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經濟調控

正德在經過認真的考慮後,終於還是同意了周重的草原攻略計劃,畢竟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周重的計劃都比自己建立騎兵的想法要實際,最重要的是最終的效果遠比自己的計劃強的多,若是能夠將整個計劃的三步完整實施出來,那麼整個蒙古草原都將成爲大明的一部分,日後再也不用擔心北方的邊患了。

北京城中的周重也很快接到了正德同意自己計劃的消息,這讓他也是十分高興,正德建立騎兵的想法只是準備在軍事方面對蒙古打擊,但是這樣的打擊卻不能持久,而且效果也有限。但是周重的計劃卻是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入侵,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效果遠大於一加一,而且也能更好的控制草原,防止對方再叛亂。

得到了正德的回覆後,周重立刻召集內閣商議此事,其實他的計劃早在之前就已經讓楊廷和他們討論過了,內閣雖然分成兩派,但那僅僅是對內,對外時他們還是能夠達成一致的,若是有人敢因私怨而耽誤公事的話,那麼周重肯定會第一個處理掉對方。

對於正德這次能夠如此的深明大義,幾位內閣大學士也都感覺十分的欣慰,特別是內閣首輔楊廷和,以前正德身爲太子時,他就是正德的老師,可惜他這個老師卻把在大明的皇帝教成現在的模樣,這讓楊廷和有時也感到有些自責,這次正德的選擇,終於讓他感覺自己當年的辛苦沒有白費,至少正德還能明白什麼叫國事爲重。

不過正德同意之後,接下來就需要內閣來執行這個計劃了,在周重的計劃中,第一步就需要調集兵力清理遼東的朵顏三衛和女真人這兩大勢力。另外第三步的經濟入侵草原也需要同步進行,也就是需要鼓勵民間到西北和遼東等地投資建造毛紡織作坊和罐頭廠,只有這兩個產業發展起來,纔會對草原上的羊毛和羊肉形成巨大的需求。

軍事清理遼東的事。自然要交給兵部來處理。所以王瓊當仁不讓的把這件事攬了過去,大明這幾年國庫充足。軍隊裝備也更換一新,特別是邊軍中的那些善戰之兵,更是戰鬥力大增,有這些軍隊在。把遼東清理一遍並不是什麼難事。

另外更讓王瓊高興的是,大明的軍隊只需要對付反覆無常的朵顏三衛就行了,至於女真人,則有另外一支軍隊去對付,本來王瓊還在擔心這支軍隊的歸屬,畢竟遼東也算是大明的領土,自然不能讓其它的軍隊進入。不過等到周重詳細的把李安良的事情告訴他,並且還有李安良這幾年潛心在倭國練兵,現在已經練出一支五萬人的僕從軍,據說戰鬥力十分強悍。剛好可以用來攻打女真人,而且這些倭國僕從軍死多少都不用擔心,日後自然會有其它的倭人補充進來。

對於不用大明軍隊親自動手的戰爭,王瓊自然也十分願意,所以他就以兵部的名義給倭國的李安良發去一封調令,命他集結軍隊做好渡海的準備,兵部很快就會組織好動兵船去倭國,將僕從軍運輸到遼東去。

除此之外,王瓊還分別給寧夏、大同、宣府等地的總兵官下達命令,讓他們各自分出五千人趕往遼東,匯合遼東衛所的軍隊做好進攻朵顏三衛的準備,而且王瓊有着必勝的信心,因爲朵顏三衛本來就是牆頭草,以前之所以倒向韃靼小王子,那是因爲小王子太過強勢,竟然再次一統草原,可是現在韃靼小王子一連幾次被大明打的大敗,估計再也沒有南下的實力了,所以只要大明這次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來,朵顏三衛很可能會不戰而降。

不過在王瓊調兵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本來他是想將軍隊調集到遼東後,由遼東總兵指揮去攻打朵顏三衛,但是在宣府的正德卻非要親自指揮,這讓王瓊也十分無奈,雖然正德上前把韃靼小王子打的大敗,但卻有一定的運氣成分,若不是一連幾天的大霧,恐怕大同軍早就被韃靼小王子打的大敗了,更不可能堅持到正德的救兵趕到,所以王瓊對正德的軍事指揮才能並不太相信。

不過周重卻十分看好正德,畢竟天下間沒有天生的人才,正德以前喜歡武事,肚子裡裝滿了兵書與韜略,而且他本人在軍事上也極有天賦,只要給他一點時間在戰場上將肚子裡的兵法消化吸收,日後就算成不了一代名君,但說不定可以成爲一代名將。

除了調兵之後,王瓊也忙着與戶部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畢竟無論是攻打女真還是朵顏三衛,都需要調集大量的糧草和物資,而且數量還極其龐大,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些糧食和物資都必須提前運到遼東去,否則調集再多的軍隊也沒用。

相比之下,王瓊負責的軍事方面還算是比較簡單的,剩下的經濟入侵草原的事情纔是真正的麻煩,雖然這件事有內閣的支持,但是想要讓大明的商人乖乖的去西北和遼東等地投資建造毛紡織作坊和罐頭作坊,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畢竟這種事需要你情我願,若是朝廷用強的話,非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反效果。

對於這種經濟調控方面的事情,大明內閣並沒有太多的經驗,畢竟整個大明以前都是以農業經濟爲主,各地的工商業都是自主運營,官府雖然有時會插手,但大多都是用粗暴的行政手段,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經濟調控。

周重在後世雖然也不懂什麼經濟,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更何況後世的各種媒體上天天的吼叫着經濟調控,就算是周重再怎麼不關心,但也會無意中吸取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對於這些經濟手段,他反而比內閣中的那些人更有經驗,因此這件事最後還是由周重親自負責,這讓本來想要休息一段時間的周重只能哀嘆一聲。

想要讓毛紡織業和罐頭產業發展起來,就必須讓那些商人們看到其中的利益,只有足夠的利益,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把錢投入到這兩個產業中,哪怕是西北和遼東等地並不算太平,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那些商人們會自動忽略其中的風險。

周重對商人們的心態十分清楚,而且他也知道,想要讓商人們看到毛紡織和罐頭產業中的利益,光靠朝廷嘴上說是沒用的,必須讓對方看到實實在在的金錢收益,而且還不能輕易的讓那些商人取得這些利益,畢竟太過容易得到的東西,總會讓人懷疑它的價值。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周重並沒有急着向外宣傳羊毛紡織和罐頭的事,而是先由朝廷出資,在寧夏、大同、宣府等地分別建造了毛紡織作坊和罐頭作坊,另外趙王府名下的南洋商會,以及正德的內府,也同樣在宣府那裡建造了這兩種工廠,同時開始向草原上的牧民大量收購羊毛和各種肉類。

商人們是世界上消息最爲靈通的一類人,任何有關商業的信息變動都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至於朝廷、內府和南洋商會的大動作,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特別是他們收購羊毛和肉類的舉動,更讓所有人都感到不解。

一來這時候正處於夏天,天氣十分的炎熱,這種天氣裡大量的收購草原上的肉類,就必須花費大量的食鹽醃製,可是現在在大明的鹽價並不便宜,若是用來大量的醃製鹹肉,最後恐怕會虧本。至於羊毛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在草原上本來就是無用之物,和垃圾差不了多少,現在朝廷三方大力收購,簡直就是拿錢往水裡扔!

如此僅僅是朝廷和正德的內府,也許還有人會猜測這可能是朝廷對草原要進行什麼舉動,甚至是爲了拉攏草原上的部落,所以纔會做出這樣虧本的舉動。但是現在連南洋商會也加入進去,這個商會藉着海貿之利,已經成爲大明最大的海上商會,而且這幾年也一直在大明國內發展,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生意,很少有賠錢的時候,現在這個商會竟然也跟着朝廷一起收購羊毛和肉類,這其中肯定有什麼隱情。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少聰明人,特別是商人之中的聰明人數量更多,他們察覺到朝廷收購羊毛和肉類的舉動有異常後,立刻就發動一切的渠道去探聽消息,結果在周重刻意的放水之下,羊毛紡織和罐頭生產的消息終於被有心人打聽到了,甚至還有個別手眼通天之輩,竟然得到了羊毛紡織和罐頭生產的核心技術。

大明的絲綢和棉布都是海貿的暢銷品,不過絲綢雖然精美,但產量有限,棉布雖然潛能巨大,但受限於棉花產量,所以產量也到達了一個極限,現在又多了一個羊毛織成的布匹,這對於所有商人來說,無異於又多了一條財路,另外罐頭這種食品就更不用說了,只要生產出來,根本不愁賣,畢竟大明雖然富裕了不少,但肉類的價格卻是居高不下,若是能夠把草原便宜的肉類運到大明國內,其中的利益就算是瞎子都能看的出來。

ps:

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163章 宣旨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32章 神機營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322章 炫耀第257章 遊泰山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422章 烤番薯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489章 晉商(上)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446章 搏虎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182章 去京城?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83章 拖延第205章 瓦倫船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21章 談判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131章 送行(下)第381章 樸靈珠第271章 一場戲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69章 拐賣人口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245章 家人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77章 發行紙幣
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83章 入股商會(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249章 壽寧候與建昌候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163章 宣旨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32章 神機營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322章 炫耀第257章 遊泰山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422章 烤番薯第307章 港口利益第389章 逼迫朝鮮士族第238章 忽悠正德(下)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285章 過年守歲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489章 晉商(上)第19章 知交好友(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446章 搏虎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412章 軍校的構想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182章 去京城?第399章 古今思想的碰撞第319章 朱允炆的後人第60章 做賊的教士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83章 拖延第205章 瓦倫船第523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上)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521章 談判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478章 應州之戰(上)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131章 送行(下)第381章 樸靈珠第271章 一場戲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96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上)第69章 拐賣人口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4章 花巷別院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245章 家人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117章 拖延時間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77章 發行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