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

周重在等到大明同意朝鮮內附,並且看到大明國內的百姓和商人開始被吸引到朝鮮之後,心中懸着的那塊大石總算放了下來,然後他立刻下令,將總督府從威海衛再次搬回了雙嶼港,畢竟他去威海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至於倭國那邊的大戰,也已經不需要他‘操’心了。

本來倭國那邊的足利氏與細川氏早就應該爆發大戰了,但是沒想到‘春’天的那場大地震,使得他們都是損失慘重,爲此不得不休養了一段時間,現在夏天已經過去了,樹上的葉子都已經開始變黃了,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足利氏與細川氏也終於爆發了大戰。 ”

這場大戰首先是由蟄伏已久的足利義材挑起來的,他與田山尚順合兵一處,從南面向京都方向發起進攻,而位於西方的‘波’多野氏也同樣盡起大軍,只不過他的兵力相比較而言有些弱,因此他這次並不是主攻,而是隻需要牽制一下細川氏的兵力就行了。

在戰爭的剛一開始,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就帶着組織起來的兩萬大軍兵發飯盛城,飯盛城是細川氏扼守田山氏的一座重要堡壘,整個城池建造的十分堅固,城中常年駐紮着五千軍隊,只不過上次與足利義材大戰時,飯盛城被調走了一千五百人,結果一敗塗地,調走的士兵也沒能回來幾個,現在城中只剩下不足四千人防守,可以說正是攻打它的好時機。

足利義材與田山尚順的確沒有‘浪’費這個時機,他們的聯軍剛開始時做出攻打細川氏另外一處堅城,也就是騰龍寺城的姿態。使得飯盛城中的守軍放鬆了警惕。但是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夜晚。足利氏和田山氏的兩千‘精’銳卻趁着天黑爬到了飯盛城旁邊的絕壁之上,然後藉着繩索滑進城中,雖然摔死了不少人,但最後還是有一千八九百人成功進到飯盛城中。

這支不足兩千人的隊伍進到飯盛城中後,出其不意的控制了飯盛城的城‘門’,然後打開城‘門’迎接足利氏與田山氏的聯軍,結果城中那些細川氏的幾千軍隊做夢都沒有想到,敵人竟然會突然出現在飯盛城中。結果最後除了少數細川氏的死忠戰死之外,其它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畢竟這個時代的倭國還沒有什麼武士道‘精’神,向戰勝者投降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飯盛城陷落,對於細川氏的打擊可謂是十分的巨大,之前細川氏之所以能夠把田山尚順壓制的動彈不得,全都是因爲細川氏手中掌握着四座城,分別是飯盛城、信貴山城、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這四座城池距離很近,扼守在田山氏對外的‘交’通要道之上。四城彼此間相互依存,每座城中都駐紮着大量軍隊。只要田山氏有任何異動,這四座城池的軍隊就會出動,所以當初田山尚順雖然也是支持足利義材重奪將軍之位的功臣,但最後卻還是被趕出京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這四座城池的威脅,使得他不得不聽從細川氏的命令。

也正是因爲四座城池的重要‘性’,所以當初足利義材立威之時,第一個就拿兵力最弱的信貴山城開刀,結果他的運氣極好,偷襲之下一舉拿下了信貴山城,而且之後的大雪又阻擋住了其它三城的援軍,這才讓他一舉打破四座城池的聯手,硬生生的在這座堡壘羣中啃掉了一塊。

信貴山城是四座城池中防守最弱的一環,因爲這座堡壘建造的最晚,整個堡壘中的駐軍也最少,所以在丟掉了這信貴山城後,對於細川氏扼守田山氏的影響並不是很大,至少田山氏想要出兵京都的話,肯定繞不過細川氏的打擊。

但是現在細川氏連飯盛城也丟了,扼制田山氏的四座城池一下子丟了一半,這四座連環般的戰爭堡壘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作用,甚至只要田山氏和足利氏願意,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攻下剩下的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然後兵鋒直指京都,這對於細川氏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細川氏在知道飯盛城丟失的消息後,立刻派出大軍增援騰龍寺城和多聞山城,結果當細川氏的大軍趕到時,剛好遇到足利氏與田山氏的大軍正在圍攻這兩座城池,這讓親自帶兵的細川高國十分憤怒,指揮着軍隊與城中的細川氏軍隊兩面夾擊,這纔打敗了足利氏與田山氏的軍隊,保住了僅存的兩座城池。

四座各佔據菱形一角的戰爭堡壘,足利氏與細川氏各佔了一半,於是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雙方在四座堡壘圍成的菱形區域展開了艱苦的爭奪戰,要麼是足利氏偷襲和細川氏的堡壘,要麼就是細川氏偷襲了足利氏的城池,雖然雙方有數次都已經佔據了對方的堡壘,但是很快對方就又奪回了一座堡壘,結果在這場無休止的戰爭中,四座城池分別在細川氏與足利氏手中數次易手,但因爲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大,最後總是各自佔據了兩座城池。

對於足利氏與細川氏的這場拉鋸戰,正是周重最想看到的局面,因爲在這種拉鋸戰中,細川氏與足利氏的實力都在慢慢的消耗,死傷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雖然他們雙方都知道,再這樣打下去的話,對彼此都沒有好處,甚至可能還會讓大內氏這樣的地方大名趁虛而入。

但是知道歸知道,現在足利氏與細川氏雙方都已經達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哪怕是足利義材與細川高國這些上位者想停下戰爭,可是下面的人也肯定不會同意,畢竟雙方都已經殺紅眼了,不分出個勝負是絕對不可能罷休的。

當週重離開威海衛時,正是足利氏與細川氏‘交’戰最爲猛烈的時候,雙方已經動員了所有的力量,再也沒有任何的保留,以周重的估計,哪怕日後有一方能夠獲勝,恐怕也會是一場慘勝,到時再也無法把持幕府將軍的大權,而倭國各地已經崛起的大名肯定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畢竟他們對於幕府的大權也已經覬覦多時,大內義興就是他們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只有到了那時,倭國真正的戰國時代才真正到來。

想到日後倭國各地大名征戰不休,周重也不禁暗自得意,因爲正是他的‘插’手,才使得倭國戰國時代的高‘潮’提前到來。另外等到倭國內部真正的‘亂’成一團時,他就可以趁機在倭國建立自己的勢力,滅不滅亡倭國到時再說,不過倭國本州島的東海岸那裡,他是一定要建造一座港口的,因爲只有通過那裡向東的洋流,才能從亞洲到達美洲。

周重回到雙嶼港時,已經是深秋時分,瑾萱和靈芸早已經爲他產下兩個兒子,雖然這兩個兒子只相差了兩天,但是瑾萱的兒子卻是長子,而靈芸的兒子只能爲次子,這讓靈芸十分的不高興,因爲她知道自己夫君的真正身份,也知道當今的皇帝陛下要過繼周重的長子做爲大明的太子,可是現在僅僅相差兩天,她的兒子卻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這讓她如何不傷心?

謝靈芸因爲兒子的事,一連很長時間都不開心,這讓周重也十分無奈,只能每天陪着她散心,結果用了好久才讓謝靈芸從遺憾中恢復過來。

其實對於自己兒子要繼承正德的皇位這件事,周重並沒有感覺太高興,甚至若有可能的話,他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畢竟他知道皇帝的位子可不是那麼好做的,若是做一個好皇帝,那肯定會累的要命,若是做一個昏庸的皇帝,最後不但害了在大明的百姓,若是有人造反成功的話,恐怕連小命都保不住。

也正是清楚的知道皇帝這個職業的危險‘性’,所以周重並不怎麼希望自己的兒子去坐上那個位置,另外他現在這麼年輕,萬一正德把皇位傳給兒子時,他還沒有死,那到時他就是自己兒子的臣子,老子見到兒子還要行禮,這讓周重實在無法接受。

只可惜周重的這種擔心對於瑾萱來說,卻根本不存在,她一直在爲自己兒子將來能夠繼承皇位而感到興奮。說來也怪,瑾萱本來是個恬淡的‘性’子,對於功名利祿並不看重,甚至對於周重做官這件事,也並不完全支持,畢竟在她看來,自己父親做了半輩子官,可是家人卻跟着提心吊膽,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夠陪着自己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就足夠了。

但是瑾萱這種恬淡的‘性’子只是針對周重,做爲一個母親,她對於自己的兒子卻有着另外一種心態,那就是望子成龍,而且現在她的兒子還是真的可以成龍,所以這讓步瑾萱是十分興奮,每天抱着兒子不撒手,生怕自己的寶貝兒子受到一點傷害,甚至連大‘女’兒夏夏和丈夫周重也根本沒功夫理會,這讓周重很是幽怨,只好每天抱着‘女’兒遊玩,以父愛補償‘女’兒缺失的母愛。

不過就在周重剛剛返回雙嶼港,還沒有清閒幾天時,卻忽然有兩個不速之客前來拜訪。。

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322章 炫耀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502章 夜襲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320章 造反?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521章 談判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539章 十年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8章 形勢逆轉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95章 背叛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332章 安東衛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130章 送行(上)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93章 認錯了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254章 巧合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102章 找水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48章 形勢逆轉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38章 無罪有功第95章 背叛第213章 威海衛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95章 背叛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97章 甲板突變第512章 慘烈之戰
第82章 潛在的威脅第322章 炫耀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502章 夜襲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320章 造反?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521章 談判第51章 變個“戲法”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539章 十年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48章 形勢逆轉第225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中)第95章 背叛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332章 安東衛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130章 送行(上)第400章 逃跑的王守仁第493章 認錯了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208章 正使與副使第254章 巧合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102章 找水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48章 形勢逆轉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7章 災民中的兇徒第38章 無罪有功第95章 背叛第213章 威海衛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294章 朝鮮忠清港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95章 背叛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97章 甲板突變第512章 慘烈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