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

/????鐵獅子衚衕,自從袁世凱病逝後,這條曾經是北中國核心的衚衕便冷清了下來。到如今,除了一些袁家的老僕外,就只剩下袁世凱的家人還在總統府裡替他安排着身後事…

如今整個燕京城裡最熱鬧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徐世昌的府邸了。

徐世昌的府邸裡有一臺電報局剛剛送來沒多久的無線電報,徐世昌就是同他來和鄂州的王佔元、靳雲鵬等人聯絡。而如今在北洋內部,只要是還沒有絕了仕途之心的,幾乎全部都聚集在了徐世昌這裡。

“聘卿?你真的要去天津嗎?”

在自己的書房裡,看着一身素服的王士珍,徐世昌有些不捨的道。

而聽到徐世昌這麼說後,王士珍卻只是搖了搖頭。

“宮保已經死了,當年北洋三傑中的兩個也都跑到了租界去,徐大哥,你覺得我有可能一個人留在燕京嗎?”

王士珍是北洋三傑中的北洋之龍,同時也是北洋三傑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不過和徐世昌比,王士珍這個北洋三傑中的老大,卻要比徐世昌小上好幾歲。

再加上徐世昌還是袁世凱的盟兄弟,所以王士珍對徐世昌還是很尊重的。

不過雖然王士珍很尊重徐世昌,但他卻準備和馮國璋還有段祺瑞一樣,到天津租界去居住,避開外界的那些是是非非。

雖然和嚴光談判後,北洋中的很多人都能留在新政斧裡,但那些留下來的人還都是北洋的人嗎?王士珍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在經歷過滿清和北洋的坍塌後,他的仕途之心也淡了許多,如今他想做的,就只是找個清靜的地方安享晚年而已。

徐世昌也知道王士珍的爲人,作爲袁世凱的盟兄弟,徐世昌本不應該留下來,可如果讓他從舞臺上退下來的話,他卻又不甘心…

看着一臉淡然的王士珍,徐世昌真的很羨慕。

“既然聘卿你心意已決,那我也就不再強求了。這樣吧,一會我到朱爾典先生那裡去,希望他能看在已逝的宮保大人面上,替你和華甫他們安排個好地方。還有宮保大人的妻兒家小,將來也都由我照顧吧,這也算是我替宮保大人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聽徐世昌這麼說,王士珍點了點頭。

說到底徐世昌也是袁世凱的盟兄弟,袁世凱留下的那幾個兒子又都不爭氣的很,真要就這麼放着不管,恐怕用不了多久袁家就給衰敗下來,再加上袁世凱過世的時候也曾經囑託過他們照顧自己的家小。這個時候,讓徐世昌這個盟兄弟出面恐怕是最合適的了。

“這樣也好。”

王士珍點點頭。

“那以後就徐大哥了…”

在寒暄了一刻鐘後,王士珍穿着他的那身素服離開了徐世昌的府邸,而看着王士珍的背影,徐世昌的心裡也滿是複雜。有那麼一剎那,徐世昌甚至想過要和王士珍他們一樣退出舞臺,但最終,他還是放不下…

就在徐世昌站在府邸的大門前不知道想些什麼的時候,一個下人突然跑了過來躬身道。

“老爺,陸大人讓您過去一趟,說是武昌方面有電報過來了…”

沒人知道這個看似忠心的僕人,在袁世凱過世時曾經想過要“拿”些府裡的財務回老家的,畢竟那時的北洋不管怎麼看都是一副要倒黴的樣子。

不過當不久後傳來北洋要和國社軍議和,而且北洋內的大部分人似乎都有可能留在新成立的政斧內時,這個貌似忠心的僕人卻留了下來。因爲他的主人的權利保住了,他自然也就沒有了要背叛的理由。當然,更重要的是,既然徐世昌的權利保住了,他再偷跑的話,徐世昌也有能力將他找出來,然後“繩之以法”。

沒人知道這個貌似忠誠的僕人曾經想過帶着府裡的財務偷跑,徐世昌自然是更不知道了,畢竟他並不會他心通的法術。

所以看到自己的僕人忠誠依然如舊後,徐世昌滿意的點點頭道。

“知道了…”

當徐世昌回到府裡的大廳時,大廳裡的十多號人物正圍着一臺電報機轉個不停,哪怕是徐世昌走進來的時候也只有一兩個人將頭轉了回來。

“老徐,你回來啦?”

開口的是剛過五十歲的陸建章,剛剛就是他讓徐世昌的下人跑去通知徐世昌的。而在陸建章的身旁站着的則是和陸建章年紀差不多大的曹錕,在曹錕的身後站着的卻是一個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的中年人。

“吳佩孚…”

曹錕是第三師的師長,是北洋在北方僅存的核心武力,連帶着曹錕的地位也是大漲。而他身後的吳佩孚則是第三師的第三炮兵團團長,是曹錕的心腹。因爲曹錕最近地位大漲的緣故,所以曹錕就將這個心腹也帶了過來。

曹錕,歷史上有名的賄選總統。爲了當上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的位置,曹錕決定賄賂選舉時出席的議員,準備每人給予5000元的支票。爲了籌集賄選經費,他以借軍餉爲名,通令直隸所屬170縣分大中小級,每縣籌借1萬元到3萬元不等。他用搜刮來的1300萬餘元,收買了一批國會議員。1923年10月5曰,被選爲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

盧溝橋事變後,土匪原賢二曾經多次請曹錕出任僞組織頭目,但曹錕年邁的曹錕在妻子的勸導下,立誓寧肯喝稀粥,也不給曰本人辦事。1938年在得知國民黨軍隊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後,曹錕連聲道:“我就不相信,咱們還打不過那小曰本。”同年5月17曰,曹錕因病在天津英租界泉山裡寓所去世,終年76歲,臨終前他還對女兒曹士英說:“臺兒莊大勝之後,希望[***]能乘勝收復失土,餘雖不得見,亦可瞑目。”(見長沙《大公報》,1938年5月26曰)。

除了曹錕外,曰本人也曾特別注意拉攏北洋時期的高官顯宦,如段祺瑞、吳佩孚、袁世凱之子袁克定、靳雲鵬等,但這些人都拒絕了。特別是站在曹錕身後的吳佩孚,因爲不肯和曰本人合作,還因此被曰本人給毒死。

——————————

看到是曹錕,徐世昌笑了一下。如今曹錕手裡有北洋六鎮中僅剩的第三師,袁世凱又死了,根本沒人能治的主曹錕,所以徐世昌對曹錕也是相當的客氣。

“仲珊,你後面的那個是?”

卻是徐世昌看曹錕身後的中年人有些眼生,在想到自己似乎沒有邀請過這個人,所以才這麼問道。

如今畢竟是袁世凱剛死,曹錕還沒那麼快就涌出一大堆的野心,何況眼下的局勢也讓他沒有那個心情,所以在聽徐世昌這麼問後曹錕連忙回答道。

“這個是吳佩孚吳子玉,是我的部下。”說着曹錕撓了撓腦袋。“徐老您也知道我向來是沒什麼主意,平時在軍中也多是子玉替我出的主意,因爲這次的事情太重大了,所以我就把子玉也給帶過來了。”

說着曹錕用手捅了捅吳佩孚。

“還不見過徐老?”

吳佩孚到不像曹錕一樣不懂時局,知道上司手裡的第三師在這個時候簡直就是奇貨可居。不過即使如此在見到徐世昌的時候,吳佩孚還是恭敬的道。

“徐老…”

聽到吳佩孚是曹錕的部下,徐世昌也點了點頭。

不過眼下徐世昌最關注的還是武昌談判的事情,所以在向吳佩孚打過招呼後,就將臉轉向了陸徵祥。

“子欣,武昌方面有什麼情況傳過來?”

在場的人裡一共有兩個姓陸的,一個是陸建章,另一個就是陸徵祥。

其中陸徵祥是北洋的外交總長,一切的外交事宜也都是由陸徵祥來負責的,所以和國社軍談判的事情徐世昌也交給了他。

而在聽到徐世昌的話後,陸徵祥連忙回答道。

“武昌方面剛剛傳回來的電報,說是國社軍的嚴光親自出面和子春(王佔元)他們談的…”說着陸徵祥將手中的電報遞了過來。“這是剛剛發回來的電報,子春說,那個姓嚴的表明只要我們願意遵守上面的條件,那麼國社軍就可以接納我們北洋一系…”

說到這裡陸徵祥苦笑了一下,接納?放在一年前,全中國有誰敢說這樣的話?

徐世昌在接過電報後並沒有拆開,而是開口問道。

“條件?苛刻嗎?”

陸徵祥搖了搖頭。

“到不能說苛刻,但很多地方和我們當初提出的條件都不相符…”

聽陸徵祥這麼說,徐世昌連忙拆開手中的電報仔細閱讀了起來。

其實電報上的條件很簡單,簡單歸納下的話只有幾條。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除了第三師這樣的北洋精銳外,其他的混成旅或雜牌師都必須打散,由多個部隊混合重編,原有的北洋軍官也必須調離,按照原來的職務到新的部隊中任職。

這也是爲了防止北洋反水,畢竟接納北洋後,北洋也就等於是國社軍一系,也是將來國防軍中的成員。到那個時候嚴光自然不可能在軍中還分個三六九等,順便打壓一下軍中的雜牌部隊。

軍餉、裝備一視同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北洋在保留原建制的情況下繼續存在,別的不說,給了他們和國社軍同樣的裝備後,要是原有的北洋部隊鬧事,嚴光可不一定有信心壓的下來。

至於保留第三師這樣的部隊?不得不說北洋六鎮的實力確實不錯,在素質上甚至高出國社軍幾籌,這樣的部隊如果就這麼分拆了也確實是太可惜了一些。

所以嚴光準備給他們一些正式的番號,甚至就連各師師長也予以保留,反正將來北洋六鎮的防區幾乎都是相隔幾千裡,周圍又全部都是國社軍的部隊,難不成嚴光還怕他們這不到十個師的部隊翻了天不成?

對此曹錕和吳佩孚自然是相當滿意,畢竟第三師是他們的老部隊,如果突然將他們調到其他部隊去,這恐怕就不是他們能接受的了。不過曹錕和吳佩孚滿意,卻不代表其他人也滿意,比如說那些必須要將手下部隊分拆,自己本人也必須要到其他部隊任職的北洋人士…

只是他們不滿又有什麼用?看曹錕的樣子就知道,這件事情上北洋六鎮的人是絕不可能站在他們這一邊的,再加上戰場上他們已經失敗了。

“沒辦法,只能是捏着鼻子認了…”

其實嚴光對北洋還是很放心的,畢竟北洋不像國民黨一樣屬於革命團體,總是會爲了革命什麼的做一些自找麻煩的事情。這也是爲什麼嚴光會選擇接納北洋而不是國民黨,因爲在未來嚴光很可能,或者說必定會做出一些世人,至少是國民黨那羣革命家無法接受的事情,如果自己接納了國民黨的話,到那時國民黨的革命家們絕對會跳出來找自己的麻煩。相較之下,北洋的人就要“識相”的多了。

而且在同時期北洋的人才也比較多,相較之下,作爲革命團體的國民黨就有些濫竽充數的嫌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嚴光不喜歡有人在自己做事的時候鉗制自己,比如說參加歐戰。嚴光敢肯定,如果歐戰爆發的話,只要自己做出參加歐戰的決定,國民黨的人絕對會跳出來反對自己…

所以…

“既然北洋的人已經服了,那麼也是時候將國民黨徹底清除掉了…”

簡單點講,就是像二次革命時一樣,將國民黨在中國的勢力再清掃一遍。爲此嚴光還下令讓軍情局的人多做了一些準備,好在適當的時候有合理的理由讓自己對國民黨動手。

當然,對此國民黨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重回中國後,一直都在約束國民黨的軍隊甚至是國民黨的成員,千萬不要給國社軍制造衝突的藉口。爲此,在湘贛邊境,國民黨的巡防部隊見到國社軍時甚至都要繞着道走…

不過藉口這種東西只要想找的話,總是能找的到的——————雖然這樣的藉口絕對瞞不過明眼人,不過只要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將國民黨在蘇皖等地的勢力蕩平,那就算國民黨想伸冤也沒地方伸去…

當然,在收拾掉國民黨後,嚴光不會學袁世凱一樣強行解散國民黨,畢竟這樣實在是太惹人口舌了。何況在成立新的政斧後,嚴光也需要有幾個花瓶擺在那裡…

——————————

福建…

“都督,船來了…”

在孫道仁的身旁,一名親兵小聲道。

“是嗎?”

孫道仁點點頭,然後站了起來。

“既然船來了,那我們就出去吧…”

“是…”

在孫道仁的身後,馬尾船政局的負責人連忙點頭道。

自嚴光從德國人手中訂購一千萬英鎊的各種設備、貨物,也已經過去幾個月的時間,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英國人在經過了初步的籌備後,已經將其中一部分的貨物籌備齊全,並且準備交付給當時尚在武漢和北洋軍交戰的嚴光。

不過在得知貨物已經籌備齊全的消息後,嚴光卻是要求德國人,先將其中一部分的造船設備運到福建,也就是現在的馬尾船政局卸貨。

貨物都是嚴光付錢買的,德國人對此自然沒有意見,何況在福建卸貨的話,還能節省一段時間和燃料。

至於嚴光爲什麼要在福建卸貨?

作爲中國最大的造船廠,馬尾船政局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悠久了。雖然今年來因爲民國初立,國事混亂的緣故而變得毫無建樹,不過在滿清時期,也就是1900年前後卻曾經建過850噸級的建安和建威號驅逐艦,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將滿船的造船設備運到明顯不適合建造大型船隻的渝城來?到不如直接運到馬尾船政局去,將馬尾船政局重新變成遠東第一大造船廠。

要知道作爲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造船廠,馬尾船政局在人員上有着相當雄厚的基礎,在馬尾重設造船廠,絕對要比在廣州或上海重新成立造船廠要方便的多。

所以在武漢確立勝局後,嚴光就已經發了份電報給和他多有聯絡的孫道仁,指明自己決定在福建重設馬尾船政局,希望作爲福建都督的孫道仁能給予一定的方便。

對此孫道仁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異議,所以當德國運輸船快要抵達福建的時候,孫道仁還親臨馬尾船政局迎接。

當然,對於馬尾船政局的重立,最高興的絕對不是福建都督孫道仁,也不可能會是出資重立的嚴光。而是馬尾船政局的局長陳兆鏘。作爲馬尾船政局的局長,眼見着馬尾船政局逐漸荒廢,最爲心疼的絕對是陳兆鏘。如今見到那個四川姓嚴的都督出資購買了這麼多的設備過來,決定要重立馬尾船政局,陳兆鏘自然是欣喜若狂。

等到陳兆鏘和孫道仁走出了房間後,不多時,就來到了馬尾船政局的一處碼頭上。

“都督,給您…”

看到孫道仁走到碼頭上後,孫道仁身後的一個軍官連忙將望遠鏡交給了孫道仁。

作爲福建都督,其實孫道仁並沒有什麼權利,全部的權利都是在許崇智等革命黨人的身上,孫道仁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

不過在二次革命後,國民黨失敗,許崇智不得不和其他的國民黨人一樣遠遁曰本,到了這個時候,權利自然是掌握在了孫道仁的手中。

也正是趁着這個機會,孫道仁在福建建立了自己的權威。到了這個地步,哪怕是後來袁世凱允許國民黨返回中國也沒用了,所以隨後許崇智雖然回到了中國,但也沒有回福建來和孫道仁搶奪權利。

而在接過了望遠鏡後,孫道人看向了遠處。

在遠處,數艘德國貨輪正在朝着碼頭的方向行駛而來。

“就是這些貨輪了嗎?”

陳兆鏘點了點頭,然後對孫道仁道。

“沒錯,都督,按照嚴都督的說法,這些就是運載着造船設備的德國貨輪了。”說實在的,陳兆鏘對遠處的德國貨輪簡直就是望眼欲穿,要不是望遠鏡只有一副而且是在孫道仁的手裡的話,陳兆鏘甚至連將孫道仁手中望遠鏡搶下來的心都有了。

至於馬尾船政局重立後,局長的位置不再是陳兆鏘了?

對陳兆鏘來說,只要馬尾船政局能夠重生就可以了,至於誰到局長卻是件無所謂的事情,畢竟原來那麼艱難的時候他都堅持下來了,難不成眼下富裕了他卻堅持不下來了?要知道,在前不久的時候,國民政斧每個月撥下來的經費就只有三萬元而已啊(史實),這麼點經費夠幹什麼的?恐怕就連船政局內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工資也是剛剛夠,也難怪民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馬尾船政局都沒有什麼建樹了。

畢竟造船是件很需要資金的事情,沒有資金的話,真的是什麼都造不出來…

就在陳兆鏘望眼欲穿的時候,那幾艘德國貨輪終於在千呼萬喚當中停靠在了碼頭上。

很快,貨輪上就走下了十多個人,裡面白的黃的都有,不過領頭的卻全都是中國人。

“請問您就是孫道仁孫都督吧?”

走下船後,領頭的中國人對孫道仁問道。

眼下的國社軍威勢甚至要比北洋頂峰時期還要強上一些,所以孫道仁到也不敢託大,在聽了領頭人的話後連忙回答道。

“沒錯。”

領頭的那個人點了點頭,然後看向了陳兆鏘。“您是船政局局長陳兆鏘?”

雖然不知道這些人爲什麼會知道自己,不過陳兆鏘也點了點頭。

“我是…”

聽到陳兆鏘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那個領頭的人一笑,然後從身後的一個隨從手中取過了一個手提箱。

“這個交給您…”

說着將手提箱交到了陳兆鏘的手中。

接過手提箱後陳兆鏘一愣。

“這些是?”

“您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聽到這句話,陳兆鏘連忙打開手提箱。

不過打開後,看到裡面的東西陳兆鏘卻是徹底愣住了。

“這是…”

在手提箱裡,正整齊的擺放着上百張圖紙,在圖紙旁還擺放着一沓支票…

陳兆鏘看的很清楚,第一張支票上的數額是十萬,而不管怎麼看,這沓鈔票都有一百張的樣子,也就是說,這沓支票至少代表着一千萬…

“那些圖紙是驅逐艦和輕型巡洋艦的圖紙,是四川造船廠的設計師們設計的,都督想委託陳局長將這兩種軍艦造出來,至於那一千萬銀元,則是都督提供給船政局的資金…”

在這麼說的時候,領頭的年輕人口中有着淡淡的驕傲。

而陳兆鏘,卻有種要流淚的衝動…

多少年了?馬尾船政局終於等來爲中國海軍建造軍艦的機會了!

第314章 局勢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71章 借勢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6章 當頭炮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93章 軍服第168章 探聽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30章 朱爾典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309章 分部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96章 草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40章 蝴蝶效應第244章 騎戰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298章 決定第477章 轉移第298章 決定第287章 理由第221章 潛江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205章 猜想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40章 蝴蝶效應第8章 風水寶地第57章 未知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11章 杯具第158章 連環巴掌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63章 宣戰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310章 狙擊手第87章 槍第2章 圓珠筆第197章 代表第19章 江上(完)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212章 增援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295章 萊陽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156章 挨噴第18章 江上(二)第409章 甘地第308章 不良第57章 崩盤第409章 甘地第185章 狙擊步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439章 仙山第178章 處置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35章 再往倫敦第259章 議和第255章 計劃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413章 希特勒第245章 賭勝第313章 反攻第121章 請柬第120章 無憂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225章 船隻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73章 人力第511章 破雷艦第38章 張謇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
第314章 局勢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71章 借勢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6章 當頭炮第110章 如何吃餃子第332章 裝甲第一師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93章 軍服第168章 探聽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30章 朱爾典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78章 轟炸北京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309章 分部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96章 草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40章 蝴蝶效應第244章 騎戰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505章 危月燕級潛艇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298章 決定第477章 轉移第298章 決定第287章 理由第221章 潛江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205章 猜想第78章 過節提前發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40章 蝴蝶效應第8章 風水寶地第57章 未知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11章 杯具第158章 連環巴掌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263章 宣戰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310章 狙擊手第87章 槍第2章 圓珠筆第197章 代表第19章 江上(完)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212章 增援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61章 澎湖列島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295章 萊陽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156章 挨噴第18章 江上(二)第409章 甘地第308章 不良第57章 崩盤第409章 甘地第185章 狙擊步槍第67章 保路運動第439章 仙山第178章 處置第406章 貨幣改革第35章 再往倫敦第259章 議和第255章 計劃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416章 對日條件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413章 希特勒第245章 賭勝第313章 反攻第121章 請柬第120章 無憂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225章 船隻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173章 人力第511章 破雷艦第38章 張謇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