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漢口

長崎港內一片繁忙,來自各國的數百艘船隻停靠在這裡,碼頭上更是堆滿了商販、旅客、貨物和工人…

然而在整個長崎港內最引人注目的,卻是幾艘大型運輸船,一大羣穿着土黃色軍服的日本軍人和正在往船上裝運的幾百門火炮…

“三上君,我真是搞不懂政府的那些人究竟在想些什麼?如果只是將軍火裝船的話,在佐世保不就可以了嗎?跑到長崎來做什麼!”

看着工人們合力將一門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裝上船去,一個穿着土黃色軍服的年輕軍官對身旁的同伴抱怨道。

看得出來這個話題很合其他軍官的心意,所以還沒等那個叫三上的軍官回答,另一個軍官已經搶先道。

“是啊,政府的那些這麼做和掩耳盜鈴有什麼區別?”

看着兩個同伴的反應,那個叫東仙的軍官苦笑了一下。這時恰好有一個穿着和服的小女孩跑了過來,在側身給這個小女孩讓了下路後,這個叫三上的年輕軍官纔開口道。

“掩耳盜鈴也比一點遮掩沒有來的好,政治有時就是這麼虛僞。而且政府的那些官僚雖然對發生在中國的戰事相當樂見,但他們也要考慮將來的對華關係。如果說這場中國人的內戰最後的獲勝者不是袁世凱,而是那個姓嚴的軍閥,政府的官僚們就可以將這個理由當作遮羞布來敷衍一下。”

雖然站在袁世凱的一方,但顯然日本政府並不看好他的未來,所以在作出了軍援的決定後用的是商用港口進行的運輸,而非更加便利的佐世保港。這樣一來就算最後的獲勝者是嚴光,日本政府也有敷衍搪塞的理由——————對袁世凱的軍援純粹是商業上的交易罷了,你看,我當初用的可是商業港口…

當然,就算最後新的中國政府並不接受這個敷衍的理由也沒關係,反正日本政府也不懼怕中國。不過表面上的關係維持一下終歸是件好事,畢竟日本人企望已久的歐戰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爆發,甚至能不能爆發也是件未定的事情…

果然,在聽到三上這麼說後,那幾個同伴的臉上全都露出不屑的表情。顯然對可能來自中國的壓力不屑一顧。事實上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的話,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這些年輕的日本軍官或許還會三思一下,不過現在距離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了近20年,距離日俄戰爭也已經過去了10年。來自中國的壓力?日本人已經很久沒有考慮過這種東西了。

同伴們對中國的不屑三上自然看的出來,不過對這點他卻並沒有說什麼,因爲他並不覺得同伴們的觀點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在去年,也就是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的前夕,作爲日本政府派出的軍事交流團中的一員,三上曾經對當時的北洋軍隊進行過考察。

在三上看來,中國軍隊中北洋六鎮無論是素質還是裝備同日軍的差距都不是很大,但是其他的軍隊就…

而此時的日本不但擁有中國無法比擬的強大海軍,就連在戰鬥力上要強出中國軍隊不少的陸軍師團也有十九個之多。三上不敢說未來,但至少現在中國還沒有威脅日本的資格。(當時日本共有18個常備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和第一至第十八師團,至於後來的第十九和第二十師團則是在正式吞併朝鮮後的1915年12月24日成立的。)

就在三上和同伴交談的功夫,那門105m野炮已經被工人們給搬上了運輸船。看了看手錶,在感受一下腹部傳來的飢餓感,三上和同伴揮了揮手,幾個人朝着遠處的一個酒館走了過去。

除了三上的這些同伴外,對日本政府意見最大的恐怕就是陸軍的那些“馬糞”們了。

爲了能用最快的速度將袁世凱所需的火炮等重型裝備準備好,在現造肯定來不及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只好直接下令從陸軍部隊中將現役的裝備裝船運往中國。

這裡面除了距離長崎最近的熊本師團外,大阪、仙台、名古屋、廣島和金澤等臨近港口的師團全部遭殃。

親手將自己正在使用的武器賣給其他人,這種感受——————恐怕也只有蘇聯解體後的毛子才能理解吧?

不管怎麼說,陸軍的那些“馬糞”最後還是將日本政府的官僚給恨上了,至於日本政府會這麼做的理由?如果這些“馬糞”能理解的話,後來也不會發生那麼多事情了…

不過袁世凱到是要感謝“官僚”的日本政府,因爲日本政府支援的432門火炮不但能彌補北洋的損失,而且還能讓北洋炮兵的實力更上一層樓,畢竟105mm口徑的野炮是過去北洋軍隊沒有裝備過的——————雖然對面國社軍裝備的加農炮除了75mm的輕炮外,最低一級的也是120mm的,而且爲了能獲得這432門火炮,袁世凱本人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歐戰前日本陸軍的炮兵編制是3個3連6門制的炮兵大隊(營)外加1個野戰炮兵大隊(營),共54門山、野炮和18門野戰重炮——————這個野戰重炮就是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了→_→)

——————————

在袁世凱和日本人達成交易,日本政府剛剛下令各師團將所部主戰裝備裝船運往上海的時候,朱慶瀾等人已經得到了嚴光的提醒。

“400多門火炮嗎?”閱讀過電報的內容後,朱慶瀾將電報遞給了其他人。“手筆到是不小,不過可惜成色差了點…”

聽到朱慶瀾這麼說,其他人也都跟着笑了起來。

“是啊,105mm的輕炮?日本人也好意思拿出來!”

國社軍各步兵師所轄的炮兵團原本裝備的是75mm山、野炮72門,不過在四川兵工廠投入生產後,國社軍也和日軍一樣在步兵師內編制了一個直屬的重炮營,不過和日本人不同的是,日本人裝備的是18門105mm野炮,而國社軍裝備的卻是120mm的長管加農炮…

沒辦法,對105mm的“輕”炮,不止是嚴光看不上眼,就連德國人也看不上眼,在德國人的炮兵列表當中根本就沒有105mm野炮的存在,所以在嚴光購買的各口徑火炮圖紙當中也就不存在所謂的105mm野炮,有的只是105mm榴彈炮——————順帶一提,嚴光已經準備在將袁世凱和國民黨擊敗後,對國社軍進行新一輪的整編。先將現有的15個步兵師擴編爲63個,並分爲甲乙兩等。其中三十三個甲種師所屬的炮兵團除了54門75mm野炮維持不變外,18門75mm山炮全部換裝爲105mm輕型榴彈炮,今後75mm山炮只會裝備在乙種師當中,至於直屬重炮營的120mm加農炮則維持不變,畢竟150mm口徑的加農炮還是直接裝備到炮兵旅或炮兵師比較適合,作爲師一級的壓制火炮120mm加農炮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已經足夠了…

“不過子橋,我們還是儘快拿下漢口比較好,畢竟如果日本的炮在我們拿下漢口前就運到的話,對我們也會產生不小的麻煩…”說着楊山看了一眼司令部的門外。“不過這些日本人也真熱心啊,居然直接就把部隊的現役裝備拿出來賣了…”

聽到楊山這麼說朱慶瀾搖了搖頭。

“也沒什麼熱心的,只不過是日本人樂於見到我們內鬥罷了。不過對漢口的攻勢確實是要儘快了,不然的話在600多門火炮的覆蓋下想要度過漢江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是啊。”楊山贊同的點了點頭。“不過只要拿下漢口,武昌就會變成一座孤城,到時想要拿下武昌也就是件簡單的事情了…”

自從馮國璋將漢陽兵工廠拆個一乾二淨後,北洋軍的補給來源只剩下兩條,一條是漢口的京漢鐵路,另外一條則是長江水道。拿下漢口就等於是斷了京漢鐵路,如果再讓四川水師配合炮兵旅在長江水道全殲了北洋水師的話,北洋軍就算是想回到北方也是件很難的事情。

不過後者恐怕是很難達成了,畢竟真到了那個地步北洋海軍也不可能會和四川水師硬拼,要知道如果北洋海軍敗了的話,北洋所要付出的就是陸軍全滅的代價了…

“對了,船隻的問題解決的怎麼樣了?”

“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說着楊山朝着自己的副官點了一下頭,不一會那個長得眉清目秀的年輕副官就拿着一份文件走了回來。

在將文件拿在手上後,楊山對着朱慶瀾和彭修等人道。

“潛江戰役時我們不是在荊州和長湖一帶徵集了1000多艘大小船隻用於渡河?現在潛江方面正在想辦法將這些船隻送到漢陽來。按照估計的速度,這1000多艘船隻至少需要3天的時間才能全部到齊…”

在潛江戰役時國社軍曾經徵集了1000多艘大小船隻用於度過東荊河,在戰役結束後這些船隻自然是沒了用處。不過當時的朱慶瀾等人並沒有將船隻發還給沿岸的百姓,而是留了下來。因爲東荊河同漢江是相連的,換句話說,在進行渡江戰役的時候國社軍甚至不需要重新徵集船隻,只需要順着漢江將這些船隻運到漢陽就可以了,這也是爲什麼朱慶瀾他們沒有將船還給百姓的原因。

“三天嗎…”

看到朱慶瀾的樣子,楊山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北洋軍新敗,此時正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時機。可如果在漢陽停頓三天的話,只要馮國璋他們稍微調理一下,恐怕接下來的戰役就不會那麼順利了…

不過對此楊山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在漢陽還在被馮國璋佔着的時候,他們也沒法將船隻開過來——————開過來一艘,豈不是就要被馮國璋燒掉一艘?

所以楊山也只能安慰道。

“連打了十多天的仗,下面的官兵也很疲憊,就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整一下吧,反正三天的時間也不會耽誤了什麼事情…”

朱慶瀾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此時沒有別的辦法可想,所以最後也只能嘆氣點頭道。

“好吧,就再等三天好了…”

雖然是再等三天,不過朱慶瀾他們也沒在這三天裡閒着。

不管怎麼說,過去的十多天國社軍還是打了一場攻堅戰,傷亡損失也都不小,所以在這三天的時間裡,朱慶瀾他們將下面的部隊進行了初步的休整。使得本來有些筋疲力盡的各部隊戰力恢復了少許。

——————————

在經過三天時間的準備後,國社軍開始了對漢口的作戰任務。

只不過因爲有一條漢江橫在那裡的緣故,所以雖然三天的時間裡司令部的參謀們想過不少辦法,但最後能夠選擇的除了強攻外也只剩下強攻一條道路…

於是在萬炮齊發的情況下,國社軍開始了對漢口的強攻。

在面臨強攻時,北洋軍苦於漢陽時火炮被毀過半,最新式的明治38年式75mm野炮更是損失殆盡,所以在重炮的支援下國社軍僅僅只是在第一天就將一個師的兵力運抵對面,並且在灘頭上紮下了十分牢固的陣地。

“大人,難道還不能讓海軍的人出手進行援助嗎?”

雖然因爲戰事不利的緣故,段祺瑞和馮國璋似乎都憔悴了許多,但看着己軍陣地上不斷掀起的塵柱,李純還是對着兩人悲聲道,要知道現在在陣地上挨炮彈的可是他第六師的人…

然而聽到李純的話段祺瑞卻是瞧也不瞧他一眼,僅僅只是在那裡淡淡的道。

“不行,這次戰役海軍是絕對不能動用的…”

沒錯,絕對不能動用。

雖然北洋陸軍已經不再是國社軍的對手,但北洋海軍卻能壓過四川水軍一籌,可如果這裡面在算上兩個炮兵旅的話…

眼見漢口很可能也守不了多久,甚至很可能堅持不到日本人的軍援到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北洋海軍也派上來的話,其結果很可能是北洋海軍遭到重創而國社軍攻下漢口僅僅只是延遲了幾天時間…

沒了漢口又沒了海軍?到那時擺在馮國璋和段祺瑞面前的很可能只剩下兩條路,一是固守武昌,然後等待全軍覆沒的命令,另一個則是放棄武昌,在漢口失守之前就乘火車通過京漢鐵路返回北方…

而這兩個選擇,無論哪一個都不是段祺瑞和馮國璋能接受的。所以哪怕現在國社軍的炮火在猛烈,段祺瑞也不能讓北洋海軍上來支援,因爲北洋海軍是在段祺瑞守不住武昌時,由水路退往上海的最後王牌。只要北洋海軍還在,哪怕漢口武昌全部失守,段祺瑞也有把握將大半北洋軍全部撤到上海去。

這樣一來,至少還能替北洋留下一些家底,也不枉袁世凱善待自己多年。

明白段祺瑞確實沒有讓北洋海軍進行援助的意思後,李純也是無可奈何,但讓他繼續留在這裡看着自己的部隊挨炸也不可能。所以在猛跺了一下腳後,李純也只能以身體不適爲由告退了下去。

對李純的告退段祺瑞到是沒怎麼在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部下不斷被殺死,而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看着的那種感覺的。

所以點了點頭,段祺瑞就應允了李純的告退。

然而就在李純騎着馬回到位於師部內的臥室想要休息一下的時候,卻發現一個穿着馬褂的高瘦年輕人正站在自己的臥室裡面帶微笑的看着自己。

“李師長,您可是讓在下好等了啊…”

雖然這麼一個大活人出現在自己的臥室裡確實讓人很吃驚,不過李純卻並沒有怎麼緊張,畢竟他也是久經戰陣的宿將,何況這裡還是自己的師指揮部,只要自己稍微叫一聲外面就會衝進來一個警衛連來,所以李純僅僅只是冷靜的道。

“你是誰?怎麼進到這裡來的?”

然而來人的回答卻讓原本面色平靜的李純大吃一驚。

“鄙人李延年,現任軍情局漢口分部負責人一職…”

雖然面前這個叫李延年的高瘦年輕人僅僅只是說自己是軍情局的,但如今北洋軍內誰不知道軍情局就是國社軍的秘密情報機構?而現在這個秘密情報機構駐漢口的負責人就在自己的臥室裡…

就在李純想要將外面的警衛喚進來抓人的時候,李延年卻是笑呵呵的道。

“李師長不必白費力氣,在您走進師部沒多久,您的那個警衛連就已經到外面去了,現在整個師部不敢說是空無一人,但相比也沒多少人能聽得到您的聲音…”

李延年當然沒有這麼牛,或者說軍情局也沒有這麼牛,不過在買通了第六師警衛連的一些人後,將他們暫時調離師部還是辦得到的。不然李延年也沒法進到李純的臥室裡來。

聽李延年這麼說李純到是不信邪,依然扯着嗓子朝外面喊了兩聲。不過在兩聲過後,臥室外面卻沒有一個人走進來,就連專門負責保障自己安全的警衛連也如此。到了這個地步李純也無法在保持平靜,飛快的拔出手槍後,李純將槍口指向了李延年。

被人用手槍指着,李延年的背後冒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不過即使如此在李純的面前李延年還是面色不改的繼續道。

“李師長,您不必緊張,我來這裡並不是想對您不利,僅僅只是想和您討論一個話題罷了。”

雖然李純很想直接把這個本家給斃了,不過在聽到李延年的話後,李純還是本能的開口問道。“什麼話題?”

聽到李純這麼問,李延年明白他已經上鉤了,所以在微微一笑後。

“識時務者爲俊傑這個的話題,您覺得怎麼樣?”

——————————

憑着亞洲最強的火力,在面對北洋軍時雖然偶有小挫,但在大體上國社軍還是保持着長勝的態勢。

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如今不止是周邊各省,就連北洋內部也有不少人已經明確意識到北洋的失敗是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比這更糟的卻是袁世凱一直不佳的身體狀況。在稍微聯想一下袁家那個據說沒有男丁可以活過60歲的傳言,哪怕在北洋軍內也有不少人開始尋找新的東主。

在這個時候,還有什麼人要比嚴光更適合效忠嗎?

所以在漢陽戰役結束後,軍情局的工作前所未有的順利。在勸說一些北洋人士投靠己方的時候,成功率也由原來的五成達到了八成多。如李純的那個警衛連,就有好幾個頭頭或被收買,或是主動投靠。李延年能這麼輕鬆混入第六師的師部,也是有他們的幫忙才能達成的。

至於李延年爲什麼要到李純這裡還和他談“人生”,談“理想”。

這卻是嚴光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既然軍情局在北洋這裡的工作這麼順利,那爲什麼不乾脆直接收買幾個主要人物?雖然北洋,尤其是北洋六鎮當中不少都是袁世凱信賴的心腹,但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眼見着北洋即將走上沒落,袁世凱本人也隨時都有可能先“北洋”一步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每個人都甘心爲袁世凱陪葬吧?

只要能在北洋六鎮中拉攏到一、兩個核心人物,再拉攏他們的下屬進而控制一兩個師。那麼這些人就能在接下來的戰役中發揮奇效,到那時就算北洋海軍一直避戰,嚴光也不是沒有把握將全部——————至少是過半的北洋軍留在南方。

至於這種異想天開的計劃能不能成功?後世的解放戰爭中在國軍頹勢顯現的情況下選擇起義的國軍將領究竟有多少?何況就算收買計劃失敗,損失的也不過是軍情局在漢口的一些人手,可如果計劃成功的話,那收穫的將是一整片森林…

———————————————————————————————

第360章 破交戰第308章 不良第232章 德國公使馬爾贊第398章 游擊隊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487章 空戰第80章 歸入第180章 毛瑟G98第407章 泰國第154章 唐繼堯第1章 重回1908第176章 電報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229章 楊藎誠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26章 好事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141章 介入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五百零一章第98章 無奈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295章 騎兵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8章 風水寶地第432章 藏品第263章 宣戰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15章 工廠第443章 慣例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492章 戰鬥第75章 突進第464章 襲擊第99章 炮第五百一十五章第219章 沉港第203章 獨立第57章 崩盤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481章 博多河第337章 摩蘇爾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93章 軍服第337章 摩蘇爾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162張 林秀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87章 理由第264章 突擊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37 合縱連橫第442章 堪培拉第95章 談判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218章 港口第223章 渡河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60章 坦白第230章 朱爾典第307章 準備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08章 炮擊第168章 探聽第197章 代表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43章 慣例第126章 表單(上)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287章 理由第259章 議和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35章 總攻第257章 軍法第265章 合肥第167章 詹天佑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198章 商談
第360章 破交戰第308章 不良第232章 德國公使馬爾贊第398章 游擊隊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487章 空戰第80章 歸入第180章 毛瑟G98第407章 泰國第154章 唐繼堯第1章 重回1908第176章 電報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229章 楊藎誠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26章 好事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356章 日本遠征艦隊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395章 一錘定音第141章 介入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五百零一章第98章 無奈第151章 想阻擋虎王坦克嗎?第295章 騎兵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8章 風水寶地第432章 藏品第263章 宣戰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15章 工廠第443章 慣例第181章 軍情局、軍防局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492章 戰鬥第75章 突進第464章 襲擊第99章 炮第五百一十五章第219章 沉港第203章 獨立第57章 崩盤第192章 再次匆匆幾個月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481章 博多河第337章 摩蘇爾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93章 軍服第337章 摩蘇爾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162張 林秀第495章 獵虎登場第287章 理由第264章 突擊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237 合縱連橫第442章 堪培拉第95章 談判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第218章 港口第223章 渡河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258章 袁世凱病逝第60章 坦白第230章 朱爾典第307章 準備第393章 瘋狂的一日第208章 炮擊第168章 探聽第197章 代表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78章 波斯鐵路第146章 好奇與感激第443章 慣例第126章 表單(上)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125章 想要的東西第287章 理由第259章 議和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35章 總攻第257章 軍法第265章 合肥第167章 詹天佑第387章 孫中山逝世第198章 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