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入彀

漢武帝平定嶺南後設置九郡,在交趾這邊一共有三郡,交趾郡,郡城在如今升龍城西北方向,離得不遠,皆在富良江南岸。九真郡,郡城在華閭城西南方向。然後就是最南的日南郡,郡城大約在如今的三個有爭議州的麻令州境內。

爲什麼取名日南郡?因爲它在北迴歸線以南,一年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影子是向南的。

到了東漢末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縣發生叛亂,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連(番名釋利摩羅)聚集千人起義,殺死漢朝縣令,獨立爲林邑國。因爲東漢從那時候末落了,交趾刺史樊演準備徵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討,但漢軍因爲不願意而發生譁變,於是這次遠征不了了之。漢順帝也想發荊所兗豫四州兵馬,被大臣李固阻止,由是該地區獨立出來。不過這時的林邑國地盤很小很小,只是日南郡的一小部分。

東吳時林邑王範熊攻破了日南郡城,不過又被東吳重新收回,然後廢日南郡,併入九德郡。但到了晉時又恢復了日南郡的編置。其實這時候史冊就有了一些後來習慣的相關記載,說日南郡男女裸戲,不以爲羞(馬來人種),屢次反叛,攻擊焚燒官寺,喜殺漢人官民。

王巨將這段史載還刻意找來給燕達看,不是現在,遠古時這些南海人種就喜歡殺漢人了……燕達無語。

其實從漢朝時日南郡就成了海上的交通要衝,如大秦(羅馬)派使來華,就是從海上而來。再從日南郡登陸前去洛陽的。因此歷任太守多貪利侵侮。十折二三。特別是東晉時,韓戢任日南太守,尤爲貪暴,導致日南管理更加混亂。韓戢離任後,由夏候覽接任,此人又沉迷於酒色,他的到來,使得日南郡的治理雪上加霜。林邑看到機會。大舉入侵,殺死夏候鑑,於是兩國陷入拉鋸戰。南朝宋之大將擅和之、宗愨曾一度攻破林邑國,大掠而還。不過到了南朝末年,反而被林邑國將日南郡徹底吞併。

接着隋朝再來,劉方攻破林邑國,設置了蕩、農、衝三州十二縣,不過隋軍走了,林邑又再次復國成功。唐朝立國,林邑國王親自爲唐太宗跳舞獻酒。那還說什麼呢,朕就不攻你們吧。

不過唐朝也置了一個日南郡。但非是彼日南郡,而是驩州,也就是交趾的義安州。

唐朝末年,看到唐朝不行了,占城不做乖孫子了,果然發兵佔領驩、愛二州,幾年後又再度侵犯唐朝,被唐朝安南都護張舟擊敗,占城退回日南郡。但唐朝走向滅亡時,占城卻開始與真臘耗上了,接着又到了交趾。

這漫長的時光裡,占城疆域有時大有時小,不過總的範圍還是在漢朝的日南郡轉悠。

可如今地哩、麻令、佈政三州割讓給了交趾,只剩下三分之二日南郡了,所以王巨說半郡之國!

但王巨說的不是疆域,國力強的時候,國家自然而然地擴張,就象唐朝,雖然波斯都督府是一個笑話,不過中亞的河中之地,卻很長一段時間被唐朝控制着。或者另一個時空的藏南、南海以及其他一些地區,如果國家繼續強盛,強大到美帝都要讓七分,那麼還是有希望收回來的,如果做不到,那就“爭議”吧,爭到最後什麼也爭不到了。

這個道理王巨很明白的。

陀羅跋也明白。

王巨之所以將它挑出來,話外之音就是指你們占城乃是半郡之國,這三州休想要回去了,說不定我會替中國收回整個日南郡,因爲這在以前就是中國的地盤,而不是你們什麼占城佔婆人的國家!

王巨說完後,說道:“送客。”

讓王紫川兄弟強行將其攆出升龍城。

和斌說道:“其實可以嘗試一下。”

王巨爲了釋去幾個重將的心結,刻意將佔城的歷史翻將出來,以前林邑人多用漢名,什麼區連、範熊,但他們取了漢名,人種卻是馬來種。

不過後來就漸漸去中國化,什麼漢名都看不到了。

交趾也有這個趨勢。

而且中國雖多次將林邑國打敗,甚至亡其國,爲何最後無法治理?如何治,全部是異族人,難道每時每刻都要在這裡駐紮數千上萬大軍,不然僅派幾個官員來管理,那就是送死的。或者遷徙百姓,得遷徙多少百姓過來?遷徙得少,還不夠這些占城人屠殺的。因此雖滅其國,最後只能放棄。

如果王巨不發起這場席捲,即便得到交趾,還是如此。

所以和斌看到占城這個蛋大的小國家,到這時候還沒有死心,想對占城也發起襲捲了。

“和將軍,太狹長了,不易管理……而且拖得久,便會錯過季風,這麼多人如何安置?”

這不是一個兩個崑崙奴,同樣得用船送走,實際這時候已經開始有了西北風,只是多數時候還是西南風,因此還來得及,但拖一拖,錯過了季風,難道這麼多崑崙奴全部從陸地送到東南?那得多轟動哪?那得派多少人護送哪?那得花多少錢帛,引起多少麻煩爭議哪?

“我也想過郭公未何未成功滅掉交趾的原因,主要就是郭公輕視,匆匆忙忙從六月初就開始發兵,然而未用兵交趾,卻將幾十萬軍民放在酷熱的廣南閒置。但反過來說,交趾這個天氣與氣候地形,確實就是一件最有利的武器。”

不僅氣候熱,容易引起瘟疫,地形同樣很複雜。和斌也默默說道:“好多綠,綠得我都眼花了。”

綠色的山,綠色的水,綠色的平原丘陵,實際非是綠,而是茂盛的植被。

這樣的地形,對於從中原來的士兵。如何讓他們習慣?

王巨說道:“不過剖開這種地形與氣候。實際交趾是一個小國家。舉國發兵,兵力都不會超過十萬,而且器甲也遠比我朝落後,士兵戰鬥力實際就是那麼一回事。因此即便沒有航海,如果郭公策略得當,還是能滅掉交趾的。”

“如何滅之?”和斌來了興趣。

“提前訓練一支真正的水軍,打造一些真正的戰艦,而不是你與楊將軍那種匆匆忙忙集結的漁船戰艦。”

和斌老臉一紅。

“派人打探交趾詳細的情報。再花一年時間,象我這樣,在廣南組建五到十萬土兵,進行集訓。再搭配少量禁兵與騎兵,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交趾了。然而沒有這次席捲,即便拿下交趾,也無法治理。百姓屢屢反抗,又非是國家核心所在,想要鎮壓當地的百姓反抗。必須不斷地投入更多的兵力。特別是這種地形,一旦小股的反抗士兵藏在雨林裡。想找都找不到。餘下的百姓是彼百姓,而非是我百姓,又不能做官府的耳目,更不會與官府配合剿滅。不用多久,我朝就會因爲犧牲慘重,花費巨大,又重新丟棄交趾。”

“確實是如此……”和斌微微一嘆。

“而且我們雖席捲,未屠殺,許多百姓不是死掉,而是逃掉,交趾這邊還要寬一點,占城那邊更窄。這麼大的半島地區,占城做爲五極力量,也足見百姓之頑強。大軍撤走,這些百姓捲土重來,又無更多深度做防禦緩衝,讓內陸比較溫順的漢人百姓如何抵擋?”

五極力量就是交趾、占城、真臘、羅斛國(後來被暹羅取代)、蒲甘,再往西,就是天竺諸國了。

不只是這五個國家,但餘下的各個小國皆以這五國爲首。

“再說真臘真的不可小視,這個國家面積廣大,都超過了兩廣之面積。”但王巨心中也慶幸,雖然真臘也算是文明國家,不過相對的各個方面都很落後。

比如一些醜陋的風俗,女孩子十一歲就算成年了,然後花錢請和尚來**,或者光天化日之下,赤身裸體下河洗澡,漢人來了覺得有眼福,然後就站在岸邊觀看……

還有耕作,熱帶毒物瘧疾多,但有弊就有利,天氣熱,莊稼容易生長,甚至一年可以收三四茬糧食,百姓將稻種往地裡一撒,什麼也不用管,到時候就有收成了,甚至都不用牛、耒、耜、鎌、鋤這樣的工具,更不會施肥,有一些中國人來到這裡定居,只好悄悄的施肥,以免當地人笑話。上廁所用左手放在水池裡洗,看到中國人用手紙,反而認爲中國人很滑稽,不讓中國人登門。

爲什麼有中國人,戰亂了,只好四處亂逃了,有的人就逃到真臘來謀生,後來中原統一穩定下來,但房子沒了,地也沒了,也不回去了。

但就是有大量中國人到來,還有海路帶來的文明影響,當地還有許多未開化的土著人,甚至連真臘官話都聽不懂,只呆在各個深山裡遊蕩,擊石取火,打獵爲生。這些人?大約就相當於彼岸九成的土著人,甚至還不及呂宋島上極個別文明先進的部族。

所以真臘雖大,始終沒有擰起來。不然不要說占城了,就是以後交趾在真臘的危脅下,都無法久治。

什麼樣的情況,就得制訂什麼樣的策略,正是有了這些實際情況,纔有了王巨接下來的打算。

王巨又說道:“和將軍,我們出城看看吧。”

“好。”

兩人走出城,城外各營官兵正在賣力的割稻子。

和斌感慨地說道:“膏腴之地啊。”

如果在宋朝,這麼長時間沒人管理,什麼莊稼也別想收了,但在交趾,照樣還有收穫。

“那是,如果論膏腴之所,富良江三角洲當排在這個若大的半島前三位。”

最好的乃是湄公河三角洲,那不要想了,接着是塞河三角洲,那更不要想了。只是以前各個官員對嶺外不重視,一直沒有開發好。就不知道這次因爲自己推動,最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實際如果開發得當,就是以現在的耕作技術,以及糧食產量,僅是這個三角洲,就可以養活五百萬到一千百姓!

再加上自己推動下,海船與航海將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那麼未來的交趾就與會宋朝產生良好的互動。

當然,他這一番良苦用心,沒有幾個人能理解,相反的,宋朝那些士大夫反而在糾結着,倒底因爲王巨這兩次席捲死了多少人……

兩人轉了轉重新進城。

第二天王巨就接到前線的戰報。

占城賣命地組織了一萬多軍隊,哪裡是宋軍的對手?並且打占城,夾在流民中的交趾百姓個個奮勇當先,主動請命,有的請求做嚮導,有的請求做戰士。

這麼多天下來,他們也看出來兩重核心了,如果他們能得到宋朝人的信任,進入核心,就可以享受各種待遇了。這也是一個機會。而且占城與交趾同樣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姚雄與苗履商議許久,適度地發放了一些武器。

於是王巨領兵以來最大懸差決戰開始,近兩萬宋朝兵步,還有五千騎兵,五千水軍在邊上配合,近萬名交趾民兵,四五萬名土著人士兵,與一萬來占城將士拉開了一場大會戰……

僅是一會兒,占城三軍就被宋朝這龐大的雜牌軍隊虐出翔來。

不過其中有一將比較狡猾,感覺不對,帶着近三千餘手下,迅速逃出戰場,而且鑽進密林裡,曲珍帶着騎兵都無法追擊了。

無比壯觀的流民繼續南襲,幾天後進入到了現在占城與交趾的邊境的烏州。

這個州面積還不足一百平方公里,也就是一平方公里得容納一萬多流民……結果可想而知,實際從演州往南,地形已經變得很狹長,這一路南下,不僅是占城,包括真臘的許多邊境地區都遭到了波及。

眨眼間烏州空空如也。

占城真的急了,而且王巨也說了,你們占城就是漢朝的日南郡吧,這分明是王巨想滅掉占城了。因此幾乎集結了近半丁壯,在裡州又構成了一道防線。又派使向真臘求救,宋朝用這個殘忍的方法滅掉我們占城後,就會對付你們真臘了。幫我們占城,就等於是幫你們真臘……

“差不多了。”王巨接到前方的消息說道。

和斌額首,占城基本入彀了,到了動手的時候。

第418章 神臂弓第268章 龍手(下)第766章 天機第90章 好兆頭第139章 投名狀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680章 黃雀(下)第816章 驚喜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719章 雙鵰第191章 初戰(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23章 香玉第510章 雪祭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275章 威名(上)第369章 雪別第106章 捉他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740章 裂車(中)第418章 神臂弓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09章 兇狠第458章 胃口好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721章 真相第195章 **(上)第731章 假像第851章 雙保險第146章 相約第135章 蠱母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73章 攏心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03章 改良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28章 快活第235章 孩子氣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27章 先帝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23章 畫花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24章 遲了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45章 長城(中)第508章 逆轉(中)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40章 裂車(中)第397章 名額第502章 驚喜第197章 大捷第258章 屹立(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392章 合資第650章 海盜(下)第7章 路窄第657章 海戰(上)第28章 高人第421章 新世紀第116章 四告(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97章 放榜(下)第738章 哭第22章 禍福第531章 斬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88章 泄露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355章 驕傲(下)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391章 鬥將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42章 法術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63章 蕃騎(上)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78章 子安第279章 從龍功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282章 用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
第418章 神臂弓第268章 龍手(下)第766章 天機第90章 好兆頭第139章 投名狀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第680章 黃雀(下)第816章 驚喜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679章 黃雀(上)第719章 雙鵰第191章 初戰(上)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23章 香玉第510章 雪祭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55章 後悔的趙禎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275章 威名(上)第369章 雪別第106章 捉他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740章 裂車(中)第418章 神臂弓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09章 兇狠第458章 胃口好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721章 真相第195章 **(上)第731章 假像第851章 雙保險第146章 相約第135章 蠱母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73章 攏心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303章 改良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28章 快活第235章 孩子氣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27章 先帝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423章 畫花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24章 遲了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645章 長城(中)第508章 逆轉(中)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740章 裂車(中)第397章 名額第502章 驚喜第197章 大捷第258章 屹立(上)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392章 合資第650章 海盜(下)第7章 路窄第657章 海戰(上)第28章 高人第421章 新世紀第116章 四告(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97章 放榜(下)第738章 哭第22章 禍福第531章 斬第40章 空前危機第488章 泄露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355章 驕傲(下)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391章 鬥將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442章 法術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163章 蕃騎(上)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78章 子安第279章 從龍功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282章 用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732章 愛國人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