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刺激

“這就是原子彈嗎…”

在一座封閉式的彈藥庫內,一圈來自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等其他國家的盟軍將領,全都圍在一棵造型比較奇特的炸彈周圍。

在原子彈被運抵德國後,盟軍的將領們就已經提出了申請,希望能夠親眼見一見原子彈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對於這些將領們提出的申請,國社政府自然是不無不可,畢竟有些東西並不只是看個樣子就能學到手的。真要是那樣的話,美國的F-22豈不是滿天飛了?

別的不提,光是一個吸波塗料就不是一般國家能解決的。

不過如果看外形的話,能給予不小的啓發到是真的。

國社政府之所以能這麼大方,就是因爲他們明白,光讓人看,是絕不可能學到什麼的。

另一方面,盟軍的將領們也都很清楚國社政府會這麼做完全是出於一種炫耀的心態。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是不想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機會。

畢竟在目前僅有中國才擁有原子彈的情況下,能夠親眼目睹原子彈的機會實在是太稀有了。而事實上,哪怕是後世核武器已經有些氾濫的那個年代,能夠親眼見到核武器的將領也是相當少的。

畢竟就算核武器的數量再多,掌握這種武器的依然只有那麼幾個國家…

不過…

“蒙哥馬利將軍,現在看來,澳大利亞的問題恐怕會變得有些麻煩啊…”

看着彈藥庫正中央的那枚原子彈,艾森豪威爾苦笑了一聲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蒙哥馬利率遠征軍第3師橫渡英吉利海峽,參加了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戰鬥。

1940年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英遠征軍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在撤離的前夕,蒙哥馬利奉命接任即將回國的艾倫?布魯克(1941年12月出任帝國總參謀長)的軍長職務。指揮第2軍的撤退行動。1940年7月,晉升爲第5軍軍長。1941年4月,蒙哥馬利改任第12軍軍長。同年12月升任東南軍區司令,晉升爲中將。負責選拔、調整、 培養各級

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

1942年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德國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次月,在英軍瀕臨崩潰之際。他接任了第8集團軍司令。同年10月至11月,他組織向德軍發動阿拉曼戰役,一舉擊潰隆美爾非洲軍團,扭轉北非戰局。隨後又揮師乘勝追擊,協同美軍將德、意軍隊圍殲於突尼斯。他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爲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後來丘吉爾說到:“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是戰無不敗;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是戰無不勝。”蒙哥馬利因此役而晉升爲上將,獲得巴思騎士勳章。

成爲元帥,是在1944年9月1日,艾森豪威爾將司令部移駐法國,從蒙哥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隊指揮權的時候。不過當時的蒙哥馬利,僅指揮第21集團軍羣。

而在那沒過多久,也就是1944年9月的17日。蒙哥馬利向駐荷蘭德軍發起代號爲“市場花園行動”的軍事行動,當然很多人都清楚的是,這場軍事行動最終以盟軍的慘敗告終。

因此,這個時候的蒙哥馬利只是名將軍。

不過就算如此,艾森豪威爾在和蒙哥馬利交談的時候。依然是在用一種比較對等的方式交談着。畢竟在當時的英國,蒙哥馬利是極爲少有的名將,而且還是陸軍名將。…,

要知道當時的英國出的可都是海軍將領,至於陸軍什麼的則…

另一方面。聽到艾森豪威爾的話後蒙哥馬利也苦笑了起來。

“是啊,看來的確如此…”

在中國佔領了澳大利亞。並且在澳大利亞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後,英國和美國政府,連同法國政府和俄國政府已經達成了初步的意向,那就是在戰爭結束後將會聯手逼迫中國放棄對澳大利亞的控制權,將澳大利亞交還給澳大利亞人民。

會連法國人和俄國人也牽連進來,主要是因爲無論是法國還是俄國,都決不能允許中國在擁有了現有的領土後,又擁有了澳大利亞。畢竟那可是一整座大陸,而不是像日本這樣的島國。

尤其是俄國,對像美國、英國和法國這樣遠離中國,而且在東亞的利益也已經消失的國家來說,中國的威脅還不夠大。

可是對像俄國這樣緊貼着中國,而且剛剛在大戰中損失慘重的國家而言,讓中國獨自擁有了一座大陸的力量,將來的俄國還不被中國給壓迫的暗無天日?

這也是爲什麼,美國和英國剛剛牽了個頭,俄國便也跟着摻和進來的關係。畢竟在面對同一個敵人的時候,哪怕主義不同他們也是能團結一致的,就好象是在面對着德國納粹的時候。

當然,等打完納粹後,他們就該內鬥就內鬥了…

至於法國?對中國的威脅到不是很關心,因爲法國位於亞洲的利益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會摻和進來,僅僅只是因爲其緊跟英美的政策而已,畢竟法國能復國完全是因爲英美的關係。

而如果上述的四個國家,聯合其他附庸於這幾個國家的國家一起向中國施壓的話…

就工業實力而言,美國和中國不相上下,俄國也能摻和一腳,另外英國和法國的工業實力也稱得上不錯,還有其他零零總總的國家,因此在工業實力上盟軍還是要強於中國的‘中盟’的,畢竟現如今的中盟除了中國外,基本上都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

至於人力方面,雖然國社政府八億多的人口可以傲視羣雄,但是俄國和美國也分別有一億多的人口,兩個國家相加就是三億多的人口。再加上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的話,整個盟軍差不多也有五六億人口的樣子。

雖說彼此還有着兩三億的差距,但畢竟不可能再發生拼至最後一滴血的戰爭,所以這兩三億的差距其實並不算什麼。何況在中國的八億多人口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新佔領國家的。這些新被佔領的國家中有着相當一部分不滿現狀的傢伙存在,到時候只要有人支持和煽動一下,這一部分人口就會變成累贅。

因此雖說中國看似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優勢,不過盟軍中的其他國家卻很有信心中國會妥協,至少會將澳大利亞讓出來。

可是原子彈的出現。卻搞砸了一些…

————————————————————

各國對原子彈的研究已經說過了。而事實上當時各國對原子彈的威力並未能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就如最初的時候,在科學家向美國政府推薦原子彈,卻被美國政府視爲天方夜譚一樣。

當時一些接觸到這一層次的將領,雖說對原子彈的存在有所瞭解。但是對其的威力卻有些嗤之以鼻。就如最初的時候,國社政府的將領們一樣。…,

但是在廣島和長崎見識過了原子彈的威力後,他們卻是再也不敢那麼想了。

事實上在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給炸過後,各國政府就已經派出了諜報人員到當地去,拍攝了當地的慘狀。

那如廢墟一般的城市。還有遍地的死屍和傷員都震撼着所有人。

尤其是在原子彈爆炸後,國社政府還特意派人送來了幾份備份過的影像資料給各國政府,各國政府更是能從這些影像資料中瞭解到原子彈的威力,同時也更能瞭解到資料背後的那股自信的氣息…

一種就算你們一起上,我也不在乎的自信。

若不是自信的話,國社政府又怎麼可能會像全世界公開這份資料呢。

不過如果說只是自信的話,那也不對,因爲除了自信外他也代表着一種威懾,一種來自於核武器的威懾。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等人才會覺得難辦。

在各國,關於原子彈威力的影響資料並不是公開的,因爲各國政府並不想讓大衆瞭解原子彈的威力,並不想因此而引起什麼恐慌。

不過雖說並不是公開的,但是在各國內部只要有一定級別的人。還是擁有閱讀的權限的。不過也正是因爲這個關係,所以哪怕是如巴頓這般膽大妄爲的人,在見過了原子彈的威力後也沉默了一下,畢竟那已經不是任何戰略和戰術能夠解決的問題了。甚至不是人力能夠解決的…

因此,雖然在這個時候流亡的澳大利亞政府還並沒有放棄討回公道的什麼的。可事實上各國政府都明白,澳大利亞已經是無法在索回的了。甚至就算是各國都掌握了這項武器後也一樣,因爲那已經是一種互相毀滅的戰爭了…

————————————————————

就在盟軍的將領們還在那裡圍觀着抵達德國沒多久的第四枚原子彈的時候,柏林方面也已經得到了這一情報——————其實很簡單,首先德國人自己也有自己的情報渠道,其次就是在原子彈抵達沒多久後,原本包圍在柏林甚至已經攻入柏林的部分部隊就已經全部撤了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在結合第一條來判斷,很容易就能得出這一結論。

在得出這一結論後,德國人相當的驚恐,如果不是原子彈所處的基地位於德國和波蘭的邊境,周圍的地區也已經完全落入了盟軍的掌控當中,恐怕德國人都想派出部隊進行破壞了。

另一方面,在見識過了原子彈的威力後,也有一部分德國人提出了投降。這裡面除了希萊姆外,自然也包括了戈林等人。

到是希特勒和戈培爾,雖然也震驚於原子彈的威力,但是卻絲毫沒有想要投降的樣子。

或許對他們來說,死於原子彈下和死於手槍,死於毒藥下並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秉持着這一態度的德國人並不少,或許這些已經經歷過一次戰敗的德國人,再也不願第二次投降了吧…

也就是在這一情況下,搭載着原子彈的轟炸機起飛了。

在轟炸機起飛前的幾個小時,機場的盟軍將領們已經搭乘着汽車親自到柏林城外了。畢竟他們都沒機會到廣島和長崎去,親眼目睹一下原子彈的威力。

所以如果現在不去看一看的話,將來想再看,恐怕就只有等這東西落在自己腦袋上的時候了。…,

由於波蘭距離柏林並不是很遠,所以轟炸機很快就抵達了柏林,而在柏林城外的盟軍陣地內,那些剛剛抵達的盟軍將領也已經穿戴整齊,等待着歷史性的一顆降臨。

雖說柏林不如巴黎或者是羅馬那樣著名,但畢竟也是歐洲上數得着的大型城市,這樣一座城市被核彈夷爲平地的場面,如果不記錄下來的話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然而讓人吃驚的是,轟炸機並沒有直接飛向柏林上空,而是飛到了柏林城外的區域外,然後纔將一枚展開了白色降落傘的原子彈投下。

看到這一幕,那些戴着望遠鏡的盟軍將領都有些吃驚。

不過也就是這個時候,原子彈卻已經落到了距離地面500多米的地方。

“轟!!!”

一記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傳來,緊接着陣地中的盟軍將領們便覺得眼前一亮。如果不是他們都帶着防護鏡的話,恐怕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他們的眼睛便已經瞎掉了。

不過就算是如此,他們依然不由自主的閉上了眼睛。

與此同時,一朵蘑菇雲也已經從地面上升起。

接着,陣地中的盟軍將領們便看到,在巨大的蘑菇雲及核彈爆炸所造成的衝擊波下,那些處於柏林邊緣地帶的建築是如何的脆弱…

幾乎只是一瞬間,那些處於柏林邊緣地帶的建築和防禦工事,便如紙糊的一般被輕易摧垮…

“這就是原子彈的威力嗎…”

看着遠處升起的蘑菇雲,蒙哥馬利失神的道…

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52章 張百麟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353章 密謀第308章 不良第345章 預警機第93章 軍服第227章 強攻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94章 爛攤子第240章 援助第430章 新坦克第8章 風水寶地第33章 五個月後第205章 猜想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193章 宋教仁第296章 援軍第74章 總督府第134章 孫中山第267章 馬鞍山第352章 警惕第87章 槍第68章 成都血案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77章 羣龍無首第189章 練兵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59章 建議第66章 保路同志會第121章 請柬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09章 吐血第171章 綦江縣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162張 林秀第141章 介入第333章 指揮權第398章 游擊隊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136章 黃縣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72章 發動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30章 朱爾典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244章 騎戰第134章 孫中山第84章 川東第407章 泰國第252章 九千字第215章 江底第409章 甘地第302章 清掃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267章 馬鞍山第497章 南洋羣島第162張 林秀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447章 炮臺第295章 萊陽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127章 表單(中)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40章 窩火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62章 調任第132章 迫擊炮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81章 博多河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400章 阮愛國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24章 賣命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335章 解圍
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52章 張百麟第164章 小林秀子第353章 密謀第308章 不良第345章 預警機第93章 軍服第227章 強攻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394章 爛攤子第240章 援助第430章 新坦克第8章 風水寶地第33章 五個月後第205章 猜想第450章 泰國人的小心思第193章 宋教仁第296章 援軍第74章 總督府第134章 孫中山第267章 馬鞍山第352章 警惕第87章 槍第68章 成都血案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179章 情報機構第77章 羣龍無首第189章 練兵第494章 地面戰鬥第59章 建議第66章 保路同志會第121章 請柬第396章 帝國大廈第209章 吐血第171章 綦江縣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31章 日本人的動作第108章 第一次A籤第162張 林秀第141章 介入第333章 指揮權第398章 游擊隊第199章 稍作支援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136章 黃縣第482章 血戰博多河第72章 發動第473章 攻佔臺灣第230章 朱爾典第453章 協議達成第382章 伊拉克油田第456章 曼谷大轟炸第244章 騎戰第134章 孫中山第84章 川東第407章 泰國第252章 九千字第215章 江底第409章 甘地第302章 清掃第472章 火焰噴射器的威力第235章 蔡鍔與榴彈發射器第330章 機槍的威力VS首戰告捷第267章 馬鞍山第497章 南洋羣島第162張 林秀第358章 庫頁戰役第328章 亞美尼亞第447章 炮臺第295章 萊陽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第233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491章 索馬里到手後如何處理黑蜀黍第349章 蓄勢待發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127章 表單(中)第243章 水戰和騎兵第五百一十六章第428章 人在屋檐下第五百一十六章第340章 窩火第377章 黃金到手第280章 整軍備戰第62章 調任第132章 迫擊炮第469章 攻佔曼谷第481章 博多河第69章 東路同志軍第429章 蚊蟲什麼時候才能死絕啊第354章 石油的利益第400章 阮愛國第242章 武漢戰役第224章 賣命第424章 暴跳如雷第335章 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