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兩朝元勳

趙頊想錯了,王巨只知道這次遼國派使敲詐,其他的,連什麼長連城、六蕃嶺在哪裡,他都搞不清楚。不過這次趙頊“善解人意”,派人送來了詳細的地圖。

王巨也納悶哪,什麼分水嶺哉。

如果按照現在的疆界線,那只有汾水與灰河的分水嶺,若是那樣,疆界線動都不要動。

但是不可能的。

然後繼續看着地圖,還虧得這張地圖,不然他根本就弄不清楚。然後往東看着看着,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氣。

明白了!

那不是汾水與灰河的分水嶺,而是遼國灰水與滹沱河的分水嶺——黃嵬山。

這太狠了。

鼎鼎大名的雁門關個個都知道的,代州就是雁門縣,雁門關在代州正北二十里處。這裡還有一段古長城,一直延伸到西北的土墱寨,也就是張齊賢一戰成名的那個地點。然後古長城繼續向西北延伸,但屬於遼國領土了,不達順着這一線向西,還有一些崇山羣嶺,宋朝勉強構築着一些兵寨防禦着。

然而若是以黃嵬山爲疆界線,那等於從土墱寨下向南生生挖出好幾十裡的疆域給了遼國。

這點地皮對於兩個國家來說,都無所謂吧。但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這一挖無疑是等於王巨在慶州奪下的那段橫山。若是宋遼交惡,本來河東路森密的防線,立即露出破綻。甚至遼軍都不用正面攻打雁門關或土墱寨,直接從黃嵬山便可以用兵代州的崞縣。

大約這個挖得太狠,所以兩個遼使支支吾吾。不好意思開口。

可是王巨離開北方很久了。各方面消息不大靈通。

雖然遼國現在墮落起來很快的。馬上這個國家幾乎都不如西夏了。

但宋朝在河北河東這兩塊同樣也不行。

眼下最強的軍隊乃是西軍,也就是由陝西保捷、緣邊弓箭手與蕃軍組成的軍隊,雖說強,但遠不及鼎盛時的唐軍,放在陝西還能用一用,然而出了陝西,到了河北河東,戰鬥力又會立即下降。所以後來金人南下來。勢如破竹。也就是遼國真動起手來,宋朝未必能討得了好。要命的是現在大災來臨,兩國交戰,宋軍敗的可能性遠大於勝的可能性。

主要是大災。

所以王巨也不好說宋朝若是強硬了,遼國不會動手。

當然災害度過去,也不用畏懼遼國了,耗也將他們耗死了。可關健不是災害還沒有渡過嗎。

弄清楚事情經過,王巨便回了一篇奏章,說臣離開陝西很久,不要說河東。就是陝西,現在臣也不大清楚。不清楚,臣就不敢亂說話。皇上,你自己兒看着辦吧。

黃公公帶着這份簡短的奏章匆匆回去。

趙頊另一邊也在問其他人,先是蔡挺,但蔡挺答覆是這樣防範着終不是一個事。

看看西夏剛一敗,遼國過來干涉了。大災到來,敲詐勒索了。可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災害,就如王巨在他的那本書中推測的什麼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不僅在宋朝,包括海外那些個超級大島上,同樣出現了一些惡劣的天氣,哪裡可沒有王安石變法。

然而遼國每每來敲詐,以後胃口越來越大,如何了得。

因此最好的辦法便是進一步地實施將兵法,以及王巨提議的增設邊軍,有意地將一部分禁兵放在熙河那邊訓練,強壯河東路與河北路,這纔是根本。

蔡挺說得有道理,可問題眼下怎麼解決?

於是趙頊又下詔請教了富弼、曾公亮、文彥博與韓琦。

這幾個重臣在慶曆時就很有名了,包括慶曆時那次敲詐,這幾人同樣參與過,因此向他們詢問,看看有何良策與見解。

先是富弼上書,說近五六年,朝廷擬用兵綏州、羅兀城、熙河、辰、錦、戎、瀘、交趾,只有用兵交趾之議中止,其他諸路皆用了兵,有勝有敗,傳播天下。但又傳聞,說陛下必復靈夏、平賀蘭,還打算親征平燕,因此修完器甲,簡練卒伍,增築城壘,積聚芻糧,又派使招致高麗。然後又在河北置三十七將,按閱愈急,喧布漸久。所以是我朝挑釁在前,而非是契丹背盟。因此必須派一使者,將這個來龍去脈說清楚,契丹不是不講道理的。如果不然,遼國有夏國、唃廝羅、高麗、黑水女真、達靼之援,邊事又將不休。

老富老了,將董氈記成了唃廝羅。

但意思與趙頊想法差不多,最好不要與遼國翻目成仇,畢竟是大災當前的困難時刻。

只是大約慶曆時打怕了,依然堅持着以和爲貴,這點讓趙頊很是不喜,說了一句:“富弼羸弱耳。”

文彥博則說,朝廷當足食足兵,堅完城堡,保全人民,以戰則勝,以守則固,止此而已。大抵中國之兵,利在爲主,以主待客,以逸守勞,理必勝矣。不過聽說陛下想先發制人,乘其不備,襲取燕薊,但若有意外,王師恐被噬臍。況且河朔大飢,若兵連不解,物力殫屈,會有金湯不守之險。

趙頊苦笑了一下:“都知道了。”

其實趙頊遭此羞侮,不過說了一句,朕當親率大軍,掃蕩燕薊,以雪此恥。

那也不過是氣憤話,能當真麼?卻不知道迅速被文彥博與富弼得知,這兩人並且一個在大名府,一個在洛陽,怎麼知道的?

趙頊想想都不能急了。

曾公亮則說,胡虜不講信誓,不能相信他們所說的話。就象西夏,和盟沒有多少年,侵耕府麟路界,導致郭恩全軍覆沒。然後到同家堡,我朝還沒有納呢,全堡幾千口百姓盡屠之。再進攻大順城。李諒祚重傷而死。隨後又進攻慶州。慘遭大敗。幾欲國滅,這才變得老實起來。所以遼國與西夏差不多。但現在河北河東久不用兵,並且又無良將良帥。因此必須選將帥,委之一面,以防不測。

他與蔡挺想法差不多。

然而話說得更深,不要再學習前幾年那樣了,明明王巨在慶州有大功,反過來因功忌憚。一個名帥,卻放在泉州哪裡斂財去了。國家缺少這幾個小錢嗎,這樣用人能行嗎?

但這些都是以後,關健眼下怎麼解決,一個人也沒有說。

於是趙頊等着韓琦的上書。

不久韓琦上書到來,臣竊以契丹稱強北方與中國抗者,蓋一百七十餘年矣。自石晉割地,並有漢疆,外兼諸戎,益自驕大。在祖宗朝屢常南牧,極肆兇暴。當是時豈不欲悉天下之力必與彼角哉?終愛惜生靈。屈就和好,凡疆埸有所興作,深以張皇引惹爲誡。以是七十年間,二邊之民各安生業,至於老死,不知兵革戰鬥之事,至仁大惠不可加也。臣觀近年以來朝廷舉事,則似不以大敵爲恤。敵人素以久強之勢,於我未嘗少下,一旦見形生疑,必謂我有圖復燕南之意,雖聞彼主孱而佞佛,豈無強梁宗屬與夫謀臣策士引先發制人之說,造此釁端?故屢遣橫使,以爭理地界爲名,觀我應之之實如何耳。所以致彼之疑者,臣試陳其大略。

趙頊精神一振,還是老韓說得不錯,那麼看看他有什麼大略吧。

高麗臣服契丹,與我朝久絕朝貢,可是朝廷卻派人自浙路招諭而來,高麗乃是小邦,來與不來,對國家沒有任何幫助,契丹知之,肯定以爲我朝圖之。所以不能與高麗來往,以免契丹產生疑心。

趙頊表示很冤哪,高麗是派使來的,但什麼時候朕招諭了?

就招諭了,又怎麼着,難道若大的宋朝連孫子都不如。

忍着怒氣繼續往下看。

古渭寨之西,吐蕃族散居山野,不相君長,耕牧自足,未嘗爲邊患。然而朝廷強取熙河一路,殺老小數萬人,所費不貲。而河州是董氈的屬地,董氈是契丹的女婿。董氈豈不派人向遼國投訴,遼國聞之後,豈不要對我朝產生疑心?

這個真能扯啊。

再來,河北平坦,而遼國之強是騎兵。爲了對付遼國騎兵,宋朝於西山廣植榆柳,希望用這道綠色長城對付遼國的威脅。宋朝這樣做,契丹能高興嗎?

趙頊簡直中了滾滾天雷,這樣做不對,那麼怎麼樣做纔對?或者將這些榆柳全部砍伐了,堡砦一起毀掉了,大門暢開,讓遼騎隨時能暢通無阻地南下,遼國才高興了?那真的高興了!!!

河北實施保甲法,又聽聞還要置正規的邊軍,這樣打打殺殺,遼國更加產生了疑心……

遼國來敲詐了,宋朝立即派差官下去檢討,修築城壘、開淘壕塹,這些都是衆目所睹,且敵人還沒有動作呢,我卻已費財殫力,先自困弊,又空使契丹起疑也。

河北設三十七將,武將權力見長,此又深使契丹起疑。

因此這些都不能做,先從內部抓起,將王安石變法一起罷廢。只要做到這一條,百姓振奮。如果那樣契丹還敢來,那麼必然會將他們打回大漠,然後一振威武,恢復舊疆,快忠義不平之心,雪祖宗累朝之憤,陛下功德赫然,如日照耀無窮矣。

這是人說的話嗎?

趙頊氣得要將這道奏章扔到大殿外。

其實以前韓琦的種種,還能原諒,混官場嘛,那能風淡雲輕,不沾一絲塵埃?想要上位,必須勾心鬥角,但不能搭上國家。

因此幾個月後,韓琦去世,趙頊很“傷心”派士兵給他造墳,然後親自寫了碑文,題名爲“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

不對啊,韓琦準確是三朝老臣,三朝宰相,怎麼少了一朝。

那麼少的那一朝,如果是英宗神宗朝,那麼無疑是說韓琦對不起宋仁宗,你無臉在地下見宋仁宗。

如果是仁宗英宗朝,那無疑是說韓琦是趙頊朝的叛臣,即位時差一點逼得趙頊下臺,臨死前還上書了一道能讓國家滅亡的蠱惑之策!

肯定韓琦這什麼策,什麼略的不能用了。

於是趙頊只好等王巨的上奏。

黃公公帶着王巨的奏章返回京城。

趙頊急忙打開看,然後呆若木雞。至少富弼他們還敷衍一下吧,然而王巨卻很好,連敷衍都懶得了,直接說俺不瞭解河北河東的情況,因此不要問我。

實際王巨真的不瞭解。

契丹擺明了想要以黃嵬山爲新的疆界,王巨敢說嗎?若是拒絕會發生什麼?多半不會入侵,可他如果在朝堂,那怕在慶州,都能通過種種跡象,再結合他的一些歷史記憶,就能甄別出來。可他人在泉州,對北方整個不瞭解,如何敢斷言?萬一拒絕後契丹惱羞成怒,入侵呢?

不過趙頊顯然不相信,苦笑了一下說:“想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草……”

“是啊,陛下。”

“朕也有苦衷……”趙頊又是苦笑。即便升遷王巨,得有升遷的理由,慶州大捷後,因爲年齡限制,不能升得太高。隨後王巨辭官,爲了安撫,趙頊授了很高的官職。王巨辭掉了。但就是不辭,王巨敢接受嗎,那真成脅迫皇上了。前幾個月海商捐助三百多萬石糧食賑災,本來也是一個升遷的機會,因爲遷徙百姓產生的爭議,趙頊又不便升遷了。

趙頊真想錯了,王巨對這個官職並不是太在乎。高了能幹嘛,空招人嫉妒。只要不干涉他做事,那就心滿意足了。但誰會相信呢?

黃公公說道:“陛下,奴婢倒有一良策。”

第189章 不能言第67章 逆天西夏第90章 好兆頭第166章 推官(下)第441章 火拼第434章 羞侮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0章 五天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97章 名額第42章 爲難第657章 海戰(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80章 磨練第619章 拉尼娜第756章 第一步第212章 行歌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432章 宋燦第796章 露底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3章 自作孽第81章 命案第77章 意境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520章 天上(下)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1章 火拼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4章 伏擊(下)第314章 錦袍第272章 來了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71章 天塌了第598章 白衣(上)第267章 龍手(中)第10章 檢查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4章 成親第623章 自保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822章 是他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640章 前世第615章 威名(上)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76章 世仇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35章 高利貸第373章 增兵第467章 兵臨第519章 天上(上)第3章 伏擊(上)第258章 屹立(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370章 楊家將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738章 哭第572章 提醒第630章 條件(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59章 錢哪(上)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634章 足跡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55章 你不懂第660章 漁翁第209章 真相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820章 屍車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125章 有點難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764章 進京第50章 滿意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18章 折服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59章 海戰(下)第806章 三國第773章 開業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509章 逆轉(下)第35章 關學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51章 地獄(上)
第189章 不能言第67章 逆天西夏第90章 好兆頭第166章 推官(下)第441章 火拼第434章 羞侮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790章 五天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397章 名額第42章 爲難第657章 海戰(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80章 磨練第619章 拉尼娜第756章 第一步第212章 行歌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432章 宋燦第796章 露底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73章 自作孽第81章 命案第77章 意境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520章 天上(下)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1章 火拼第784章 曼尼普爾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4章 伏擊(下)第314章 錦袍第272章 來了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63章 牛鬼蛇神第71章 天塌了第598章 白衣(上)第267章 龍手(中)第10章 檢查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4章 成親第623章 自保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822章 是他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640章 前世第615章 威名(上)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76章 世仇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335章 高利貸第373章 增兵第467章 兵臨第519章 天上(上)第3章 伏擊(上)第258章 屹立(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370章 楊家將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738章 哭第572章 提醒第630章 條件(下)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159章 錢哪(上)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558章 替死鬼(上)第634章 足跡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755章 你不懂第660章 漁翁第209章 真相第735章 最暗黑(上)第385章 鬱悶唐三少第820章 屍車第839章 小馬過河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62章 三個富翁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125章 有點難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764章 進京第50章 滿意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18章 折服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659章 海戰(下)第806章 三國第773章 開業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655章 一線之間第509章 逆轉(下)第35章 關學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251章 地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