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

正德走了,而且像他告訴周重的那樣,他僅僅只是在天津港停留了兩天,這兩天裡他也只見了周重一個人,然後也沒有去北京,而是直接乘船去了遼東,再由遼東去捕魚兒海,那裡的大明軍隊已經休養多時,正在醞釀着一次對韃靼的滅國之戰,這需要正德親自去指揮。

另外正德在離開之前,又下了一道聖旨,那就是封周重的兒子朱載垣爲太子,若是他去世時,朱載垣沒有成年,那麼皇位就暫時由周重接任,若是朱載垣已經成年,那麼就由他接任大明的皇位。

內閣接到正德這道確定了太子的聖旨後,全都是鬆了口氣,畢竟皇帝常年在外征戰,天知道會在什麼時候出意外,若是國中沒有太子,那麼到時肯定會引發一場動亂,哪怕是有周重這個監國在,恐怕也阻止不了全國各地的那些藩王,現在大明終於有了太子,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正德第二天死了,他們也根本不用擔心。

另外值得的一提的是,內閣並不知道正德日後不再回京城的事,否則若是知道的話,他們肯定會更加高興,因爲在他們看來,周重現在更像是一個皇帝,而正德卻胡鬧的像個孩子,現在既然正德能夠在軍隊中做的不錯,那就繼續做下去好了,反正大明的朝政也不需要正德插手。

正德離開天津的時候,周重也還沒有回北京,所以在對方離開時,他也站在碼頭上爲正德送行,甚至他已經感覺到了,這恐怕是自己與正德最後一次見面了。

其實對於正德下定決心不回北京,甚至從實際上放棄皇帝的權力,除了是受到江彬與劉良女的背叛外,正德其實也在擔心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他與周重之間的關係,也正是這件事,使得他最終下定決心不再回京城。

正德不是個好皇帝,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不過自從正德去了宣府,周重接管大明的朝政後,整個大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場上,都因爲周重而出現了極大的改變,而且這些改變更加有利於大明的發展,短短几年時間,整個大明幾乎是煥然一新,農工商各個方面都爆發出極大的活力,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至少在遇到自然災害時,不再有人背井離鄉的逃難了,光是靠着家中的存糧,就足夠他們度過荒年也。

也正是周重做的如此出色,把正德之前的作爲立刻襯托的荒唐不堪,甚至不少人都認爲,若是由趙王殿下坐上皇位的話,大明肯定早就變得十分富強了,至於正德這個不稱職的皇帝,最適合的還是去騎馬打仗,所以還不如早早的把皇位傳給趙王殿下。

剛開始的時候,上面的這些流言還僅僅是在民間小範圍內傳播,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連官場和士林中也開始有這些言論,這就對周重十分不利了,畢竟他再怎麼說也只是一個臣子,現在的聲望竟然超過了正德,而且還有這種忤逆的傳言流出,若是正德心中猜疑的話,很可能會引來兄弟相殘的慘劇。

不過幸好正德十分的重感情,特別是對於自己這個最親的兄弟,他幾乎是無條件的相信,當他在遼東聽到這些流言時,也僅僅是一笑而過,並沒有放在心上,甚至江彬曾經有一次在正德面前提起這件事,結果被正德訓斥了一頓,因爲他相信自己的弟弟不是那種人。

也正是因爲正德的信任,所以周重在朝堂上才能站穩腳根,同時也可以對大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雖然這些改革遇到不少的阻力,甚至還有不少人故意挑撥周重與正德的兄弟之情,但是卻都沒有成功。

不過正所謂世事無常,正德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前段時間深受他尊敬的寧王竟然忽然叛亂,這讓正德在感情上受到極大的打擊,更讓正德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剛剛平定了寧王叛亂後,竟然在無意間撞破了江彬與劉良女的姦情,這兩人一個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一個是他最寵愛的女人,可是他們卻雙雙背叛自己,這讓正德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正德在感情上接連兩次受到巨大的打擊,這讓正德開始懷疑身邊的一切,甚至連周重也開始懷疑,之前他並不在意的那些流言,也忽然在一瞬間感覺刺耳起來,雖然理智上他覺得周重不會背叛自己,但是內心中卻依然無法完全相信周重,更何況現在周重把持着朝廷的大權,又建立了大明的海軍,可以說若是周重發動叛亂的話,絕對可以把正德拉下皇位。

正德知道他這麼懷疑自己的親兄弟是不對的,但是感情受創的他卻還是無法控制自己,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放棄自己手中的兵權,完全將整個大明交給周重,而他只需要控制住自己的軍隊,然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也就不會妨礙到周重在朝中施展手腳,而且周重也就沒有了對付他的理由。

對於正德的這種心思,周重其實也猜到了,但是他卻不知道該怎麼勸說正德,畢竟對方經歷了數次背叛後,根本經不起再一次的背叛,所以正德才選擇了遠離大明的政治核心,將所有大權都交給他,若是這樣周重還要發動叛亂,那正德就只能自認自己瞎了眼睛了。

周重當然不會背叛正德,他也對皇位沒什麼野心,更何況正德不能生育,日後這個皇位肯定是他兒子的,所以周重根本沒有背叛正德的理由,甚至他應該是最擔心正德安全的一個人,因爲若是正德發生意外,別人很可能會懷疑他的頭上,周重可不是一個喜歡背黑鍋的人。

想到正德離開的原因,站在天津港的周重也不禁嘆了口氣,雖然他並不喜歡皇家的氣氛,總感覺皇宮中少了一些人情味,但是處在他這個位置上,已經讓他沒有其它的選擇,他的兒子日後肯定要接任大明的皇位,既然如此,那他就只能將大明打造的更加強盛,哪怕是兒孫中出現了昏庸之輩,也能讓大明有底氣多撐一段時間。

幾個月後,到達捕魚兒海的正德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正要對韃靼發動最後的滅國之戰時,一個震驚草原的消息傳來,韃靼小王子在病牀上躺了數月後,終於撐不住了,幾天前死在了他的汗帳裡,而他的幾個兒子爲了爭奪汗位,竟然大打出手,韃靼汗國在眨眼之間就分裂成爲幾個勢力,彼此之間征戰不休。

草原的汗位傳承一樣都是如此,每當一個汗王去世時,他的幾個繼承人都會爭奪汗位而大打出手,這可能也是草原人的傳統了,只有最後勝出的人,纔有資格坐上大汗的位置。不過這樣的爭鬥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甚至可能會讓草原分裂上百年,但是每當有一位雄才大略的草原首領統一草原之時,就會給南方的中原王朝造成巨大的威脅,比如突厥、蒙古等國,都是這種分裂又統一後的產物。

不過韃靼小王子在這個關鍵時刻去世,對於大明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正德再次增加兵力,一舉動十五萬大軍,從捕魚兒海和宣府、寧夏三個方向進攻草原,同時大明也在向草原各部落招降,只要願意歸順大明的部落,就可以受到大明的保護,而且還可以優先與大明朝廷交易。

可以說這次進攻韃靼並不僅僅是用武力在征服,同時也是在用經濟與文化入侵草原,經過之前數年的交易,草原的各個部落都與大明有着密切的貿易關係,大明的商品也已經進入到草原的各個角落,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部落與大明的關係也有所改善,再加上現在大明的武力強盛,草原各部族根本無法抵抗,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投降就成爲那些部落最英明的選擇。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三路大明軍隊進入草原之後,開始前半個月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這些部落都是距離大明最近,平時與大明的關係也最爲密切,他們在面對大明的軍隊時,也是投降最快的,甚至寧夏那邊的軍隊爲了收編這些投降的部落,不得不延緩了行軍速度。

等到進入草原的腹地時,三路大明軍隊終於遇到了一些抵抗,特別是韃靼小王子的幾個兒子,他們雖然內鬥不休,但也知道現在若是不聯合起來的話,最後只能一起滅亡,只可惜他們之間有分裂已經成爲事實,哪怕再次聯合起來,也根本無法完全信任對方,各方勢力牽扯之下,軍隊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戰力,前期數次與大明軍隊交戰,都被打的大敗,甚至連韃靼小王子的一個兒子也戰死在戰場上,而且大明的三路大軍也開始向韃靼的核心肯特汗山匯聚,若是等到大明佔據這裡,那麼韃靼汗國也就相當於滅亡了。

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6章 收買人心第65章 欺人太甚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12章 錦衣衛?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82章 去京城?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98章 船艙旖旎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254章 巧合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502章 夜襲第514章 京觀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257章 遊泰山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80章 出貨榜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36章 吳山醒了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87章 除掉周重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520章 賽利姆父子的交談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10章 少女靈芸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11章 祭拜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0章 送行(上)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1章 破產之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63章 鄭氏一家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
第352章 正德與葡萄牙人的初會第162章 入京做畫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146章 有人鬧事第20章 秀才們的影響力第275章 驚見唐伯虎第204章 足利義材第16章 收買人心第65章 欺人太甚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112章 錦衣衛?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336章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182章 去京城?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98章 船艙旖旎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206章 瑾萱的誤會第254章 巧合第122章 中介與保險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502章 夜襲第514章 京觀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257章 遊泰山第30章 災民來了(下)第80章 出貨榜第474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36章 吳山醒了第532章 軍隊之弊第393章 倭國拉鋸戰第486章 入侵草原計劃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97章 葡萄牙人的擴張(下)第506章 亂行伊始第350章 難得的悠閒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87章 除掉周重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520章 賽利姆父子的交談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01章 送給正德的禮物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505章 野豬皮的祖先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150章 招聘歐洲工匠第314章 周海沒死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10章 少女靈芸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341章 對馬島之戰(上)第186章 倭女引發的誤會第448章 抵達京城第311章 祭拜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44章 伏擊倭人第342章 對馬島之戰(下)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30章 送行(上)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144章 豹房召見(上)第128章 回松江(下)第223章 寧王朱宸濠(下)第449章 加封趙王第1章 破產之家第385章 正德的大沙盤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210章 謝靈芸想通了第63章 鄭氏一家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