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小馬過河

這個萬歲如果自己不解釋一下,就會讓人做文章了,但王巨也不是太在意,只要自己提前說了,問題也就不大了。

趙頊莫明其妙,聽王巨解釋完後,哈哈大笑說:“朕才勇不比祖宗,但器量卻不會遜色於祖宗多少。”

這話也有一個歷史背景,那便是宋真宗爲太子時發生的一個故事。

趙匡胤四個兒子,兩個兒子早逝,但還有兩個兒子活着,趙德昭與趙德芳,但久不立太子,據王巨猜測,可能是長子趙德昭乃是賀氏所生,趙匡胤不喜,趙匡胤一直想立趙德芳爲太子,不過趙德芳年齡太小了,於是立太子一事久拖不決,支持王巨這一想法的證據就是趙匡胤晚年一度想遷都洛陽,修建洛陽城的官員正是趙德芳的岳父焦繼勳。

隨後趙匡胤在趙普與趙匡義之間玩平衡,趙普下去後,從洛陽城回來,趙匡胤三次親登三弟趙廷美的府邸,然後燭光斧影悲劇發生。

大哥之誤,導致趙匡義上臺後做了兩件事,一是將老三發配到了涪陵,二是很早就扶立了長子趙元佐。

不過趙元佐這個小屁孩不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偏偏又知道許多內幕,看着父親名位不正,即位後還逼死了趙德昭兄弟,又將三叔弄到巴蜀,這種手段讓他接受不了,發了瘋。

長子不行了,次子頂上,於是趙匡義立次子趙元僖爲陳王,開封府尹,史書稱其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其實就是面對父親的威壓。趙元舍嚇得不敢說話了。

在這種煎熬下,趙元僖病死,並且死後,又暴出他府上的小妾張氏專恣不法,打死了許多奴婢。

這種情況下,沒有那個大臣再敢議立太子了,只要立了太子,太子悲催。連帶着提議的大臣都要倒黴的。直到寇準進京,在寇準提議下,才立了三子趙恆爲太子。

有一次趙匡義帶着趙恆拜謁太廟,回皇城的路上,許多百姓蜂擁而出,擁擠於道路兩邊,爭看皇太子,有人高呼少年天子,山呼萬歲。

爲什麼出現這種局面,王巨在講漢朝七王之亂時。還刻意分析了其原因,從西漢歷史上講。漢景帝削藩意義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沒有這次削藩,後來王莽也未必那麼輕易掌權篡國,然而放在整個歷史上來說,這次削藩意義非同小可,且看西晉的八王之亂,南北朝那麼多親王謀亂,同樣也剖析了宋朝將宗室子弟放在京城當豬養的原因。

做爲封建國家,皇權能平穩過渡太重要了,即便太祖也承認了其重要性,所以才一再誇讚了大事不糊塗的呂端,其實呂端的功勞,正是保障了宋真宗能夠平穩的接替了宋朝的皇權。

但在當時,趙匡義心中很不悅的,甚至公開問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朕放於什麼位置,寇準則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趙匡義這才釋疑,與寇準對飲,大醉而罷。

王巨心中說,你們兩人性格差不多吧,當然,不能說出來的,只好道:“是,是。”

然後看着趙傭問:“殿下,通過這個事例,你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人夢想很平凡,所以庸人很多。”趙傭想了一會道。

“說得不錯,還有呢。”

“想要未來有所不凡,必須在少年時就要有遠大的夢想,故莊子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殿下說得不錯,但臣爲何將它稱爲夢想,而非理想?”

趙傭搖了搖頭。

“想要一生有所作爲,實是不易。就象我朝讀書士子有百萬之巨,以至每屆參加科舉的士子有幾十萬人。他們都想考中進士,實際我朝每屆只錄取兩三百名進士,就算仁宗之時,放開科舉,加上恩科與諸科,一屆人數也不會超過一千人。還有那個少年的夢想,是想做一個大將軍,臣可以這樣理解,他的大將軍多半是指一將之將,然而我朝幾十萬官兵,不過三百餘將,加上其他高級武臣之職,不過五百人。所以想達到這種夢想難到了極點,殿下,還記得張元吳昊麼?”

“記得,漢賊!”

“他們確實是漢賊,然而他們不投奔西夏,繼續呆在我朝,我朝能不能給他們發揮出才能?”

趙傭想了許久,終是搖了搖頭。

“史書稱有才華的人終將脫囊而出,當然,那種千古難得的人才,無論是什麼制度,什麼樣的環境,也終將脫囊而出,不過一流的人才未必就有那個本領了,自古以來,懷才不遇的人太多太多!那怕是韓信那樣的人才,如果不是遇到了蕭何,也會泯然衆人矣。但就是韓信這樣的人才,今天又能有多少呢?”

“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資質不足,無論再努力,也不可能達成自己的夢想,但有了天賦,沒有了努力,同樣還達成不了自己的夢想。然而有了天賦與努力,沒有機遇,同樣還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這條道路太難了……就象你父皇,以及臣,都想爲大宋崛起而努力着,陛下乃是一國之君,天下之王,臣乃是當朝宰執,又得逢陛下之器重,然而就是這樣,內政上,陛下與臣不敢深碰兼併,武功上則不敢言收復燕雲。但一路走到現在,陛下有多苦……”

趙頊聽動了情,拉住了王巨的手,嗟嘆不止。

趙傭現在肯定不能理解的,他說道:“對了,介甫寫過一篇文章,叫傷仲永。”

“殿下,不錯,那個仲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有了天賦,然而不努力,第一關就過不去了,但就是有了努力,未來也未必有所做爲,還要機遇。但有了機遇。還要面對下面的一關。持之以恆!沒有恆心。早墮落者如隋煬帝,晚墮落者如唐明皇。”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不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王巨扭過頭,對趙頊說:“大宋之幸哪。以殿下之資質,大宋必然一代勝過一代。”

因爲這句話出自管子,這說明了趙傭讀了很多書。

放在一個大臣嘴中說出來不稀奇的,然而現在趙傭年齡仍然很小,這也是很了不起的。

不過趙頊天資也還可以,他少年時同樣讀了很多書,以博聞強記而著稱。

趙頊一樂,有一個好兒子,並且暫時又不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他還是很自得的。

王巨又說道:“天賦。努力,機遇。持恆,這是四大難關,其實古今往來,能闖過這四道難關的人,少之又少,臣曾在軍營裡,爲了激勵普通士兵上進,曾說過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激勵他們苦練上進,又給他們儘量地創造着一個公平的環境。但臣卻不敢增加將軍的數量,相反的,爲了節流,一再地裁減武將的名額。雖然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是一件好事,就象臣,如果不懷着一顆想大宋強大的夢想,則不會有今天的作爲,可就是臣,也只是實現了一小半夢想。其他人的夢想也許不及陛下,不及臣夢想之遠大,他們的夢想只是想中進士,中了進士後,想做一名宰執。或者想做一名校尉,做了校尉後想做一名重將。然而就是這個夢想,能實現的人也是廖廖無幾。相反的,更多的人,爲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耽擱了自己一生,還牽連了家人。最好的例子就是科舉,爲了想在唱名東華門,多少士子一生苦讀白了頭,他們的家人同樣也活在煎熬之中。”

“太保,難道鼓勵百姓知足常樂?”

“殿下,如果所有百姓知足常樂,沒有了夢想,碌碌無爲一生,大宋還有人才來治國嗎?”

“這個……”趙傭爲難了。

其實趙頊也糊塗了。

“這就是臣剛纔想要說的話重心所在……”

剛纔王巨得迅速回家,不讓百姓堵上,回到家中,得迅速帶着趙傭回宮解釋,來不及細說了。

“看似矛盾,實際也不矛盾,有一個遠大夢想是要支持的,知足常樂同樣也要支持的。殿下,臣再說一個例子,就象儒學裡,夫子認爲明哲保身是一種智者作爲,但夫子同樣也支持殺身成仁,故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兩者看似衝突,實際並不衝突。不過放在君王身上,正是這一條,讓許多君王爲難了,因爲每一個人的出發點不同,言論也不同,想法更不會相同。所以每到大事決擇之時,各個大臣有各個大臣的觀點。”

“擇重棄輕?”

“能說擇重棄輕吧,不過擇重棄輕太含糊了,準確地說它就是諸葛亮所說的兼聽則明,但是諸葛亮說的這四個字,依然很含糊,這樣吧,臣再說一個比喻。”

王巨將小馬過河的小寓言說了出來:“松鼠說得沒錯,牛說也沒錯,但松鼠不能用牛的話放在自己身上,牛也不能用松鼠的話放在自己身上,面對不同的聲音,則需要君王自己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才能理智地去分析這些不同的聲音,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

趙傭抱着腦袋在苦思着。

趙頊看了看天色說道:“王卿,留在宮中就膳吧。”

他還是很開心的,王巨說的這些道理,不僅兒子,就是自己也感到受益匪淺了。

不過在路上趙頊又補充了一句:“這些道理,對於傭兒來說,略有些深奧。”

“陛下,殿下有這個天姿,而且殿下非是尋常人,就象臣的兒子,臣則不會這樣去教導的,相反的,偶爾還帶着他們遊玩。因此權利越大,責任也越大。”

你兒子以後是皇帝,必須得這麼去教導!

趙頊笑了一笑,大感興慰,又拍了拍王巨肩膀。

宮宴上來,十分豐盛,這得要感謝王巨了。從彼岸帶來了許多瓜果蔬菜。甚至王巨爲了解饞。暗中授意下,許多達官富人,將夏秋的瓜果蔬菜放在自家冰窖裡冷藏起來,以達到保鮮的目標。

但終非是冷庫,凍了幾個月後,拿出來後,幾乎全部凍蔫掉了。當然,對於宋朝來說。這樣做還是很新鮮的,雖然味道不那麼鮮美,終是在冬天能吃到夏天蔬菜的。

其實宋朝也有早市蔬菜,比如一根瓠子,那怕早上市一個月,市價居然達到了一貫錢!

王巨吃着冷凍起來的番茄,忽然靈機一動,他想到了一條坑害高滔滔的辦法。

不要以爲王巨去了彼岸,他任務也就接結束了,那時還會有鬥爭的。想要自己所做的,不能給高滔滔一一敗壞。必須給高滔滔設置一道又一道難關……

王巨回到家,隨後王巨就被一些大臣彈劾了,這些大臣倒不是爲了對付王巨,確實在他們內心世界,王巨這種帶着皇子,或者宋朝實際的太子,在京城城內城外一邊到處轉,一邊開講的方法,是壞了歷代王朝規矩的。

沒有人認出來也就罷了,現在有人認出來,那就不能再繼續進行了,至少已經對趙傭安全產生了威脅。

不過發生了這種事,王巨確實不能再帶着趙傭到處跑了。

但王巨開始做另外一件事……

春節眨眼到來。

各個大臣最關注的也將到來了。

初六。

關注的所在地皇宮內,諸使者一一到來。

遼國使者是遼國保安軍節度使蕭永誨,長寧軍節度使耶律寬。

然而除了他們,還有一羣使者,西夏使者祝能野烏禹實、嵬名諭密、賴喀麻,以及漢人使者呂寧與毛示聿。

不過西夏這五個使者一起變相地讓宋朝軟禁京城的贊普府邸,雖然宋朝聽從了王巨提議,以木徵次子爲吐蕃新贊普,但沒有將趙懷義立即召入京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此時趙懷義繼續留在秦州,便於接見各部酋長,以利於朝廷進一步順利安撫河湟諸部。這個時間有點長,得延續到今年,各部大規模出兵西夏返回後,纔會將趙懷義召到京城,也就是可能要到夏末了。第二個原因,則是朝廷於汴水河畔選擇一處,要替趙懷義修建一座贊普府邸,這同樣也需要一些時間。不說修建一座行宮吧,最少得比一般大臣府邸奢華,這樣吐蕃各部來京城後看到了,纔會認爲他們的“贊普”沒有到受到委屈,同樣也就起到了進一步安撫之作用。

這個府邸還沒有修好,但現在可以勉強軟禁西夏使節一行了。

因此看到了五名西夏使者,蕭永誨與耶律寬都有些愕然。

但除了這五位夏使,還有一個人……阿里骨!

大夥順次坐下。

趙頊姍姍來遲,諸大臣與遼夏兩國使者皆站了起來拜見趙頊,趙頊神情冷峻,只是揮了揮手,便坐了下去。

耶律寬與蕭永誨對視了一眼,耶律寬問道:“陛下,宋朝爲何入侵銀州?”

這很不對,如果佔領了橫山地區,還能稱爲防禦,現在宋朝已經拿下了銀州,鹽州、洪州、宥州與夏州也被宋軍掃蕩成了無人區,西夏已經危在旦夕。

趙頊不答。

王巨站了起來,走到幾位使者面前,看着耶律寬說道:“耶律使者,你們遼國在國書上說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說我們大宋不當拿下銀州,必須將銀州與會州歸還給西夏。第二件事說我朝派人挑唆遼東女真叛亂。第三件事說西夏答應每年進奉我朝若干戰馬,並且割讓我朝佔領的諸地,屈辱如此,我朝仍不同意。話外之音,就是你們遼國意欲向我朝用兵了。”

這些,幾十名重臣都知道了,可其他的大臣卻不知道,聽到後,一起在下面議論紛紛。

幾名夏使則是愕然,什麼遼東……這在搞什麼鬼?

“某一一替陛下代爲解答,首先某說遼東。據某所知,以前交趾入侵我朝邕州,殺害了十幾萬百姓,正是你們遼國派兵支持,又提供了大量武器,否則交趾不會有此膽量。”

“你胡說,我們契丹如何能將兵力置於交趾!”耶律寬氣憤了,站了起來喝聲說道。

“爲什麼不能將兵力置於交趾?”

“交趾遠在遙遠的南方。我們遼國如何置兵於交趾!”

眼下這樣講是沒有問題的。遼國人不適應南方酷熱的天氣。連開封城都沒有守住,況且在更遙遠的南方交趾。

然而駁斥點與誤區也就在這裡。

王巨則反問道:“耶律使者,你們遼國不能將兵力置於交趾,我們漢人如何將兵力置於遼東深處?”

即便漢唐鼎盛的時候,漢人只活動在遼東南部地區,什麼時間活動到了生女真哪裡?

其實這樣說都是錯誤的,例如元蒙都將兵力用於三佛齊哪裡了,還有後世的漢人闖關東。可能開始過去有些不適應吧。但絕對絕對不是禁區!

耶律寬語塞。

“耶律使者,其實我們大宋也纔剛剛得到遼東的消息,還是高麗派使者過來稟報的,同樣他們也問了我們大宋有沒有支持女真人。高麗使者返回後,我仔細地分析了一下,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乃是倭奴國人暗中唆使的。”

“倭奴國?”耶律寬又傻掉了。

王巨又將他忽修高麗使者的那番話說了一遍。

“倭奴國有很多金銀嗎?”

“有,不但有金銀,這個國家還盛產優秀的木材,如今論幾國百姓之富足。非是我們大宋,而是這個倭奴國。並且他們與高麗一樣,都有着發達的船舶業。但是這種情況可能性很小,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高麗的苦肉計,具體你們兩國發生的事,我們大宋不清楚,不過大約你們遼國出兵,高麗自感遠遠不敵後,於是載贓我們大宋,希望宋遼兩國火拼,就象當年高麗那樣,屢屢派使勸說太宗對你們契丹用兵,他們高麗好收漁翁之利。究竟是什麼情況,因爲你們遼國國書上沒有說清楚,高麗使者同樣沒有說實話,我就分析不出來了。”

耶律寬忽信忽疑。

“還有西夏這份國書,是這份國書吧。”王巨從袖中拿出樑乙逋送來的國書,遞到了兩個遼使面前,讓他們觀閱。

幾名夏使與侍衛被宋朝軟禁起來,樑乙逋髮生了誤判,便用快馬稟報了遼國,不過也不是樑乙逋笨,以現在這種情況,宋朝肯定不會同意的。

兩個遼使看後,與樑乙逋反映的差不多,頂多樑乙逋寫給遼國國書上的條件略略有些誇大了,他們全部點了點頭。

“西夏也是如此,他們與高麗心思一樣,一直想宋遼火拼,好坐收漁翁之利。”

“我們大夏可沒有這樣的心思,”祝能野烏禹實叫道。

“閉嘴,你們西夏到了這地步,還敢在這裡猖獗嗎!”王巨喝道。

太粗鄙了,有的大臣心中想到,不過大多數大臣不以爲過,反而歡喜,對付西夏這種野蠻人,就得需要王巨這樣的狠人!

但這招真管用哪,祝能野烏禹實立即恨恨地坐下。

“耶律使者,不是我們大宋不能同意,關健是同意後,我們大宋遵守了,他們西夏恢復元氣後,會不會遵守?這些年每每都是這樣,屢次挑釁入侵我們大宋,一旦戰敗,立即苟和,我們大宋以和爲貴,也同意了他們請求,並且還恢復了互市與歲賜。然而一旦他們元氣恢復過來,立即又撕毀盟約,再度入侵我們大宋,這些年他們西夏殺害擄掠我們宋朝邊境的軍民,最少有一百餘萬之巨。請問耶律使者,讓我們宋朝如何相信他們的話?”

耶律寬又語塞了,過了許久才說道:“這次他們夏國垂敗如此,以後必不會再入侵貴國了。”

“如果以後還會入侵呢?”

“不會。”

“如果會呢?”王巨逼問道。

“他們以後再入侵貴國,我們契丹當發兵相助貴國,一起用兵於西夏,”耶律寬咬着牙問。

現在講道理嘛,主要道理不在西夏那邊,讓他也沒有好辦法。

“貴國能做到這一條,西夏安份守己,不再對我們大宋圖謀不詭,朕立即同意西夏的議和條件。”趙頊忽然說道。

下面的大臣大多數不知道真相的,一起感到不解,一名大臣站了起來說道:“陛下不可以啊。”

西夏都敗成這樣了,眼看收復西夏收復在望,怎麼同意議和呢?

趙頊說道:“諸卿勿得多言!”

幾名夏使卻一起歡呼起來,他們齊齊伏下說道:“當聽中國天子之令。”

他們高興了,可下面宋朝大臣們一起不高興了,王巨背對着幾名使者,看着他們,只是笑了笑,一起準備站起來阻止的大臣這才一一坐下,難道這中間還有什麼計謀?

王巨又扭轉身,看着五名夏使說道:“請切記,以後老老實實地做我們的藩國,不要以爲搪塞一兩年後,我不在朝堂上,你們西夏就可以欲所欲爲了,首先我朝會用兵的不是我一人,章質夫用兵之才還遠在我之上,同時,我能離開大宋,同樣也能隨時返回大宋!”

幾名夏使臉色又陰鬱起來,就連兩個遼國使者臉色也灰暗了,這個殺神一直活着,不僅對西夏不利,對遼國也是一個大妨礙啊。

“爲何你們十月底進了京城,卻一直將你們扣押到現在,你們西夏太不講信用了,而且居心叵測,一直想挑唆宋遼兩國開戰,就連某也不知道你們西夏在國書對遼國說了什麼,故此,將你們扣下,當着遼國使節的面,將話當面說開。”

耶律寬“恍然大悟”,問:“你們宋朝當真不向西夏繼續用兵了?”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三件事,阿里骨,”王巨說道。

阿里骨只好硬着頭皮站了起來,他被押到京城後,還撈了一個國公,只是這個國公很不大好聽,叫戎國公。

“耶律使者,平西堡之戰前,我朝未向西夏用兵吧。”

“我們不大清楚。”

“祝能野烏禹實,你來回答。”

“沒有,”祝能野烏禹實硬着頭皮答道。

“阿里骨,某在平西堡築堡砦,你率領八萬大軍圍攻平西堡,這八萬大軍當中有幾萬是西夏軍隊?”

“五萬。”

“耶律使者,不但西夏派出了五萬大軍想要加害於某,其主將還是去年我們釋放回去的仁多保忠。當時平西堡中只有六千餘官兵,不但遭到了八萬軍馬圍攻,還被阿里骨蠱惑了廓州一些部族,陸續加入了圍攻敵軍。某在未修建好的平西堡生生血戰了三十多天,不但某被迫站在城頭上參戰,就連某身邊的侍衛都生生折了一半。按照你們國書上所說的,只能西夏入侵我朝,不得我朝對西夏用兵,否則你們遼國就要對我大宋用兵相向?”

耶律寬如何回答,他只好憤怒地看了五名夏使一眼。

“遼東那邊我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只通過高麗使者轉述,得知你們遼國此番爲了平亂,損失比較嚴重。這個是真是假,我不清楚了。”

幾名夏使臉色灰暗,難怪西夏敗到這份上,遼國一點動靜也沒有。

“但就是沒有遼東之亂,我朝豈能懼怕你們遼國。阿里骨,你來回答,如果遼國入侵我們大宋,以某的才能,孰勝孰敗?”

遼國現在有多少戰鬥力,宋朝不大清楚,阿里骨同樣不大清楚,不過有一個例子可以比喻,那就是當年遼興宗伐夏的河曲之戰。至於西夏與吐蕃戰鬥力,最少是五五之數吧。

雖然這樣參考不能當真,但最少能做一個參考。

並且平西堡之戰失敗後,阿里骨也醒悟過來了,他苦澀地說道:“耶律使者,如果是太保繼續掌兵,你們契丹現在與宋朝開戰……必敗,必是慘敗!”(。)

第315章 青澀第478 鼓聲(續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520章 天上(下)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717章 那個人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572章 提醒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31章 不過第81章 命案第335章 高利貸第690章 正統第168章 坦白第397章 名額第519章 天上(上)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427章 擔心第444章 二王(上)第244章 蕃奸第278章 述職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198章 遷徙第572章 提醒第587章 燕歸來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79章 黃雀(上)第859章 落幕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10章 山匪第679章 黃雀(上)第478 鼓聲(續下)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93章 第一躍(三)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102章 蛋痛了第269章 那一公第849章 冷處理第682章 嚇一嚇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94章 倚仗第417章 請求第237章 三百斤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65章 鞭屍第33章 愚者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06章 愛護第279章 從龍功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05章 冒泡(上)第300章 一箭第504章 放棄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167章 鐵門第155章 文臣(上)第330章 餿主意第388章 交好他第474章 鼓聲(上)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72章 迷宮(中)第605章 冒泡(上)第257章 吾願往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47章 一頃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66章 推官(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598章 白衣(上)第578章 和平第106章 捉他第135章 蠱母第759章 張睦(上)第61章 六拜(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72章 悲情第619章 拉尼娜第190章 亮劍第738章 哭第64章 買馬社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219章 賀蘭硯第356章 世襲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183章 賽跑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60章 請功第594章 長子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177章 買撲
第315章 青澀第478 鼓聲(續下)第740章 裂車(中)第520章 天上(下)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632章 右孫吳第717章 那個人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572章 提醒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31章 不過第81章 命案第335章 高利貸第690章 正統第168章 坦白第397章 名額第519章 天上(上)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427章 擔心第444章 二王(上)第244章 蕃奸第278章 述職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198章 遷徙第572章 提醒第587章 燕歸來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679章 黃雀(上)第859章 落幕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710章 山匪第679章 黃雀(上)第478 鼓聲(續下)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93章 第一躍(三)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102章 蛋痛了第269章 那一公第849章 冷處理第682章 嚇一嚇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294章 倚仗第417章 請求第237章 三百斤第585章 東明縣(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365章 鞭屍第33章 愚者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306章 愛護第279章 從龍功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05章 冒泡(上)第300章 一箭第504章 放棄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167章 鐵門第155章 文臣(上)第330章 餿主意第388章 交好他第474章 鼓聲(上)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72章 迷宮(中)第605章 冒泡(上)第257章 吾願往第420章 美好時代第447章 一頃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119章 三個規則第166章 推官(下)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598章 白衣(上)第578章 和平第106章 捉他第135章 蠱母第759章 張睦(上)第61章 六拜(上)第849章 冷處理第72章 悲情第619章 拉尼娜第190章 亮劍第738章 哭第64章 買馬社第751章 月光燦爛的日子第219章 賀蘭硯第356章 世襲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183章 賽跑第84章 鬧大吧(三)第560章 請功第594章 長子第187章 三清在上第177章 買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