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寧王造反

寧王朱宸濠造反了,雖然比歷史上晚了兩年,而且大明也早已經不是之前那個風雨飄搖的王朝,但是這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卻最終還是被皇位衝昏了頭,在南昌舉旗造反,打出來的旗號更是可笑,竟然說正德和周重都不是先皇的兒子,他要恢復大明朱氏王朝的正統。

對於這個寧王,周重一直都抱有戒心,特別是上次在北京見過一面後,周重就開始着手壓制寧王的勢力,只是當時他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海上,所以對位於南昌的寧王影響比較小,只有後來他恢復了身份,成爲趙王和監國之後,纔開始對寧王進行真正的抑制。

另外周重也數次向正德警示寧王有不臣之心,只是正德表面上雖然表示自己會注意的,但實際上根本沒放在心上,甚至連周重提出的削減寧王府護衛的提議,也被正德嘻嘻哈哈的給打斷了,後來周重又提了幾次,但正德都不重視,周重對此也很是無奈。

其實也不怪正德,當初孝宗皇帝去世時,正德接任皇帝之位纔剛剛十五歲,而且由於孝宗與張皇后的溺愛,使得正德的心性就像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平時只知道玩樂,結果現在父親去世,讓他感覺像是少了最大的依靠一般,整個人都變得有些迷茫無助。

也就在這個時候,比正德大十歲的寧王朱宸濠出現了,不但經常給正德送好玩的東西,甚至還經常陪着正德聊天解悶,雖然朱宸濠是抱有自己的目的接近正德。但他的出現。卻是填補了正德缺少的親情。甚至在正德心中,朱宸濠就相當於他的父兄,再加上正德又是個比較重視親情的人,所以寧王在正德的心中,一直都是個無法取代的角色,這也是寧王爲何可以幾次三番離開南昌進京的原因,若是換成其它的藩王,恐怕連自己的封地都出不去。更別說進京了。

正德對朱宸濠的縱容,使得周重對寧王的壓制並不是很順利,只能用從外圍清剿一引起寧王的勢力,比如朱宸濠爲了籌集造反用的錢財,竟然招募了許多江湖人物,特別是太湖中的水盜,幾乎全都製造了寧王府,這也使得南昌一帶盜匪橫行,無數人家被盜匪襲擊,從而導致家破人亡。

說起來這些年隨着大明各方面的好轉。全國各地的情況也都在逐步提升,不少地方都呈現出一副繁榮的景象。但是唯獨南昌一帶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還有不少當地的百姓拖家帶口背井離鄉,逃到寧波、松江一帶的沿海地區謀生,甚至還有不少南昌的百姓主動加入海外移民計劃,帶着全家遷移到海外生活,畢竟海外的環境雖然不太安穩,但總比生活在強盜的刀口下要安全的多。

另外江西和南京的官員也早就發覺了寧王的異動,數次上書朝廷,指出寧王有不臣之心,比如身爲江西巡撫的孫遂,就七次上書朝廷,報告寧王謀反的事實,但是朱宸濠不但與正德打下了感情基礎,而且還收買了正德身邊的心腹錢寧,錢寧不但向他泄露了正德的一舉一動,而且還幫他攔截了地方官員對他的彈劾。

甚至錢寧還把江西的錦衣衛送給寧王指揮,不少江西的官員因爲不願意依附寧王,結果遭到寧王的報復,很多人都是死的不明不白,甚至連致仕的大學士費宏,也差點死在寧王的手中,而這些事情很多都是寧王指揮錦衣衛幫他做的。

可以說在江西特別是南昌一帶,寧王就是皇帝,他的命令比正德的聖旨還要有用,當地的官員也要看寧王的臉色行事,一不小心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另外寧王手下還有兩個謀士,分別爲李士實與劉養正,這兩人幫着寧王出謀劃策,爲造反做着積極的準備。

周重恢復了趙王的身份後,就開始着手清除朱宸濠的勢力,他先是命大軍以剿匪爲名進入江西,把那些依附於寧王的湖盜土匪一清理乾淨,然後用經濟手段打擊寧王府的經濟收入,甚至還特意派人在南昌宣傳,號召當地的百姓都遷移出去,雖然這顯然有些不太可能,但是南昌的人越少,朱宸濠的影響力也越小,日後就算是造反,也難以形成規模。

也許正是周重的壓制,使得朱宸濠不敢再輕舉妄動,畢竟以前他敢肆無忌憚的擴張勢力,那是因爲他知道大明的頂層已經被他收買過來,正德也對自己十分放心,可是現在卻忽然出現了一個趙王,而且地位僅在正德之下,對自己也抱有戒心,所以他只能收縮力量,希望可以慢慢的讓周重淡忘自己的存在。

可惜周重卻十分清楚朱宸濠以後會做什麼,所以他一刻也沒有放鬆對朱宸濠的警惕,甚至在他成爲監國後,再次加大對藩王的控制力度,而寧王府正是他關注的主要地方,比如之前的官吏改革,寧王安插的一些官員全都被周重給清理了出去,再加上錢寧在正德面前失寵,又跑到宣府和遼東,這也讓朱宸濠失去了對京城情況的瞭解。

隨着周重對朱宸濠的不斷打擊,寧王府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勢力受到極大的損害,特別是那些水匪盜賊,在外面根本立不住腳,最後不得不向朱宸濠求救,而朱宸濠也需要這些人日後爲自己賣命,所以就把這些人給藏到王府中,他的王府經過數次擴張,幾乎佔據了小半個南昌城,藏進去幾萬人也是綽綽有餘。

朱宸濠眼看着自己的實力不斷受損,他也知道周重肯定是抓到了自己造反的鐵證,所以纔會如此不留餘地的打擊自己,這讓他也是又驚又怒,若是換做以前,他肯定會跑到正德面前哭訴,然後倒打一耙,可是周重是正德的親弟弟,血緣上比他要近多了,所以就算他去正德面前告狀,最後恐怕也是自取其辱。

當年第一任寧王名叫朱權,他是朱棣的弟弟,而且與朱棣一樣,都是手握重兵的藩王,當初朱棣造反之時,起兵脅迫朱權,並許諾日後平分天下,結果朱權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出兵,可是後來朱棣奪得天下後,卻絕口不提平分天下的事,並且還把朱權奪去兵權,並送到南昌爲王,當時朱權才25歲,卻不得不與在酒色中虛度自己的一生。

朱權文武雙全,當年跟着朱元璋時也是戰功赫赫,後來在南昌之時,只能以經子、九流、星曆、醫卜、黃老諸術自娛,這也讓他心中十分甘,可惜當時朱棣強盛,他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做個藩王,只是他想奪回屬於自己一半江山的野心卻從來沒有熄滅過。

朱權死後,他的子孫也繼承了他的遺志,一直尋找機會準備奪回屬於自己的江山,結果到了朱宸濠這一代時,終於讓他等到了機會,可以說朱宸濠身負着歷代寧王的遺志,而且他也爲此幾乎付出了前半生的代價,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在朱宸濠在看到寧王府的勢力在周重的打擊下不斷萎縮,大明也一天強似一天,若是再這麼下去的話,他就更沒有造反的機會了,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變得有些瘋狂的朱宸濠不顧手下謀士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突然起兵造反。

周重也沒想到朱宸濠會這麼瘋狂,竟然會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起兵造反,這讓他一時間也有些措手不及,特別是現在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征服北方草原和發展海貿上,因此對國內的關注也就少了一些。

南方的兵力本來就弱,之前周重雖然派駐了一些軍隊進入江西剿匪,但這些軍隊都是從以前南方軍隊中抽調出來,剛剛組建而成的軍隊,這些軍隊中雖然有一些軍校畢業的學員,但手下的士卒別說和精銳的邊軍相比了,連北方一些地方的駐軍都比不上,最多也只能欺負一下那些土匪,而且還要數倍於對方的兵力才行。

可是現在寧王朱宸濠造反,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然後組建大軍,號稱十萬,雖然實際的兵力肯定沒有這麼多,但是五六萬還是有的,這些造反的軍隊少部分是朱宸濠以前的私兵,另外還有一部分是收攏的土匪水賊,再加上被他們逼迫造反的普通百姓,乘船沿着長江而下攻打安慶,看樣子他想學當年的太祖朱元璋,先取南京,而後憑藉着長江天險,就算無法奪取大明的皇位,至少也可以與大明劃江而治。

按照原來的歷史上,朱宸濠之亂髮生之後,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王守仁立刻組織兵力,舉兵勤王,並且使用釜底抽薪之計,並沒有先去救南京,而是兵發南昌,先把朱宸濠的老巢給抄了,結果當時攻打安慶的朱宸濠只得回兵相救,可惜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時,王守仁大敗朱宸濠,此一戰也奠定了朱宸濠的敗亡,只是現在的歷史已經改變,王守仁一直在京城中任職,根本沒有機會平叛,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可以阻攔朱宸濠的大軍呢?

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50章 金瓶梅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38章 無罪有功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4章 巧合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205章 瓦倫船第1章 破產之家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489章 晉商(上)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89章 晉商(上)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8章 無罪有功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59章 坐論倭寇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89章 新房客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95章 背叛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1章 破產之家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94章 一封書信第422章 烤番薯第65章 欺人太甚第255章 滅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422章 烤番薯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521章 談判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
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50章 金瓶梅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237章 忽悠正德(上)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38章 無罪有功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254章 巧合第187章 南洋鎮千戶所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318章 黃家酒宴第205章 瓦倫船第1章 破產之家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489章 晉商(上)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489章 晉商(上)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38章 無罪有功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59章 坐論倭寇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410章 受到限制的雙嶼港第89章 新房客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508章 李安良的報復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95章 背叛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1章 破產之家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351章 達伽馬進京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94章 一封書信第422章 烤番薯第65章 欺人太甚第255章 滅門第40章 準岳父有請第239章 四海提督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159章 浙江巡撫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422章 烤番薯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521章 談判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