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

蘇州城北的一座高門大宅,上懸着一座匾額,上寫“祝府”兩個大字,若是懂書法的人看到這座匾額,肯定會撫手大讚一聲“好字!”。

今天祝府的門前車水馬龍賓客滿門,一個個頭戴儒巾,身穿襴衫的讀書人或步行或乘車,從蘇州各地匯聚到這座大宅前,遇到熟悉的朋友時,立刻會上前打招呼,然後拱手相讓的進入祝府。

這座祝府的主人身份可不簡單,他正是許慎中的老師祝枝山,與唐伯虎同爲吳門四才子之一。另外祝枝山的出身也不簡單,他的外公名叫徐有貞,因爲擁立明英宗復位有功,被封爲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一時間權傾朝野,可惜後來與另外兩個實權人物交惡,結果被流放爲民,後來一直居住在蘇州。

徐有貞才華蓋世,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研究,而且還是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祝枝山小時候就一直跟着徐有貞學習書法,後來祝枝山能夠成爲吳門書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與徐有貞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除了徐有貞外,祝枝山的祖父祝顥也很有名氣,同樣以書法聞名蘇州,而且還做出布政使右參政,可以說祝家也算是官宦人家,再加上家中濃厚的書法氛圍,使得祝枝山從小就受到薰陶,五歲時就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就會作詩,成爲聞名遠近的神童。

三十三歲時祝枝山又考中舉人,這時他已經成爲蘇州年輕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不過在考中舉人後,祝枝山的好運像是一下子被用光了一般,一連三試禮部都沒有成功,到現在他已經四十多歲了。按照原來的歷史上,祝枝山一生七試禮部,最後才得了個知縣的小官,也就是說,祝枝山還要在家裡再等上十幾年纔可能實現他爲官的夢想。

今天是祝枝山四十四歲的生日,雖然他在科舉上受到了幾次挫折,但這並不妨礙祝枝山在當地的聲望,特別是祝家也是當地的富豪,祝枝山爲人風趣灑脫,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因此在當地的讀書人中人緣極好,唐伯虎、沈周、劉珏、都靈等蘇州名士都是他的知交好友,因此祝枝山做壽,蘇州當地的讀書人幾乎都來了。

祝枝山帶着幾個學生站在門前迎客,其中許慎中也在其中。今天剛剛四十四歲的祝枝山身材胖大,在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很是顯眼,方面大耳獅鼻闊口,看起來有種豪邁的氣勢,頜下留着半尺長的油亮鬍鬚,右手時不時的捋着鬍鬚,可能是因爲做壽的原因,祝枝山的臉上一直笑呵呵的,時不時的與熟人拱手行禮。

等到客人到齊之後,壽宴立刻開始,祝枝山帶着學生挨個給每個桌子敬酒,最後這纔來到內廳,這裡只擺了一桌酒席,坐着的也都是祝枝山的知交好友,比如唐伯虎、文徵明、楊循吉等人全都在座。

祝枝山今天也十分高興,與這幾個知交好友邊喝邊聊,氣氛也十分熱烈,不過就在喝到興頭上時,祝枝山的幾個學生進來送上自己的賀禮。

本來在賓客到來時,都會立刻把壽禮送上,不過在這個尊師重道的年代,學生與老師的關係其實和父子差不多,因此謝慎中他們這些學生並沒有立刻把自己準備的壽禮送上,而是要當着老師朋友的面一起送上,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孝心。

“老師,這是弟子從南京尋來的一副字,是米芾的《方圓庵記》,特來獻於老師!”第一個弟子獻上自己準備的壽禮道,雖然他竭力做出一副平靜的樣子,但卻語氣中卻仍然帶上一絲得意。

聽到是米芾的字,祝枝山和唐伯虎等人也都是一驚,急忙把這副字打開觀看,結果邊看邊是驚歎。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在書法上的成就很高,特別是明代的文人士子對米芾格外推崇,祝枝山的書法就深受米芾的影響,而且他一直想要收藏一副米芾的字,可惜卻一直未能如願,由此可知米芾的字是多難得,因此獻禮的學生自然也有驕傲的理由。

“好~好!良寬你的眼光不錯,這的確是米芾的真跡,想必花了不少的銀子吧?”祝枝山等到朋友們都看完米芾的字後,這才一臉欣慰的對站在下面的學生道。

“學生爲老師準備壽禮,自然不能馬虎,而且就算是花再多的錢,能夠買到一副米芾的真跡,也算是值了!”聽到老師的誇獎,這個名叫良寬的學生一臉興奮的道。他家中是蘇州城有名的富商,只要能讓老師高興,花再多的錢他都不在乎。

祝枝山也知道良寬家中的情況,再加上對方又是自己的學生,因此讓人把字收起來,等日後有空了再拿出來好好欣賞,接下來是其它學生上前獻壽禮。

祝枝山以書法聞名蘇州,因此許多年輕的學子都想登門拜師,不過祝枝山雖然性情隨和,也經常指點別人書法上的不足,但對收弟子還是很嚴格的,再加上一些弟子早已經出仕爲官,因此今天當面送上壽禮的學生只有七人。

這些學生中貧富不一,送的壽禮也各不相同,有錢的學生如良寬,送的都是名貴的字畫古玩等,沒錢的學生送的壽禮卻都很是平常,甚至有人只將自己寫的一篇賀壽詞送上,祝枝山也沒有半分嫌棄,依然笑呵呵的誇獎幾句收下,對於他來說,這些壽禮無論是什麼,都是學生的一片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行,至於禮物的貴賤根本無所謂。

很快就輪到許慎中送上自己準備的壽禮,只見他上前幾步,躬身向祝枝山行了一禮道:“恭祝老師松鶴延年,弟子爲老師準備的賀禮乃是一本書稿,因爲時間倉促,最後由弟子和兩位好友分別抄寫,因此算是我們三人一起的壽禮,只可惜他們遠在松江,無法趕來蘇州,特地讓弟子代他們向老師祝壽!”

“哦?書稿?”祝枝山聽到這裡有些驚訝,當下接過計慎中裝着書稿的盒子放在桌上,然後輕輕的打開,入目則是三個大字——《西遊記》。

“這……這難不成就是這段時間引起無數人爭相傳抄的西遊記書稿嗎?”祝枝山旁邊的唐伯虎看到書稿的名字,當下也是十分驚訝的道。唐伯虎是個三十多年的中年人,長相儒雅俊秀,只是精神看起來並不太好。

唐伯虎比祝枝山小十歲,今年才三十四歲,可以說正處於一個男人的黃金時期,但是因爲四年前的考場舞弊案,將他的科舉之路已經完全被堵死,家中妻子也離他而去,這讓唐伯虎大受打擊,心境和性格也發生了變化,平時遊戲人生,忘情于山水詩畫之間,生活所需也全都靠賣畫得來,可以說是十分的不得意,因此眉目間總是帶着一股鬱結之氣,再加上對酒色也不怎麼節制,因此精神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沒錯,這正是西遊記的書稿!”只見祝枝山拿起盒子中的書稿看了幾下,忽然發現不對,“咦,這些書稿怎麼會這麼多,這西遊記不是隻有前十回嗎?”

隨着說書人的流傳,以及周重把前十回的書稿放了出來,現在西遊記已經不再侷限於松江一地,而是傳到南京、蘇州等地,而且在民間和讀書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特別是那些讀書人,都爭相抄寫西遊記的前十回書稿,可惜因爲時間太短,書稿流傳出去的不多,因此很多讀書人想抄都沒地方抄。

祝枝山和唐伯虎也僅僅是在一個朋友那裡看過書稿,兩人都對這本書極爲喜愛,甚至一連幾天賴在那個朋友家不出門,一直把十回看完了纔回來。現在拿到西遊記的書稿,這讓他們都是十分高興,桌上其它的人也都聽說過西遊記的大名,於是紛紛圍上來觀看。

看到幾位長輩表現出對書稿的喜愛,許慎中卻是笑着解釋道:“啓稟老師,前段時間學生去了松江探望父親,剛巧遇到西遊記的作者,此人姓周名重字文達,是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俊彥,學生與文達一見如故,於是就向他抄寫了西遊記的書稿……”

許慎中把自己與周重相識的經過,以及與鄭經、周重三人一起抄寫西遊記的事全都向祝枝山講了一遍,特別是當在坐的衆人聽到這些書稿竟然有三十回,比市面上流傳的要多出大半時,更引起無數人的羨慕,其中唐伯虎更是直接向祝枝山預定,一定要讓他第一個抄寫一遍,他願意拿自己的一幅畫做交換,惹得祝枝山是哈哈大笑。

就在許慎中藉着西遊記在壽宴上大出風頭的時候,松江城周府的門前,一輛看上去很是普通的馬車停在那裡,周重手中提着一個包袱,揮手向站在臺階上的徐管家告別,然後一個健步上了馬車,隨着車伕的一聲鞭響,馬車緩緩的離開了周府。

PS:今天是上三江的第一天,希望手中有三江票的書友,可以投老魚一票,謝謝了!

第443章 謠言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89章 送大禮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205章 瓦倫船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269章 立威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332章 安東衛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88章 回家第90章 鬧鬼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304章 偷襲(下)第304章 偷襲(下)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2章 負債累累第332章 安東衛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332章 安東衛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112章 錦衣衛?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62章 攻陷果阿
第443章 謠言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432章 石見銀礦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52章 劉謹倒臺第424章 兵發江戶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124章 辣椒發芽了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517章 冷酷者賽利姆第151章 焦炭與木炭之爭第190章 奇拉瓦一家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73章 兵力集結完畢第306章 無恥的阿方索第262章 楊虎造反(上)第289章 送大禮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535章 清江浦之亂(下)第4章 再無瓜葛第160章 王倫與唐伯虎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第355章 烽火四起的朝鮮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91章 花園捉鬼第452章 隔離江彬第494章 朵顏三衛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205章 瓦倫船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03章 偷襲對偷襲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269章 立威第496章 改革開始了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527章 草原攻略開始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36章 要動手了第332章 安東衛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88章 回家第90章 鬧鬼第176章 一百多個賠錢貨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20章 江彬入京第268章 戴罪立功第304章 偷襲(下)第304章 偷襲(下)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45章 無聊的正德第2章 負債累累第332章 安東衛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332章 安東衛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38章 船隊歸來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112章 錦衣衛?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462章 攻陷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