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應州之戰(中)

韃靼小王子被王勳的主動迎戰給嚇住了,猜不清是因爲大明的軍隊太過強大,還是因爲大明軍隊已經設下了陷阱?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進攻還是該防守。

不過對面的王勳卻知道自家的情況,而且他也是個老於軍事的將領,看到對面的草原人猶豫不決,當下也是大喜,立刻命令軍隊發起衝鋒,而且還是不計傷亡的猛衝猛打。

結果韃靼小王子看到衝殺過來的大明軍隊如此勇猛,再次嚇了一跳,以爲大明軍隊真的比以前強上數倍,所以纔有如此勇氣主動衝鋒,這讓韃靼小王子也不敢與大明軍隊硬拼,只是讓手下的軍隊佈置下防禦隊形,與大明軍隊中規中矩的打起了攻防戰,只不過以前都是他們攻大明防,這次卻是完全的顛倒過來了。

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騎兵擅攻而不擅守,現在韃靼小王子捨棄自己的長處,讓士兵們防守,自然是吃了點虧,再加上大明的軍隊帶着不少火器,火炮與火槍齊射之下,更讓草原騎兵們傷亡不少,不過大明的軍隊在整體素質上與草原騎兵還是有些差距,因此等到草原騎兵適應了大明的戰法後,很快就扳回了劣勢,雙方在應州城下一攻一防,倒也打的有聲有色,最後打了整整一天時間,誰也沒能奈何的了誰。

剛開始的時候,韃靼小王子被大明軍隊的猛衝猛打,以及犀利的火器給嚇了一跳,但是等到打了一整天后,韃靼小王子忽然發現自己上當了,眼前這支大明軍隊根本不是什麼大明精銳,戰鬥力雖然比以前強了些,但那也是靠着火器之利,而且在人數上也比自己一方的要少,若是剛開始時自己就下令騎兵衝鋒,恐怕現在他早就應該在應州城中慶功了。

韃靼小王子雖然明白自己上當了。但這時卻已經是黃昏時分,而且兩軍已呈膠着的狀態,想要分開都不容易,更別說讓騎兵衝鋒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韃靼小王子也只能仗着自己人多馬快,把王勳的軍隊給包圍起來,不過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草原人大多都有夜肓症,根本不敢夜戰,所以只能暫停攻擊,打算明天天亮時再報今日之仇。

說起來也是天佑大明,王勳被包圍之後,晚上雖然想趁夜突圍。可惜草原人的防守也十分嚴密,哪怕是受到夜肓症的影響,王勳依然沒能衝出來。不過就在王勳感到絕望之時,在凌晨時分卻又出現了轉機,天地間忽然起了一場大霧。超過一丈就再也看不清前面的東西了。

看到這場大霧,王勳也是大叫一聲“天助我也”,然後帶着軍隊就衝殺進了草原人的軍隊中,結果霧中不辯敵我,草原人根本連兵將都找不到,最後竟然讓王勳衝殺了出去,雖然大明軍隊也有不少人失散在霧中。但至少大部分人都衝出來了。

經此一戰,大明與蒙古人都損失不小,特別是當王勳他們趁着大霧衝殺出來時,因爲雙方都像瞎子一樣,經常遇到有大股的部隊落到人家的大部分中,甚至其中一股蒙古人竟然還跟着王勳的軍隊進入到大明的軍營中。下場悽慘無比。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清晨的交鋒雖然時間不少,但帶來的傷亡卻很大,最後經過統治,大明的軍隊損失了三千多人。蒙古人那邊也差不多,算起來還是大明軍隊佔了便宜。

三千人的傷亡,對於王勳來說已經是損失極大了,而且昨天一戰他也沒有吃虧,可以說已經完美的完成了正德交待的任務,接下來只需要藉着營寨之利與韃靼小王子對峙,然後等待援軍到來,到時蒙古人自然會退去。

但是王勳卻還是小看了正德,就在他與韃靼小王子剛剛對峙沒幾天,忽然又接到正德的命令,這次依然是命他主動出擊,不過這次正德倒是還有點良心,他告訴王勳,自己已經調集了周圍的宣府、遼東等邊軍支援,馬上就會趕到應州,所以王勳只需要放心大膽的與韃靼小王子纏鬥,只要援軍一到,甚至可以全殲蒙古騎兵。

這次接到正德的命令,王勳依然感覺有些不靠譜,畢竟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天知道那些援軍會在什麼時候趕到,萬一自己出戰了,那些援軍在路上耽擱了,到時自己一方都死光了,人家才趕來,那就只能給自己收屍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君命難違,更何況還是在戰場上,正德又給自己加封了一個大將軍總兵官,所以他下達的命令可是真正的軍令,若是王勳抗命不遵的話,那麼正德砍了他絕對沒有人敢說什麼。

萬般無奈之下,王勳只能再次主動出擊。說來也十分有趣,韃靼小王子上次吃了點小虧,卻又讓王勳從包圍中逃了出去,這讓他差點氣炸了肺,好不容易經過幾天的休養,他正準備一舉用騎兵衝跨王勳的軍營之時,卻萬萬沒想到,王勳竟然再次主動從軍營裡拿了出來,這種完全不守規矩的打法讓韃靼小王子也是摸不到頭腦,甚至差點再次吃虧。

不過正所謂可一不可再,上次王勳出其不意打了韃靼小王子一個措手不及,這次主動出擊雖然也讓韃靼小王子吃驚,但卻很快反應過來,當下指揮着自己的騎兵分段衝擊,結果很快就把王勳的軍隊衝成了幾段,再次包圍起來。

雖然王勳也算是一員良將,但是他手中的大同軍本來就不如草原騎兵精銳,再加上人數上也不佔優勢,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部隊被分割包圍,最後連他自己也陷於草原人的包圍之中,無論他如何衝殺,最後卻還是逃不過草原人的快馬,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他身邊的將士也是越來越少,估計也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

眼看着自己身邊的兄弟一個個死去,皇帝陛下在命令中許諾的援軍卻還沒有任何蹤影,這讓王勳也是又氣又怒,雖然嘴上不敢罵正德,但其實心裡卻已經把這位不靠譜的皇帝罵了個遍,不過很快他也沒時間罵了,因爲他這個總兵也要親自上陣殺敵了,身邊的家奴已經不足以保護他的安全了。

不過王勳倒不愧是一員良將,哪怕是在這種絕境之下,他也依然堅持着沒有投降,甚至帶率領着自己的親兵殺透幾重包圍,收攏了一些被分割開來的大同兵,最後竟然讓他堅持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之時,韃靼小王子再次下令猛攻,這次王勳才真正的堅持不住,眼看着就要全軍崩潰,而戰場上若是軍隊崩潰,那麼接下來就是一場殘酷的大屠殺,因爲沒有組織的軍隊其實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也就是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英明神武的正德大帝終於騎着汗血寶馬,踏着七彩雲彩,帶着大批的援軍趕到了。而且正德也一眼看出王勳即將敗亡的慘狀,當下沒有任何耽擱,立刻命令援軍衝擊,而且他也身先士卒,隨着大軍衝殺了過去。

本來已經抱着死志的王勳看到迎着朝陽趕來的援軍,當時也是眼睛一熱,差點激動的大哭起來,特別是當他看到身穿鎧甲的皇帝陛下竟然親自帶兵殺過來時,也是精神一震,當下一邊大呼“援軍來了”,一邊重整軍隊,拼命的纏住蒙古人不讓他們退走。

韃靼小王子並不知道大明的援軍是正德皇帝親自帶領的,甚至他根本不知道正德皇帝不在京城,反而來到了邊軍之中。不過這些對他都不重要,他與王勳纏鬥了一天一夜後,手下的騎兵銳氣已失,這時又遇到大明的援軍,雖然看上去只有兩萬多人,但卻足以決定戰場的勝負。

韃靼小王子也是個極有決斷的人,看到戰場上的形勢對自己不利,當即下令全軍撤退。說起來韃靼小王子的軍隊都是騎兵,可謂是來去如風,因此正德的援軍僅僅與草原騎兵交手沒幾下,卻發現對方已經退出去數裡,想追都追不上。

不過韃靼小王子卻也不是個容易放棄的人,他雖然暫時退去,但卻並沒有退出去多遠,在休息了一晚上後,韃靼小王子再次帶着大軍殺到應州城下,準備與大明軍隊決一死戰,畢竟昨天王勳的軍隊已經被自己打的半殘,雖然來了一批援軍,卻只有兩萬多人,他若是拼死一戰的話,未必沒有戰勝的把握。

對於再次殺過來的韃靼小王子,正德也早有準備,他在昨天救下了王勳的大同軍後,立刻命對方重整軍隊,同時親自帶着酒內犒賞三軍,大同軍沒想到這次竟然是皇帝陛下親自前來,而且還帶來援軍和酒肉,這讓他們也是士氣大震,畢竟在這個時代,皇帝御駕親征對軍心的鼓舞作用可是十分巨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場戰爭的勝負,所以大同軍雖然被打的很慘,但是經過正德的鼓舞后,第二天再次恢復了士氣,一個個都準備一雪前恥,而正德也將迎來他在戰場上的初戰。

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12章 錦衣衛?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72章 舊港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77章 港口見聞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80章 出貨榜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372章 舊港楔子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02章 找水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22章 烤番薯第142章 坦白第447章 巧合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447章 巧合第153章 平妻?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4章 再無瓜葛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
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288章 落魄的張銳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07章 救援到來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212章 武器生意第388章 不死小強齊彥名第77章 港口見聞第112章 錦衣衛?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372章 舊港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113章 王倫的麻煩第54章 謝靈芸與金瓶梅第86章 扼殺在搖籃之中?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267章 定海衛的內鬥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27章 回松江(上)第431章 威逼大內義興第77章 港口見聞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80章 出貨榜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29章 吳山的主動接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409章 讀書人的心理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372章 舊港楔子第398章 南北之爭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02章 找水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537章 陸地與海洋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422章 烤番薯第142章 坦白第447章 巧合第264章 齊彥名又逃了第71章 快速發展的捷徑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368章 土地的問題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123章 錦衣衛來了第158章 打人的深意第408章 擴張海軍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42章 暴打兇徒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106章 謝靈芸的主動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38章 蘇南-吉里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70章 慢軍之罪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447章 巧合第153章 平妻?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229章 “小氣”的禮物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第439章 淡目王國的覆滅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84章 忐忑的正德第413章 焦芳的執着第66章 新鮮出爐的少東家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4章 再無瓜葛第74章 又見販賣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