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

我反覆閱讀新聞報道,在戰爭中付出極少代價獲得了極大利益,並藉此一躍成爲世界強國,和過去相比,這是一個新生的中國。

www✿ t t k a n✿ C○

我身邊的一位紳士和我說:“孩子,你可以感到驕傲,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我也有此同感。

中國國力的增強令我們欣喜不已,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而總統,則是這一偉大時代的領導者和保護者。

——————日本nhk電臺紀錄片【映像的世紀】第三部【中盟歷史】(1921—1931)

——————————

隨着高爾察克的逝去,國社政府終於結束了最後一場對外武裝衝突。

戰爭的結束令國民的民衆喜悅,因爲這代表着他們在軍隊服役的家人不會在因爲戰爭而遭到傷害。

至於高爾察克是怎麼死的,爲什麼會死,普通民衆沒有興趣知道。

隨着伊爾庫茨克衝突的結束,就連貝加爾湖也被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這纔是他們唯一感興趣的事情。

當然,國社政府將勢力範圍擴張到貝加爾湖這件事,也令蘇俄和英美十分憤怒。

只不過因爲高爾察克行軍時將西伯利亞鐵路的橋樑和隧道等都破壞的關係,短時間內蘇俄是沒有能力≡萬≡書≡吧≠小≡說 將手探到西伯利亞中部和遠東部分的。至於英美?就讓外交部去和他們扯皮吧。

反正落到嚴光嘴裡的東西,就算是用撬棍撬也別想拿出來。

不過就在外交部和英美扯皮的同時,顧維鈞也在和英國人談着修建波斯鐵路的事情。因爲國社政府拿出了價值數百萬的軍械的關係,被好處收買的艾卡扎爾王朝已經同意了國社政府在波斯修建鐵路的請求——————反正這類事情,波斯人早就已經習慣了。

只不過波斯雖然不是英國的保護國,但波斯受到英國人的控制這點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無論國社政府想要做什麼,最後都是要和英國人去談的。

雖然因爲高爾察克的事情,英國和國社政府的矛盾很深,但是外交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一碼是一碼,因此就算是在北邊英國和中國正在鬧着矛盾,但是在西邊雙方還是坐下來談了起來。

對於國社政府在波斯修鐵路的理由,英國人還是能理解的。

但是鑑於中國在土地上的貪婪,英國人還是有些接受不能。

畢竟中亞、西亞什麼的也就算了,要是伊朗也被中國拿下的話,那中國的國境可就和印度接壤了。而失去印度,就是英國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了——————雖說在19年的時候,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已經擊敗了英國殖民者,使阿富汗徹底的從英國的籠罩下襬脫了出來。

面對英國人的疑慮,顧維鈞很快就表明了中國對波斯毫無興趣的態度,並且願意和英國簽訂各種條約進行保證。

簡而言之,就是隻要能讓我在波斯修一條連接伊拉克的鐵路就行了。

面對顧維鈞誠懇的態度,最終英國還是妥協了,不過在妥協的同時英國也提出了許多項條件。

比如說不許在波斯駐軍(顧維鈞:我本來也沒想過。),不得和波斯王國簽訂任何條約等等,不過最重要的是,在維持現階段範圍的同時,不許國社政府在向俄國境內擴張一步。

伴隨着國社政府向西伯利亞地區的不斷擴張,英國白廳已經開始擔心中國人會不會趁着俄國虛弱這個百年難逢的大好機會,徹底的將西伯利亞吞併下來——————如果能夠將西伯利亞吞併的話,中國和俄國的國境線也就能縮小到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河一線,能使中國未來的壓力大大縮減。…,

英國人可不相信中國沒有這麼考慮過,要知道如果將國境線推進到烏拉爾的話,中國可就不用在漫長的國境線上和俄國排兵對峙了。

的確,現在英國最不爽的就是俄國的布爾什維克蘇俄,可這並不代表英國人就喜歡中國。何況搞掉一個蘇俄,換來一個更強的中國,只要想想中國+上西伯利亞後的面積,英國人就是一陣心寒,何況中國還有四億多的人口,就算是拿下西伯利亞也絕稱不上地廣人稀。

因此限制中國在領土上的擴張,已經成爲了英國人的共識。

所以顧維鈞現在找上門來,多少也是給了英國一個機會。

而因爲很清楚在戰後自身的威懾性已經下降了許多,所以爲了保證條約的有效性,英國還準備拉上日法美三國和中國共同簽訂被命名爲【德黑蘭條約】的新條約——————英國到不怕日法美不出面,畢竟限制中國是四國共同的願望。

щшш●ttκá n●CΟ

事實也的確如英國所想的一樣,在得到英國人的提議後,日法美也的確很願意出面,和英國一起同中國簽訂一個這樣的條約。

對三國而言,一個吞併了西伯利亞後的中國,實在是太可怕了。

然而讓四國想不到的是,他們提的這些條件正中顧維鈞的下懷,顧維鈞甚至只是裝模作樣的提出要向北京詢問的姿態後,就答應了四國的條件。

認真的講,國社政府內並不是沒有人考慮過吞併整個西伯利亞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在國社政府內部相當的有市場,畢竟中國和俄國的國境線實在是太長了,而想要減少壓力的最好辦法就是縮短國境線。

只是這個提議一直被嚴光人爲的壓制着,因此也就一直都沒有實現。

至於伊朗(還是叫伊朗吧,一直波斯波斯的太不習慣了)什麼的…

拿下伊朗或許會很簡單,但是國社政府連新佔的地盤都有些顧不過來,實在是沒有那麼閒心去想伊朗的問題,何況無論是政府還是軍方都不想太過刺激英國人。

甚至如果沒有嚴光的提議,政府都不會想修什麼伊朗鐵路。

這倒不是說伊朗鐵路就真的沒用,只不過在未來十年內俄國都無法成爲威脅的情況下,去修一條會刺激到英國人的鐵路在軍方和政府看來實在是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雖說顧維鈞在簽訂條約的時候,表現的十分苦惱。

但是英國人還是敏銳的察覺到,顧維鈞並沒有因爲【德黑蘭條約】而有任何沮喪的情緒出現。

“難不成中國人本來就沒打西伯利亞和伊朗的主意?”

坐在顧維鈞面前的英國外交官如此想道,只是想想過去幾年裡中國對他國土地表現出來的貪婪,外交官苦笑着搖了搖頭。

“果然還是我想多了嗎…”

不管怎麼說,最後在日法美三國的見證下,顧維鈞還是在德黑蘭和英國人簽訂了【德黑蘭條約】,不過這項條約裡除了一條允許中國在伊朗修建鐵路外,剩下的幾條几乎都和伊朗沒什麼關係,這樣的條約在世界歷史當中也算是很少見的。

不過也沒什麼,畢竟中國本來就沒有貪圖,或者說是至少在現在還沒有貪圖伊朗的心思。等到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後,在國內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畢竟伊朗過去實在是和中國沒什麼關係,國內超過90%的民衆甚至都不知道伊朗在什麼位置,硬要說有影響的話,也只有限制中國向西伯利亞繼續蠶食這麼一條而已。…,

不管怎麼說,既然條約簽訂了,那事情也就算是結束了。

條約簽訂的同一時間,在伊拉克和高加索的駐軍也將原定要送給伊朗的價值幾百萬的軍械送入了伊朗國境。

拿到武器的伊朗人表現的很興奮,也難怪,雖然因爲是二手的,所以讓這批軍械的價值有些貶值,但卻都是標準的德式武器,而且數量也足夠武裝幾個師了,對伊朗還是很有價值的。

一個多月後,在伊拉克修建巴格達的施工隊派出了一支隊伍進入了伊朗境內,開始了初步的勘探工作。

與此同時,在蘭州軍區一個師兵力的護送下,自高爾察克手中奪來的一千多噸黃金,也成功的被送進入政府所有的金庫裡。只是考慮到金價的問題,所以目前政府僅僅只是拿出了部分黃金,用於緩解政府在財政上的壓力。

不過說實話,在路上的時候嚴光還真怕那一千多噸黃金被人打劫了。

畢竟一千多噸黃金的價值,絕對能讓任何人垂涎欲滴。

雖說在貝加爾湖附近的區域內,絕對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威脅到國防軍。

“這就是高爾察克的黃金了嗎…“

當護送黃金的部隊抵達北京的金庫後,站在金庫大門前等待許久的嚴光看着從卡車上卸下的黃金,用一種複雜的口吻問道。

沒有人能夠想象,當一千多噸黃金堆在嚴光面前時,嚴光的心情究竟是如何的。

如果不是周圍還有數不清的國防軍士兵在,嚴光甚至有一種想要撲倒黃金上去打滾的慾望。

好在嚴光多少還能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所以只是強忍着撲上去的慾望,輕咳了兩聲後開口道。

“把這些黃金都運到金庫裡去吧…”

不明白嚴光內心的掙扎,此時護送黃金的國防軍官兵都在用一種崇拜的目光看着嚴光,而在聽到嚴光的命令後,官兵們則都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回答道。

“明白!”

就在官兵們搬運的過程中,一名負責統計的會計也走到了嚴光的面前。

“總統,黃金的數量已經統計出來了。”

“哦?是多少?”

會計看了看手上的表單後回答道。

“一共是一千一千三十五噸,相當於三億兩千萬英鎊…”

“三十二億嗎?”

“沒錯…”

會計點了點頭。

“比我國去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出十二億來…”

“這麼說的話,還真是大豐收呢…”

說着嚴光也跟着隊伍走進了金庫。

這座足以裝下一千多噸黃金的巨大金庫,是在嚴光盯上高爾察克的一千多噸黃金後就開始修建的,整個金庫全部都用鋼筋混凝土修建,雖說沒法防核彈,但是抵禦一般的大口徑重炮轟擊還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當初設計的時候,這個金庫是可以裝下全部一千六百噸黃金的,而現在卻只到手了一千一百多噸,讓這座金庫顯得空曠了許多。

“不過也沒辦法,算了,能到手這麼多也算是不錯了。”

再加上那些花出去的五百多噸黃金,也都被高爾察克拿出來買武器和其他物資,這麼想的時候嚴光的心裡多少也舒坦了許多。

嚴光在金庫裡站了幾個小時,一直等到全部的黃金都被送入金庫後,嚴光才從金庫裡走了出來。

當然在臨走前,嚴光還是順手從堆放好的黃金裡抽了一根金條出來以示安慰,雖說這根金條的重量沒有仔細稱量過,但是少說也在20公斤左右。…,

而嚴光的這一舉動雖然有不少人都看到了,但是最後這些人卻全都是一副什麼也沒看到的樣子。

雖說一根20公斤重的金條絕對稱得上是價值不菲,但是對衆人來說,嚴光臨走的時候拿走一根金條又算的了什麼呢?

當嚴光一行離開金庫的那一刻,金庫的大門被把守的士兵重重的關上了。從今日起,在金庫及金庫周圍把守的部隊,將達到一個團兩千多人的數量,守衛等級上和國立的博物館一樣。

而且爲了避免金庫裡的黃金被一些像嚴光一樣的人監守自盜,從金庫大門關閉的那一日起,凡是大門打開都需要有嚴光的手諭才行。

——————————

在高爾察克和伊朗鐵路的事情都解決了以後,時間很快就進入了1921年。

在過去的一年裡,發生了很多事情。

高爾察克的事情和伊朗鐵路算是一樁,另外在歐戰期間佔領的領土,也被國社政府宣佈成爲中國的合法領土。也就是不打算還的那種。

同時因爲國土面積變化太大的關係,在原有的七大軍區的基礎上,也另設了兩個軍區。分別是管轄整個中亞的哈薩克軍區和管轄着伏爾加河南部、高加索及美索不達米亞的高加索地區。

陸軍原有的一百二十一個師的編制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動,在將動員後的兵力取消後,新增設了四十四個騎、步、炮兵師,使得陸軍的總兵力達到了一百六十五個師,近二百萬人的程度。

當然,算上海軍和空軍的人數後,整個國防軍還是很輕鬆的超過了二百五十萬,畢竟海軍多少也算是一個很龐大的兵種,何況現在的空軍也在蓬勃發展着。

在增設了四個集團軍的兵力後,在人數上現在的國防軍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了。只不過龐大的人數,在軍費上也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尤其是快十年過去了,許多裝備的性能已經開始落伍,也到了新一輪的換裝期…

種種原因相加,給政府的財政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何況在新的佔領區內,也時常會有零星的反抗發生,雖然因爲新佔區都是屬於地廣人稀的那一種,所以反抗並沒有成規模,但還是帶來了多餘的財政壓力。

好在有高爾察克貢獻的一千多噸黃金,使得政府的財政情況還算良好。

不過戰爭的結束雖然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因爲戰爭結束的關係,中國也無法在像過去那樣發戰爭財了。

該怎麼說呢,雖然戰爭是在18年末才結束的,但是中國的戰爭財卻一直髮到了20年,沒辦法,誰叫當時還有高爾察克這麼一個冤大頭在呢。

然而等到世界範圍內,較大的衝突都已經結束後,原本一直是靠着戰爭發財的國內企業和工廠利潤開始大幅下滑。

好在這個時候外部的需求雖然開始減少,但是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國內的需求卻大幅增高,再加上政府一直在大力投資基礎建設(不是房地產,而是公路、鐵路、排水系統和其他方面等),因此國內的gdp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10%左右,這也使得因戰爭而遭到慘重損失了英法等國嫉妒不已。

也就是在英法日美等國的嫉恨當中,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關於限制海軍軍備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會議。

會召開這種會議的原因,是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海軍強國都設計了規模和火力更強大的戰列艦,主炮口徑上升到16至18英寸。由於戰列艦的建造和維護費用極其高昂,這種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在戰爭結束後顯然成爲沉重的財政負擔,再加上歐戰的教訓等等……,

和歷史上不同的是,在歷史上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的主要國家僅有英法美日意五國,所以在歷史上【華盛頓海軍條約】也被稱爲【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然而這一次卻由於中國的參加,使得條約的參與國從五國變成了六國…

因爲本次條約關係到未來十幾年世界和平的緣故,所以雖然條約的籌備工作在21年就已經展開了,但是一直到21年末的時候,中國代表團才抵達了華盛頓。

“這就是美國了啊…”

和只要一坐船就範頭暈的嚴光不同,已經年近七十的徐世昌在下船後只是做了做伸展運動,整個人依然顯得十分精神抖擻。

由於華盛頓條約的其他五個國家,並沒有像凡爾賽合約時那樣派出主要領導人蔘加,所以這次商議和簽訂華盛頓條約的代表團,主要是由作爲國務院總理的徐世昌領隊,而顧維鈞這個外交部長則作爲副領隊,協助徐世昌在華盛頓期間的工作。

雖說徐世昌已經快七十歲了,不過嚴光還是很信任他的,何況還有顧維鈞在一旁負責協助,因此對這個陣容嚴光十分的放心。

就在徐世昌和其他沒有來過美國的代表,在港口處十分好奇的看着四周的景色時,一隊美國官員已經走了過來,帶頭的一位官員走到徐世昌的面前後更是握着他的手道。

“徐先生,歡迎您到美國來…”

“哪裡…”

這些美國人自然就是負責迎接其他五國代表團的,只不過因爲距離的關係,其他四個國家的代表團已經先後抵達了華盛頓,就只有中國代表團因爲距離最遠,所以也是最後抵達華盛頓的。

(英法意只要穿過大西洋就可以了,日本和中國則需要穿越印度洋,然後在穿過巴拿馬運河…)

在和顧維鈞一起乘上了一輛福特的t型車後,徐世昌發現周圍美國百姓的目光似乎都在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一行。

也難怪,雖然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爲世界強國中的一員,但是因爲《排華法案》的關係,在美國對中國的歧視依然根深蒂固。

畢竟距離排華法案的取消,僅僅只過去的三年的時間,三年的時間,可是無法讓人忘記許多事情的,而想要美國或其他白人國家取消對中國的歧視,則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時間。

“一代人嗎…”徐世昌搖了搖頭。“或許我等不到那一天了吧…”

畢竟徐世昌已經快要七十歲了,而一代人至少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雖說像徐世昌這樣地位的人,平時裡也稱得上是養尊處優,但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平均壽命畢竟是不如後世,何況這個時代還有那麼多的【絕症】存在,因此徐世昌無論如何也不敢妄想自己能活到90歲…

然而事實上,徐世昌卻是一直活到了39年…

雖然沒能活到九十歲,但也有八十多歲了…

——————————

由於華盛頓條約將會奠定未來十幾年的世界局勢,參與的六國都不得不慎重考慮條約的內容。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六國纔會早早的就到了華盛頓,爲的就是在條約簽訂前進行詳細的探討,務求得出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條約出來。

畢竟軍備競賽什麼的,英法都已經厭煩了,而像歐戰那樣的戰爭,則是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避免着的。

因此在徐世昌抵達了華盛頓後,除了開頭的幾天開了幾場宴會外,剩下的時間裡六國就開始了無休止的會談。

而這,就是條約的開始…

第61章 不信第256章 叛亂第447章 炮臺第114章 美味(下)第458章 轟炸機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96章 援軍第10章 四川綦江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73章 槍聲第401章 竣工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247章 狙擊手第257章 軍法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113章 美味(上)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159章 狗大戶第74章 總督府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58章 連環巴掌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74章 時間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26章 表單(上)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160章 電報第212章 增援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211章 杯具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178章 處置第59章 建議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04章 燃燒第175章 5分之1第102章 資州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27章 表單(中)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457章 後悔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209章 吐血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38章 張謇第177章 過錯第310章 狙擊手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152章 張百麟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484章 菲律賓第170章 綦江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16章 再度啓程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443章 慣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173章 人力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498章 背黑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84章 國社黨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100章 戰備第5章 回國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136章 黃縣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79章 爭執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09章 甘地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
第61章 不信第256章 叛亂第447章 炮臺第114章 美味(下)第458章 轟炸機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四百九十九章第296章 援軍第10章 四川綦江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73章 槍聲第401章 竣工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422章 交換法案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247章 狙擊手第257章 軍法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113章 美味(上)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365章 山縣有朋第159章 狗大戶第74章 總督府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58章 連環巴掌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174章 時間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126章 表單(上)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160章 電報第212章 增援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211章 杯具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178章 處置第59章 建議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304章 燃燒第175章 5分之1第102章 資州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127章 表單(中)第421章 我恨停電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457章 後悔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209章 吐血第449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38章 張謇第177章 過錯第310章 狙擊手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152章 張百麟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484章 菲律賓第170章 綦江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16章 再度啓程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443章 慣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325章 開玩笑的!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41章 蔣介石和蔡鍔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173章 人力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498章 背黑鍋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84章 國社黨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72章 條約簽訂第100章 戰備第5章 回國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136章 黃縣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79章 爭執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409章 甘地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