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竣工

“嘀!嘀!”

在去年才修好的瀝青路上,幾十輛國產的最新型小汽車正排着隊向前駛去,而在瀝青路兩旁的人行道上,數不盡的路人也在向着相同的方向前行着。

在人行道上,不時的還會響起熟人間見面時的招呼聲。

當然,這麼多人朝着一個方向涌去,事故也是免不了的。

至少單是這麼一條路,今天就有不少人在自行車道上互相碰撞玩起“碰碰車”了,好在自行車道上本來也騎的慢,到是沒有出過什麼大事。

坐在一輛國產小轎車內看着窗外的人流,居正對着坐在身旁的林森道。

“不過今天的人還真多啊…”

“是啊。”林森點點頭後,看了一眼越過他們向前駛去的一輛小轎車。“我們有幾年沒回來了?這裡的變化還真大啊…”

“是啊,有十多年了吧,這裡的變化的確是很大啊…”

這麼說的時候,居正很是感慨了一下。

這時已經是1925年,距離孫中山去世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

在孫中山剛剛去世的時候,一直都是以孫中山爲中心的國民黨很是混亂了一段時間。

不過在進行了國民黨的《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並且選出了三十多位中央執行委員後,這種混亂也總算是告一段落。

而且因爲孫中山去世的關係,原本那些和日本總部鬧的很僵的。屬於黃派一系的國民黨人也開始和孫派的關係產生了緩和,不少的黃派國民黨人也重新開始和總部進行聯繫,也使得國民黨的凝聚力提升了不少。

雖然因爲孫中山去世的關係,使得國民黨的影響力降低了不少。但是和黃派關係的緩和多少也算是塞翁失馬吧。

同時在和黃派的關係緩和後,在經過了中央執行委員們的多次會議後,重新凝聚成一塊的國民黨人也做出了決定,那就是更多的和國社黨緩和關係,使國民黨能夠在國內儘可能的發展,畢竟國民黨的根本是在國內而不是在海外。

就算是在日本、美國或南洋地區的國民黨人再多,如果無法在國內立足的話也是不可能的。

對國民黨的這種態勢,國社黨也沒什麼牴觸心理。

畢竟在國內國社黨的地位已經很難被動搖了。而在海外因爲國社政府極力替海外華人爭取權益的關係,也已經漸漸的壓過了國民黨在海外多年的積累,在這種情況下國社黨並不介意國民黨在國內發展——————畢竟擺花瓶的政黨在國內已經有幾十個了,國社黨也不介意國民黨在這幾十個花瓶中變成較大的一個。

於是經過了兩年的時間。在同國社黨的關係得到很大緩和,同時也得到了國社黨的後,國民黨已經成爲除國社黨外中國最大的政黨。

而今天,在帝國大廈的落成典禮上,嚴光也邀請了作爲國民黨中央執政委員的居正和林森等人出席典禮儀式。

於是在時隔十多年的時間後。居正和林森這兩個自二次革命後就再也沒有踏足大陸的國民黨人,終於再次回到了故土。

然而就像居正和林森說的一樣。

“人真多啊…”

沒錯,這次的人的確是很多。

如果說單是居正他們這麼一條街道就已經是一道人流的話,那麼當無數條人流匯聚到一起時將會變成什麼?

“人山人海”

“這個就是帝國大廈嗎!”

在距離帝國大廈還有十多分鐘的距離時。居正和林森在車裡就已經能看見遠處的帝國大廈了。不過也不奇怪,畢竟一百一十層的帝國大廈在現在的上海實在是太過高大了。高大到整個上海就連一座能達到帝國大廈一半高度的建築也沒有。

所以距離遠遠的時候,居正等人就已經能一眼望見遠處的帝國大廈了。

“真是奇蹟啊!”

看着遠處的帝國大廈。居正和林森的臉上一臉驚歎。

而在一旁的道路上,那些徒步或者是騎着自行車行走的人,也同樣是自啊驚歎着這座高聳的建築。

這些人裡中外皆有,不少的外國人甚至是算準了時間,特意乘船趕來上海打算親眼見識一下這座世界最高的建築的——————在帝國大廈剛剛開始動工的時候,國外的不少媒體都曾經嘲笑過這一工程,因爲在他們看來高達一百一十層並且有五百三十米高度的龐大建築,絕對不是中國人能建的出來的,因爲就連他們也建不出這麼高的建築來,更何況負責這一工程的建築師還曾經開口稱要在三年內建成這一建築。

然而當一年的時間過去,整個工程也已經進行了一半的時候,這種冷嘲熱諷卻徹底消失了。因爲哪怕是隻建成了二分之一的帝國大廈,也已經比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還要高了。

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樓,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的家庭保險大樓也不過才十層,四十二米高。後來到1890年加了兩層,也才增高到了五十五米。而且下面6層使用生鐵柱是熟鐵樑框架,上面4層是鋼框架,牆僅承受自己的重量。

紐約市曼哈頓島的熨斗大廈,也不過才二十二層,八十七米的高度而已。然而這座大廈卻是紐約市早期的著名地標,到了1989年還成爲美國國家歷史性地標之一。

至於動工於1913年,並且到了1930年才被川普大廈超過的位於紐約市的伍爾沃斯大樓,建成後也只有二百四十一點四米,連帝國大廈的一半都不到。

到最後不少人都在討論着,這座據說會比第二和第三相加都高的宏偉建築。究竟能不能在三年的時間內完工。

對不少來上海辦公的中外人士來說,參觀這座已經完工了一半的宏偉建築,也已經成爲他們旅程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世界第一幢摩天大樓是1885年的芝加哥的家庭保險大樓,共十二層。高54.9米。再來就是1890年的紐約的世界大樓,共二十層,算塔尖的話106.4米。然後是同在紐約的1894年的曼哈頓壽險大樓,共十八層,屋頂高度爲106.1米。然後是1899年的紐約公園街大樓,三十層,高119.2米。1908年的勝家大樓,四十七層。高186.6米。1909年的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共五十層,213.4米。1913年的伍爾沃斯大樓,共五十七層。高241.4米。再然後就是1930年的川普大樓,共七十一層,高282.5米和同爲1930年建築的克萊斯勒大廈,共七十七層,塔尖高度318.8米。屋頂高度281.9米。最後就是1931年建成的帝國大廈了,共一百零二層,是第一幢超過一百層的建築。

另外必須說的是,除了第一座位於芝加哥的建築外。剩下的建築全部位於紐約,最高的也一直都是帝國大廈。而且這一榮耀一直維持到了1972年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建成。至於紐約最高的榮譽則維持到了1974年,芝加哥的韋萊集團大廈建成爲止。然後就是吉隆坡的雙峰塔,臺北的101和迪拜的哈里發塔了…)

——————————

雖然當時帝國大廈僅僅只建成了一半,但是隻要看看那座雖然只建成一半卻依然是世界最高的建築,不少國人心裡就已經升出了一種自豪感。這個時候再加上對嚴光本人的信任,雖然大廈還沒有建完,但是大廈辦公室的租出率卻已經達到了一半,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增長。

在另一個時空,位於紐約的帝國大廈在1940年前有許多辦公室都是空置的,當時的帝國大廈甚至被戲稱爲“空國大廈”(Empty?State?Building),而此刻在上海訂購的人卻是絡繹不絕…

會造成這種結果一共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爲在帝國大廈動工和完工的時間分別爲1929年和1931年,這一時期正處於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期。當然這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說自然是沒什麼的,因爲帝國大廈會出現本身就是當時的美國富翁拉斯科布爲了顯示自己的富有而決意修建的。

而且當時修高樓的還不止拉斯科佈一個,川普大樓和克萊斯勒大廈也是這一競爭的結果。

川普大樓一開始計劃比附近的伍爾沃斯大樓還要高41米,更重要的是,這個高度會比克萊斯勒大廈計劃的高度282米還要高2英尺。

然而,克萊斯勒大廈在川普大樓落成後暗中改變預定建設的高度,一個高38米的尖頂被安置在克萊斯勒大廈的上方,實現大亨瓦特?克萊斯勒擁有世界最高建築的夢想。

當然這一夢想沒多久就被帝國大廈超越了,因爲拉斯各布害怕克萊斯勒搶了他的風頭,所以在第一次對外宣佈建樓計劃時聲稱這幢大廈的高度“接近300米”,爲的就是避免出現意外…

只不過這些“該死的有錢人”雖然很有錢,而且有錢到可以隨意揮霍的地步,但是這卻並不代表普通的美國人也有錢。至少在那一時期,美國跳樓的人可是有不少的。

而這時的帝國大廈卻是在1925年完工的,距離歷史上的金融危機還有四年的時間,正處於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

而這也和第二點有關,那就是國社政府對工商業的發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和結束後的兩年裡,雖然國社政府的財政一直都很緊張,但是在這一時期國社政府卻一直堅持着發展工商業的政策,哪怕是在財政最爲緊張的時候也是如此。

而靠着英國人提供的兩千萬英鎊的無息貸款(約合兩億五百萬銀元)和嚴光在個人財政上的支持,國社政府硬是挺過了這一艱難時期。

而託着高爾察克那一千多噸黃金和中東油田的福。在挺過了這一時期後國社政府一躍成爲全球財政最富裕的國家。幾乎每年都有近十億銀元的財政餘額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這一時期的國社政府可以說幾乎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政府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國社政府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展開了。

第三個五年計劃主要是關於各方面的,如擴展“免費義務教育”的範圍。增強和增多基礎設施及醫療資源,在工業等方面趕超美國等。

還有一點,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刺激國內的工商業。

具體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個人所得稅的上限,以及減免大量的工商稅及其他稅種,使中國成爲稅種最少稅率最低的國家,以此來刺激工商業的發展——————反正靠着油田的收益,國社政府每年都有好幾億的財政盈餘不知道該用到哪。軍費上的負擔也因爲《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關係而減輕了不少,目前主要集中在陸軍和空軍方面,既然這樣到不如減少雜稅降低對百姓和企業的負擔…

也因爲如此,雖然國社政府在23年的財政收入僅和22年相當。但是在經濟上的增長卻是突飛猛進,在民間甚至產生了三家可以生產萬噸級貨輪的造船廠——————雖然這三家和嚴光擁有的幾家相比幾乎微不足道,不過考慮到“民企”兩個字,這些民間企業家還是值得稱讚的。

同時由於賦稅減輕的關係,百姓的消費水平也增高許多(這個時候沒房地產)。新的工廠和企業也不斷的出現在全國各地。

шшш⊕ т tκa n⊕ C〇

受益於新的政策,根據最新的統計,24年中國的GDP增長速度達到了13%,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也達到了10%。當年的財政收入很自然的突破了三億英鎊這個大關。

而在帝國大廈出租出去的辦公室,至少有十分之一是由這些新增的企業租下的。

——————————

當初嚴光爲了建帝國大廈。不僅僅只是買下了建大廈所需的土地,同時也將大廈周圍的土地全部買下。建了一座面積極大的廣場。

由於聽說是嚴光要買的緣故,幾乎所有的土地擁有者都很配合,甚至就連少數幾個把這些土地當成祖業,別人來死活也不肯賣的百姓,在聽說是嚴光要買後也都非常自願的點頭,甚至願意免費雙手奉上。

而此時在這座新建的廣場上,早已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來賓給堆的密密麻麻了。

在這些來賓裡,甚至還有不少各國的政要——————當然,都是私人前來的。

事實上至少到目前爲止,這些人對上海的一切都很滿意,除了在進入廣場前需要進行繁瑣的安全檢測,以保證他們沒有隨身攜帶什麼危險武器外…

不過這種不悅感,很快就被眼前龐大的建築給驅散了。

“離近了看後,真是讓然難以置信的大啊…”

看着眼前的這座建築,林森驚歎着道。

“是啊…”

不止是居正和林森,廣場上的其他人也都是這種感覺。

當然除了難以置信的感覺外,大多數國人的心中更多的還是自豪感,爲自己的國家能夠建造如此龐大的建築而感到自豪。

而這時,後來帝國大廈的建造者,著名的建築師威廉?拉姆同樣是驚歎的看着眼前的建築。

“這些中國人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威廉?拉姆在腦中迴轉了十幾種方案,卻始終沒有一種能將建築建到一百一十層高的辦法。

當然,最重要的是威廉?拉姆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辦法,來勸說美國的資本家投入幾千萬美元來修建一座大樓…

就在下面的人們還在爲建築感到驚歎的時候,主席臺上的嚴光和其他人卻在談笑風生。

下面的人看到嚴光一臉笑容的樣子,還以爲他在談論着大樓或者是其他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

唔,這麼說的話到也沒錯,只不過在內容上稍微有些偏差而已…

“………越南那邊的進展如何了?”

一邊笑着朝下面的羣衆揮了揮手,嚴光一邊問着身邊和他一同出席的徐世昌。

“越南那邊的消息說。阮愛國的進展順利,目前已經整合了越南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抵抗組織和游擊隊,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也有不少正在向他靠攏。”

“好。”嚴光點點頭。“對中南半島反西方力量的整合是關鍵,只要能將那裡的力量整合好了。那麼未來將勢力擴展到中南半島也就能更順利…”

“明白。”

“不過也有一點要注意…” Wшw✿ TTKдN✿ ¢o

徐世昌和嶽昌等人看了嚴光一眼,並沒有出聲。

“一定要注意,讓那些出生在中南半島的華人,在抵抗組織當中掌握實權,同時在這些組織裡培養傾向於我們的人,我可不希望趕走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到最後卻養出了一羣白眼狼出來…”

對嚴光這種來自於後世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血的教訓…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嚴光可不希望辛辛苦苦的趕走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到最後卻在中南半島上養出了一羣像越南人一樣的白眼狼。雖說嚴光自信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不會讓中南半島出現什麼問題,不過他現在已經快要四十歲了…

三十多歲的年齡。嚴光自信撐到二戰結束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等到二戰結束呢?

有的時候,嚴光寧可信任高加索的斯拉夫人,也不敢信任中南半島上的那些猴子,因爲如果有人選擇支持東南半島的那些猴子的話,即便嚴光能鎮壓下去。恐怕也會像另一個時空的美國一樣損失慘重。

所以嚴光必須讓那些所謂的越南國社黨和暹羅國社黨,成爲由華人掌握實權的組織,剩下的職務也要由親華分子擔任,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話也說回來。最近一段時間英國人和法國人是快要被國社政府給逼瘋了。因爲隨着大量武器流入中南半島,突然出現的抵抗組織簡直數不勝數——————誰叫往日裡英國人和法國人那麼喜歡壓榨殖民地百姓…

而這也是嚴光示意阮愛國等人整合各地抵抗組織的原因之一。因爲隨着大量武器流入中南半島,那些突然冒出來的武裝組織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不受國社政府控制…

雖說嚴光很喜歡看英、法手忙腳亂的樣子。但這卻並不代表他喜歡自己的士兵被自己生產的武器射殺。

到目前爲止,越南算是所有地區當中整合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裡面的原因除了國社政府往越南派了不少人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嚴光寶貴的棋子阮愛國了…

作爲一個從十五歲開始就已經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的革命家,阮愛國有着極爲出色的能力和比較出衆的人格魅力,這使得阮愛國在越南的活動完成的極爲順利。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1919年初凡爾賽和平會議召開時,阮愛國曾經代表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向各國代表團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權利的八項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決權。

但是,巴黎和會側重在處理歐洲的民族自決,並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對阮愛國更是見都沒見。

至於曾經提出過《威爾遜和平十四條》的那位威爾遜總統,當身着剪掉半截西裝的阮愛國在會場外攔住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希望美國幫助印度支那脫離法國獨立時,威爾遜卻是對他不屑一顧,揚長而去。

而這,也使得未來的美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因爲阮愛國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胡志明”。

阮愛國只不過是胡志明衆多化名中的一個,而且還是胡志明前往法國尋求在巴黎召開《巴黎和會》的各國首腦幫助時起的名字。

只不過當時各國首腦,包括威爾遜在內對胡志明都是不屑一顧的態度,在歷史上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胡志明纔在1920年在法國參加的共產黨,並且在1923年前往蘇聯參加國際農民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不過現在的胡志明,卻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那就是由嚴光領導的國社黨…

——————————

阮愛國當然就是胡志明啦。

不然也稱不上最寶貴的一顆棋子這個稱號了?o!(未完待續。。

———————————————————————————————

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13章 北洋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104章 時間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63章 宣戰第298章 決定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373章 高爾察克第305章 火焰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58章 公路第105章 麻煩第360章 破交戰第114章 美味(下)第174章 時間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168章 探聽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333章 指揮權第59章 建議第46章 倒黴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11章 三人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347章 珍珠港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160章 電報第352章 警惕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327章 出兵土耳其第五百一十七章第88章 圖紙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98章 游擊隊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102章 資州第138章 和談第248章 飛機第60章 坦白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87章 空戰第405章 擔心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23章 抵達第267章 馬鞍山第520章 刺激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104章 時間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206章 巴東縣第103章 陳鎮藩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174章 時間第117章 走第320章 路線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34章 啓航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46章 倒黴第57章 崩盤第21章 機器第484章 菲律賓第220章 無奈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267章 馬鞍山第77章 羣龍無首第157章 競爭第184章 國社黨第89章 五樣第401章 竣工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45章 大方縣
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13章 北洋第339章 航空母艦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104章 時間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63章 宣戰第298章 決定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373章 高爾察克第305章 火焰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58章 公路第105章 麻煩第360章 破交戰第114章 美味(下)第174章 時間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415章 凌波級重型艦隊航母第90章 老套的免稅政策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83章 嫉恨中燃燒的英國第374章 19式機槍第168章 探聽第115章 乾坤一擲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333章 指揮權第59章 建議第46章 倒黴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11章 三人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347章 珍珠港第9章 中國七大鐵礦區第160章 電報第352章 警惕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327章 出兵土耳其第五百一十七章第88章 圖紙第379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398章 游擊隊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102章 資州第138章 和談第248章 飛機第60章 坦白第188章 測試性能的楊楷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487章 空戰第405章 擔心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23章 抵達第267章 馬鞍山第520章 刺激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104章 時間第504章 印度:被決定的命運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第206章 巴東縣第103章 陳鎮藩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273章 臨時大總統第174章 時間第117章 走第320章 路線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34章 啓航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46章 倒黴第57章 崩盤第21章 機器第484章 菲律賓第220章 無奈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267章 馬鞍山第77章 羣龍無首第157章 競爭第184章 國社黨第89章 五樣第401章 竣工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145章 大方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