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裝甲師

看着出現在兩翼的哥薩克騎兵,一名土耳其將領在丟掉手中的指揮刀後絕望的喃喃道。

“真主啊,您難道已經拋棄我們了嗎…”

——————————

戰場上的土耳其軍隊本就已經被國防軍的一千六百多挺機槍給打的潰不成軍,這時尼古拉和尤登裡奇派出的兩萬多哥薩克一出面,雖然後方的土耳其軍隊也曾想過派兵支援,可最後戰場上殘餘的一萬多土耳其軍隊還是沒能跑掉。

事後根據聯軍的統計,在防線上的一千六百挺機槍一齊開火,到哥薩克騎兵從兩翼出現的半個多小時裡,戰場上發動進攻的三萬多土耳其軍隊共損失了一萬三千餘人,其中至少一半都是當場死亡,剩下的裡也有不少是重傷,能熬多久也是難說的事情。

經此一戰,對面的土耳其軍自然是全軍喪膽,可身側的俄軍對剛剛中國防軍的表現同樣側目。畢竟一齊開火的一千六百多挺輕重機槍,完全就是一副殺戮機器的模樣,雖然在歷史上斯拉夫民族一直都是已悍勇著稱,可這些悍勇的斯拉夫人現在卻對國防軍裝備的輕重機槍心生畏懼…

也是直到此刻,俄軍的那些機槍手才發現,自己手上的m1910式馬克沁機槍居然擁有如此威力…

其實這個到是俄軍的機槍手多想了,機槍的威力大的確沒錯,尤其是擁有千餘挺機槍,而對手卻排着密集的散兵線等着你屠殺的時候。可是機槍的威力很多時候也是和機槍的口徑有關的,俄軍的m1910式馬克沁機槍的確也屬於馬克沁機槍的一種,可這種衍生型發射的卻是7.62×54毫米的r彈藥。

“…”

要知道國防軍裝備的麥德森機槍都是8mm的口徑,自身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更是有着的大口徑。而口徑的重機槍對付人的話,只是擦點邊都能將人攔腰打斷,至於對付英國人在1916年纔會投入戰場的馬克1型坦克?

雖說馬克1型坦克是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坦克(小遊民名氣大,不過是實驗型號),可是馬克1型坦克的裝甲只有6mm厚。

一般的槍彈對付有着6mm厚裝甲的馬克1型坦克的確沒辦法,不然的話在索姆河戰場英軍也不可能在坦克的支援下在10公里寬的正面上分散攻擊,5個小時內向前推進了5公里,這個戰果以往要耗費幾千噸炮彈,犧牲幾萬人才能取得。其中有一輛坦克未放一槍就攻佔了一座村莊,另一輛則奪取了一條塹壕,並俘虜了300多名德軍士兵——————當然這也和德軍第一次見到這種兵器有關。

可國防軍裝備的大口徑馬克沁本就是瞄準着反裝甲改進的,對付馬克1型坦克簡直就是輕而易舉,如果真有馬克1型坦克在國防軍面前,就是將它打成廢銅爛鐵也是分分鐘的事情而已…

事實上這也是國防軍的機槍手能讓土耳其軍造成如此大傷亡的原因之一,在國防軍馬克沁的口徑下,幾乎所有中彈的土耳其士兵都是直接去見真主,能在中彈後活下來的很少很少,那些只傷不死的也多是被8mm的麥德森機槍彈射中的…

所以俄軍的機槍手想要獲得國防軍機槍陣的威力,不止是需要數量,就連口徑恐怕也需要改變一下…

——————————

在高加索方向的土耳其軍雖然也有二十多萬,但是一下子就損失了三萬人,對土耳其人來說也是不小的損失。

雖說土耳其也是一個不小的國家,整個國家的領土橫跨亞歐非三座大陸,可是開戰之初就已經被英法給廢掉了在非洲的領土,再加上土耳其本身也不是一個工業國家,雖然在軍隊的實力上的確不錯,但武器裝備和軍隊的訓練都是由德國負責,本身的工業實力連前清都不如,因此在整個歐戰時期土耳其一共也只動員了二百多萬人次的軍隊。(只是動員了二百多萬,並不是說土耳其有二百多萬軍隊)

而且這些動員的兵力,除了對付內部的暴亂和高加索戰線的俄軍外,還要分出很大一部分到達達尼爾海峽去抵禦英法聯軍的入侵,還有美索不達米亞抵禦英軍的入侵。

這也是爲什麼在整個歐戰期間,土耳其人都沒有什麼戰績的原因。

因爲在整場戰爭中,土耳其一直都處於被動狀態,不過對同盟國來講,只要土耳其能夠封鎖住達達尼爾海峽也就可以了。因爲只要封住達達尼爾海峽,就等於掐斷了英法對俄國的輸血線…

而這次由阿卜杜拉克里姆指揮的土耳其第三軍團,也僅有十萬人而已。

因此雖然這次克里姆的使命是奪取凡城,但實際上,在失去了三萬兵力後,克里姆已經是等於失去了奪取凡城的能力。

不但如此,此時的克里姆還要擔心對面的聯軍會對他發起進攻。因爲這個時候雙方的兵力對比已經形成了逆轉,何況在經過了剛剛的戰鬥後,第三軍團的官兵已經陷入了慌亂當中,不少的土耳其官兵都對中國遠征軍裝備的,只是在半個小時裡就屠殺了數千人的神秘武器充滿了恐懼——————其實這種武器他們也有,只是土耳其人從來沒想過將大量的機槍集中使用,就是想過也沒有這麼多的機槍,因此在土耳其人眼裡遠征軍裝備的輕重機槍就是一種神秘的武器。

事實上不止是土耳其人這麼看,就連臨近的俄軍也同樣這麼看。

要知道雖然在和土耳其交戰的過程中,俄軍也曾經多次創造過殲敵數萬的記錄,許多次都要比這一次的戰果大,可是像今次這麼順利的卻從來都沒有。

尤其是在土耳其的三萬多兵力發動進攻的時候,只是在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讓土耳其人傷亡了一萬多,這在高加索戰場可是從來都沒有過的——————這也是俄國人少見多怪,不過也難怪,畢竟歐戰傷亡數字最大的索姆河戰役,要在1916年纔會發生,而在那一天英國人只是在一天中就傷亡了近六萬人…

——————————

或許是因爲在發動進攻的時候,土耳其人被遠征軍的機槍給嚇破了膽,因此當尼古拉派出的哥薩克騎兵衝上去的時候,殘餘的土耳其人並沒有怎麼抵抗就被俄國人給俘虜了。

事後尤登裡奇還順勢命令手下的部隊,對對面的土耳其陣地發動了一次進攻,只可惜對面的土耳其人雖然只剩下了不到七萬人,但依然將尤登裡奇的攻勢給擋了下來。

不過對這次失敗尤登裡奇也沒怎麼在意,畢竟今天他們已經獲得足夠多的戰果了,而且在損失了三萬多人後,克里姆也喪失了繼續進攻凡城的能力,要不了幾天就會撤回去,如此一來凡城也就算是守住了。

事情果然和尤登裡奇預料的一樣,沒過兩天,在收拾了一下後,克里姆就率着殘餘的六萬多土耳其軍隊撤了回去。

至此,凡城戰役總算是告一段落了。

而在當天夜裡,爲了慶祝此次戰役的勝利,雖然俄軍的補給最近一段時間並不怎麼充足,不過尼古拉和尤登裡奇還是在俄軍司令部舉行了一次慶功宴會。

當然在宴會的過程中,蔣百里也從遠征軍的庫存中拿了一部分,畢竟剛剛纔抵達亞美尼亞,補給方面還比較充足,而且前段時間由後方運過來的補給也一直沒斷過。

而在宴會的過程中,因爲前兩天戰場上遠征軍的表現,俄軍將領對遠征軍的感觀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舉行宴會的時候還有不少的俄軍將領湊了上來主動和遠征軍的將領攀談。

不過在攀談的話題中,俄軍將領的口中卻總是出現“機槍”這個詞…

不止是一般的俄軍將領如此,在宴會上,就連尼古拉和尤登裡奇舉着酒杯找到蔣百里的時候,也提到了遠征軍裝備的“機槍”…

“蔣,不知道明天的時候,我能不能帶我的人到你們那裡去參觀一下?!”

這麼說的時候,尼古拉和尤登裡奇的眼睛閃爍了兩下。

幾天前,遠征軍的“機槍”發揮的威力,使得不少的俄軍官兵都對這些來自遠東的黃種人軍隊充滿了敬畏,而尼古拉和尤登裡奇也對遠征軍裝備的機槍充滿了好奇。

尤其是尼古拉,現在東線戰場上俄軍的態勢可不怎麼好,如果說在開戰之初俄軍是主動攻入德國領土的話,那麼現在的俄國已經是完全處於守勢。

而且即使是處於防守的狀態中,俄軍也經常遭受很大的損失。

這個時候,如果俄軍能夠學習一些遠征軍的經驗,或許能有效的改善俄軍在東線上的態勢。

“當然可以,明天的時候您和您的部下完全可以到我們的營地來參觀。”

對尼古拉的請求,蔣百里也是不無不可。

畢竟機槍也不是什麼秘密的武器,更沒有什麼隱瞞的必要。而且遠征軍初來乍到,和俄軍打好關係也是很必要的。

對蔣百里的許可,尼古拉和尤登裡奇顯得很高興,在宴會上更是和蔣百里連幹了幾杯。可憐蔣百里雖然在軍事上的指揮才能上絕對不遜於兩人,甚至還要高出兩人許多,可是在酒量上蔣百里顯然就不行了…

蔣百里如此,張紹曾等人酒量上雖然比蔣百里強了許多,但也沒強到哪去,因此到了深夜的時候,蔣百里和張紹曾等人都是被警衛營的士兵給擡回去的,至於那些老毛子?——————在蔣百里等人走了以後,這些老毛子還在宴會上繼續喝着呢…

等到了第二天早晨,就在蔣百里和張紹曾他們還有些頭疼的時候,尼古拉和尤登裡奇已經像沒事人似的帶着巴拉托夫等將領來到了遠征軍的駐地。

看着似乎什麼事都沒有的尼古拉等人,雖然蔣百里和張紹曾他們還在因爲昨天的酒精攝入過量而頭疼,但也不得不佩服這羣俄國人的能喝程度…

“真不知道這些傢伙究竟是怎麼生的,居然這麼能喝…”

在如此感慨了一番後,蔣百里帶着尼古拉等人步入了遠征軍的駐地。

雖說昨天的時候尤登裡奇他們聲稱要全面的參觀一番,不過蔣百里很清楚尤登裡奇他們是爲了機槍來的,因此在帶着他們粗粗的參觀了一下遠征軍的營地後,就將他們帶到了一個師屬的機槍營裡。

在重機槍營內,24挺口徑的馬克沁機槍正整齊的擺放在營地的廣場上,而近百名機槍營的士兵則是在一旁細心的維護着。

看到蔣百里一行的到來,這些士兵一個個的都站了起來,不過蔣百里只是揮了揮手,讓他們繼續他們自己的工作。

等到這些士兵繼續自己的工作後,蔣百里示意尼古拉他們可以隨意參觀。

尼古拉和尤登裡奇也沒客氣,一揮手,身後的巴拉托夫等將領已經上前仔細“參觀”了。至於尼古拉和尤登裡奇,則是走到最近的一挺重機槍前細細觀察,過了半響後纔回頭問道。

“蔣,你們的機槍口徑好像比我們的大許多。”

“當然。”蔣百里點點頭。“一般的馬克沁機槍都是、或者是口徑的,不過我們裝備的則是口徑的,應該是所有馬克沁機槍中口徑最大的了…”

這個時代的馬克沁機槍,包括英國的維克斯、俄國的1910式和德國的mg08式馬克沁機槍的口徑都沒有超過8mm。唯有國防軍裝備的馬克沁,不但超出了這個口徑,甚至達到了這個口徑。

而當尼古拉等人得知遠征軍裝備的馬克沁口徑達到的時候都吃了一驚,畢竟在“tank”還沒有出現前,世人都覺得已經足夠了,畢竟他們要對付的只是活生生的人。

既然有了疑問,尼古拉等人自然也就問了出來,只是對這個問題蔣百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tank”,最後蔣百里也只能告訴尼古拉,這是嚴光特意要求的,至於理由他也不是很明白…

雖然對這個回答尼古拉等人並不滿意,不過看着蔣百里的表情尼古拉等人也知道蔣百里並沒有撒謊,最後也只能放過蔣百里。

在參觀過重機槍營後,蔣百里又帶着他們參觀了臨近的一個步兵營。

在步兵營內,尼古拉等人吃驚的發現,在遠征軍內居然每個步兵班都配有一挺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粗粗一算,遠征軍的一個步兵師至少裝備了500多挺輕重機槍,三個步兵師相加就是1600多挺。

1600多挺,這個數量恐怕比東線戰場上全部俄軍裝備的機槍數量都要多…

“………難怪…”

——————————

參觀了機槍後,尤登裡奇等人又參觀了其他部隊。

因爲這次尤登裡奇他們是用心觀察的緣故,所以還真看到了許多上次沒有看到的關係,而參觀的結果,也讓窮酸慣了的俄軍將領羨慕不已…

別的不提,單就組建部隊所需的花費,遠征軍的一個步兵師就能頂的上俄軍的五個步兵師。好在尤登裡奇等人很快就得知,像遠征軍這樣的部隊在整個國防軍內也只有三個,剩餘同規格的甲種步兵師也僅剩下三十個,而且在裝備上也要差了遠征軍一籌,不然的話尤登裡奇等人的擔心恐怕就要轉向遠征軍了。

而在參觀過後,回到司令部的尤登裡奇等人在總結結果的同時,也對原本並不怎麼在意的“機槍”重視了許多。

尤其是尼古拉,在回到司令部後甚至給在東線擔任俄軍總司令的侄子尼古拉二世發了一份電報,電報上細述了幾天前戰場上發生的一切,以及自己對“機槍”使用的看法。

只可惜,或許是因爲對尼古拉的惡感使得尼古拉二世恨屋及烏,最終尼古拉的這份電報就如石沉大海一般。

其實就算尼古拉二世重視尼古拉的電報也沒用,因爲已俄國目前的能力,在達達尼爾海峽的輸血線被掐斷後,單是支持目前在東線和在高加索的部隊已經是很吃力了,根本就沒有能力在去裝備什麼“機槍”,何況機槍和步槍也不一樣,機槍是很吃子彈的,大規模裝備機槍的話以俄國目前的工業能力根本就供養不起。

不過俄國人沒有重視,卻不代表德國人沒有重視。

遠征軍的首戰戰績自然驕人,可是目前全世界的重要戰場太多,不次於高加索的就有好幾個,更不用提規模最大的東線和西線兩個戰場了。

因此遠征軍的首戰勝利僅僅是在國內掀起了一陣歡騰,卻並沒有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

不過…

別人不關注,卻不代表德國人也不關注。

因爲在真實的歷史上,德國人本來就很重視“機槍”的發展,事後雖然冒出來個嚴光,但德國人的重視程度也僅僅只是屈居第二而已。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土耳其的軍隊中有大量的德國人存在,這些德國人遍佈了土耳其的各個角落,給土耳其充當着參謀,甚至是………指揮官…

如目前僅次於東線和西線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數十萬土耳其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就是來自德國的l.馮贊德爾斯。

同樣的,在阿卜杜拉克里姆的土耳其第三軍團當中,也有不少的德國人存在,而這些德國人就是德國在土耳其的觀察團。

於是很自然的,幾天前戰場上發生的一切落入了德國人的眼中。

和極度驚慌的土耳其人不同,看到這一幕的德國人顯得極爲興奮,因爲戰場上發生的一切都帶給了德國人很大的啓發,也使得德國人的機槍應用技術更近一籌。

戰場上發生的一切很快被德國人傳回了國內,在電報上德國人重點評價了“機槍”的威力,至於遠征軍德國人到沒怎麼評價,畢竟幾天前主要是“機槍”在發揮威力,遠征軍到是沒什麼表現…

——————————

自己發給俄皇的電報石沉大海,讓尼古拉的情緒很是消沉了一會,不過沒多久尼古拉就再次振作了起來,畢竟現在俄國的情況很危急,作爲俄國大公尼古拉必須振作起來。

而振作的最終結果就是,尼古拉準備向埃爾祖魯姆地區發動一次進攻。

而作爲高加索方面很重要的一股生力軍,尼古拉也開始考慮起了遠征軍的使用問題。當然在使用前,尼古拉也曾經向蔣百里詢問後,什麼時候中國方面能夠派出第二批遠征軍?

對尼古拉來講,如果中國方面能夠派出更多的遠征軍,那麼尼古拉獲勝的把握也就能更大一些。

而對尼古拉的問題蔣百里顯得很爲難,因爲現在國內最困難的並不是兵力問題。要知道國防軍可是有九十九個步兵師,雖然派出去了三個,但也剩下九十六個。

現在最爲難的是後勤問題,畢竟目前聯繫中國和高加索的僅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

不過即使如此,蔣百里還是將一份電報發回了國內,畢竟更多的兵力也就代表着更大的功績。

蔣百里的電報很快就得到了迴應,不過回覆電報的是蔡鍔。在電報裡蔡鍔先是祝賀了一下蔣百里,隨後就告訴蔣百里,第二批次的三個步兵師已經在準備當中,預計到年末或者是明年年初的時候就能運抵高加索。

至於嚴光本人現在在哪裡?因爲電報並不安全的關係,蔡鍔只是告訴蔣百里,現在嚴光正在一個新組建的,名爲“裝甲師”的新式軍隊的駐地中視察…

“裝甲師?”

看着電報,張紹曾等人有些摸不着頭腦,不過蔣百里本人卻是若有所思。

而且如果看到這份電報的是英國人,或許還會更有心得一些…

“說起來,英國的小遊民應該也差不多了吧…”

在裝甲師的駐地內,看着掀起一陣煙塵的鋼鐵怪獸,嚴光在看臺上喃喃道。

第38章 張謇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7章 崩盤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138章 和談第232章 德國公使馬爾贊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6章 當頭炮第75章 突進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09章 甘地第477章 轉移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0章 清末槍照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40章 窩火第177章 過錯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8章 江上(二)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126章 表單(上)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1章 重回1908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37 合縱連橫第133章 選誰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265章 合肥第92章 無二第170章 綦江第12章 麻將第251章 漢口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91章 銅礦第174章 時間第302章 清掃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126章 表單(上)第267章 馬鞍山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403章 移民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183章 政黨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128章 表單(下)第352章 警惕第84章 川東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410章 會面第154章 唐繼堯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四百零四章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118章 不甘第433章 含淚第337章 摩蘇爾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92章 無二第175章 5分之1第306章 新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59章 建議第259章 議和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113章 美味(上)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430章 新坦克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96章 草第214章 江上第432章 藏品第298章 決定第462 登陸澎湖第107章 炮兵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313章 反攻第409章 甘地第291章 登陸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70章 武昌起義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
第38章 張謇第284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57章 崩盤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138章 和談第232章 德國公使馬爾贊第341章 鐵路通車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6章 當頭炮第75章 突進第140章 貴州事變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409章 甘地第477章 轉移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30章 清末槍照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340章 窩火第177章 過錯第137章 和談,不,是談判!第18章 江上(二)第521章 戰爭結束第126章 表單(上)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1章 重回1908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37 合縱連橫第133章 選誰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238章 三國演義第265章 合肥第92章 無二第170章 綦江第12章 麻將第251章 漢口第322章 歐戰的對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191章 銅礦第174章 時間第302章 清掃第202章 二次革命(下)第126章 表單(上)第267章 馬鞍山第355章 庫頁衝突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289章 日本遠征軍第403章 移民第五百一十四章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468章 營救拉瑪八世第183章 政黨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128章 表單(下)第352章 警惕第84章 川東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410章 會面第154章 唐繼堯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第399章 中南半島第四百零四章第380章 告一段落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118章 不甘第433章 含淚第337章 摩蘇爾第277章 催淚彈和橡皮子彈第351章 北上海參威第282章 歐戰爆發第390章 拿“日”當槍使第92章 無二第175章 5分之1第306章 新第36章 一千八百萬第112章 圖窮匕見(下)第59章 建議第259章 議和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113章 美味(上)第279章 漢陽兵工廠第430章 新坦克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96章 草第214章 江上第432章 藏品第298章 決定第462 登陸澎湖第107章 炮兵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9章 同盟會回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313章 反攻第409章 甘地第291章 登陸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70章 武昌起義第465章 噴氣式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