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開始了

王巨當着章楶的面寫奏摺。

反正這個章家之傑,他死活抓住不放了。就打算以後他去了邊路擔任那個知州,也可以推薦,比如他到了慶州,可以將章楶推薦到了延州,或渭州。

那麼還可以同樣配合商議。

一會兒奏摺寫好,章楶也在邊上看。

還是兩人所說的問題,一個是這個合資,一是賣馬。

不過王巨也刻意提醒了時間,就算蔗糖出來了,那也到年關邊上,然後用這個錢帛裝備器甲,分到士兵手中,那也要到明年了。但那時,王巨早就離開了鄭白渠。

還是爲了國家,與王巨無關。確實司馬光一個豢養私兵,噁心了王巨。

王巨又說明其意義,這幾萬保捷軍非是糜爛的禁兵,而且就在鄭白渠,無論陝西那一路出現危險,立即可以調動增兵,其意義不可想像。北方太遙遠,如今國家重心仍是西北。

因此先將他們裝備起來,然後一邊繼續淘汰士兵,一邊換裝,幾年下來,軍中將會再無不良器甲,整個軍隊戰鬥力會提高。這也是趙頊的心病,雖然那是一招乾坤大挪移,不過看到器甲如此,趙頊心情同樣糟糕透頂。

不過寫完了,王巨略有些出神。

他還在想骨瓷甲。

不過隨後收起心神,無奈,人手太不夠用了。攤子若再鋪大的話,準得出大問題。

於是用火漆封好,對全二長子說:“你送到大長公主哪裡。”

“大長公主?”章楶喃喃道。

“難道送到東府或西府?”王巨反問了一句,這個真不能解釋了。

王巨返回三原。

不過回去後暗中派出一些人。配合章楶查賣馬一事。

春天始來。江河融化。

大家不知道一件大事已經開始發生。

王巨的密奏通過趙念奴的手。轉到了趙頊手中。全二長子免不了,又被趙念奴抱怨一頓。然而全二長子能說什麼呢。甚至以爲自家小主人對不起這個溫婉的大長公主。

趙頊看了,真沒有在意,他都打算變法了,還在乎這個“合資”?

再說,這是一件好事,一個表率。

不過這個他也不大懂,畢竟從來沒有出現過。還有糖霜。應當利潤很大吧,爲什麼會萎縮?

於是又讓黃公公去了三原。

“爲什麼會萎縮?”王巨遲疑地反問一句。

宋朝糖霜主要是在四川遂寧,次之兩浙路四明。但這兩個地方他一次都沒有從過,也沒有派人調查,哪裡知道原因。

他想了許久問:“黃中使,朝廷有沒有和買?”

“應當和買了,宮中也有糖霜。”

“那就是了,據我所知,除了遂寧與四明外,還有番禺、廣漢、福唐等處也有糖霜。不過色澤差,甜味低。因此價格不高。但其製作時間長,成成卻很高。雖然遂寧與四明的糖霜能賣上價錢,然而朝廷若是和買,又能給多少錢帛?一旦逼得各作坊主不能獲利,即便獲利,又有幾人願意種植?”

“恐怕是吧。”

其實這種和買也是一種變相的剝削,但官吏層層貪墨剋扣,朝廷實際也沒有撈到什麼錢。

它也是宋朝弊病之一,但真動手改起來又很麻煩,糖霜倒也罷了,關健各種糧草布帛的和買,誰敢禁絕?

“我來寫一個奏子吧。”王巨說道。

“最好不過。”

“趙度,今年你要委屈一下。”

“子安請吩咐。”

“你馬上去巴蜀與兩浙,去看一看百姓甘蔗的種植規模。”

“行。”

無論怎麼變,甘蔗得主材料,缺少它是不行的。

不過趙度笑容滿面,這事兒辦好了,說不定也能撈一個官做。

王巨看着他的表情,又好氣又好笑,心中想到,這樣不行,得再找一兩個幫手,否則趙度一飛,自己又沒有缺少助手了。

王巨開始寫奏摺。

現在《糖霜譜》沒有出來,但王巨聽過一些糖霜的傳聞。

比如它時間很長,春天種甘蔗,冬天榨糖結晶,有很多工藝的,到來年夏天,才能完成結晶。這個結晶一靠技術,二靠運氣了。如果只能結成豆大的晶狀,那就不能獲利了。如果結晶成百斤的假山狀,就可以獲得暴利,以至其主人能暴富。

原因簡單,到了這時,不能完成結晶,那麼甕裡的糖水必須倒掉了。

也就是能獲利多少,要看其結晶的比例,與結晶的質量。所以王巨說它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運氣。

但這時候還沒有結束,必須將這結晶拿出來進行再加工,看其色澤,分成等級,進行一系列保管措施後,就可以銷售了。

所以它還有時間長,成本高的缺點。

王巨這種取糖法缺點同樣很多,但比這種糖霜肯定要好。

成本低,意味着銷路更大。

其次它與棉花不同,大食那邊就產這個,而且往南方去,天氣熱,棉製品需求不大。

然而天竺雖有甘蔗,卻未必有蔗糖,因此它的銷售範圍更大,完全可以通過市舶司,賣給海客,讓他們銷往海外國家,賺外夷人的錢帛金銀。

也就是說,它與棉花一樣,前景無限,銷售量無限。弄不好,將會成爲宋朝的一個支柱產業,也是宋朝重要的財政收入。

“王大夫學問真廣啦。”

“也不是廣,就是多聽多看多想。”王巨“謙虛”地說道。

瓊娘沏上茶。

“請用茶。”

“謝了。”黃公公呷了一口茶,又說道:“官家要做大事了。”

“說來聽聽。”

黃公公便將朝堂發生的事大約說了一遍。

欲變法,必須用王安石。

於是趙頊問曾公亮。王安石能不能用。王安石就是曾公亮推薦上來的。肯定能說用,並且說能大用。

不過中書裡有一個人急了,唐介。

這時候還沒有提到變法,唐介之所以急,與變法無關係。而是阿雲案,王安石堅持阿雲不當斬,司馬光與唐介認爲阿雲必須斬。實際在這件事上王安石真沒有做錯,不過就砍掉了一根手指頭。卻判了n年有期徒刑,也足夠了。何必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過意不去?

最後趙頊同意了王安石意見。

簡單的道理,何必弄得那麼複雜。

因此唐介恨上了王安石。

所以這時唐介,已非是昔日那個與包拯齊名的唐介了。脫變的人很多,如歐陽修,韓琦,特別是文彥博,文彥博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那個表現才叫驚豔,後來就不行了。越變越糟糕。

或者他們都嚐到了權利的真味道,就是髒。就是暗黑……

當然,如果王巨不能推動這個歷史,最後讓司馬光等人得逞的話,以後不會有人提到這個阿雲案的過節與唐介的私心,只能說唐介有識人之明。

因此他在中書堅決反對。

趙頊被他吵得煩,便喝問:“卿說王安石文學不行,或是經術不行,或者吏事不行?”

宋朝用文臣,無非就這三點,以文學所長,以經術所長,以吏事所長,只要有一條能行,就可以重用了,況且王安石三條都不弱!

唐介便說:“王安石好學而泥古,議論迂闊,若使爲政,恐多變更。”

再不變,宋朝馬上就要完蛋了,趙頊不悅地怒哼一聲。

唐介也知道自己的理由很勉強,於是退下後勸曾公亮等人:“若用王安石,天下必產生困擾,諸公自知。”

這個理由同樣勉強,不變繼續發展下去,宋朝危機會越來越大。況且還有那個黑窟窿呢。

但一變,豈能不產生困擾?一個鄭白渠都產生那麼多風波,況且是天下。

所以沒有人將他的話當成一回事。

趙頊又問孫固。此人是鄭州人,長儒術,精通書畫,百工技藝,人稱百會先生。與司馬光等人關係不錯,因此得司馬光與呂公著等人推薦,成爲新帝師。

孫固答道:“王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就可以了,宰相自有度,王安石卻狷狹少容,不是擔任宰相的好人選。”

如此,還能起一點作用。

然而他在後面說了一句畫蛇添足的話:“如果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都可以。”

趙頊十分失望,你們倒好,你推薦我,我推薦你,真是君子舉人不避親仇啊,但你們只不避親,卻痛恨仇,還是君子嗎?而且他又想到了王巨所說的話,南北之爭。

這幾人都是北方人,那個“世襲”的核心人物。

於是趙頊不以爲然,將王安石召見,問:“人都以爲卿知道經術,不曉世務。”

“陛下,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的儒者,大多是庸人,故流俗以爲經術不可施於世務。”

“然則卿所設施,以何爲先?”

“變風俗,立法度,今之所急也。”

通俗一點說,就是要變法!

所以王巨想不明白,難道這是表示決心?

變法就變法,何必非得喊出來?這是表決心,也是在拉仇恨。

實際宋朝以前也多次變來變去,包括范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但在變之前,卻沒有多少仇恨的。

只有王安石這個變法,因爲喊出了口號,還沒有變呢,就拉滿了仇恨值。

第一個乃是呂誨。

他隱約感到不好,但這時候大家都在觀望,而且附和者甚多,爲什麼,國家到了這種地步,不進行改革不行了,這是大勢所向。

呂誨這時反感王安石最主要原因就是王安石是南方人。

不過他是剛來京城擔任御史中丞的,也是司馬光大力推薦上來的,這就是司馬光結的網,看不到,但實際很大很大……

於是在到資政堂路上時,呂誨跟上了司馬光,司馬光問:“獻可,你想說什麼?”

“袖中彈文乃新參也。”

未說參誰,但司馬光知道是誰,便說:“介甫任命下,衆皆喜得人,奈何論之。”

“君實怎麼也說這樣的話?王安石好執偏見,喜人佞己,則天下必受其弊。”

他真說錯了,如果王安石真將開始贊成的人拉攏好了,後來都沒有這麼多風波了。不過司馬光沒有同意,呂誨將這份彈劾收了起來。

隨後司馬光入對,請救外放。

趙頊不許說道:“卿名聞外國,奈何出外?”

這是呂公著出使遼國回來後說的話,開始司馬光解臺職,遼國問司馬光爲何不擔任御史中丞。可能是問過,畢竟司馬光是綏靖派,遼國那邊也喜歡。

但可能沒有問過,這是呂公著爲了擡司馬光身價刻意說的,反正也不會有人去遼國那麼對質。

司馬光爲什麼說出這段話?

與觀望沒有關係,王安石要變法,還不會讓他嚇得退出朝堂去觀望。況且怎麼變,他現在更不清楚。

其實的用意乃是以退爲進!

現在兩府空缺太多了,東府張方平在家丁憂,王安石補上來,富弼回來了。東府人員剛好滿掉,但西府呢,邵亢下去了,那個空缺還沒有滿呢。

咱們都是帝師,都是翰林學士,論資歷我更深吧。王安石能做參知政事,俺至少能混一個樞密副使吧。

但司馬光高估了趙頊,趙頊只是挽留了一下,並沒有領會。司馬光不敢再強求了,說不定真外放了,自己悲催了。實際這時趙頊真做錯了。若是領會司馬光這個以退爲進,讓司馬光混一個樞密副使,司馬光心態又能好一點。關健他想不到啊,於是司馬光仇恨值一下子拉到了巔峰……

ps:好黑啊好黑……

哈哈。昨天還沒有好清,本想五更的,實在拼不出來了。今天五更,這是第二更。

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740章 裂車(中)第849章 冷處理第192章 初戰(下)第815章 溫馨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48章 誘餌第278章 述職第346章 潑污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6章 上岸第146章 相約第378章 新語第166章 推官(下)第824章 遲了第120章 上眼藥第814章 狗不如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623章 自保第540章 春雷第762章 咬死第120章 上眼藥第816章 響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291章 一扇窗第124章 觀燈第164章 蕃騎(下)第122章 賭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22章 賭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73章 惡婚(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55章 你不懂第500章 大殺器第291章 一扇窗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19章 雙鵰第206章 重諾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823章 值第476章 鼓聲(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742章 抵消第127章 好高第830章 反轉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506章 飛天(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452章 爭標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38章 鄉黨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78章 新語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691章 不滿第107章 盜版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95章 第一躍(五)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521章 蔣幹第143章 柺子第7章 路窄第604章 幾振(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469章 旅(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663章 老朋友第686章 山林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37章 三百斤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702章 大事(上)第66章 長大啦第373章 增兵第703章 大事(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13章 侍讀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14章 故人第1章 背騾子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
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6章 苦逼的丁家(上)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740章 裂車(中)第849章 冷處理第192章 初戰(下)第815章 溫馨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848章 誘餌第278章 述職第346章 潑污第142章 見好就收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344章 天下第一女(上)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6章 上岸第146章 相約第378章 新語第166章 推官(下)第824章 遲了第120章 上眼藥第814章 狗不如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623章 自保第540章 春雷第762章 咬死第120章 上眼藥第816章 響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291章 一扇窗第124章 觀燈第164章 蕃騎(下)第122章 賭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22章 賭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673章 惡婚(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05章 殺母(下)第91章 第一躍(一)第755章 你不懂第500章 大殺器第291章 一扇窗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719章 雙鵰第206章 重諾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823章 值第476章 鼓聲(下)第275章 威名(上)第742章 抵消第127章 好高第830章 反轉第840章 富弼出使第506章 飛天(下)第251章 地獄(上)第452章 爭標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38章 鄉黨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78章 新語第780章 二桃殺三士第691章 不滿第107章 盜版第819章 孤獨的背影第95章 第一躍(五)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741章 裂車(下)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521章 蔣幹第143章 柺子第7章 路窄第604章 幾振(下)第792章 大捷(上)第388章 交好他第469章 旅(下)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781章 真正的助手第663章 老朋友第686章 山林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237章 三百斤第566章 資本的開始(中)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702章 大事(上)第66章 長大啦第373章 增兵第703章 大事(下)第410章 分道揚鑣第113章 侍讀第4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214章 故人第1章 背騾子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