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銀元

“都督,孫中山已經回國了…”12月25日,拿着一份剛剛發過來的電報,嶽昌走進了辦公室。

“已經回國了?”拿過電報,嚴光仔細的看了一遍。“…果然是已經回國了啊…”

“是啊,是今早的時候抵達上海的。”嶽昌點點頭道。

在將電報上的消息全都看完後,嚴光將電報扔到了桌子上。“既然他回來了,那總統這個位置黎元洪和黃興就都不用爭了…”說着嚴光看向了宋鼎寒。“我們還是接着討論銀行的事情吧。”

雖說上海那邊銀行所需要的設備都還沒有送到,不過事先將架子搭好還是應該的。隨着嚴光離開重慶後,這十多天的時間裡宋鼎寒忙着的就是銀行的事情。

“人員方面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宋鼎寒開口道。“原來蜀軍政府的朱之洪曾經開辦過一家大漢銀行,人員什麼都是現成的,所以我直接就接收了過來。銀行總部和幾個分部的位置也已經選擇好了,現在只剩下所需要的設備…”

“那就好。”

“還有貨幣的問題,老闆,我們現在應該不會有什麼財政問題吧?”言下之意就是問嚴光,現在有沒有缺錢的危險。

“財政?”嚴光仔細的想了想,然後肯定的回答道。“一點問題都沒有…”

雖說爲了買軍械和各種設備花了一千多萬銀元,不過算上賣油田的3000萬美元,還有後續收到的各種收益,眼下嚴光手頭上至少還有兩億銀元,如果換算成庫平銀的話就是一億五千萬兩。要知道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是三億兩庫平銀,嚴光自己的身家就相當於清政府每年財政收入的一半。

用半個國家的財富來支撐一個省的財政,簡直可以說是毫無壓力,如果嚴光願意的話,甚至可以買一艘無畏級戰列艦回來給自己當遊艇玩。

富可敵國啊,魂淡,雖然只是敵了半國…

“沒有問題?”得到答案後宋鼎寒點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銀行創立之初先發行,銀元和銅元,紙幣的話暫時不要發行,等到我們的政府和銀行有一定的信譽以後在發行…”雖然發行紙幣的話會讓財政充裕很多,不過既然目前沒有什麼財政危機,宋鼎寒還是希望以穩妥爲主。

“暫時先不發行紙幣嗎?”給自己的杯子裡倒了些果汁,嚴光點頭同意道。“銀行的事情是你負責的,既然你覺得這樣比較好,那就這麼做吧。”既然財政充裕,嚴光也不在意發行紙幣所能帶來的那點利益。

“既然老闆你同意了,那我就這麼辦了。”點點頭,宋鼎寒準備繼續進行銀行的工作。

只不過就在宋鼎寒快要離開辦公室的時候,卻突然被嚴光給叫住了。“鼎寒,你先等一下。”

“還有什麼是嗎?老闆?”

雖然宋鼎寒這麼問着,但嚴光只是給他擺了一個非常帥的姿勢。“你們兩個覺得我這張臉還算上鏡嗎?”

“上鏡?”宋鼎寒和嶽昌有些沒弄明白,不過既然嚴光說了臉…

仔細的看了看嚴光的這張臉,雖然不能用玉樹臨風、丰神俊貌、貌美如花、花枝招展、展…

展不下去了…

雖然嚴光的外表不能算是特別英俊,但是至少也能算的上是小英俊,套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水準線以上,所以嶽昌和宋鼎寒點點頭道。“不錯啊…”確實,也只能是稱得上不錯了。

聽兩個人這麼說,嚴光又換了一個更帥的姿勢。“既然你們也這麼認爲,那銀元的正面印上我的側臉你們覺得怎麼樣?”

“什麼?”宋鼎寒和嶽昌覺得剛剛自己的耳朵好像出了幻聽…

其實在銀元上面印上自己的側臉,這個想法早在決定創辦銀行的時候嚴光就有了。

在銀元的正面印上自己的側臉,這個想法在決定創辦銀行的時候嚴光就已經有了,如今說出來只不過是嚴光覺得時候到了。至於爲什麼要在銀元的正面印上自己的臉?則完全是受到了袁大頭的啓發。

袁大頭,就是袁世凱在當上了總統後發行的銀元,從某種意義上將袁大頭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銀元的代表。尤其是在後世,只要聽到“大洋”這兩個字,腦中的第一個反應恐怕就是袁大頭。

可以說袁大頭的發行,不但提升了袁世凱在國內的威望和地位,同時也對統一中國貨幣體系做出了貢獻。當然嚴光現在還沒想這麼遠,至少眼下他僅僅只是想提升自己在川內的威望罷了。

宋鼎寒和嶽昌都是聰明人,所以很快就想明白了嚴光的目的。

“這樣…也行…”宋鼎寒違心的想道。“至少銀元流通到外省的時候,不會影響了我們省的形象…”

確定兩個人都並不反對後,嚴光趁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實也沒什麼,只是和歷史上的袁大頭一樣罷了。

“我明白了。”記下嚴光的要求後,宋鼎寒點頭道。

就在宋鼎寒準備離開的時候,王耀武突然也從外面走了進來。

“老闆,蒲部長剛剛發了份電報回來,說南京那邊正在準備進行臨時總統的選舉,他問我們到時候究竟應該將票投給誰?”顯然革命派系和立憲派等派系都已經達成了共識,認爲孫中山是袁世凱反正之前的最好人選。

“孫中山和黎元洪嗎?”雖然是疑問,但是嚴光的語氣卻相當的肯定。

“沒錯。”王耀武點頭道。“就是孫中山和黎元洪兩個人。”

“那就將票投給孫中山吧,這件事情其實沒有什麼懸念…”

“我知道了。”王耀武點點頭。“那我這就給蒲部長髮一份電報。”

然而就在王耀武準備給蒲殿俊發電報的時候,卻突然被嚴光從背後叫住了。

“還有件事情…”這麼說的時候,嚴光有些遲疑。“你告訴蒲殿俊,如果這次的總統選舉是孫中山獲勝的話,就讓他問孫中山一件事情…”

“?”

“問他,還記不記得大月薰…”

——————————

求收藏和推薦~~~

第209章 吐血第308章 不良第11章 三人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152章 張百麟第180章 毛瑟G98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221章 潛江第167章 詹天佑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484章 菲律賓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74章 總督府第433章 含淚第426章 順利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376章 捷克人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457章 後悔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五百零一章第447章 炮臺第302章 清掃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18章 港口第18章 江上(二)第255章 計劃第346章 虎!虎!虎!第63章 張人駿第17章 江上(一)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307章 準備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98章 無奈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5章 趙爾豐第412章 格局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271章 蔣百里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480章 傷亡第313章 反攻第58章 公路第92章 無二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510章 初步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218章 港口第182章 內務部第220章 無奈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225章 船隻第53章 離開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88章 圖紙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74章 總督府第四百零四章第104章 時間第219章 沉港第15章 工廠第403章 移民第178章 處置第430章 新坦克第305章 火焰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297章 燃燒彈第298章 決定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157章 競爭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82章 內務部第400章 阮愛國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198章 商談第175章 5分之1第134章 孫中山第156章 挨噴第209章 吐血
第209章 吐血第308章 不良第11章 三人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338章 攻佔摩蘇爾第152章 張百麟第180章 毛瑟G98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221章 潛江第167章 詹天佑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484章 菲律賓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74章 總督府第433章 含淚第426章 順利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376章 捷克人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457章 後悔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五百零一章第447章 炮臺第302章 清掃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18章 港口第18章 江上(二)第255章 計劃第346章 虎!虎!虎!第63章 張人駿第17章 江上(一)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307章 準備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98章 無奈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370章 前往巴黎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25章 趙爾豐第412章 格局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271章 蔣百里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480章 傷亡第313章 反攻第58章 公路第92章 無二第470章 登陸臺灣第510章 初步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218章 港口第182章 內務部第220章 無奈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225章 船隻第53章 離開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88章 圖紙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74章 總督府第四百零四章第104章 時間第219章 沉港第15章 工廠第403章 移民第178章 處置第430章 新坦克第305章 火焰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297章 燃燒彈第298章 決定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157章 競爭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182章 內務部第400章 阮愛國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65章 鐵路國有與皇族內閣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198章 商談第175章 5分之1第134章 孫中山第156章 挨噴第209章 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