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烤番薯

江彬和幾個生死與共的兄弟邊吃烤番薯邊憧憬着進京後的美好生活,遠在松江府的周重也同樣在和別人吃着烤番薯,只不過他這個總督大人卻還不如江彬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指揮僉事,至少人家還是在屋子裡圍着火爐,暖暖和和的吃着番薯,渴了還能喝口茶水,可是他卻只能在野地裡升起火堆,一邊烤火一邊在寒風中啃着番薯。

這裡是松江府東側沿海的一片荒地,周重與王守仁、焦芳三人圍着一個大火堆,周圍還有不少人來來回回的拿着竹竿丈量,看起來像是在勘測着什麼似的。

幾個月前,接到正德旨意的周重終於將四海總督府的治所從雙嶼港遷到了松江,這個消息一出,無論是雙嶼港還是松江府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其中松江府上下都是十分興奮,因爲他們都知道,四海總督府掌管着海貿,若是將治所遷過來,肯定會帶動當地的經濟,富人可以藉此擴展家中的財富,窮人也多了一些謀生之路,因此上下都對這件事十分歡迎。

而雙嶼港那邊則引起不少人的擔憂,畢竟雙嶼港本來就地域狹小,之前是靠着走私起家,然後又在總督府的支持下,才能發展成一個數十萬人的大海港,現在若是總督府遷移到松江,肯定會對雙嶼港的海貿形成巨大的影響,所以不少人在接到這個消息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松江,然後買地置辦產業。

遷移治所是之前早就商定好的,而且關係到總督府的未來發展。對於遷移後可能帶來的一些後果。周重他們也早就預料到了。所以並不會因此考慮到某些人的利益而做出改變,而且爲了表明遷移的決心,周重率先將總督府從雙嶼港遷到了松江府,新的總督府還沒有開始建造,他就將周家的老宅暫時做爲總督府辦公,擠是擠了一點,不過也能將就一下。

總督府遷到松江府後,當地的知府也積極配合。許慎中的父親已經被調到京城任職,現在的知府名叫于吉,和三國演義裡的一個神棍同名,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長的白白胖胖,十分的圓滑,對於周重這個新上司也是百般巴結,甚至還要把知府衙門讓出來給周重辦公,不過卻被周重給謝絕了。

遷完了總督府,王守仁和焦芳這些下屬衙門也開始向松江搬遷。新衙門都還沒有建造,所以他們也只能像周重的總督府一樣。暫時租個民宅住進去辦公,松江府雖然不大,但是空宅子還是不少的,特別是有些人爲了巴結各個衙門,都是爭搶着把自家的宅子讓出來,所以像按察使司這樣的下屬衙門很快就安置好了。

等到王守仁安排好按察使司的事情後,立刻就和周重開始籌劃海軍軍校的事情,說起來海軍不受朝廷的重視,而且大部分注意力又被北京的陸軍軍校吸引走了,所以海軍軍校受到的阻力極小,教員和學生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把軍校建起來開始上課了。

今天周重心血來潮,與王守仁、焦芳一起來到軍校的工地,這裡是松江府東側臨海的一片丘陵地帶,整個軍校就是建造在一座臨海的山丘上,其中臨海的那一面建造的是軍校的主體,裡面的校舍、食堂、宿舍之類的都已經建造的差不多了,有些建造比較早的校舍,已經開始有教官在裡面教學了,只是後山的練兵場還沒有開建,周重三人今天就是來監督練兵場的堪測的。

說起軍校的練兵場,並不僅僅是大明普通軍營裡的那種練兵場,而是包括各種地形,以及火器試驗、固定船臺等等多個場地的合稱,需要建造的規模並不比前山的校舍小,甚至花費的錢財還要多一些,畢竟軍校裡的學生可不會只坐在教室裡學習,大多時候都需要把學習到的知識在練兵場上轉化爲實際的本事,只有這樣才能成爲合格的軍校學員。

現在已經是正德九年的冬天了,今年的冬天雖然不像正德七年那麼寒冷,但卻來臨的極早,而且溫度下降也很快,至少比平時的冬天冷多了,比如像周重他們三個在後山監督了一會工匠們對練兵場地的測量,結果不一會的功夫,就被這裡的山風吹的全身發冷,年老的焦芳更是感覺受不了,鼻涕都流出來了。

周重自己也冷的受不了,松江這邊的冬天陰冷潮溼,小風一刮讓人全身都像是泡在冰水裡,別說焦芳這樣的北方人了,就連周重這樣在松江長大的人也受不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就帶着焦芳找到一處背風的地方,讓護衛砍了一些乾枯的樹枝升起火,又從給工匠做飯的食堂裡找來一些番薯,等到火燒起來後,將裡面燒到一半的黑灰分出一堆,然後把番薯放到裡面埋起來。

等到身上烤熱了後,裡面番薯也燜的差不多了,就在他們剛準備要吃時,王守仁聞着味道也找來了,當下總督府的三位高官一邊閒聊,一邊把灰裡的番薯扒出來,揭開外面已經燒成焦黑色的外皮,露出裡面如同黃玉般的嫩肉,一股香甜的氣息撩的人胃口大開,當下也沒人客氣,埋頭大吃起來,不一會的功夫,三人手上臉上全都是黑灰,絲毫沒有一點爲官者的風儀。

“大人,您獻給朝廷的這個番薯實在是太好了,不但產量高,而且生熟都能吃,聽說現在滿大明的莊戶都在種這個東西,連邊軍那裡都已經將番薯做爲軍糧了,而且我朝北方地區也已經實現糧食上的自給自足,對於南方的糧食也沒有那麼依賴了,如此一來,光是運費就能節省不少,更別說其它的人力物力了。”王守仁吃着烤番薯,嘴圈上全是黑灰的笑道。

“哈哈哈~,所以說咱們大明就不能光把目光放在國內,而是要向外看,你看番薯、玉米和辣椒,這些都是產自萬里之外的大陸,那裡可不光有這幾樣作物,另外還盛產金銀,葡萄牙人爲什麼會同意一下子賠償我們兩百萬兩白銀,主要就是歐洲人發現的新大陸上盛產白銀和黃金,導致歐洲的白銀並不怎麼值錢,另外還有南洋的銅和黃金,倭國也同樣盛產的白銀,這些都是我們大明急需的,而且只需要我們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海外的這些資源就任我們索取,軍校正是大明走向大海的第一步!”周重聽完也是大笑着說道,他的這些話其實並不符合大明的主流價值觀,甚至在一些讀書人看來,簡直與強盜無疑。

聽到周重對海外的描述,焦芳也是大笑道:“不錯不錯,老夫活了一輩子,目光也只限於大明國內,可是直到來到總督府後,這才發現原來咱們這個世界大的很,海外的物產甚至比大明還要豐盛,咱們若是不取的話,遲早也會便宜別人,所以咱們大明一定不要客氣!”

焦芳活了這麼大的歲數,早就看透了世情,身上也沒有一般讀書人的迂腐,對於周重的強盜理論,他也十分的支持,甚至在他看來,只要是能讓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哪怕是把海外搶光了也很正常。

王守仁不但是儒學大師,同時也是個哲學家,他在剛聽到周重的強盜理論時,心中想到的卻是自己在南洋見到土人暴亂,以及當地漢人對那些土人的厭惡,大明現在的人口已經超載了,想要讓多出來的人活下去,就只能開始向外擴張,而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肯定會與外界的族羣發生爭鬥,至於周重提到的海外資源,在他看來只不過是爲了吸引大明百姓主動向遷移的誘餌,畢竟人人都是逐利而行,只有看到了黃金白銀那種實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從大明遷移出去,比如現在南洋那邊已經傳出發現了不少的金礦和銅礦,據說現在大明沿海已經有人主動乘船去南洋淘金了。

想到南洋,王守仁忽然想到一件事情,當下開口道:“總督大人,前段時間據一些前往印度的商人回報,葡萄牙人似乎又開始在印度那邊增兵,同時還有不少戰艦從歐洲到達印度,您覺得葡萄牙人會不會賊心不死,再次進攻南洋?”

“伯安兄,你要記住一件事,那些歐洲小國,不論是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甚至還有法蘭西人、英格蘭人等等,這些歐洲人統統都是一羣強盜,他們對於我們大明和南洋永遠都不會死心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增強實力,然後徹底的在大海上打敗他們,甚至讓他們永遠的滾回歐洲老家,只有這樣,我們大明纔會更加的安全!”周重最後有惡狠狠的道,對於那些歐洲強盜,他沒有絲毫的好感,若非距離太遠的話,他真想帶領着大明的艦隊去歐洲肆虐一番,讓那些歐洲白皮鬼嘗一嘗大明強盜的厲害。

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11章 祭拜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10章 少女靈芸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443章 謠言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04章 偷襲(下)第77章 港口見聞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213章 威海衛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7章 羅嬸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260章 黑牛寨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36章 吳山醒了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254章 巧合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539章 十年第375章 反悔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489章 晉商(上)第303章 偷襲(上)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05章 瓦倫船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22章 西遊面世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39章 迎接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303章 偷襲(上)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44章 花巷別院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10章 少女靈芸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1章 破產之家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40章 做廣告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
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286章 有趣的實驗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11章 祭拜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10章 少女靈芸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443章 謠言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04章 偷襲(下)第77章 港口見聞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213章 威海衛第169章 重演倭寇之亂第7章 羅嬸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97章 盛大的婚禮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260章 黑牛寨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36章 吳山醒了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254章 巧合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539章 十年第375章 反悔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489章 晉商(上)第303章 偷襲(上)第17章 小狗狗和我一起嫁給哥哥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205章 瓦倫船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22章 西遊面世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39章 迎接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497章 司法獨立第164章 王瑾萱的氣度第303章 偷襲(上)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462章 攻陷果阿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92章 歐洲人的殺傷力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44章 花巷別院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512章 慘烈之戰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10章 少女靈芸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1章 破產之家第397章 望海園(下)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40章 做廣告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