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都有手段

趙頊寫好了信,他也開府了,手下自有門人太監一干人等,只是不與大臣聯繫罷了。``但這是他父親的旨意,聯繫王巨也無妨。便讓太監將信送向慶州。

隨後他看着西方的天際,隱隱有些擔心。

這種心態是很不對的,有人說自古帝王無情,這話說錯了,應當是這句話,有情便是無情,無情便是有情。

作爲一個合格的君王,喜怒哀樂不能放在臉上,甚至不能放在心上。趙禎便做得很好,看似麻木無仁,實際卻做成了最受百姓歡迎的皇帝。

國家那麼大,那一天都會發生好的事,不好的事,好的大事,不好的大事,沉不住氣還行嗎?這種急躁的性格,纔是趙頊在兩次大敗後活活氣死的原因。

不過他沒有遇到一個好老師教導,這些道理暫時還不懂。

然後趙頊便在想,這個國家怎麼了,內治那麼多問題,大臣不乾淨,財政困難,軍事更不行,讓一個小小的西夏一次次打臉。

並且讓他想不通啊,國家養那麼兵幹嘛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馬上開打了,朝廷居然不派兵相助。

苦悶之下,便與他的老師韓維交談。

韓維也一一做了回答。

“韓卿,你今天這番言論倒有新意。”

“臣不敢當啊,非是臣之意,而是介甫在信中與我提到的。”

“介甫?”

“王安石,這纔是大宋的奇人。”

這時候王安石與歐陽修還有些交情,王安石母親死了。回江南守孝。孝期過了。中書召他回京城繼續擔任知制誥。不過王安石很精明,這時候不能去京城,爲什麼,何謂知制誥,那是兩制官,也就是審覈官,相當於唐朝的門下省,只是比門下省權利略小一點罷了。然而朝堂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草詔到了自己手中,是寫還是不寫,還是封還詞頭?因此王安石拒絕了,繼續留在江寧守長孝。

這個守長孝是做樣子的,他很耐心地等待着時機,並且時常與呂公著,韓維,韓絳書信來往。爲什麼要選擇這三人,一個是壽州呂家,一個是開封韓家。這兩個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官,並且有許多人在做高官。

自己在江寧呆着。但得有人替自己鼓吹,還有呂韓兩家的人鼓吹厲害嗎?

並且他也看清楚了,上面沒有人拉,自己始終得不到重用,當然他這個重用相對於其他人略高尚一點,別人是爲了升官發財,他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都有心思。

然而韓維想不到啊,因此十分讚揚:“此人視功名如糞土,即便華池縣那個小傢伙成長起來,也遠遠不及之。”

“居然有這樣的奇人。”

“殿下,人不可貌相,有的人名聲很大,卻是虛有其表。”

這話說得就有意思了,事實韓維也看不下去了,爭得有一個時間,看看濮儀之爭,從去年夏天開始,爭到今年秋天,還繼續在爭,那個大臣還有心思做事哪?你韓琦與歐陽修可是君子唉,難道就不能勸一勸皇上?

…………

秋高氣爽。

王巨騎馬奔向慶州。

就是到現在,蔡挺還在裝文官。莊稼收割了,蔡挺帶着官員勸說百姓種冬小麥。

蔡挺還是很感謝王巨的,萬事開頭難,開頭是最難的,有人開頭了,那就好辦了。華池縣做了示範,大賬百姓不會算,可小賬大家都會算。相對於中原,慶州總體是地廣人稀。

一戶人家往往能有四五十畝五六十畝耕地,當然,不可能所有耕地都能做到精耕細作。困難很多,缺少耕牛,缺少水源,土地貧瘠不值得精耕細作。

但就打算一戶人家抽出二十畝地精耕細作,用這種移載法,僅是高梁就會多出十幾石收成,還有一季冬小麥呢,拋去種籽,又能獲得二十餘石收成。

多了四十石收成,這意味着什麼,一家溫飽無憂了,甚至還能賣多餘的糧食,換來一些生活用品。

這是文官喜歡做的事。

但當真如此?

大戰到來了,後方諸營官員一起向前線集結,糧食消耗將會是驚人的,只要百姓手中有糧,明年官府用錢在當地手中購買,也不會用多少錢。

否則就要從後方調糧食過來,但打也打了,那時候朝廷能撥多少錢帛過來?況且到那時候蔡挺也必然還在慶州,那就頭痛了。

因此乘敵人還沒有入侵,先在後方鼓勵百姓多種糧食。

將糧食種下去再說。

然而西夏人就不知道了,看着蔡挺在搗鼓農業生產,反而很高興。所以王巨來到慶州,蔡挺不在慶州,而是帶着官員去了金櫃鎮。

這裡臨近馬嶺水,當地還有一個澇池,旱不枯,澇不溢,因此灌溉條件比較好,僅這一處,就有好幾百頃耕地。又有大道直達慶州,若是耕種得當,可以成爲慶州的一個小糧倉。

蔡挺正與幾個老農在說話,看到王巨與全二長子騎馬飛奔而來,立即中止了談話,那纔是正事。

王巨下了馬,來到蔡挺面前道:“蔡公,山那邊開始正式集結。”

這個山那邊是橫山地區,這裡位於最前線了,他們都開始了集結,西夏大軍離前線不會太遠了。

“蔡公,能否寫一封信,若是戰至酣時,讓延州陸公派出一支兵馬,那時準得克敵制勝。”

“你修那條道正是爲了今天吧。”

“是啊,不過就看陸公了,那只是一種保守的做法,派出幾營官兵增援華池,如果陸公有膽略,還有一個更好的計策,等到西夏大軍兵臨大順城下,陸公派出軍隊,一舉殲克金湯城與白豹城,後路一斷,敵軍必亂,然後我們兩路大軍夾擊,則能取得輝煌的勝利。”

“恐怕陸公不同意啊。”蔡挺說道。

王巨默然。

這便是宋朝古怪的官制,是真正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算打勝了西夏人,陸詵與蔡挺也未必撈到多少功勞。如史上的蔡挺。甚至會悲催,如張亢,後面的李復圭。但要看什麼人去打,韓琦與范仲淹那怕略有那麼一點小功,徒子徒孫多啊,功勞便有了。甚至無功與打敗了,也吹出一個“軍中有一韓,西賊聞 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連後人都被忽悠進去。當然也包括孫沔,孫沔打出來,韓琦與歐陽修操作一下,功勞就有了。

所以孫沔臨走前問王巨那一句,有許多將士以爲孫沔貪了他們的功勞,實際不是,他們功勞只有那麼多,孫沔僅是借這個皮,歐陽修與韓琦用這個皮操作,這才撈了一個節度使。

無論陸詵還是蔡挺,那有徒子徒孫替他們吹捧?

陸詵不會多這個事,況且還有陸詵本人呢。不但陸詵,就是程勘在,王巨都未指望兩路能配合,頂多指望程勘支援幾營官兵罷了,這才修了華敷道。

不切實際的雖美好,但最好不要去想,再美好實現不了。

蔡挺道:“老夫試一試,不過那個兩路出軍配合,就不要寫了,自討無趣。看看能否讓陸公派出幾營官兵。”

他比王巨看得還要清楚。

“那就謝過蔡公。”

王巨說道騎馬回去,實際如何打,很早就在秘密商議,兩個戰區,一是慶州戰區,二就是華池戰區。所以王巨得回去安排。

蔡挺也返回慶州安排。

第一步就是換防。

讓張玉等將訓練好幾個月的官兵從後方調出來,前線官兵往後撤,但不是撤到後方,而是撤到子午山下,開始整休待命。

換防的也包括環州諸堡砦。

未來的戰役,可不是東澗橋之戰,兩國兵力合在一起也不過五千兵馬,一個平谷就放下了。這是十幾萬人的大會戰,萬一西夏分兵,環州兵力空虛,後果那就嚴重了。

總之,這好比喻踢足球,有進攻型戰術,就象唐軍所做的那樣,有防守反擊型戰術,如章楶的淺攻。

但總的要攻,不攻只能一味防守,就算擺了大巴在球門前,早晚球門也會失守,況且如此漫長的邊界線,宋朝有能力擺大巴嗎?因此一旦打起來,宋朝被動的多,主動的少。

西夏那邊確實也在商議要不要分兵。

有的將領也想到了分兵環州,不過也有人擔心分兵環州,恐驚動涇原路的官兵,那個細腰城修起來了,環州與鎮戎軍、原州聯繫在一起。宋朝古怪的制度大家都知道,不過萬一涇原路官員派兵來救怎麼辦?

有的將領便又說分兵淮安鎮,不過樑乙埋堅決反對,分兵得少,容易被宋人包抄殲滅,分得多,淮安鎮離主戰場不遠,又沒有多大意義。

這個分兵與合兵是兵法上一個難以說清的東西,合兵一處,兵力能集中優勢,可戰術會很呆板。分兵兩三路,用兵靈活,可對戰略配合要求卻很高。潘美取嶺南,便是分了兵,一取桂州,一取廣州,宋平巴蜀同樣分了兵,一從劍門入蜀,一從三峽入蜀。唐滅高句麗,同樣分了兵,一從陸路,一從海路。唐滅吐谷渾,分兵三路。

但宋朝第二次北伐,同樣分了兵,結果敗得很慘。

不過總的而言,西夏不喜分兵戰術,包括李元昊在內,因此樑乙埋的話立即得到大家支持。

商議好了,大軍從鹽州呼嘯而下。

第434章 羞侮第86章 鬧大吧(五)第150章 葬花第369章 雪別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508章 逆轉(中)第571章 貴人第338章 小人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91章 良臣第622章 都在變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04章 殺母(上)第106章 捉他第395章 富!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705章 殺母(下)第719章 雙鵰第679章 黃雀(上)第192章 初戰(下)第854章 囚籠(中)第98章 祭父第150章 葬花第860章 堯舜(上)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282章 用第797章 獻書第848章 誘餌第126章 捉婿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506章 飛天(下)第686章 山林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92章 初戰(下)第837章 三明第195章 **(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694章 一天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00章 動手第243章 虎踞炮第822章 是他第730章 兩顆心第630章 條件(下)第314章 錦袍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88章 泄露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436章 小人物第327章 錦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773章 開業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429章 道第519章 天上(上)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01章 等機會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35章 孩子氣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73章 增兵第115章 四告(上)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05章 殺母(下)第236章 不安第400章 二王(下)第135章 蠱母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2章 六拜(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26章 捉婿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80章 不早死第855章 囚籠(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8章 快活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572章 提醒第536章 會戰(一)第323章 吃柿子第475章 鼓聲(中)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62章 竊賊
第434章 羞侮第86章 鬧大吧(五)第150章 葬花第369章 雪別第337章 白衣女子第508章 逆轉(中)第571章 貴人第338章 小人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591章 良臣第622章 都在變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704章 殺母(上)第106章 捉他第395章 富!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705章 殺母(下)第719章 雙鵰第679章 黃雀(上)第192章 初戰(下)第854章 囚籠(中)第98章 祭父第150章 葬花第860章 堯舜(上)第299章 舅舅們(下)第750章 張睦(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413章 總向愁中白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282章 用第797章 獻書第848章 誘餌第126章 捉婿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506章 飛天(下)第686章 山林第834章 浴火重生第192章 初戰(下)第837章 三明第195章 **(上)第381章 五分心第694章 一天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00章 動手第243章 虎踞炮第822章 是他第730章 兩顆心第630章 條件(下)第314章 錦袍第67章 逆天西夏第488章 泄露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436章 小人物第327章 錦囊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773章 開業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429章 道第519章 天上(上)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01章 等機會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35章 孩子氣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373章 增兵第115章 四告(上)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05章 殺母(下)第236章 不安第400章 二王(下)第135章 蠱母第628章 苦澀的勝利第62章 六拜(下)第793章 大捷(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26章 捉婿第324章 逼死皇帝的事物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280章 不早死第855章 囚籠(下)第674章 惡婚(下)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8章 快活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572章 提醒第536章 會戰(一)第323章 吃柿子第475章 鼓聲(中)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62章 竊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