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泄露

“皇兒,衆卿非在前線,加上陝西各地官員衆說紛雲,難以甄別判斷,因此皆不敢言。”高滔滔說。

其實真相是大家根本對軍事就不懂,就象張齊賢爲宰相時,李繼遷鬧事,張齊賢請示宋真宗重視,宋真宗不聽,認爲張齊賢集結大軍是勞民傷財,後來靈武淪陷。好了,自此以後,北宋就與西夏耗上了。

雖然宋真宗不聽張齊賢的建議,但證明了張齊賢懂軍事,懂就有主見,那麼國家有事時,宰相便能提出合理的意見。

但高滔滔不大好說了,文彥博不懂軍事,爲何還佔據了西府宰相之職,並且佔了好幾年。

要知道將文彥博的薪酬補貼省下來,最少能養活一千戶人家!

所以高滔滔說得很聰明,大家都不在前線,王巨有王巨的說法,郭逵有郭逵的說法,韓絳有韓絳的說法,讓大家如何判斷出真正的真相,以便找出解決之道呢?

“不過皇兒,這也是一次警告,以後邊境必須以靜重待之,而不得讓邊臣無辜生事。”

這又是一句很模糊地說法。

總的來說,現在宋朝對邊事的看法有四種,一種是真正的綏靖派,代表就是司馬光,他們爲了所謂的“和平”能不擇任何手段。某些做法幾乎已經接近了投降派,甚至漢奸的做法。

一種是溫和派,他們相對於綏靖派,能比較理智,雖相信能花錢買安。但不會迷信於花錢買安。更不會同意割裂疆土、壯大敵人那種做法去買安。其代表就是範純仁。

一種是反擊派。屬於溫和的開戰派。不同意買安,但必須理智地開戰,得考慮到自己國家的財力,百姓所能承受的壓力,然後用最聰明的打法,慢慢地將西夏平滅,其代表就是章楶與王巨。

還有一種就是激進派,屬於激進的好戰派。幾次勝利之下,認爲西夏能唾手可得,其代表就是韓絳與種諤。

透過歷史的時間長河,章王二人的選擇是最正確的,只有西夏滅掉,宋朝才能真正強大,危機也進一步地下降。好處很多的,滅掉了西夏,可以進一步裁減兵士,至少陝西的十幾萬保捷。以及數萬蕃落,還有大量的蕃人強人壯馬與漢人義勇。皆可以取締了。陝西馬上得到休生養息,國家同時也節約了大量財政。

西北平安了,國家將重心就可以直接投放到河北與河東,即便金人崛起,也不會因爲兵力牽制在西北而無還手之力。

甚至可以進一步裁減軍隊,那怕一年省去一千萬貫,那麼放在兩稅的束、石、匹上,也最少是一千五百萬,百姓壓力也得到了緩解。

還有,騎兵!

所以必須有節奏地滅掉西夏。

但同樣的滅夏,不代表着不重視西夏,更不會認爲西夏唾手可得。

其實若是宋朝在收復熙河後,有節奏地實施淺攻戰術,西夏危機,更不會出現五路伐夏之敗,永樂城之觴。

然而也不能怪高滔滔與趙頊,身在局中,如何能看得清呢?

就象王巨穿到宋朝之前,金三可恨,難道思密達不可恨嗎?與思密達交往是對的,但交往到什麼程度,誰能說得清?

黑緬、菲越一次次打天朝的臉,幾乎都將天朝的臉打腫了,然而天朝當如何應對,誰能說清楚?

還有,棒子倭人富裕了,所以有人哈韓哈日,但天朝在漸漸變好,爲什麼周邊諸國沒有人哈中,反而更加仇視天朝?要知道天朝是一直在買安的,就象現在宋朝一樣。然而越買安,越被妖魔化,越成了孤獨的所謂大國,這是什麼原因?即便王巨現在的地位,有時候回想起來,同樣也想不清楚。可能是下大棋吧,但下的是什麼棋,王巨真的想不明白。

這就叫身在局中。

爲何許多人看重王巨,如論智商,王安石與司馬光可能高達一百五,王巨頂多一百一,一百二。但就是因爲他掌握了一個小手指頭,所以看上去,似乎智商比王安石還高了一倍。

高滔滔現在只是一個模糊的說法,那已經不讓王巨失望了。

趙頊無從反駁,主要馮京那個三十萬遼軍,又將趙頊嚇住了。

高滔滔又說:“不過皇兒,你也勿用擔心,哀家喊一個人來問一聲,大約就能知道答案。”

“誰?”

“王子安的那個小娘子。”當然,三十萬也將高滔滔震住,在這個國難當頭之即,王巨挺身而出,還是讓高滔滔很感動的。因此居然以字稱喟。

“對啊,”趙頊喜道。王巨將他的那個小妻子留在京城,未帶到陝西,但臨行前肯定說了什麼,甚至元旦節前後,也會有書信往來。有的王巨在奏呈上不大好說,但可能會對自己妻子交一些底子。

妃兒一會兒被帶到後宮。

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司馬光等人的意見,如何傳到後宮的。要知道王巨年齡小,不用那麼避諱,然而高滔滔只接見了兩回,一回丈夫在一旁,一邊兒子在一旁。司馬光等人根本就見不到高滔滔。

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宮中的普通宮女那是悲催的,如果皇帝不發善心外放,可能一輩子就關在這個富貴的大牢房裡了,但對於太后、皇后,以及其他重要的嬪妃來說,也有排擠寂寞的好辦法,那就是她們有權召大臣的妻子進宮敘話,讓她們解個悶兒。

正是因爲如此,司馬光等人的妻子時不時召到宮中,高滔滔從她們嘴中得到了許多外界消息,但夫妻是一體的,從這些婦人嘴中,又能得到什麼好聽的消息?

因此高滔滔越來越憎恨王安石,欣賞司馬光。

妃兒以前未得到這個榮幸,一是此時王巨官職還不高。二是妃兒出身有點兒貧寒。對。就是貧寨,當初王巨在王家寨時,李家條件不錯的,可放在高滔滔眼中,李家又算什麼?三就是妃兒年齡太小,兩者說不上話。

“平身吧,”高滔滔說。

但妃兒被高滔滔強大的氣場震懾住了,小心翼翼地站在哪裡。

高滔滔忽然想到王巨的“膽大妄爲”。不由樂道:“李娘子,哀家不是吃人的老虎,你不用緊張,坐下吧。”

“謝過太后。”

“哀家問你,王卿臨離開京城,可曾說了什麼?”

說了什麼?說你一定要留在京城,等於是人質,這樣纔不會有人抵毀。但妃兒能說嗎?她嚅嚅道:“似乎未說什麼。”

“他有沒有說過具體的克敵方法?”

“太后,這是國家的軍國大事,官人從來不與臣妾說的。”

“一點都沒有說?”

“似乎只說了一個……”主要妃兒被高滔滔震住了。所以說漏了嘴。

“什麼?”

“官人臨行前,臣妾很是擔心。官人爲了安慰臣妾,說了一個可能。如果敵人來犯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那麼不用懼哉。如果真有三十萬,那也不用懼哉。”

“爲何?”

“因爲西夏國家小,若是出兵三十萬,必會從甘州涼州蘭州那邊抽出大量兵力來,那麼涼蘭地區兵力就會空虛。然而在這個地區的南側是一羣吐蕃人,他們同樣很窮,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董氈必會出兵涼州甘州或蘭州,大肆抄掠。只要官人在慶州將敵人拖住了,時間一久,那數州不僅被董氈大肆抄掠,甚至能動搖西夏在那數州的統治。”

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河西走廊數州党項人基數不多,主要是吐蕃與回鶻人種,因此這一片地區的百姓對西夏忠誠度不是那麼地高。

妃兒又說道:“兩軍僵持,西夏久攻不下,再聞蘭涼有警,西夏三軍士氣必會低落。特別是在撤退之時,那時我軍就能以少勝多,大敗敵人。至於其他的,官人就沒有再與臣妾說了。”

“哦,”屏風後面忽然傳出一個男子的聲音。

妃兒嚇得臉都變白了。

因爲這個男子的聲音很正常,不是宦官的那個尖嗓子,那麼這個太后在幹嘛呢。

高滔滔讓妃兒這個變臉色弄得哭笑不得,說:“皇兒,莫要淘氣。”

原來是皇上哦,那就正常了,李妃兒差一點要撫胸口,又急忙地伏下說:“臣妾參見陛下。”

“你們說吧,朕誤闖進來,馬上就走。”趙頊同樣急得找理由,這個傳出去,可是很不好聽的,但又在屏風後問:“李娘子,朕問你,若是董氈不出兵,那又怎麼辦?”

“陛下,這個臣妾也問過,官人說,自從唃廝囉死後,吐蕃四分五裂,他的子孫想法各不相同,就象我朝大臣一樣,有的要苟和,有的要開戰。雖然他們同是唃(每打這個字根時,總是先出現中島愛,我又總以爲是飯島愛,太邪愛了)廝囉子孫,可是各人想法又不相同。木徵是投靠了西夏,然而董氈堅持父業,雖不能說對我朝持着友好的態度,但對西夏肯定抱着敵意。此次機會難得,而且西夏自集結大軍,到達慶州,再於慶州與我軍僵持,這個時間持續得很長,加上吐蕃同樣也窮,所以必派兵抄掠。”

也就是董氈的出兵,並不是爲了向宋朝示好,但爲了財富,必會出兵。

不過王巨的這番話還能透露出另一個含義,那就是木徵雖是董氈不和,意見也相反,然而他們終是一家人,若是宋朝出兵熙河,董氈可能會不快。

然而王巨不會對妃兒解釋這個的,況且王韶還沒有開始經營熙河呢。趙頊同樣沒有多想,只是眼中立即閃過興奮的神情。

有了這條理由足夠了,董氈有九成把握會出兵!

趙頊急匆匆地從屏風後衝出去,但在他臨離開時,就聽到妃兒問了一句:“太后,西夏當真出動了三十萬軍隊?”

“是啊,”他母親答了一聲。

然後他又聽到妃兒叫了一聲:“啊。”

外界對這個小婦人有很多的傳言,最大的傳言就是這個小婦人走了狗屎運。實際趙頊不知道的是包括李萬元。都認爲他妹妹紅運當頭。生生地從尊貴的長公主手中搶來一個好老公。

好吧。在老百姓眼中公主還是一個很尊貴的名詞。

隨着王巨的成長,產生這種想法的人越來越多,認爲兩人很不般配。

不過對於趙頊來說無所謂,無論是延州商賈的女兒,還是士大夫的女兒,對於趙頊來說,有區別嗎?相反的,聽說這個小婦人是一個小家碧玉十分溫順的女子。

這樣的女子不是很好嗎。若是換成夏竦與富弼的夫人,岳家背景再好,做丈夫的也未必會快樂。

相信確定了丈夫所要對付的敵人是三十萬敵軍,一定將這個小婦人嚇壞了吧。

想到這裡,趙頊有些慚愧,等這一戰打完了,破格升一些官職吧。只能用此做補償了。

妃兒此時什麼心情,趙頊不多想了,他衝到了樞密院,對文彥博說:“文公。立即派快馬去秦州,讓秦州注意吐蕃董氈動靜。”

“董氈?陛下。切切不可啊,”文彥博也嚇壞了,尼瑪,慶州還沒有搞掂呢,怎麼將主意打到了湟州董氈身上?

“不是,西夏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同樣也從河西走廊集結了不少兵力,此時河西走廊兵力空虛,董氈可以趁機出兵抄掠西夏的財富與人口。”

“這怎麼會……還真是啊,那樣,慶州安矣。”文彥博也醒悟了。

然而趙頊卻有點懊喪,就這個簡單的道理,怎麼所有人都想不到呢?

若個個能想到,那才叫怪了。實際用兵與魔術一個性質,真相揭開,也就是那麼一回事了。但將真相用一些方法掩蓋起來,又讓大家想不到,那麼個個就覺得神奇了。

但這讓趙頊產生了靈感,又道:“實際之前還有一個辦法,如果當初徵集河東路將士,夏寇陷入慶州,河東路與府麟路將士集結到一起,兵伐銀州。豈不是同樣會逼得夏人退兵?”

“陛下,不行哪,當真不防範契丹?”文彥博嚇了一大跳。

其實契丹根本就不會出兵。

但趙頊這個想法也不切實際。

想要逼得夏軍撤回去,那麼宋軍的兵力就要真的對銀州產生威脅,那怕有折家軍在內,想要產生這個威脅,最少得有五萬以上的宋軍。

這意味着不是消耗的糧草錢帛,而是糧草拘束了這個想法不成立。道理很簡單,如果動用一兩萬軍隊,還能從河東籌集到一部分糧草。但動用五萬大軍,那麼必須從後方將糧草運過來。這不是陝西,多少還有一個渭水與涇水替運輸成本減壓。從京城運到嵐州,再從嵐州運到麟州,那是兩千多裡的路。並且八成是艱難的山路。能實現嗎?

就是能實現,僅這個損耗,就能生生將宋朝財政拖垮。因此李元昊當年襲擊府麟路,麟州告急,京城一干大佬也急白了頭髮,最後僅是讓高繼勳帶着少量兵力去救援。

其他的不提了,僅是一個糧草就將所有人難住了。因此當時有大臣甚至建議直接放棄府麟路。

第二個難度便是時間與消息的隱瞞。

首先就是時間,五萬大軍短時間是不可能徵集到一起的。所以必須要提前得知敵人的行動,宋朝有這麼發達的情報系統嗎?就算這次,那也是僥倖,王巨刻意讓韓韞注意大順城那邊敵人動向,又利用燒酒聯繫了山那邊的人,這才僥倖打探到消息。

也就是這個例子是不可能仿佼的。

那麼等到敵人已經兵臨慶州,再去徵集三軍,籌備糧草器甲,還能來得急嗎?

或者就算來得急,後方如何做好保密工作。要知道這次是王巨,生生將自己放在三原,即便打到現在,王巨還沒有去慶州現身。換其他人,可能做到嗎?

做不到,消息泄露,好了,我將三軍解散,不打你們慶州了。那時候浪費了無數錢帛後,宋朝怎麼辦?就算宋朝財政充裕,這樣拖上幾次,能吃得消嗎?就算吃得消,被西夏人一次次地當猴子耍,又會引起多大的轟動爭議?

更不要說各路大佬們一個比一個牛,誰聽誰啊,這種情況怎能配合?簡單的例子就象現在的延州,韓絳對王巨不惡吧,郭逵也不會對王巨惡,但韓郭真能配合王巨?

只能說還好蔡挺未調回京城。

因此宋朝這種被動防禦,根本就打不好仗,或者說打不出來漂亮的戰役。就象足球一樣,什麼樣的戰術都有,包括防守反擊,但4231好,451與4222也罷,那怕是541都行,可有沒有10-0-0這種陣型?擺大巴的戰術都不會出現這種荒唐的陣型。然而宋朝士大夫就是強行要邊境諸將士擺出這種陣型。

好吧,十分鐘不丟球,那麼一場下來呢。一場不丟球,那麼兩場呢。反正都是後衛,沒有任何一箇中衛前衛與前鋒,敵人儘管圍着你的球門踢,誰能做到場場不丟球?

當然,趙頊也只是說一說,並不會真的那樣去做,同時這也不代表着王巨就成功了,即便董氈趁機出兵抄掠西夏,那也要王巨能在慶州頂住三十萬夏軍的狂攻。

還是要打……慶州正在打!

第447章 一頃第135章 蠱母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32章 水與火第112章 省錢第859章 落幕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31章 撫養第435章 嚇一跳第762章 咬死第400章 二王(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817章 一波波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146章 相約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648章 海盜(上)第202章 不明白第196章 破\處(下)第88章 提前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77章 平戎策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503章 大轉移第853章 囚籠(上)第718章 拯救第332章 水與火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727章 鬧劇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458章 胃口好第719章 雙鵰第658章 海戰(中)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00章 一箭第754章 養豬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729章 考驗第480 勸說第42章 爲難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7章 魅影第854章 囚籠(中)第214章 故人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12章 省錢第59章 離去第438章 求親第394章 開始了第338章 小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309章 帶頭第260章 屹立(下)第196章 破\處(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2章 六拜(下)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34章 羞侮第830章 反轉第569章 戲耍(上)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690章 正統第674章 惡婚(下)第42章 爲難第631章 不過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721章 真相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769章 反轉(下)第79章 人選第531章 斬第370章 楊家將第578章 和平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679章 黃雀(上)第693章 完了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77章 啪啪啪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07章 逆轉(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599章 白衣(下)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3章 伏擊(上)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64章 蕃騎(下)第9章 震盪第468章 旅(上)第788章 酒語第401章 十條罪第613章 虯髯客
第447章 一頃第135章 蠱母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32章 水與火第112章 省錢第859章 落幕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431章 撫養第435章 嚇一跳第762章 咬死第400章 二王(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817章 一波波第668章 第二國(下)第146章 相約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648章 海盜(上)第202章 不明白第196章 破\處(下)第88章 提前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377章 平戎策第452章 十將·真實的西軍第503章 大轉移第853章 囚籠(上)第718章 拯救第332章 水與火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75章 鼓聲(中)第727章 鬧劇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458章 胃口好第719章 雙鵰第658章 海戰(中)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300章 一箭第754章 養豬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729章 考驗第480 勸說第42章 爲難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37章 魅影第854章 囚籠(中)第214章 故人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112章 省錢第59章 離去第438章 求親第394章 開始了第338章 小人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309章 帶頭第260章 屹立(下)第196章 破\處(下)第836章 多畫了尾巴第62章 六拜(下)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434章 羞侮第830章 反轉第569章 戲耍(上)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690章 正統第674章 惡婚(下)第42章 爲難第631章 不過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721章 真相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769章 反轉(下)第79章 人選第531章 斬第370章 楊家將第578章 和平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679章 黃雀(上)第693章 完了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577章 啪啪啪第761章 誰有心機第507章 逆轉(上)第445章 二王(中)第599章 白衣(下)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3章 伏擊(上)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164章 蕃騎(下)第9章 震盪第468章 旅(上)第788章 酒語第401章 十條罪第613章 虯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