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西拓:連雲郡 下

bookmark

1263年,6月5日,小暑12日,連雲。

郭船伕掌着船順流而下,航速飛快,不過三四個小時,前方右岸處就出現了一處人氣頗盛的小鎮。

馬原心裡估摸了一下,對此地大致有了底,但還是向郭老漢確認道:“老漢,前面就是郯城了吧?”

郯城是屬於臨沂縣的一個鄉,唐時曾經一度設縣,後來因爲各種原因撤銷,歷史上幾十年後的元朝中期又再次設縣,是沂沭流域一個比較大的聚居點了,甚至比南邊的正牌縣城沭陽人氣還旺些。而且,此地地處臨沂、嶧州、連雲、邳州四州交界之處,說是通衢之地也好,說是四不管地帶也好,總之是個情勢複雜的地塊。所以,分管會有意在此正式設立一個新城,把此地納入連雲郡管制,以便爲大戰略服務。

“新城”是管委會定下的未來對非核心地區加強控制的一個方式。顧名思義,也就是中央政府不在各地的舊城設立機構,而是擇地新建城市,另起爐竈。因爲舊城往往各種關係盤根錯雜,難以梳理,建新城的話反而一片白紙好作畫。

當然,鑑於管委會薄弱的行政能力,這種新城並不是一種行政單位,而是類似於商站一樣的地方。也就是在舊城附近圈出一片地皮,蓋點房子,作爲東海商業網絡在當地的據點,從事的也只是一般的商業業務。之後,再慢慢利用本地稅賦建設一些軍事設施、法院、學校、醫院一類的機構,同時適當地發展一些工商業和房地產業,吸引本地居民入住,等到有了足夠的規模再正式設立分管機構。

郭老漢看了那邊一下,先是點了點頭,然後遲疑地說道:“正是郯城。東家,劉員外給我派了活計,需在郯城幫他載些貨物商旅,不知……”

“既然有工作,那照常便是,老漢只管去接了。”

“好,好……東家真是大善人啊。”

不久後,小船停泊在了郯城河段的碼頭上。出乎馬原意料的,事情分外順利,碼頭附近有幾個劉員外的家丁,見了郭老漢船上的旗號,與他簡單對了幾句行話之後,就領了幾個行商過來,收走了他們手中的木牌,讓他們帶着幾個大包裹一起上了船,整個流程如同後世火車站拼車一般簡單。

馬原起了些興趣,與他們攀談起來,結果發現他們居然是東海郡“老鄉”。這幾個來自東海郡膠西縣的商人發現同船的居然是正牌髡……東海東家,也像撿到了寶一樣,立刻熱情地與馬原拉起了交情。

“這麼說,王兄幾位是來郯城收棉花的?這不是尚未到收棉季嗎?”

“哈哈,兄臺有所不知,若是鄉人不知種棉,那就算到了收棉季也無棉可收啊。我家在郯城有親戚,此間田地頗廣、不愁吃穿,只愁無甚特產可供貿易,今年我便趁着夏播前過來,指點他們種上棉花,待秋收便可搭船運回東海郡了。如今功成,我便先回家裡聯繫一下銷路,再尋些商貨帶過來。說起來,”王姓商人適時朝東北方抱了一拳,“這還是託了東海朝廷的福,驅除韃虜之後此地安靖,又有船運便捷,我等纔可做這個生意。這也就像報紙上說的一樣,鄉人賣棉得錢,工廠收了棉可織布造衣發展產業,國人買了布衣可禦寒,我等也有些許薄利可拿,實乃多方共贏、利國利民之盛舉啊!”

馬原帶領衆人哈哈大笑起來,受了他這個馬屁。

此王姓商人名王中盛,確實有些眼光。沂沭二水作爲萊蕪鐵出口的重要通道,由於鐵製品重量高、體積小,特別佔噸位,所以自西向東去的船上大都有大片的空艙位,對輕貨收取的運費是很低的,正適合用來運輸棉花這樣的貨物。而且郯城這邊地廣人稀,農產品價格低,也確實適合在此收購棉花。如此算來,他往郯城跑這麼一趟,怕是隻要輕鬆動動嘴,大筆利潤就入手了。

利潤雖多,馬原倒也不在意,有了利潤,正好吸引人來開發連雲郡嘛,回去說不定還得在報紙上鼓吹一下。只是,這個過程,若是偷稅漏稅,可就不好了,看來還是得儘快吧郯城納入建制才行啊。

如此這般,小船沿途又停靠了幾次,馬原一路看着,默默記在心裡,又過了一夜之後,第二天便回到了連雲。

……

小暑13日,連雲城。

如今的連雲城也漸漸有了些人氣,城外薔薇河碼頭上停着數十艘小船和五艘大海船,看上去很有繁華氣象了。

畢竟連雲郡的前身海州聲名遠播,之前荒涼那是頻繁戰亂沒辦法,現在一安定下來,就有不少人嗅到了味道開始往這邊聚集,雖然暫時沒有什麼產出,但能佔個先機也是好的。

暴雨過後,天氣很快重新炎熱了起來,所以分管會的孔嘉誼和等船等的百無聊賴的季國風就躲到了城南的朐山之上,選了一處絕佳的地方乘涼。此地既處於山陰處足夠清涼,又視野夠開闊可以遠瞰東邊的雲臺美景,更重要的是旁邊有一處飛瀑提供了適當的背景噪音,可以掩蓋住他們的談話聲,不被周邊戒備着的近衛兵們聽見。

季國風出現在這裡,是因爲他要回本土參加一個軍方的會議,就來了連雲搭船。不過之前被暴雨耽擱了,乾脆就等着馬原一起乘下班船回去,最近沒什麼事可幹,就在連雲附近瞎轉悠,結果又被孔嘉誼逮到,拉到了山上密會起來。

“老孔,聽說連雲郡最近移民招募得還算順利?”

“還行吧,這個月五百戶的配額一早就滿了,又臨時擴充了兩百。畢竟不像某些破島子,連雲郡是誰都知道的好地方,就算一戶只給一頃,非公民還要負擔額外稅賦,也有大把願意過來的。”

“既然他們願意來,你們還搞這些配額幹嘛?人不是多多益善嗎?”

“一次來太多的話,糧食、農具、房屋之類的供應不上會造成混亂,所以得按部就班,等有了積蓄,再加大移民量。”

“呃……這些新移民,你們給了什麼稅收標準?”

“比本土那邊要低一點,15%,不過不是論面積徵收的名義稅率,而是計算產量實收的,其實也還好,大約是普通公民戶的三倍吧。下一步我準備也推出類似榮譽點的積分制度,讓他們可以通過交稅、服徭役或者別的什麼來積攢積分,可以晉升成公民,以提升他們的積極性——當然,條件一定是不會比兩年兵役更輕鬆的,省得以後沒人當兵。”

“也行吧,不過連雲這麼大片地,你們不是說要發展畜牧業的嗎?這樣的話,恐怕一百畝地的限制不太合適吧?外面到處都是荒地,他們想放牧的話隨處都可以去,幹嘛要圈在農場裡給你交稅?”

“這還早着呢,現在才幾年?一家就沒幾頭牲畜可養,怎麼發展畜牧業?早期還是以社營牧場爲主,這邊會逐漸從各地引進些馬和牛過來放養,等上了規模照看不過來了再考慮私營牧業的問題。真到時候了其實也問題不大,說不定比種植業還好監管些——養了牲畜,總要屠宰或出售的吧?把這兩個渠道控制起來,收稅就容易多了。”

“有道理。說到這個,陳龍之前說你們把連雲周邊這五環的地都圈成農場了,可真是大手筆啊,那些商人哭爹喊娘都買不到地,真是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就算別人想不到,難道我們還能想不到?這近郊的地塊,用尾巴想想將來都是要升值幾千倍的,現在想隨便花點錢就買下來?做夢啊!想用當然可以,要麼只能租,要麼就去五環外開發生地去吧,要是你有本事把那裡的地價擡起來,那也是爲開發做貢獻,我心服口服!”

“服,服,你們真是高。嘖,換了十年前,我是真想不到你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呢。”

“哪裡哪裡,季專員直接把萊蕪的半片山脈都圈下來,這個我也是很佩服的嘛。算了,不說這個了,昨天隨船到了一個東西,是中央市那邊馬玉石送過來的,來,你也看看。”

說着,孔嘉誼從腰間掏出了一個小木匣子,鄭重地打了開來,露出裡面幾枚精緻的硬幣。

季國風一看,不由得驚訝了一下:“造幣廠那邊動作這麼快?馬玉石……當年怎麼沒見他這麼勤快呢?”

金融改革開始展開後,確定了要從日本引入白銀,東海人自然不會傻傻地將白銀鑄成錠稱重交易,肯定要鑄成銀幣以發揮它的最大價值。雖然現在進口的白銀量還不算很大,但是事情不能等到坐擁銀山之後再展開,所以現在早早地就開始研究新貨幣的製造事宜了,更何況這幾年他們也攢了不少白銀,就算用存貨鑄幣也能造出不少了。

造幣的事其實之前也幹過,他們研究過怎麼把銅鑄造成銅錢,但是這個生意利潤不多,所以沒太受重視。而現在的銀幣關係到金融體系的根本大事,不可怠慢,所以新鮮成立的東海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央市設立了一個重要的造幣廠,請了對衝壓工藝熟悉的馬玉石前去擔任廠長主導工作,沒想到馬玉石雷厲風行,這就把樣品做出來了。

孔嘉誼嘿嘿一笑,說道:“畢竟造幣廠廠長可是牛頓都做過的重要職位呢,老馬坐了上去,自然得拿些真本事出來。怎樣,季博士,評價一下?”

第773章 決議:重建華夏!後9章 新南洋第680章 覺醒第307章 北伐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678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133章 傀儡第866章 大賽馬場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749章 再鑄鼎第869章 會師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552章 以漢制夷第514章 東海式炫富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844章 安西省第71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10章 向東望第766章 勸進第497章 院政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695章 匡扶宋室第193章 過江第217章 賣官 上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300章 畢竟是李璮(4/4)第359章 忽必烈的嘆息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765章 圍剿後18章 搶冬第57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221章 合謀第824章 曙光 (加更)後19章 大海第242章 技術驗證船 二第763章   追逐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272章 出賣後1章  落日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665章 臨安事變 七 真要造反啊?(加更)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325章 交易第92章 騎兵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530章 驅逐艦 中第333章 泰山之戰 八 山動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第367章 神槍 上第161章 管委守國門(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七次加更)第884章 鉗第280章 登陸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508章 投資第48章 開拓隊第324章 漸熱第903章 終局第689章 真假大使第377章 空心方陣第10章 海岸血戰第172章 馬耕隊第621章 共克時堅 完 砥礪前行第779章 討戰犯檄第701章 縱隊突擊第603章 進擊的滕國 五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第483章 奪人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260章 傳媒 下第905章 亂第148章 黎明之戰 一第290章 亳州第260章 傳媒 下第52章 新氣象第148章 黎明之戰 一第448章 另一個世界:瓜埠海戰第500章 第一重火力營“落日”,幕府毀滅者第505章 大燈塔第441章 南洋戰略第667章 臨安事變 九 轉角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第806章 引夏軍出關 上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341章 逼反嚴忠範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32章 戰後發展第46章 縱橫號
第773章 決議:重建華夏!後9章 新南洋第680章 覺醒第307章 北伐第748章 黃河大決第678章 錢多了也頭疼第133章 傀儡第866章 大賽馬場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749章 再鑄鼎第869章 會師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552章 以漢制夷第514章 東海式炫富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844章 安西省第714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410章 向東望第766章 勸進第497章 院政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695章 匡扶宋室第193章 過江第217章 賣官 上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88章 藝術品般的船……和價格第300章 畢竟是李璮(4/4)第359章 忽必烈的嘆息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765章 圍剿後18章 搶冬第57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221章 合謀第824章 曙光 (加更)後19章 大海第242章 技術驗證船 二第763章   追逐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272章 出賣後1章  落日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665章 臨安事變 七 真要造反啊?(加更)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325章 交易第92章 騎兵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136章 遠程通信 上第181章 兵役制度 三第530章 驅逐艦 中第333章 泰山之戰 八 山動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第367章 神槍 上第161章 管委守國門(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七次加更)第884章 鉗第280章 登陸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508章 投資第48章 開拓隊第324章 漸熱第903章 終局第689章 真假大使第377章 空心方陣第10章 海岸血戰第172章 馬耕隊第621章 共克時堅 完 砥礪前行第779章 討戰犯檄第701章 縱隊突擊第603章 進擊的滕國 五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69章 對日貿易 一 貿易逆差(第六更)第483章 奪人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260章 傳媒 下第905章 亂第148章 黎明之戰 一第290章 亳州第260章 傳媒 下第52章 新氣象第148章 黎明之戰 一第448章 另一個世界:瓜埠海戰第500章 第一重火力營“落日”,幕府毀滅者第505章 大燈塔第441章 南洋戰略第667章 臨安事變 九 轉角第435章 南下:離島第195章 虛假的和平第428章 北上:郵遞業第806章 引夏軍出關 上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341章 逼反嚴忠範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32章 戰後發展第46章 縱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