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巴列維王朝的終結

伊朗,國土面積約163.6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七位。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

伊朗的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屬於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爲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爲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爲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佔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爲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裡海沿岸有小面積的衝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作爲世界最大咸水湖的裡海南岸屬伊朗。

同時西南部地區與波斯灣中富有石油與天然氣,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銅、煤、鉛、鋅、重晶石、錳、硼砂等資源。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爲豐富,在另一個世界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爲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爲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在後世伊朗的石油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爲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裡海沿岸爲暖溼農業區。

上述的這些資源足以使一般的小國成爲一個富裕的國家,可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且伊朗的地理位置也實在是太糟糕了一些。

在後世很多人都知道,中東是地球石油資源最豐富的一個地區,像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阿聯酋幾乎都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國家。

然而中東的第一口油井,卻是1908年英國人達西(asjid-i-sulayman,簡稱即爲)地方發現的,中東地區的第一口油井就誕生於此。

伊朗本來就是在俄國和英國的夾縫中生存,在發現了石油後,伊朗的生存環境更加顯得困難。

同時伊朗也開始被俄國和英國分成兩半,北部地區屬於俄國的勢力範圍,南部地區則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在後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着,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入侵俄國爲止…

伊朗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爲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但是由於飽受英俄干涉之苦,伊朗的親德情緒甚爲強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5年4月,德國駐波斯布什爾城的領事,有“波斯的勞倫斯”之稱的瓦思穆斯(uss,1880-1931)將波斯南部的遊牧部落爭取到自己一邊,在親德的波斯憲兵隊的幫助下建立游擊隊,掃蕩了法爾斯省的英軍,攻佔設拉子城。

在德國和土耳其間諜的煽動下,波斯西南部的阿拉伯遊牧部落還切斷了馬斯傑德?蘇萊曼和阿巴丹之間的幾處主要輸油管道,致使英波石油公司的石油運輸停頓了4個月。爲了對抗德國和土耳其的威脅英國和俄國則共同出兵波斯,兩國軍隊1917年4月2日在波斯的克爾曼沙赫會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斯的哥薩克旅副指揮官禮薩汗在1921年發動政變,推翻卡扎爾王朝,並在1924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巴列維王朝建立後,禮薩汗國王與德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1925年,伊朗皇家空軍向德國的容克公司採購了第一批3架juf-13型飛機。1927年,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取得了在伊朗全國專營郵政運輸的特許權。1928年,德國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鐵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德國人受聘爲伊朗國家銀行的經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臺。納粹宣傳部門此後大力渲染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屬雅利安民族,兩國都要反對英國的奴役,都要反對共產主義的擴張。德國利用伊朗來威脅英屬印度帝國和蘇聯的南部腹地,伊朗則用德國來防備宿敵英蘇,更想利用德國的先進技術和專家來推進伊朗的現代化。兩國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因此德伊關係越來越密切,到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國專家已經超過5000人。

伊朗軍隊的火炮、步槍、手槍等武器裝備全由德國製造,德黑蘭大學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由德國人管理。漢莎航空公司開闢了從柏林到德黑蘭的直達航線,數以千計的伊朗學生去德國留學。德國使館向伊朗國家圖書館捐贈了大量宣傳印刷品和圖書,並在德黑蘭設立了宣傳中心。

除此之外,德國和伊朗的經濟合作也增長迅速。1937年,德國在伊朗的對外貿易中僅次於蘇聯,居於第二位,次年即躍升爲第一。伊朗向德國出口羊毛、棉花、鉛礦、錫礦、水果和優質的皮貨,進口各種機器、電訊器材、汽車、鐵軌和鐵路設備、化工產品和藥品。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朗隨即宣佈中立。此後英國對德國展開海上封鎖,伊朗與德國的貿易往來一度中斷,後來兩國轉經蘇聯進行貿易。

到1941年春天,德國已經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年4月1日,伊拉克親德的“金方陣”軍官集團發動政變,廢黜首相和攝政,由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拉希德?阿里掌握政權。新政府得到蘇、意、日、沙特的承認,與德國復交,並要求英軍撤出伊拉克。5月,德軍攻佔克里特島,並從維希法國手中接管了敘利亞的機場。一時間,英國在近東和中東的利益岌岌可危。

1941年7月18日,英蘇兩國聯合照會伊朗政府,要求驅逐在伊朗工作的德國人。伊朗政府在復照中指出,伊朗的工業部門需要德國專家的指導,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替代他們的人。況且德國專家的人數有限,又受到伊朗政府的嚴格監視,不足以構成什麼威脅。8月16日,英蘇再度發出照會,要求伊朗驅逐全部德國僑民,以結束德國特務的活動。伊朗政府在復照中說,在伊朗的德國僑民總共只有470人,遠遠少於盟國僑民。中立的葡萄牙沒有驅逐德僑,瑞士、瑞典和美國也沒有驅逐德僑。如將這些德僑驅逐出境,伊朗將違反嚴守中立的原則。

8月23日,禮薩國王還請求美國出面,制止英蘇對伊朗的要挾。但是美國駐德黑蘭公使反勸伊朗加入盟國,對德宣戰。禮薩國王覺得盟國態度蹊蹺,遂要求駐倫敦公使探詢盟國真正的意圖和要求,但是沒有得到答覆。伊朗外交部通知德國駐德黑蘭公使,表示伊朗決定遣返尚未撤走的德國僑民,德僑經土耳其返國的安排業已就緒。但是,這些僑民尚未動身,英國和蘇聯就採取了軍事行動。

————————————————————

此次國社政府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就是基於上述的這些事情。

在歷史上由於伊朗親德國的傾向,使得英、蘇兩國聯手入侵伊朗,然而這一時期由於哈薩克斯坦等地已經被國社政府佔領,所以伊朗發生的事情幾乎和蘇聯沒有任何關聯,而由於國社政府曾經對英國做出過的承諾,所以在伊朗除了國社政府的勢力外,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影響力同樣強大。

(順帶一提,歷史上由於英、蘇的入侵,使得伊朗國王禮薩沙赫?巴列維不得不退位到國王養病,在英、蘇兩國的軍隊開入德黑蘭後,伊朗境內的德國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蘇聯挑去,流放到西伯利亞;另外一半人則被英國人流放到澳大利亞…)

在這個世界雖然禮薩沙赫不需要擔心蘇俄的威脅,卻需要面對英國人及國社政府的滲透,因此禮薩沙赫反而比另一個世界的伊朗更需要德國作爲制衡存在…

而正是由於伊朗屬於中、英、德三國勢力的角逐之地,所以嚴光纔有在不得罪英、德的情況下佔領伊朗的理由。

那就是徹底驅逐英、德在伊朗的勢力…

當然驅逐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將伊朗這塊盛產石油的土地納入中國的領土之內,就好象伊拉克一樣。

雖然這一時期的伊朗差不多有一千四百多萬人口,是伊拉克四百多萬人口(在國社政府的統治下,伊拉克人的平均壽命和繁殖速度比歷史上快)的三倍多,但是這點人口對中國近八億的人口而言卻幾乎和沒有一樣。

如果嚴光不趁着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伊朗一口吞下的話,那他就連自己那一百多號秘書都對不起…

(這裡說明一下,在30年代後中國開始推行自願性質的計劃生育政策,雖然自願性質的計劃生育肯定不如強迫性質的效率高,但影響多少還是有一些的。另外在說明一下,人口的增長速度和城市化也是有一定關係的,比如說城市地區由於生活壓力,年輕人都會較晚結婚,而且孩子也會少生一點,而農村地區則是相反的。這一時期的中國在經過了20年時間的發展後,部分地區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的城市化,雖然很多人依然抱着老觀念,但是新生代由於生活壓力的關係,多少會受到計劃生育的影響,在加上計劃生育的諸多鼓勵措施,因此書中的人口增長速度要低於歷史上的中國——————書中的中國多少也算是資本主義社會,生活壓力肯定是會有的,至於人口什麼的,要是現在人口就過10億了,那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口估計就要達到20億了…)

事實上,嚴光也惦念伊朗很久了,畢竟在已經佔領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情況下,不惦記伊朗實在是一件很難想象的事情。對嚴光來說,即便不能拿下日本等地,能趁着這個機會將中南半島和伊朗納入勢力範圍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最重要的是…

爲什麼後世美元能成爲世界貨幣?在最開始的時候,當然是因爲當時美國是戰爭中損失最小,同時也是經濟最強勁的國家,另外他還有着豐富的黃金儲備,可是等到70年代後呢?

石油…

作爲工業血液,石油和美元是掛鉤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買石油,就必須用美元去買,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美元纔會成爲世界貨幣…

而現在?

本土的那些就不用說了,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高加索和哈薩克及土庫曼。

這其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高加索和哈薩克都是世界上有數的石油出產地,再加上中國對沙特、阿聯酋等國施加的影響力,等到戰爭結束後美元成爲世界貨幣的可能性將不復存在,如果美國還像歷史上一樣將以色列安插進中東的話,那麼取而代之的將會是“華元”…

當然,事情也可能不會這麼美好,然而不管怎麼說,至少目前爲止美元成爲“世界貨幣”的可能性已經是沒有了…

也就是說美國在怎麼發展,也不可能成爲後世那個強大的,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了…

————————————————————

這時的德黑蘭已經完全被槍炮聲籠罩,王宮裡的大臣和僕人們都在驚慌失措着,忠於禮薩沙赫?巴列維的兩個皇家近衛師在城外已經被侵入的國防軍擊潰,殘部已經退入了德黑蘭城內。

只是這些殘存下來的皇家近衛師還能撐多久,卻是一個誰也不知道的未知數…

大臣們臉色蒼白的議論着,僕人們則是一個個的捲縮在角落裡,就這麼不知道過去了多久,一個渾身是血的近衛軍官突然從外面衝了進來。

“陛下,我們已經頂不住了,您還是快點離開這裡吧…”

“離開…”禮薩沙赫苦笑了一聲。“德黑蘭已經被中國人團團圍死了,我現在還能到哪去?”

“可是!”

“如果非要我像老鼠一樣被人從地洞裡揪出來的話,那我寧可在皇宮裡接受審判…”說着禮薩沙赫擺了擺手。“不必多說了,你先下去吧…”

“這…”看到禮薩沙赫似乎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那名近衛軍官咬了咬牙後點頭道。“遵命!”

等到軍官從禮薩沙赫的面前消失後,禮薩沙赫擡頭望了望頭頂的天花板。

“就這麼結束了嗎…”

這時外面的槍炮聲突然大了許多,大臣和僕人們自然是不明所以的驚聲尖叫,可是軍人出身的禮薩沙赫卻明白這代表着中國人距離這裡已經不遠了。

說到底,禮薩沙赫畢竟是軍人出身,而且是通過對前卡扎爾王朝的政變成爲的巴列維王朝開創者。雖說禮薩沙赫還無法和當世的一些梟雄相比,但也稱得上是一個人物,所以眼見着槍炮聲越來越近,禮薩沙赫卻只是面色平靜的坐在那裡整理自己的衣衫。

“就讓我看看,中國人究竟想怎麼對付我吧…”

就在禮薩沙赫這麼想的時候,伴隨着一陣槍林彈雨,幾個穿着純黑色軍裝的軍官已經在一隊國防軍士兵的簇擁下走進了王宮。

“禮薩沙赫陛下,真的是好久不見了…”

看着一臉平靜的禮薩沙赫,林居笑吟吟的道。

然而看着笑吟吟的林軍,原本還保持平靜的禮薩沙赫卻反而苦笑了出來。

“我真沒想到來的居然會是你…”

“我也沒想到,不過既然上面派我來,那我也只能執行任務了…”說着林居看了一眼周圍的大臣和僕人臉色一沉。“將這些人都給我趕出去…”

在士兵們的清場下,很快建築裡就只剩下了禮薩沙赫和林居等人。這時城外原本十分密集的槍炮聲也變得零星了起來,看樣子城內的皇家近衛師似乎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

“那個,你們準備怎麼對付我…”

看着面前的林居,禮薩沙赫冷笑了一聲。

原本禮薩沙赫對這個曾經幫助伊朗訓練部隊的年輕人還是很有好感的,然而就是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藉着替伊朗訓練部隊的機會,將勢力滲入了這些部隊當中。

結果在前不久國防軍攻入伊朗的時候,不少被國社政府影響的伊朗部隊都臨陣倒戈,不然的話國防軍也不可能就這麼快兵臨德黑蘭,也正是因爲這件事,使得禮薩沙赫對林居深惡痛覺。

“怎麼對付…”看着禮薩沙赫的樣子,林居搖了搖頭後從背後拔出了手槍。“很抱歉,但是未來伊朗將不會在有國王了!”

說到這裡,林居將手槍指向了禮薩沙赫。

然而看着林居的動作和剛剛的話,禮薩沙赫卻是心中一涼。

本來在禮薩沙赫看來,這次中國人趁着英、德大戰的機會入侵伊朗,大概會將自己立爲傀儡,或者是逼迫自己退位然後另選一個人繼位——————在歷史上英蘇就是這麼做的,先是讓禮薩沙赫退位,然後將禮薩沙赫逼出伊朗,另立禮薩沙赫的長子繼承皇位,當然這些禮薩沙赫是不知道的。

然而看林居現在的意思,卻像是想要趕盡殺絕…

對禮薩沙赫來說自己死不要緊,因爲在國防軍攻入德黑蘭後他就已經有了一絲心理準備,可是…

“我的家人呢,你們會怎麼做!”

這麼說的時候禮薩沙赫已經無法在保持冷靜,語氣中也帶上了一絲懇求。

這時林居的眼中也閃過了一絲無奈和猶豫,但最後他還是搖着頭道。

“很抱歉,但是請你放心,我會很快就送他們到下面去見你的!”

聽到林居這麼說,禮薩沙赫雙目怒睜張口大罵道。

“混蛋!”

然而那個“混”字纔剛剛出口,林居就已經叩響了扳機。

口徑的手槍彈從槍口射入禮薩沙赫的胸中,禮薩沙赫連掙扎的餘地都沒有就已經倒在了地上。

看着幾乎是瞬間就失去生命的禮薩沙赫,林居似乎想起了幾年前那個親自出城迎接自己的男人。

林居走到禮薩沙赫的身前,用手闔上了他依然怒睜着的雙眼。

“很抱歉,我的朋友,但這都是命令。”

無奈的搖了搖頭,起身後的林居看向了自己的幾個部下。

“去,把禮薩沙赫的家人都找出來,然後………秘密處決!”

“是!”

一日後,德黑蘭傳出了城破後禮薩沙赫一家殉國自殺的消息…

雖然對於這個消息,不少人都抱着各種各樣的看法,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禮薩沙赫一家全部“自殺”的情況下,伊朗已經徹底成爲了中國的領土。

對於國社政府對伊朗進行的軍事行動,英國人自然是提出了外交上的抗議,然而英國人也很清楚在已經和日、德開戰的情況下,想要中國退出伊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中國佔領伊朗沒多久後,英國就和中國簽訂了一項秘密條約。

在條約當中,英國承認中國對伊朗的佔領,作爲交換,中國則需要保證不會對英屬印度進行軍事行動。

這點在不少人看來是很吃虧的,因爲在佔領了伊朗後,國防軍已經可以直接從伊朗對印度進行軍事打擊,而不需要在翻過喜馬拉雅山,不過嚴光也有自己的想法…

爲什麼嚴光這麼期待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二戰能改變世界格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白人的力量將會在這場戰爭中受到嚴重打擊。

想想一戰、二戰的歐洲,在想想冷戰和冷戰結束後的歐洲…

在二戰結束後,拋開蘇聯這個歐洲國家不談,原本輝煌無比的歐洲已經從主角退爲配角,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舊大陸的力量被消耗的太多了…

而現在,嚴光就是希望舊大陸能夠在內耗當中無休止的消耗自己的力量,所以嚴光不能從英國人的手中奪走印度,因爲如果沒有了作爲重要殖民地的印度,英國人未必能從德國人的打擊中撐下去。

這樣一來,嚴光消耗舊大陸力量的構思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了…

——————————

玩過鋼鐵雄心的應該都記得,在遊戲裡伊朗有很大機率會成爲軸心國國家^o^!

第329章 一觸即發第58章 公路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104章 時間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138章 和談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91章 反應第231章 回絕第498章 背黑鍋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266章 集團軍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144章 入黔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313章 反攻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04章 佈局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132章 迫擊炮第228章 炮盾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18章 江上(二)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37章 中國第一第124章 趙爾豐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24章 等待第138章 北伐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38章 張謇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1章 重回1908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70章 武昌起義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237 合縱連橫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58章 轟炸機第180章 毛瑟G98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19章 江上(完)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89章 五樣第49章 時間第295章 萊陽第102章 資州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136章 黃縣第255章 計劃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103章 陳鎮藩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246章 炮戰第51章 再次到來第57章 崩盤第301章 除害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五百零一章第132章 迫擊炮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5章 再往倫敦第105章 麻煩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87章 槍第430章 新坦克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296章 援軍第407章 泰國第310章 狙擊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139章 貴州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223章 渡河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
第329章 一觸即發第58章 公路第222章 渡河戰役第104章 時間第362章 徹底摧毀第138章 和談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29章 子彈省着點第91章 反應第231章 回絕第498章 背黑鍋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150章 貴州攻防(下)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266章 集團軍二百九十四章 議論第144章 入黔第137章 不靠譜的嚴大頭第509章 目標:澳大利亞第109章 我要吃餃子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313章 反攻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204章 佈局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342章 南下巴格達第132章 迫擊炮第228章 炮盾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452章 可恨的奸商第463章 對臺攻勢第281章 薩拉熱窩事件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18章 江上(二)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460章 目標臺灣第37章 中國第一第124章 趙爾豐第163章 新的採購計劃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324章 等待第138章 北伐第445章 澳大利亞淪陷第38章 張謇第27章 清末《改訂獎勵公司章程》第490章 索要索馬里第506章 中英印度條約第1章 重回1908第275章 時刻準備着第70章 武昌起義第28章 有品級的人第479章 鬼子來了第五百一十七章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237 合縱連橫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458章 轟炸機第180章 毛瑟G98第250章 日本軍援第19章 江上(完)第361章 巡洋潛艇第485章 菲律賓戰役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89章 五樣第49章 時間第295章 萊陽第102章 資州第388章 關東大地震第136章 黃縣第255章 計劃第389章 兵艦救災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103章 陳鎮藩第260章 協約國觀察團第246章 炮戰第51章 再次到來第57章 崩盤第301章 除害第258章 青島要塞第五百零一章第132章 迫擊炮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5章 再往倫敦第105章 麻煩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87章 槍第430章 新坦克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296章 援軍第407章 泰國第310章 狙擊手第70章 武昌起義第519章 讓元首開開眼第139章 貴州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223章 渡河第261章 馬尾船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