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

不一會的功夫,外面等候的嚴嵩也來到了這個小房間裡,說起來這段時間中央銀行可謂是出盡了風頭,經過中央銀行的整合後,全國各地的商業銀行全都煥然一新,吸引不少人將錢財存入銀行之中,另外銀行發行的鈔票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每發行一兩銀子的鈔票,就相當於爲國庫增加了一兩的收入,也正是有了這些收入,周重纔敢大膽的對草原實施經濟與軍事的雙重入侵,否則只靠大明原來的國庫,支持這樣的行動還是十分吃力的。

在座的楊廷和等人都認識嚴嵩,只見對方進來向他們行了一禮後,這纔開口介紹道:“各位大人,現在銀行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已經將十四錢莊完全變成新式的銀行,而且這些銀行都受到中央銀行的監管,之前朝廷通過這些銀行發行了鈔票,除了個別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已經有鈔票在流通,而且這些銀行的分行也遍佈整個大明,每個州府都有銀行在運營,甚至有些大一些縣城也同樣有銀行,相信過不了幾年,大明的縣城一級也都會有銀行!”

聽完嚴嵩的介紹後,楊廷和等人都是滿意的點了點頭,本來不少官員還對朝廷開辦銀行有些異議,認爲這是在與民爭利,甚至丟了朝廷的臉面。不過隨着中央銀行發揮出它的作用,大明的貨幣開始規範起來,商品流通速度也越來越快,朝廷的稅收同樣也忽然出現一個大增長,這些都是銀行的功效。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官員都已經認可的銀行這個新生事物。

周重聽完也同樣滿意的一笑,銀行是整頓吏治的利器之一,現在銀行做好了準備,接下來也就該進入正題了。王瓊等人也都明白周重讓嚴嵩進來介紹銀行的原因,因此一個個都是坐在那裡微笑,唯獨楊廷和雖然猜到周重要做什麼。但他卻不知道周重要具體怎麼做,更不知道銀行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不錯,現在銀行的發展已經達到了本王之前預期,那麼接下來也就可以開始整頓吏治的第一步,現在本王宣佈,日後大明所有官員俸祿的發放。全都由銀行代爲發放,朝廷會把他們的俸祿存入銀行之中,到時官員需要親自去銀行去取。”

周重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對於官員的俸祿,自從建國之初到現在都沒有漲過,可是現在大明物價早已經不是建國之初的那樣,所以本王已經命人考覈了物價。重新制定了各級官員的俸祿,比之前的俸祿要高上不少,足夠官員過上體面上的生活,不過若是日後再有人敢貪墨的話,那就不要怪本王不客氣了!”

聽到周重的這些話,王瓊等人早都有心理準備,所以表現的倒也很是平靜,不過楊廷和聽到這裡卻是臉色大變,當下站起來道:“監國,此事老臣覺得不妥。大明官場上習氣早已經形成多年,非是幾道法令就可以清除的,所以還請監國大人三思而行啊!”

“首輔大人所說的本王自然明白,不過也正是大明官場上積弊已久,所以纔要用這種雷霆手段才能清除。從今日起,都察院都御史與內閣大學士品級相同,各地監察御史品級從正七品提升爲從五品,錦衣衛暫時歸都察院節制,若是各地的監察御史發現有官員貪污受賄,可以直接命錦衣衛將其抓獲送入京城,由刑部親自審問!”周重語氣森嚴的再次開口道,他的岳父王倫已經升任左都御史,另外還有一位右都御史,兩人在事前已經被周重提前告知,所以聽到這些並不感到意外。

楊廷和聽到周重的這些話卻是臉色大變,都察院本來就有監察天下百官的職能,大明對都察院也尤爲重視,除了京城的都察院裡的御史外,各地又分爲十三道監察御史,加起來共有上百人,這些御史雖然品級不高,但手中的權力卻是極大,只是御史只能監察和彈劾,並沒有直接抓人的權力,現在周重提高了監察御史的品級,又讓各地的錦衣衛聽從監察御史的命令,如此一來,這些監察御史手中的權力就太大了,再加上能坐上御史的位置的人大多都是又臭又硬,把名聲看的比任何東西都重,現在這些人手中有了抓人的權利,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貪污而落網。

不過還沒等楊廷和出言反對,接下來周重再次提出幾條改革的方案,比較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打破官員與小吏之間的壁壘,允許小吏升任爲官員,而且日後無論是通過科舉的進士還是國子監裡的生員,他們都需要在地方上擔任一定年限的小吏,只有在小吏的職位上做的合格了,纔可以由小吏提升爲官員。

除此之外,周重還提出擴充戶部的稅務司,不但在各州府設立稅務部門,甚至連縣一級也要設立專門的稅務司,日後大明的稅收都將收這些專門的稅務司收取,不再由當地的官府代爲徵收,而且稅務司還將與銀行掛鉤,收到的稅收全部存入銀行,同時稅務司也要受到監察御史的監管,可以說在這種監管之下,當地的官員基本沒什麼機會再接觸最容易發生貪污的稅收,至於地方官府平時所需的財務,則必須上報給州府,州府雖然可以做出決定,但事後必須上報朝廷備案,誰批准的誰負責,雖然過程繁瑣了一些,但卻可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管。

周重講話的速度很快,而且不時將一些事情吩咐給一些人負責,比如銀行方面由嚴嵩來負責,都察院則由王倫負責,戶部的稅務司則由張彩去負責,這些人事先都已經被周重單獨叫過去商議了好長時間,所有分歧和細節都已經補充完畢,所以都答應的十分乾脆,這也讓楊廷和根本沒有任何插嘴的機會。

一直等到周重把所有關於整頓吏治的事情吩咐完畢後,楊廷和這才終於有機會站起來道:“監國,大明官場上雖然有些弊端,但卻不可操之過急,還望監國以大局爲重,萬不可貿然行事啊!”

“首輔大人多慮了,對於整頓吏治這件事,本王早已經思慮多時,爲此也做了無數的準備,斷然是不會失敗的!”周重十分自信的道,在正德沒有去宣府之前,他就已經開始爲改變大明現狀做準備了,現在總算是到了實際實施的時候,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

“這……”楊廷和看到周重臉上的堅決之色,又看了看周圍的焦芳、王瓊等人臉上的自信,這讓他也不禁暗歎一聲,自己之前應該早就有心理準備的,只是事到臨頭,卻還禁不住有些慌張,畢竟想要將大明的積弊一掃而空,這不但需要超人的才能,同時也需要超凡的決心,自己並不具備這樣的才能和決心,也許眼前這些人真的會給大明帶來一些改變。

“唉~,即如此,老臣也再無可言,只希望監國以大局爲重,萬不可操之過急,另外上天有好生之德,望監國體察天心,能夠少造一些殺戮!”楊廷和說完這句話後,臉上忽然露出一種灰敗之色,因爲他知道若是按照周重這種雷霆手段整治官場,恐怕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因爲伸了不該伸的手而犯罪,到時爲了威脅其它官員,周重肯定會從重處置,恐怕到時大明會人頭滾滾,這也許是大明自立國之後,官場上最大的一場殺戮了。

楊廷和的猜測的確沒有錯,周重想要推行改革,首先要整頓吏治,而這事關所有大明官員的利益,所以在推行之初,肯定會遭到強大的阻力,只是對於這些,周重早就做了心理準備,所以當他整頓吏治的幾項改革在幾天後開始實施時,哪怕是每天朝堂上有無數的官員反對,但周重卻都是冷着臉絲毫不退讓,直到這時大部分的官員才發現,平時這位笑呵呵沒有絲毫架子的趙王,其實比皇帝陛下要強硬的多。

周重想要讓改革順利的推行下去,自然不可能讓朝堂上一直這麼吵下去,所以在幾天之後,周重就開始了自己的反擊,先是朝堂上那幾個反對最爲激烈的大臣貪污腐敗的事情敗露,而且人證物證確鑿,結果這些人全都被抓進大理寺待審。這些可不是周重的栽贓陷害,而是確確實實的真事,其實說起來大明的官員就沒一個是乾淨的,只要是認真查起來,哪怕是楊廷和這個內閣首輔都有罪,關鍵是周重願不願意去查?

第258章 豆腐宴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53章 平妻?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90章 晉商(中)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112章 錦衣衛?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0章 少女靈芸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303章 偷襲(上)第311章 祭拜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447章 巧合第234章 望遠鏡第94章 一封書信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8章 菜市場第51章 變個“戲法”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3章 不告而別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04章 偷襲(下)第514章 京觀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
第258章 豆腐宴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53章 平妻?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490章 晉商(中)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263章 楊虎造反(下)第333章 朝鮮政變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93章 兩個有秘密的人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78章 接管稅所(下)第477章 發行紙幣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65章 吳山的答覆(上)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78章 北港茶樓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450章 增加監軍科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112章 錦衣衛?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35章 雪夜救治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10章 少女靈芸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303章 偷襲(上)第311章 祭拜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184章 辣椒成熟了(下)第447章 巧合第234章 望遠鏡第94章 一封書信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382章 樸成樹的變化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8章 菜市場第51章 變個“戲法”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3章 不告而別第242章 與正德一起忽悠內閣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423章 朝鮮勞工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304章 偷襲(下)第514章 京觀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