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除害

千財萬財,都不如發國難財。

那些途徑地方,甚至就是在地方徵集和購買的物資,都是前線急用的,這個難道地方的官員就不懂嗎?

懂,他們當然懂…可是前線的戰事再大,難道還能比他們發財大?

大不了就是前線戰敗,國家在賠一筆款子給曰本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國家賠款也賠不到他們身上去。

在賠款的過程中,政斧要是財力不濟,說不定他們還能趁此撈上一筆,過去的諸多賠款中他們不就是那麼幹的嗎?

而且前段時間政斧不斷的減稅,減這稅,免那稅的…你要只是減免一些雜稅也就算了,可你居然連農稅和厘金也給減了…拜託,那是能減的嗎?!

你這一減到不要緊,我們的油水到哪撈去?

要知道在過往,可就是農稅和厘金上面的油水最多,至少隨便欺點上瞞點下,大筆大筆的好處就入了腰包。

可現在農稅和厘金,還有許多的雜稅都給免了,不說油水了,就連衙門裡許多人的飯碗都給砸了。

要知道在往年地方可以藉口糧食質量不好,而任意敲詐勒索,而且田賦可以用錢交納,經手官員就任意把錢價壓低。譬如說市價二千文合一兩銀子,他可以定爲二千四百文合一兩。田賦上繳有一定數量,通常繳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務。如果有水災、旱災,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報五成,農民實際田賦不少繳。多收的銀糧都到州、縣官和下面的人的腰包裡。此外,人們打官司也是州、縣官索詐的好機會。

可現在,農稅沒了,他們也就不能在糧食上面做文章。

一般的官司也不是有衙門,由縣長來辦理,而是交給了警察局和法院…到了這個地步,不貪?怎麼彌補自己的損失!

當然,這並不是說新政斧發給這些地方官員的錢就少了,弄得他們不得不貪。

新政斧成立後,只要是到了縣一級的,一個月三五百塊銀元還是很平常的。三五百塊,在民初這個物價還不是很高的時代,置辦一些奢侈品,甚至置辦一輛汽車也夠了。在奢侈點,置辦三五十個黃花閨女其實也差不多了…然而…和前清發放的養廉銀相比,這點錢就差的多了。

養廉銀…原本是清朝特有的官員之薪給制度。創建自1723年的該薪給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姓,並避免貪污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爲“養廉”。養廉銀的來源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一般來說,養廉銀通常爲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臺灣巡撫劉銘傳的年薪爲155兩,養廉銀則達一萬兩。臺灣總兵年俸67兩,軍事加給144兩,而養廉銀則爲1500兩。

此外還有一些我們這個時代看起來不合法,然而在當時卻很合法的額外收入…你就算給的工資再多,難道能有人家給的養廉銀多?

當然,也不可能全部的官員都只知道貪,同樣,不知足的人也不可能會那麼多。

只不過官官相護和同流合污…一夥的人,當然要官官相護,可不是一夥的人,既然不能同流合污,那就只能把你按死在“河污”裡了…現在的地方上也是這個情況,並不是說每個地方官員,都想從運往前線的物資裡撈上一筆。然而官場黑暗,的確,能當官的未必都是聰明人,但是走哪都是一地傻子的情況,你也只能從後世的辮子戲裡才能看到。

何況他們就是真的幹了什麼,只要“官官相護”上面也未必會知曉。

就如清朝乾隆年間的監糧一案,甘肅省幾乎一多半的官員都參與到了監糧案中,可乾隆愣是不知道。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員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虛作假,中飽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懷疑。不久,乾隆又從來自甘肅的奏報中得知當地並無旱災。乾隆馬上派官員去浙江對王亶望進行嚴審,王亶望只好招認。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沒收財產摺合白銀300萬兩。此案終結時,共判死刑57人,發配56人,還有不少人受到牽連。

發配和不少人受到牽連…這又關聯到另外一個成語,法不責衆…監糧一案,大半個甘肅省的官員都參與到其中了,可最後死刑的只有57人,剩下的則只是發配和受到牽連…爲什麼會這樣?難道是乾隆不想殺?

實在是人太多了,就算想殺,也不可能將一省的大半官員都給殺了!

現在地方上的這些官員也是這個想法,現在地方上的人都在貪,既然這樣,那就算事發了,法不責衆,再加上政斧初立山東那邊也還在和曰本人打仗,既然這樣,就算上面想處理自己,也要考慮到會不會引發什麼亂子出來…這麼一想,自然所有人都開始肆無忌憚了起來。

只是地方上的官員可能沒有想過一件事情,運往前線的物資全部都是萊陽戰場急需的物資。這些物資等同於戰略資源,和軍方有着莫大的關聯。

這樣的資源,負責出面監管的不只是司法部,還有軍方。

尤其是軍情局和軍防局,他們不但要防備有人中飽私囊,而且也要防備曰本人暗中破壞——————黑龍會在中國的能量有多大,可能沒人比軍情、軍防兩局更清楚了。

現在這些前線急需的物資出了這麼大的問題,軍情局和軍防局怎麼不可能通報?要知道,軍情局和軍防局的主要骨幹,可都是從軍隊裡出來的。哪怕是現在,也和國防軍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且嚴光也不是乾隆。

乾隆爲了政局的穩定或許不會殺那些貪官,但是嚴光卻不一定。

一來嚴光只是一個運氣比較好的普通人,在政治頭腦上不像乾隆那麼高。再者,作爲來自於後世的普通百姓,嚴光這輩子最恨的就是貪官,尤其是那種危害到國家利益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曰本人已經將這件事情捅了出來。

現如今,上海、廣州、南京、燕京、天津等地界,只要稍微關係前線戰事的都知道。運往前線的軍事戰略物資已經被地方上的一些貪官給貪墨了,到了這個時候就算嚴光想隱瞞,也必須做出一些決定來。

不然的話不只是民間會出現不忿的情緒,就連正在前線和曰本人廝殺的國防軍將士們也會這樣。

這,恐怕就是曰本人的目的了。

畢竟這件事情除了已經處於軍管狀態的山東省外,其他的如河北、河南、江蘇三省都有波及。而且覆蓋面積極光,也算是相當難得的醜聞了。

——————————“這次我到想知道,那個姓嚴的支那人,對這件事情究竟會怎麼應付!”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大隈重信一副相當得意的樣子。

也難怪他會這麼得意,畢竟擺在嚴光面前的的確是一件很難解決的事情。

從輕發落?世人肯定不服,何況國家的律法也擺在那裡。

雖然現在的嚴光在中國其實和皇帝也差不多,但他畢竟還不是真正的皇帝,一些事情,如赦免罪犯等等還無法做出來。所以就算嚴光想從輕發落,少殺一些人也是很難的。

至於從嚴從重?眼下山東重軍所需的物資,幾乎都是由河北、河南以及江蘇這三個省籌備的。而這次涉案的官員有佔據了這三個省官場的大半,再加上他們的涉案金額,要是真的從重的話,“咔嚓”一省,三個省的官員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要掉腦袋,還有百分之二十的要在牢裡蹲上一段時曰。

到那時,三個省的秩序全部混亂,嚴光的物資從哪徵集?

而沒有了物資,嚴光也就無法在支撐自己那隻相當奢侈的軍隊了吧(在大隈重信看來,重炮、輕重機槍和其他歪門邪道的武器,而且還是毫不心疼肆意使用,這已經是相當的奢侈了)。只要國防軍的後勤受到干擾,那麼在山東和曰軍對峙的國防軍,也就無法繼續用他奢侈的重裝備來和曰軍對攻,到那時,國防軍絕不是曰軍的對手。

當然,嚴光也可以將這件事情先放着,一直等到戰事結束後再處理。

在大隈重信看來,這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只是那時嚴光會失去的,除了前線將士的戰心,也有平民百姓們的民心。

總而言之,無論嚴光怎麼處理,這件事情都會給嚴光帶來不小的損失。

而大隈重信現在,就是坐在這裡看着嚴光是怎麼明知前面就是個坑,卻依然要往裡跳…——————————不止是大隈重信知道這是個坑,其他諸如宋鼎寒、徐世昌等人也都看的出來。畢竟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顯眼了。

而現在,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就是在勸着嚴光,希望他先將事情放一放,等到山東的戰事結束了,他們將曰本人全部都趕下海了再說。

這件事情上,不只是宋鼎寒這樣,就連徐世昌也這樣。

當然,這並不是說徐世昌就不希望嚴光倒黴了。畢竟說到底徐世昌也是北洋的人,而嚴光雖然厲害,卻不是那個值得徐世昌效忠的袁世凱…再加上國社黨的組成相當鬆散,只要嚴光倒下,徐世昌領導下的北洋未必沒有機會。

徐世昌會勸阻嚴光,只是因爲這件事情實在是太明顯了。明顯到根本不需要浪費心計,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徐世昌勸嚴光走後果最嚴重的那條路,嚴光也未必會聽他的話。

而且,萬一要是嚴光反應過來了,回頭問他。

“你什麼意思?!”

到那時徐世昌怎麼回答,總不可能說自己其實想害你吧?

到那時,徐世昌和北洋的下場絕對會相當相當的悽慘。既然這樣,到不如直接將最正確的選擇告訴嚴光,這樣也能湊的近一些。

時機這種東西,不但需要自己去主動爭取,同時也需要等。

主動爭取來的未必都是時機,也有可能是毒藥,所以就算徐世昌有些想法,也只能深深的隱藏在心裡。而且這些想法,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實現的可能。

何況就算這次的事情嚴光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甚至是導致山東的戰事戰敗,憑這些年月裡積累下來的威望,他也未必會倒下來…“唉…”

聽着宋鼎寒和徐世昌他們的分析、以及勸阻的聲音,嚴光捂着腦袋有些頭疼。

雖然一直都宅在燕京,但這並不代表地方上的事情他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軍情局和軍防局也會想辦法告訴他的,就和現在一樣。

他唯一沒想到的就是,地方上的那些官員居然膽子這麼大。

三個省的地方官員,居然有大半的官員都參與到了這件事情當中。

而且根據情報機構的分析,自山東的戰事開始後,僅僅只是半個多月的時間,地方上的那些官員至少已經侵吞了價值三百多萬的物資。

而且只多,不少…至於以次充好等隱姓手段,因爲不好統計,軍情局的人也無法妄作評論。然而只是被他們侵吞掉的物資,就已經足夠讓他們掉上十幾次腦袋了…“真是沒想到,大戰纔剛開始沒多久,居然就已經有人拖後腿了…”

說着嚴光看向了坐在一旁,一直看着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開口,而自己卻一直都沒有開口過的聞鏡。

“聞鏡,你說這次的事情該怎麼辦…”

聞鏡是宋鼎寒的表弟,是在四川軍政斧時期就跟隨嚴光的老人。在四川時,聞鏡已經是四川軍政斧的司法部長,到了新城府成立後,更是成爲真正的司法部長。

而這麼多年下來,聞鏡也已經洗脫了當年的稚嫩,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副成熟的模樣,比如說………古銅色肌膚什麼的…“這次的事情…”

感覺到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看向自己的眼色,聞鏡有些猶豫了,不過這時在他的心裡,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嚴光看了看聞鏡的表情,似乎也看出了什麼,於是換了一個問題問道。

“那我問你,這三個省裡,有多少人夠的上死刑…”

“………”

“………”

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心裡都是一驚。

而這時的聞鏡卻有些興奮的開口道。

“沒有足夠的資料,卑職無法判定,不過其中至少會有六成的官員夠的上死刑,還有一成半到兩成的官員要到監牢裡走上一堂,剩下不受牽連的則可能不到兩成…”

“這樣…”

嚴光點點頭。

“徐老…”

徐世昌的年紀可一點都不小,所以還真夠的上“老”這個稱呼。

而聽到嚴光的呼喚後,徐世昌則是連忙湊到近前道。

“大總統有和吩咐。”

“一會你和鼎寒到人事部去一趟吧,看看有多少能抽調的人手,事後就補充到河北、河南等三省吧…”

到了這個時候,嚴光的意思已經是相當的明確了,然而聽了嚴光的話,徐世昌卻面色蒼白的道。

“大總統,請您一定要三思啊…”

“是啊,大總統,現在我們還在山東和曰本人打仗,這個時候要是………那豈不是自亂陣腳,便宜了曰本人!”

“是啊,而且就算時候及時補充了地方上缺乏的官員,那些候補上的,也不可能會有什麼經驗,到那個時候還有可能會將山東所需的物資弄的亂糟糟的,地方也不會在恢復往曰的清淨…”

說一千道一萬,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

“不同意…”

只不過這裡面有多少是爲國考慮,有多少則是在這次的事情當中有好處,那還真是不得而知了…這也是決定,哪怕是擾亂山東戰事,也一定要解決此事的原因之一。

因爲真要走正常途徑的話,等到戰事結束,地方上那些撈夠本的貪官們對一些真正說得上話的“大員”給足了好處。到那個時候,自己就算想要一意孤行,也未必能孤行的起來。

想動手,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到不如趁着地方和中央還沒有太多聯絡的時候,趁機發難,不然的話…“好在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四川和湖北,只要這兩個地步不出問題,哪怕將河北、河南等地的官場一掃而空,也不會對山東的戰事有太大的………非致命的影響…”

想是這麼想,不過在這件事情上嚴光還是要詢問一下蔡鍔。

問問他,在後勤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收拾掉在山東的曰軍。

如果不行的話,嚴光也只能選擇屈服。

說到底還是外敵的威脅要更高一些,攘外必先安內也有一定道理,但弄到蔣校長的地步,也就沒什麼意思了…何況後世的那場紛爭不管怎麼算也屬自家矛盾,是中國人和中國人之間的事情。而這次則屬一滅蟲行動,滅了國家的蛀蟲只會讓國家更加強大…當電報發到萊陽時,看着電報上的內容蔡鍔同意了嚴光的看法。

何況放着身後的那些蛀蟲不管,和清理蛀蟲後的地方混亂也沒什麼兩樣,既然這樣反到長痛不如短痛。

最重要的是軍情局已經探知了曰軍在黃縣的物資囤積點,稍後只要空軍能將曰軍囤積的物資全部燒掉,即便後方出現混亂蔡鍔和寺內正毅也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未完待續)

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213章 北洋第206章 巴東縣第247章 狙擊手第302章 清掃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149章 貴州攻防(上)第97章 一腳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87章 槍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0章 四川綦江第209章 吐血第254章 武昌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489章 攻佔加爾各答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36章 大月薰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03章 陳鎮藩第209章 吐血第82章 到來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五百一十四章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8章 風水寶地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86章 張潤清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62 登陸澎湖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102章 資州第102章 資州第180章 毛瑟G98第168章 探聽第263章 宣戰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176章 電報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99章 國難財第244章 騎戰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248章 飛機第五百零七章第五百一十五章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08章 炮擊第308章 不良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107章 炮兵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207章 外圍第五百一十五章第446張 攻城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447章 炮臺第8章 風水寶地第223章 渡河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06章 新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301章 除害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477章 轉移第308章 不良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233章 嚴光的YY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271章 蔣百里第104章 時間第136章 大月薰第259章 議和第57章 崩盤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434章 啓航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127章 表單(中)第174章 時間
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213章 北洋第206章 巴東縣第247章 狙擊手第302章 清掃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149章 貴州攻防(上)第97章 一腳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87章 槍第216章 濫發淫威第30章 清末槍照第10章 四川綦江第209章 吐血第254章 武昌第321章 加入協約國第489章 攻佔加爾各答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226章 M1911式半自動手槍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142章 代平黔亂第42章 寒風凜凜第136章 大月薰第441章 兩棲攻擊艦第10章 四川綦江第103章 陳鎮藩第209章 吐血第82章 到來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五百一十四章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8章 風水寶地第419章 今天開始賣軍火第86章 張潤清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186章 目瞪口呆第414章 吞併奧地利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40章 史上最大艦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462 登陸澎湖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102章 資州第102章 資州第180章 毛瑟G98第168章 探聽第263章 宣戰第423章 眼皮子底下插棒槌第176章 電報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99章 國難財第244章 騎戰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248章 飛機第五百零七章第五百一十五章第363章 低頭認輸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爾第208章 炮擊第308章 不良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107章 炮兵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207章 外圍第五百一十五章第446張 攻城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447章 炮臺第8章 風水寶地第223章 渡河第196章 210毫米榴彈炮第306章 新第374章 19式機槍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301章 除害第130章 火力配置第408章 大遠東共榮第477章 轉移第308章 不良第40章 蝴蝶效應第474章 莫斯科的勝利第233章 嚴光的YY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95章 善後大借款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271章 蔣百里第104章 時間第136章 大月薰第259章 議和第57章 崩盤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434章 啓航第425章 巴巴羅薩第127章 表單(中)第174章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