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

昏黃的燈光下,周重坐在書案後面一動不動,雙眉緊鎖想着心事。謝靈芸已經離開好長時間了,鐲兒也幾次來叫他吃飯,但都被周重拒絕了,因爲他需要時間消化一些信息,也就是謝靈芸剛剛告訴他的,那些關於周家的秘密。

自從前朝孝宗皇帝開始,大明的海禁政策就放的很鬆,南方沿海地區走私成風,幾乎稍有身家的富商,都或多或少的參與到走私之中,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謝靈芸的家族,他們就是靠關走私起家,成爲松江府當地有名的富豪。

除了謝家之外,松江府的大部分富豪也都參與到走私之中,比如周重的父親周海,以前也經常參與走私,最後更是遇到了海難,結果不但人死了,連貨也沉入大海之中,爲了償還這批貨款,周重把家裡的產業都給變賣了,好不容易纔還上。

周家在松江府的產業並不少,雖然這幾年周家的生意受到影響,但是名下的店鋪就有十幾家,另外還有城外的田地、城內的地產等產業。但是這麼多的產業,最後卻因爲周海的一次走私失敗,全都被周重賣掉還了貨款。

有時周重也不禁暗想,自己那位便宜老爹到底是走私什麼東西?走私的規模到底有多大?竟然一下就把偌大的家業全都賠了進去?這些問題他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至於王姨娘和徐管家,他們只是對家中的事情瞭解,生意上的事周海從來不讓家裡人過問,因此他們也無法爲周重解惑。

不過今天謝靈芸的到來,終於讓周重瞭解到一些情況,據謝靈芸所說,松江城外南方臨海的地方,那裡有許多秘密的港口,陸上的貨物一般都從那裡登船,然後從杭州灣向南行不遠,很快就能到達舟山羣島。

當初朱元璋施行海禁,除了最大的舟山島允許百姓居住外,其它島嶼上的居民早就被遷往內陸。但是這種粗暴的遷移並不能阻止海上活動,相反因爲島嶼上沒有居民,爲走私活動提供了相當大的空間,比如整個舟山羣島地區,就是大明沿海走私最爲集中的地方。

舟山島南方有一個大島名叫六橫島,是整個舟山羣島的第三大島,這座島的北端西側有一座名叫佛渡島的小島,在這一大一小的兩島中間,則是一個水況良好的小海峽,走私的人一般都稱這個海峽爲雙嶼門,雙嶼門兩側都有天然的優良港口,再加上這裡靠近大明南方最富饒的地區,使得這裡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大明最大的走私基地雙嶼港,不但大明的走私船會來這裡,倭國、朝鮮、琉球等國的交易船隻也會聚集在這裡,與大明來的走私船展開互市。

提起雙嶼港這個名字,可能後世知道的人並不多,但是在明朝歷史上卻是大名鼎鼎,主要就是因爲這裡是整個大明走私活動的中心,在後世的時候,國內外的學者稱雙嶼港爲“十六世紀的上海”,幾十年後,大明第一代海盜王汪直,就是佔據這裡雄霸大明沿海,成爲走私行業當之無愧的王者,由此可知雙嶼港的重要地位。

松江府距離雙嶼港只有不到一天的海程,可以方便之極,這也是松江府的富商大多參與走私的原因之一,松江府幾乎所有參與走私的船隻,都會趕到雙嶼港進行交易,謝家和周重的父親周海同樣也不例外。

走私商人通常都是膽大包天的人物,他們無視海禁的規定,私自打造商船下海,然後與周邊國家的海商交易。在走私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統一的規則,所有行爲也不受大明律法的約束,這也使得走私這個行當混亂無比,海商與海盜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別,當兩個船隊在海上相遇時,若是雙方實力相當也就罷了,若是一方強一方弱,那麼強的一方大多就會變身海盜,大魚吃小魚的規則並不僅僅在水中適用,水面上依然適用。

走私行業本身就如此的混亂,做爲走私基地的雙嶼港,其中的混亂也就可想而知了。現在距離汪直統一雙嶼港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整個雙嶼港正處於大小勢力並立的時期,雙嶼港由三個港口組成,每個港口都混雜着無數的大小勢力,加在一起足有上百個之多。

雙嶼港中勢力混雜,但這些勢力並不像後世的黑社會那樣打打殺殺,畢竟他們都是由走私商人組成的,主要也是爲了賺錢,因此平時雖然摩擦不斷,但很少會用武力解決。

一般兩方勢力發生利益衝突時,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談判,實在談不攏時,那就只能各憑本事了,一般都是一方的生意完全被另一方搶走,最後只能無奈的退出雙嶼港爲結束。當然若是被搶走生意的一方不服氣,那就很可能發生武力衝突,不過沖突的雙方無論輸贏,都可能會遭到第三方的突然襲擊,因此很少會有勢力在雙嶼港內發生衝突。

上面就是周重從謝靈芸那裡聽到的關於走私和雙嶼港的所有信息,接下來就是有關周重父親周海的信息了,在雙嶼港所有大大小小的勢力中,其中有四股勢力最爲強大,而周重的父親周海就是這四股勢力其中之一的首領,這個消息讓周重也是頗感意外。

說到這裡時,周重插嘴問謝靈芸,謝家在雙嶼港的勢力是否也很強大?只不過對於這個問題,謝靈芸卻是笑而不語。

按照謝靈芸講述,周海的勢力把持着雙嶼港其中一個港口三分之一的收入,而且周海手中掌握着一支規模不小的船隊,平時主要走琉球、呂宋等南洋航線,每次的收入都是數以萬計,絕對算的上走私商人之中的佼佼者。

聽到這裡周重卻是心中疑惑,以前周家的確算是整個松江府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但和周家處於同一水平的富豪卻也不少,而且最近幾年周家一直在走下陡路,最後連進貨都要向外借債,這怎麼看也不想是一個富的流油的走私商人,自己那位便宜老爹在海上掙的錢到底都去哪了?

對於周重的這個問題,謝靈芸也沒有辦法解答,按照他們謝家看到的情況,周海的走私船隊和在雙嶼港的收入絕對超乎想像,最近幾年周海也沒遇到什麼太大的困難,手中應該掌握着巨大的財富纔對,可是事實卻與他們的猜測不符,這也讓謝靈芸十分的奇怪。

相比那些秘密消失的鉅額財富,接下來謝靈芸卻說出一件對周重十分重要的事。當初周海帶着船隊出海後,結果遇到海難,出海的船一艘也沒有回來。不過當初周海出海時,他在雙嶼港還是留下的相當的人手,這些人聽到周海的死訊後,立刻陷入混亂之中,現在已經分裂成三股勢力,再也不復之前的風光。

周海擁有強大的海上力量這件事,松江府中大部分參與過走私的人都知道,但卻都彼此心照不宣,畢竟走私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很少會有人公開和別人討論和走私有關的事。而且周海從來沒有對家裡說過,也從來不讓家裡人蔘與走私的事,所以連徐管家和王姨娘他們也都不知道,自家老爺竟然在海外擁有這麼大的勢力,至於周重和鐲兒,就更不用說了。

謝靈芸在介紹完上面的這些事後,終於說出她介紹這些事的原因,那就是她希望周重放棄將王家引入香皂生意的計劃,只由他們兩家合作,而做爲交換條件,謝家則支持周重去雙嶼島,幫他把周海留下的殘餘勢力接收過來。

雖然只是殘餘勢力,而且之前又分裂成三股,但卻還有兩三百號人,掌握着港口的一部分收益,甚至手中還有數只大船,組成一支小小的走私船隊絕對沒有問題。

聽到謝靈芸拋出的這個橄欖枝,周重也不禁心中大動,他現在正愁手中缺人,但沒想到那位便宜老爹竟然留下了這麼一批遺產,而且若是能把這些人掌握在手中,到時就算與謝家合作,他也不用擔心自己應得的收益被對方吞沒了。

只不過讓周重有些奇怪的是,爲什麼都過了這麼長時間了,周海的那些下屬不來找自己呢?再怎麼說自己也是他們的少東家,當初周海死了,他們就該第一時間來找自己主持大局纔對,可是事實卻是他們根本沒有來找自己。看來這其中肯定有着不爲人知的原因,甚至自己想要接收那兩三百人,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到時肯定還需要謝家的支持。

想到這裡,周重也不禁有些拿不定主意,若是謝家真的能夠支持他接收周海留下的那些人,那麼他就不再是勢單力孤的一個人,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幾分底氣。

但是周重卻又擔心謝靈芸在騙在自己,萬一上面都是她編造的謊言,或是某些關鍵的地方與事實不符,就算真的有周海留下的殘餘勢力,自己也根本無法收服怎麼辦?

也正是考慮到上面這些,周重才感覺心中無比的糾結,最後他讓謝靈芸給自己一個考慮的時間,結果爲了想明白這件事,他連晚飯都沒有吃。

不過經過那麼長時間的權衡,最後終於讓周重想出一個辦法,只見坐在桌邊的他忽然打開紙筆,然後給謝靈芸寫信道:“我要親自去雙嶼港一趟,若是真如小姐所說,周重同意小姐今天下午提出的條件!”

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10章 少女靈芸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2章 負債累累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94章 一封書信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72章 成婚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372章 舊港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205章 瓦倫船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131章 送行(下)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303章 偷襲(上)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70章 又是債務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8章 菜市場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303章 偷襲(上)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447章 巧合第372章 舊港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章 負債累累第153章 平妻?第422章 烤番薯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88章 回家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332章 安東衛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45章 家人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2章 坦白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490章 晉商(中)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22章 西遊面世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67章 極度飢餓
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10章 少女靈芸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2章 負債累累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94章 一封書信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172章 成婚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372章 舊港第183章 辣椒成熟了(上)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166章 吳山的答覆(下)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205章 瓦倫船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84章 入股商會(下)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131章 送行(下)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303章 偷襲(上)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70章 又是債務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8章 菜市場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303章 偷襲(上)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447章 巧合第372章 舊港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章 負債累累第153章 平妻?第422章 烤番薯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88章 回家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332章 安東衛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45章 家人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231章 張銳的下場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42章 坦白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490章 晉商(中)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155章 正德與金瓶梅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22章 西遊面世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252章 逃脫的齊彥名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67章 極度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