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軍法

出於對南方人的空軍,武昌的北洋軍在防線上也是拼了命。整整五天的時間,國社軍在灘頭上傷亡了萬餘人,卻連北洋軍部署的第一道防線都沒能突破。

要知道,雖然在個人素質上國社軍還比不上北洋軍,但在單兵火力上卻至少要高出北洋軍幾倍,何況還有後面炮兵陣地的上百門重型火炮支援。(120mm口徑以下的火炮是沒資格稱作重型火炮的,如105mm榴彈炮,很多時候都被稱作105mm輕型榴彈炮,曰本的105mm加農炮更是乾脆被稱作了野炮,而在國社軍中,120mm以下口徑的火炮是佔據了絕大多數的…)

五天的時間傷亡了萬餘人,這種水平當然沒法跟索姆河的英國人比,人家一天就能傷亡近六萬,嚴光這裡五天的時間還不到人家一天的五分之一。但這裡是中國,不是歐洲那種雙方可以拿出上百個師進行會戰的地方。在武昌,這種國社軍同北洋近五十萬人的大型會戰,已經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場面了。

不過在第一道防線就被擋住了五天的時間,而且還付出了萬餘人的傷亡,王耀武他們雖然有信心北洋軍的傷亡絕對不會低於他們,但也知道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發生的話,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武昌是絕對不可能的,而且在攻堅的過程中就是在損失五萬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意外確實存在…

雖然北洋軍在第一道防線擋住國社軍五天的時間,而且看他們的情況似乎在擋幾天也沒問題,不過連曰激戰北洋軍的注意力也多被集中到了前線上,如果王佔元部、楊善德部和靳雲鵬部等更是直接被部署在了前線上,在王佔元和靳雲鵬等人的督陣下哪怕付出了再大的傷亡也不後退。

當然,這麼做的代價就是北洋軍的傷亡相當的大,不過不說段祺瑞,就連王佔元等人也清楚,丟失武昌的後果究竟是什麼,所以在同國社軍激戰的時候他們到是沒計較過什麼得失。

只不過就在佔據問題,按照段祺瑞等人的預計第一道防線至少還能支撐個三五天的時候,他們的大後方卻突然亂了起來。

前面有攻的正凶的敵軍,後面卻搔亂四起,如果說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糟糕的話,恐怕就只有後面發生的不是搔亂而是叛亂這件事情了…

“李純、張紹曾、孟遠恩他們嗎…”

在得知這些人全部都叛變後,段祺瑞和馮國璋相視苦笑。

如果說只是鄂軍的那個師叛亂到沒什麼,對段祺瑞他們來說,鄂軍的部隊只能算是雜牌部隊,不說部隊裡的裝備,只要人數能滿編就已經是件很不錯的事情了。至於直隸混成旅和奉天混成旅?這兩支部隊雖然也算是老牌部隊,但並不是北洋的核心,何況混成旅在編制上雖然也有兩個步兵團之多,但是炮兵、騎兵和工兵卻都被縮編過,如果說一個步兵師擁有的是炮兵團,那混成旅擁有的就是炮兵營,炮兵如此,騎兵也是如此,所以別看兩個混成旅的人數上和正規步兵師差不了多少,但是真論戰鬥力的話,兩個混成旅也未必是一個步兵師的對手。

至於張紹曾和孟恩遠的那兩個師?稍有麻煩,作爲前清時編練的新軍,張紹曾部和孟恩遠部的戰鬥力並不會遜於北洋軍多少,但也僅僅如此…

真正對軍心造成沉重打擊的,是北洋六鎮第六鎮的李純部啊…

在北洋六鎮當中,李純的第六鎮雖然無論是士兵的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不算出色,甚至可以說在北洋六鎮中都排不上名號,但作爲北洋最核心的力量,北洋六鎮已經成爲了北洋的代名詞。提起北洋的軍隊,人們最先提起的都是北洋六鎮,而不是那些張紹曾、孟恩遠這樣的非嫡系部隊…

作爲北洋核心六鎮中的第六鎮,當其他北洋軍得知李純率部叛亂時,可想而知這件事情對武昌的北洋軍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何況北洋軍在武昌的防線都是對外而不是對內的,而被嚴光收編的四個師和兩個旅,除了那兩個混成旅還有鄂軍的一個師外,剩下的三個都是在後方的位置…

他們在向前方進攻時,前面的北洋軍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而當前面的北洋軍想要奪回後方丟失的陣地時,卻不得不面對那些堅固的工事,何況李純等部叛亂,他們也根本沒心思向回攻。不少北洋官兵在李純等部攻下防線、陣地時,更是直接器械投降,顯然李純等部背叛的情況下,對抵抗南軍已經沒有任何信心…

至於還在灘頭的四個步兵師?原本還拿防線上的北洋軍毫無辦法的他們,趁着這個機會硬是拿下了頭兩道防線,和後面的李純等部對中央的段祺瑞等部形成了夾擊之勢。

而在糾集部隊抵抗無效後,擺在段祺瑞等人面前的僅有三條道路。

一條就是拋下部隊,帶着少量的衛隊突圍到江邊去,然後搭乘劉冠雄的海軍艦艇逃往上海。

這麼一來段祺瑞他們的命絕對能保住,不過在武昌的十多萬軍隊卻…

第二條就是就地抵抗,不過因爲李純等人叛變的緣故,現在北洋軍戰心全無、士氣大跌,就算就地抵抗恐怕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

至於最後一條路?帶着還能走的掉的部隊,向華容道的方向退去,然後向辦法退到安徽,然後讓還留在江蘇的雷振春部進行接應…

這麼做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逃出一些部隊來,不多,但至少總比全軍覆沒要強。而作爲全軍的統帥,段祺瑞選擇的就是第三條。

——————————

在聽到段祺瑞說要向華容道退去的時候,馮國璋和王佔元他們已經明白了段祺瑞的想法。

“這樣…”王佔元點點頭。“既然這樣,我這就下部隊去,看看還能拉出多少部隊來。”

楊善德和靳雲鵬等人也都點了點頭,他們都是聰明人,清楚就算自己乘着軍艦跑掉了,沒了部隊北洋也絕對是敗定了。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而言最好的下場也不過是席捲細軟然後跑到天津或上海的租借去當富家翁而已。

不過如果能夠帶着部隊逃脫北洋軍的追擊,那麼至少還能有一搏之力——————而且手裡有兵的話,也能學下李純,坐鎮南京待價而沽…

段祺瑞並不知道此刻楊善德他們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或者說他知道,但是卻沒時間管那些,對他來說,現在把部隊撤出去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在段祺瑞的命令下,王佔元等人很快就離開了司令部,到已經是亂成一片的各自部隊中糾集那些還能指揮的部隊向着華容道的方向突圍。

看到段祺瑞他們想要突圍,無論是前面的國社軍還是後面的李純等部都不可能放過他們,所以在留下了幾個師的部隊清理那些殘餘的北洋軍後,就派出了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和第五師這四個國社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進行追擊。

不過雖然整個北洋軍都因爲李純等人的叛變而混亂了起來,但最終被段祺瑞帶出來的還是有五六萬人,這個數量不多但也不少,再加上段祺瑞不時的會留下一兩支部隊進行阻擊,另外還有劉冠雄的北洋海軍沿着江邊進行支援,所以後面的國社軍追的很辛苦。

好在很快四川水師就趕了上來,和正在江邊進行支援的北洋海軍戰在一起,使劉冠雄根本無法抽身照顧段祺瑞的敗軍。

——————————

“多虧了李師長的深明大義,我們才能用這麼小的代價拿下武昌啊…”

在派出了第二、三、四、五等四個步兵師追擊逃竄的段祺瑞後,留下來的王耀武和朱慶瀾等人再讓剩下的部隊打掃戰場的同時,也在一衆衛隊的護衛下走到了李純等人面前。

見到王耀武,李純等人到是不敢託大,聽到王耀武這麼說後更是連道不敢。

不過和李延年一樣,王耀武多少也有些看不起李純,所以只是客氣了一下後,王耀武就在衆人的簇擁下走進了武昌城。

在武昌城內,還有一個讓王耀武相當感興趣的人在。

“黎元洪…”

因爲李純等人起事突然,所以當馮國璋在衛隊保護下突圍出武昌城時,黎元洪和馮國璋並沒有在一個地方。所以在馮國璋突圍的時候,也沒能帶着黎元洪一起走,而等到黎元洪反應過來也準備離開武昌的時候,那個原本是黎元洪部的鄂軍卻已經在城中找到了黎元洪,並且在黎元洪的大罵聲中將他關了起來…

“宋卿兄,久仰久仰…”

走進關押着黎元洪的鄂軍都督府後,王耀武對着正被十多個鄂軍士兵看押的黎元洪道。

黎元洪是1864年生,到今年也有50歲了,再加上黎元洪曾經是第二十一混成協的統領,而後又在革命黨人的簇擁下擔任了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的職位,無論是聲望還是地位都要遠遠超於和嚴光一樣都只有20多歲的王耀武。

王耀武就算不稱呼黎元洪一聲副總統,好歹也要稱呼一聲黎先生,不過既然是成王敗寇…

作爲勝利者,稱呼黎元洪一聲“宋卿兄”已經是很給面子的事情了。

而被王耀武這麼稱呼,黎元洪到也不動氣,或者說他也不敢動氣,所以在面對王耀武的時候,只是尷尬的笑了笑。

“可是王耀武王部長?”

王耀武點點頭,在坐到黎元洪身邊的座位後直截了當的道。

“兄弟有件事情要麻煩宋卿兄,希望宋卿兄能幫兄弟這個忙…”

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看着只有20多歲,恐怕比自己兒子還要小上不少的王耀武居然大咧咧的和自己稱兄道弟,黎元洪的心裡除了苦笑也沒有其他。

不過眼下自己的家眷親人都在武昌城內,黎元洪也不敢違背王耀武的意思,要知道雖然國社軍在這些方面的聲譽一向很好,但也未必就不會在自己的身上嚐個鮮,所以在聽到王耀武讓自己幫忙後,黎元洪馬上就點頭道。

“王部長有什麼讓兄弟幫忙的請講,只要是兄弟能幫上忙的,絕不推辭。”

“那就好。”

王耀武需要黎元洪幫忙的也不是別的事情,而是讓他用他還沒過期的鄂軍都督身份讓戰場上還沒有停止抵抗的少部分鄂軍士兵停止抵抗,棄械投降。

當然,黎元洪這個鄂軍都督的身份說到底也只能在用這麼一次了。

雖說嚴光一向善待投降的人,如巴東和荊州等地的縣長,顯然就依然呆在原位上。不過像湖北都督這樣重要的位置,嚴光卻不可能再讓黎元洪繼續擔任的,畢竟黎元洪和其他人不同,不但在湖北有着極大的聲望,而且也是駐留此地多年的地頭蛇…

而這個時候能留住自己和親人的姓命就很不錯了,黎元洪也不敢強求其他什麼,所以在聽了王耀武的話後,二話不說就將在都督府內同樣被羈押着的幾個親信叫到身邊,接着看向王耀武道。

“王部長,這幾個都是我身邊的親信,只要讓他們過去說一聲,戰場上絕對不會再有人進行抵抗…”

王耀武點了點頭,然後派了些人跟着黎元洪的親信——————他到不是怕黎元洪會耍花樣,只不過現在武昌城外依然是槍聲一片,這個時候黎元洪的親信要是穿着一身軍服跑了出去,百分之八百的機率絕對會被外面的國社軍給攔住,所以派過去跟着的那幾個人也算是通行證了。

只不過就在黎元洪的親信剛剛離開時,一名軍官卻突然急步走了進來。

“王部長,出了一些事情…”

說着,那名軍官還似有似無的看了李純等人一眼。

——————————

武昌城內的一戶民居里,十多個憲兵正將五六個穿着北洋軍服,只是在胳膊上幫了個白色布條的傢伙拖出來,跟着他們走出來的則是幾個驚魂未定的百姓。

而在外面,幾十個同樣是胳膊上幫着布條的北洋士兵正想衝破另一羣數量不相上下的國社軍的阻攔,將那些被憲兵給拖出來的北洋士兵救下來…

只不過…

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北洋士兵只是想將人救下來,而周圍的國社軍士兵則只是想着將他們攔下來。然而隨着時間的增加,雙方已經也多了一些口舌之爭,這個時候再加上一些肢體上的摩擦,很快雙方一百多號人就要擦槍走火了。

而且漸漸的,聚集到這裡的雙方士兵也越來越多…

國社軍或許沒看低過這些胳膊上幫着白色布條的北洋軍,然而作爲北洋“叛軍”這些北洋士兵卻在自己看低着自己,在和國社軍衝突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比人家低了一頭。

只不過看着那幾個還在掙扎的同伴,再加上自己一方的人也越來越多,更何況莫名其妙就成了“叛軍”的緣故,這些北洋士兵心底也滿是火氣,所以沒多久這股火氣就爆發了出來…

等到王耀武他們趕到的時候,現場已經聚集了三百多個雙方士兵,不少士兵也都掏出了槍來,而且隨着氣氛越來越熱烈,擦槍走火的可能姓也在不斷增多着…

看到這麼副場面,王耀武也知道用嗓門喊肯定是不頂用,所以直接掏出手槍朝着天上鳴了三槍。

“都給我把槍放下!”

國社軍的人都認得出王耀武這個司令,那些北洋軍的人也認得出跟在王耀武后面的李純等人,所以雖然剛剛王耀武的鳴槍差點讓不少士兵走了火,但現場的士兵還是趕緊將槍放了下來。

看到現場的人都將槍放下,王耀武在心裡也鬆了一口氣,不過隨後還是厲聲道。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需要王耀武問,很快就已經有人將事情的緣由告知了王耀武。

原來在進城後,因爲國社軍已經三令五申絕對不許擾民,更不許做出違反軍紀的事情。所以在進城後,國社軍的士兵到是很安靜。再加上軍法嚴厲,不少一身疲憊的士兵甚至就連旁邊的民居都不敢進,僅僅只是在民居的屋檐下靠着牆腳坐了下來。

然而李純等部的北洋軍…

那個原來黎元洪的鄂軍到還好說,都是湖北人,禍害誰也不可能禍害自己的鄉親吧?但是李純他們的北洋軍卻沒這個顧慮,再加上馮國璋他們在的時候爲了避免北洋軍和鄂軍發生矛盾,一直都在限制着他們,所以等到進城後,憋了很久的北洋軍就難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李純等部只是起事部隊,李延年他們又只忙着起事的事情,壓根就沒有人想過要告訴李純他們國社軍的軍紀。

而在看到北洋軍有人擅闖民居,擄劫財務甚至是想要強X民女時,國社軍的士兵很自覺的站出來阻止北洋軍的行徑,甚至有不少人還跑去通知憲兵的人,因爲處理違反軍紀的士兵是憲兵隊和軍法處的事情…

當然,國社軍的人會出面阻止北洋軍,並不是因爲國社軍士兵的素質已經高到了一個地步,僅僅只出於“自己都在牆腳下面坐着,憑什麼你們就能找大姑娘睡覺…”的心理,不過不管怎麼說,國社軍阻止多起搶劫、強殲的行徑還是讓他們在武昌百姓的心裡增添了不少好感。

不過此時擺在王耀武面前的難題,卻是應該怎麼處理那些鬧事的北洋士兵。

沒錯,根據國社軍的軍法,敢於犯下搶劫和強殲罪行的人,都要有掉腦袋的覺悟,但是這些未遂的傢伙去並不知道國社軍的軍法,何況他們還只是剛剛起事的部隊…

而就在王耀武還在頭疼應該如何處理這些犯事的北洋士兵時,遠在燕京臥牀不起的袁世凱,在得知李純等人叛變,馮國璋、段祺瑞武昌大敗這件事情後,也是眼瞅着就要不行了…

(未完待續)

第80章 歸入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37章 中國第一第56章 回家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21章 機器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57章 崩盤第104章 時間第492章 戰鬥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31章 宋鼎寒第403章 移民第189章 練兵第477章 轉移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100章 戰備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170章 綦江第19章 江上(完)第337章 摩蘇爾第217章 沉艦第91章 反應第311章 總攻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6章 當頭炮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37章 中國第一第3章 倫敦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198章 商談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20章 無奈第511章 破雷艦第401章 竣工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446張 攻城第447章 炮臺第271章 蔣百里第134章 孫中山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221章 潛江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178章 處置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298章 決定第123章 洋行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443章 慣例第306章 新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405章 擔心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96章 援軍第119章 偷襲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446張 攻城第50章 芝加哥第136章 大月薰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283章 日置益第247章 狙擊手第1章 重回1908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155章 聲望降低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36章 黃縣第203章 獨立第63章 張人駿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217章 沉艦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168章 探聽第376章 捷克人第432章 藏品
第80章 歸入第234章 不能嬌慣第39章 只要微笑就可以了第190章 鐵獅子衚衕第37章 中國第一第56章 回家第276章 有形的和無形的第21章 機器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57章 崩盤第104章 時間第492章 戰鬥第169章 節操保住了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31章 宋鼎寒第403章 移民第189章 練兵第477章 轉移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100章 戰備第502章 舊的一年第111章 圖窮匕見(上)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170章 綦江第19章 江上(完)第337章 摩蘇爾第217章 沉艦第91章 反應第311章 總攻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76章 四川軍政府第357章 西班牙流感第326章 我要伊拉克第397章 大樓和大橋第286章 宣戰許可證第6章 當頭炮第24章 知府於宗潼第94章 德國m32式制服第37章 中國第一第3章 倫敦第381章 四大艦隊第466章 應龍噴氣式戰鬥機及雙引工程第270章 南京-巷戰第420章 攻佔敘利亞第467章 兵臨曼谷第486章 菲律賓海戰第198章 商談第364章 西園寺公望第220章 無奈第511章 破雷艦第401章 竣工第210章 絕好機會第446張 攻城第447章 炮臺第271章 蔣百里第134章 孫中山第444章 悉尼戰役第346章 16式輕型坦克第221章 潛江第368章 清明上河第503章 攻佔印度第178章 處置第386章 加特林機炮第298章 決定第123章 洋行第402章 哈薩克鋼鐵基地第443章 慣例第306章 新第148章 貴陽城下第405章 擔心第371章 巴黎和會第262章 清海級和靖海級第122章 臨時政府第427章 拿錢來換第296章 援軍第119章 偷襲第391章 救助及暴行第446張 攻城第50章 芝加哥第136章 大月薰第384章 總統任期什麼的第283章 日置益第247章 狙擊手第1章 重回1908第52章 百分之三十第369章 歐戰結束第334章 新的目標,美索不達米亞!第155章 聲望降低第508章 德黑蘭會議第136章 黃縣第203章 獨立第63章 張人駿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455章 中國同盟第217章 沉艦第139章 在華駐屯軍第236章 民族主義第168章 探聽第376章 捷克人第432章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