了,允熥於是又跟着他來到臨高縣城,詢問這些年臨高的情形如何。

縣衙內,韓宜可坐在下手,事無鉅細如數家珍,十分細緻的介紹起了臨高的過去和現狀。

允熥聽了他的介紹,頓時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官員嘛!’他之前在瓊山縣的時候也看過臨高縣的資料,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窮困的地方,如果這個年代有貧困縣的統計,那麼臨高毫無疑問應該在上面佔據一席之地。

可他主政這幾年,雖然沒有讓臨高縣的百姓脫貧致富——這就算換個神仙來當知縣除非能變出金山銀山不然也辦不到,甚至沒有讓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標準,但也爲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修繕水利、整治河道,沿海修堤,基本上一個知縣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到了。

這時允熥又回想起來:他剛纔聽了自己的吩咐後,一路上絲毫沒有顯露出自己身份地位十分高的樣子,神色如常的與衆人說話,還很有涵養。

允熥頓時覺得這樣的人在臨高這樣一個小地方當知縣可惜了,這樣的能力至少是一個知府嘛。

“傳,”允熥幾乎就要脫口而出升韓宜可的官,好在剛剛出口一個字就想起來現在自己還在扮演一個通事舍人,沒有下旨的權力;雖然他也可以公開自己的身份,但大概是考斯普雷上癮了,決定將身份扮演到底,所以只說了一個字就停住不說,示意停止說話的韓宜可繼續介紹。

待他介紹完畢,允熥鼓勵他道:“韓知縣很有本事,將這小小的臨高縣治理的很不錯,也爲當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實事,我定然在陛下面前如實說韓知縣的功績,想必韓知縣馬上就要升官了。”

可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韓宜可聽到他的話後一剎那間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不是高興,而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

不過轉瞬之間,允熥還沒有看清他那副表情,韓宜可臉上已經滿是高興的神采,持續了幾彈指的時候才又收斂了回去,說道:“那就多謝孫中書的美言了。”

允熥愣了一愣,就發覺韓宜可已經滿臉高興,加之自己並未看清,以爲剛纔是自己眼花了;隨即他聽到這話,下意識的說道:“我等被陛下派出巡行地方,就是要爲朝廷拾遺補缺,韓知縣的才能當一個知縣太過可惜,我等當然要向陛下進言。”

韓宜可又恭維幾句,看了看天忽然說道:“孫中書,此時天色已晚,中書可是要……”

“我還要連夜趕回海南府城,時間緊急,就不在這裡用飯了。”允熥說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留中書大人了。”韓宜可說道。隨後韓宜可將他送到縣城外的碼頭上,又寒暄幾句,待他上船後才轉身離開碼頭。

待上了船,允熥馬上問迎過來的中書舍人陳繼道:“你可聽說過現在臨高的知縣韓宜可?”

“臣曾經聽聞。”

“此人如何?”

陳繼猶豫了一下,說道:“據說在士林中風評甚好,至於其餘的,臣也不知曉。”

“罷了,朕也不回去查詢了。既然他風評不錯,又有本事,等儋州出缺後就任命他爲儋州知州。”允熥說道。

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364章 逃亡第1374章 日心說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01章 玻璃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378章 禮物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464章 光榮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273章 正名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174章 插入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536章 拜訪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136章 上陣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489章 胥史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384章 秦與浙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40章 戰——死戰感謝和求訂閱第629章 檢閱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206章 目的第1395章 結果第82章 抓海盜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600章 三家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411章 北撤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675章 出診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13章 出行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178章 安排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362章 撤退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
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364章 逃亡第1374章 日心說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101章 玻璃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378章 禮物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464章 光榮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273章 正名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174章 插入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536章 拜訪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136章 上陣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489章 胥史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384章 秦與浙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40章 戰——死戰感謝和求訂閱第629章 檢閱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206章 目的第1395章 結果第82章 抓海盜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600章 三家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411章 北撤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675章 出診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13章 出行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178章 安排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362章 撤退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