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愛國人士(下)

王巨越說越惱火,如果剛纔在延和殿,孫固吹毛疵還能理解,朝堂上要和衡嘛。

老王不會對自己“平衡”了,蔡張呂馮也不想對自己平衡了,因此需要孫固對自己平衡。

可是趙頊已經拉攏式地邀請張行觀吃飯,似乎警告地對孫固嘀咕了一句,然而這個老傢伙依然沒完沒了。

因此王巨繼續斥責下去:“孫固,某問你,好,實施人道精神,彼岸是能辦得到的,恩威兼用外加聯親,最少使各村鎮的戰鬥下降一半以上。但再過五十年,會成何局面?”

非是交趾大理,這是隔了上千裡上萬裡大海的彼岸。

能聯繫的只有血脈了,一旦血脈稀釋,誰還承認自己是宋朝人哪。

不是宋朝人了,宋朝憑啥派官員入駐,前去管理?

說到這裡,王巨又想到了前世的一個國家。

其實隨着他地位越高,對前世的回想就越多,兩者是如此地相像啊……窩裡橫、軟弱、笨拙的外交。

特別是周邊地區,糟糕透了。

但各國情況又不同,棒子一分兩了,還有着野望……不過棒子始終危害不大。

倭國人團結、聰明、勤勞,更可怕的是他們尚武、殘忍。這是一個勁敵,不過好在他們狹小的國土,貧瘠的資源,也開始在走下坡路了。

阿三整就象一個笑話,愚笨,懶散,還有那麼多那麼多的人,然而z南,真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淚珠啊。

不過這三個國家還稍稍能理解,棒子與倭國技術先進,經濟發達,所以纔有了一些傲氣。阿三也勉強算是大國家,最少是人口大國吧。

但南海幾個猴子國家,怎麼就敢再三地挑釁天朝?

然而不急。不是那幾只猴子是最可恨的,還有一個國家,門茹。

前世時,王巨聽到外門百姓想要回歸。還十分高興呢。然而後來才知道可怕的真相。人家根本不是想回歸,而是認爲天朝侵佔了他們的領土,因此在他們心中,非是迴歸,是要收回內門。

這還不算是可怕的。正是他們白日做夢般的大門茹情結,因此他們痛恨天朝,痛恨天朝百姓,認爲天朝人乃是騙子、強盜,乃是最下等民族。敢情還做着元朝的好夢呢,將漢族列爲最下等民族。

蘇聯倒下了,只好求天朝了,以天朝笨拙的外交,聽之十分歡喜,立即各種援門。

然而實際真相是看到天朝人。外門人立即就會撲上來痛打,外門老闆不但毒打天朝工人,還有防狼噴霧噴。門茹人如此糟糕?那又錯了,相反的,內門人乃是天朝最安靜的民族,很少添亂子。

爲何隔着一道國境線,卻是天壤之別?其實原因很簡單,俄國人與蘇聯的反覆洗腦,逼迫他們說俄語,用俄國文字。甚至在蘇聯統治時,屠殺了七萬門茹貴族與精英,當時門茹全國只有七十萬人口。暴力、恐怖、屠殺,外加反覆的洗腦。終於讓這羣外門人洗得連他媽是誰都不知道了。

那麼王巨如果在彼岸實施恩威兼用與聯親制度,再反覆洗腦呢?

並且對象是八成沒有開化的土著,還能不成功?

或者說僅是拉攏一部分,繼續禁止通婚,拉攏了,走得近了。如何能杜絕通婚?

那麼頂多五十年,彼岸血脈就稀釋得差不多了。

王巨想要這種結果?

因此王巨越想越惱火,繼續斥責道:

“漢朝乃是凡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那怕五胡亂華之時,面對着胡人的鐵甲精騎,中原各大門閥仍高高在上,我們雖一時末落,仍是這世上最文明的人種!你們雖厲害,仍是一羣不開化的蕃胡!甚至逼得北魏主動學習漢禮、穿漢服以至遷都,主動與漢人融合。到了唐朝,更是萬國來朝。然而我朝呢?祖宗家法重內虛外,乃是重視內治,重視民生,而不能象唐明皇那樣窮兵黜武,貽害百姓,好使國家得以久安。然而祖宗是讓我們窩裡橫,對內無比兇狠,對外軟弱得差一點要磕頭的!”

“孫固,我知道你不服氣。爲何不服氣?無外乎我對外強硬。今天一再挑釁,實際原因更簡單,就是我手中也有幾條船!但我就是再一無是處,從我進京後,近半年西夏人有沒有膽量敢入侵了?你憑什麼一再挑釁我啊!一個心思齷齪的老東西!”

“來了,來了,”許多中年大臣心中想。

老王則是擰緊眉毛,欲哭無淚。

這都是神馬,老東西都吼出來了。

趙頊也表示頭痛。

孫固今天表現是太過份了。

然而王巨同樣囂張無比。

你們都是宰相唉,這成何體統哪。

他無力地揮了揮手說:“來人,將王巨與孫固送出宮去。”

你們好回家去休息休息吧。

王巨回到家中,張銓之問道:“子安,張行觀他們進宮,談得如何?”

“不提了。”

孫固固然讓王巨罵得狗血噴頭,王巨自己也同樣氣得不行。

王巨將事情經過說了說。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

“沒別的意思,還記得去年年底我說過的嗎?官家想要改制,爲何改制,就是想權利集中。”

元豐改制從去年就開始提上議程了,改制的原因則是原來宋朝官制層層掣肘架空,產生了嚴重的冗政。

出發點是好的,如果王巨想做事,更需要這次改制。

因爲皇權會集中,相權也會集中。

然而想到了改制與蔡京,王巨又不知道這次改制是好是壞了。

如果皇帝勤政,宰相英明,那麼這次改制無疑是一次進步,多少也杜絕了宋朝嚴重的冗政弊病。然而皇帝如果疏政,宰相又是蔡京這個傢伙,反而貽害無窮了。

於是王巨一直沒有表態。

但這次改制的實際意義,還是趙頊想回收一部分權利,加強皇權。

然而這個權利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難道兩府宰相一起不做事,將所有政務交給趙頊去處理。趙頊可沒有朱元璋那本領。

只要趙頊不處理。而繼續讓兩府處理,那麼這個權利實際依然還在兩府宰相手中。

因此改制是必須的,平衡也不能忽視。就象現在的兩府,東府除了老王外都是激進派。西府都是保守派。不但在兩府,這種平衡在各個部司都能看到。

王安石變法不能說一無是處,最少解決了國家困難的財政,雖然有許多弊端,但也打擊了一部分原有的弊端。但問題是因爲他的變法。使得整個士大夫階層分成兩派。

因此不管那一個人做事,都會被無窮的放大。

而趙頊自己爲了強加皇權,帶頭玩平衡,這讓王巨如何做事情?

“官家不是很信任你嗎?”

“官家算是信任我吧,可官家不信任孫固?他是官家的老師唉。”

張銓之無語。

“對了,其中有一個眼睛特別大,眉毛很濃的中年人,他叫什麼名字?”

張銓之回想了一下說:“子安所說的人大概就是團進達,這小子,我回去後一定好好教訓他。”

今天皇宮裡那怕站在最後面的大臣。也是一箇中層京官,能在那場合胡鬧嗎?

“無妨,他頗有膽色。”

爲什麼在他所制訂的二十條官員守則裡,刻意寫了准許民告官,並且對其保護。就是想打破讓王巨痛恨的尊尊與官本位思想。

因此王巨反而很喜歡。

王巨想了想又說道:“未來可以將他放在檢查組或者刑部裡做事。”

他對趙頊說,將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事情就做好了。

但在宋朝很難做到。

特別是現在的士大夫,個個都是全能人才,能文能武,還懂水利、農牧業、商業經濟……

不過在彼岸王巨則能實施他這種想法。未來基本的機構還是唐朝的六部制,六部或六曹。

但吏部的官員必須有識人的能力,有處理政務的能力。禮部的官兵必須學問好,有操守。兵部的官員必須在軍事上有所善長。而不是孫固之流。工部的官員必須在“奇技淫巧”上有所善長,懂水利農業。戶部的官員必須數學好,有經濟才能。至於刑部的官員則必須要剛直不阿。

未必所有人都用對了,但至少比宋朝這種全能人才要強得多。

“也行,子安,經此一鬧。官家會不會將你貶出朝堂?”

王巨搖了搖頭。

不提彼岸還沒有搭成協議,自己還沒有提出齊商稅呢,況且自己貶下去,孫固也要貶下去了。

忽然王巨肚子傳出兩聲古怪的響聲。

王巨笑了笑,對外面說道:“妃兒,替我拿點吃的來。”

正要坐下來吃東西,小黃門來了,又宣王巨進宮。

王巨只好重新進宮,然而臉上神情十分地不滿。

原來王巨與孫固兩人被送出宮,後面宮膳也端了上來,那就吃飯吧。

宮女在端酒菜,這些個海客就開始了嘀咕。

大約在海上呆慣了,雖是嘀咕,聲音也不小,邊上的人都能聽到。

開始就問孫固,那人是誰啊。有人就回答,大約是西府的孫相公。

相公啊,其他海客們一起面帶憂色了。

他們是商人,孫固是宰相,兩者地位懸差太大,如果孫固要對他們下黑手呢。

於是沉默一會,就有人說,知足常樂,我們不要移民了。

又有附和,是啊,那些金子我們也不捐了。

邊上所有大臣一起豎起耳朵,彼岸有一個儲藏量很大的金礦,許多人也開始知道了。捐金子啊,那個大臣不來了精神。

這時另一個海客又說道,那麼少保怎麼辦?

少保雖對我們有大恩,但我們應當也還清楚了吧。

大家都懂的,少保就是王巨。爲什麼王巨對這些海客有影響力,無外乎有兩條,在這些海商裡,王巨與延州十家商戶船隊佔據着一定數量。

當然,這次延州十商戶不會派人來的。

一是爲了避嫌,二是來了,必然會被人多次問詢。都好奇啊,王巨與他們手中究竟掌握了多少船。

事實爲了防止別人盤問,十家商戶同樣全部遷徙到海外了。

並且經過這麼多年發展,海外也陸續出現了一些繁華的中小城市。況且他們做爲創始人之一。有的進入權利中樞,有的再創業,當然,還有少數子女仗藉着每年有大量分紅,開始安於享樂。

這個不管的。只要不爲非作歹,怎麼享樂都成,反而這是刺激消費的好現象。

其次就是這些海商正是王巨指點,前往彼岸,纔有了今天規模。

然而恩情終有盡時,特別是王巨南下時,他們捐助了那麼多錢帛,如果王巨要求過份,導致他們反感,王巨對他們就沒有影響力了。

總之。孫固這一折騰,大約使這些海客都產生了疑慮。

原先趙頊準備宮宴後,再問一問彼岸的其他情況,然後就勢雙方談判好,搭成協議。然而因爲這種疑慮,這些海客吃完飯,便以勞累爲名,起身告辭了。

“太沒有禮貌了,”呂公著恨恨地說。

你們這些商人,將皇上。將我們當成了啥。

然而怎的,難道因此將他們抓起來斬首示衆嗎?

沒有辦法,趙頊只好又讓小黃門將王巨召進宮。

王巨聽完後,說道:“陛下。他們都是海商,常年的在大海上飄泊,都是一羣悍不畏死之徒,而且又再三向朝廷捐助了那麼多錢糧,然而孫固今天種種,無疑是讓他們失望了。致命的是孫固乃是朝廷宰相。讓他們怎麼去想?”

僅是一句,所有人一起回味過來。

人家怕死,還會在海上漂嗎?

況且他們家人一起轉移到彼岸,能聯繫的可能就如王巨所說的血脈,因此感到不公了,於是一起恢復到桀驁不馴本色。

就是這麼一羣人,生氣管什麼用。

馮京說:“斯文掃地。”

“馮公,他們是商賈,何來的斯文可言。大不了朝廷不委派官員前去管理了,也不指望利用他們得到大量金銀了。”

這麼行?

那麼多百姓,那麼大疆域呢。

況且沒有了金銀,未來的那個“不加賦稅而國用”的銀行司怎麼辦?

馮京嘴張了張,終於不作聲了。

王巨又衝趙頊說道:“陛下,祖宗家法乃是重視內治,重視民生,因此說齊人,而非是寧贈友邦,不贈家奴。所以臣對孫固這種下賤行爲感到了不滿,言語有些激烈,還望陛下寬恕。”

孫固好歹是宰相,朕的老師,老東西出來還不夠,下賤又來了,還要朕寬恕。趙頊心中鬱悶地想,又無力地揮了揮手說:“這件事就不要再說了,那些海客怎麼辦?”

“臣去驛館問一問。”

王巨又去了驛館,諸人看到他十分開心。

王巨努了努嘴,讓兩人站在門口,不讓他人進來,這才說道:“你們今天做得不錯。”

“少保,那個孫相公是怎麼一回事啊?”

“他是文彥博派系的人。”

王巨未多做解釋,但只一句,大家就懂了,王巨的政敵,能不刁難嗎。

王巨又問了問彼岸的情況,最後說道:“諸位,今天我與陛下搭成協議後,你們最好少做滯留,兩三天後就回去。”

不是回彼岸,而是去杭州泉州。

但大老遠的來到京城,總要讓他們轉一轉吧。

王巨說完,重新返回皇宮。

他說道:“陛下,臣與他們大約談好了,他們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個要求便是市舶司榷買時價格必須要公道。”

“王卿,朕也派人查問此事,當時那些新物事出來後,市舶司的官員也不知會賣出多少價錢。”

“然而最後市舶司低價榷之、高價售之後,並沒有做任何表態。”

“這個……”

“其實就是錢帛已經進了內庫,再也撥不回來了,於是裝聾作啞。這使得臣又想到了介甫公執行市易法時,市易燒酒與竹紙。以前延州十戶商賈乃是感謝臣之支持,這纔有了種種捐助行爲。這是義舉,但不是他們的責任。爲何介甫公定了那麼低的價格,並且那麼大的數量?”

“王介甫也是好心,以使更多士子用上便宜的竹紙。”

“但他有沒有想過,成本幾何?產量幾何?難道爲了士子能用上更便宜的竹紙。十家商戶就應當破家蕩產嗎?陛下,我們大宋商賈覺悟心能達到如此高度了?也許介甫公是好心吧,但爲什麼挑上燒酒作坊與竹紙作坊?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這兩個作坊有臣參與。爲了仕途名聲避嫌,臣不能有所怨言。以前多次捐助,說明十家商戶有善心,有善心執行低價購買就會很容易。”

還是那句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杭州市舶司的相關官員也是抱着這個心態,諸海商們多次捐助,有善心,所以明知道價格出得很低,依然默不作聲。如果官員們都抱着這樣的心態,誰敢做善事哪?再說,那個香水與正氣膏還能勉強算進榷香裡,然而那種計時儀器能算進榷香範疇嗎?”

趙頊終於有些動容。

以前在他心中想的是,這幾個市舶司官員與宦官雖有錯,但也是爲了內庫收入着想的。所以也沒有處罰。

哪裡會想到此節。

“所以那些海客提出要求,非是榷香範疇,市舶司不得按榷香制度和買。屬於榷香範疇的,必須享有與大食商人同樣的待遇,雙方洽談價格,如果價格出得過於低賤,他們有權不出售給市舶司。”

這條要求不算太過份,趙頊說道:“朕準了。”

“第二個要求就是遷徙百姓,這也是他們弄不懂的地方。現在我朝人煙稠密到了極點,他們遷徙的是赤貧百姓。對我朝有百利而無一害。可爲何我朝做了種種限制?好不容易彼岸安定下來,略有一點氣象,朝廷又要委派官員前去接手了。就是國家,也要有點臉面吧。”

這句話說得太厲害了。趙頊臉上火辣辣的。

“臣就對他們說,陛下放寬移民限制了。但移民數量太多的話,必引起各地方騷動,因此必須還要做限制,每年移民戶數不能超過三萬戶。”

“這個數量還有點少啊。”蔡京拍馬屁道。

現在他看出來了,王巨這樣鬧。都能平安無事,還不乘早結好之?

“蔡檢正,你不懂。看上去我朝這些年每年增漲二十多萬戶,如果限制在三萬戶以內,還是不能解決我朝人口危機。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去年全國州縣統計出來,除交趾雲南兩路外,客戶達到了四百多萬戶,實際他們幾乎全部是赤貧百姓了。這還不包括大量流民隱戶,有些極貧困地區,百姓爲了逃避稅賦徭役,到了老年時,白髮蒼蒼,還盤着童子髻,我沒有成年,我不算丁……”

這個冷笑話可不好笑。

呂公著微微嘆惜一聲,這小子脾氣很不好,但不得不承認,在愛護國內百姓上,這小子確實做得不錯。

“因此我朝真正的赤貧戶可能接近了六百萬戶,如果朝廷不做限制,那麼說不定這些膽子大的海商們一年能鼓動十萬戶百姓遷徙。當然,就是每年行徙了十萬戶,對我朝也不會產生任何妨礙,甚至反而是在替我朝減輕壓力。然而他們財力終是有限,每一戶百姓遷徙過去,佔用海船運貨空間,這就是無形的成本。遷徙過去後,還要安置,最少替他們搭一棟能遮風蔽雨的茅屋,要提供他們吃喝,工具,種子,如果是畜牧業,還要貸給他們牛羊。並且周邊有許多土著人,因此還要發放武器,進行訓練。如果是三萬戶,以他們收入,能安置得很好。如果是十萬戶,並且是每年十萬戶,他們財力必然跟不上了,那麼就無法妥善安置。一旦發生這種局面,這些遷徙的百姓過去後,舉目無親,那就慘了。”

實際是如果每年都遷徙走大量百姓,還不知會引起多大的爭議呢。

因此王巨估算了一下,三四萬戶大約就是大家的底線所在。

然而換成他這種說法,多好聽哪。

“王卿此言極是,他們有沒有同意?”

“大多數人同意了,真不行,再放寬五千戶,想來他們也就不會再反對了。”

“朕也準了。”

“他們最後的要求就是朝廷可以先行委派少量官員。以便有一個磨合期,因此只能向朝廷提供人口最多的六處定居點置州,每州朝廷只能委派知州、通判與判官三名官員。這一條臣替陛下做主當場答應了。”

原來是五個定居點的,現在變成了六個定居點。還要怎的?

因此趙頊同樣滿意地點了點頭。

但這十八名官員選誰去。也讓他感到有些頭痛。

王巨又說道:“他們還提出,如果朝廷答應這三個條件,每年會向朝廷捐助十五萬兩黃金,或者相當於十五萬兩黃金的銀子,或其他商貨。”

“當真?”趙頊欣喜地問。

其他大臣同樣動容。

別看宋朝現在財政收入高得怕人。但這不是純收入,還有一億多支出呢。就象免役錢與寬剩錢,合在一起一千多萬貫,很多,然而它是毛收入,還要拿出大量錢帛支付胥吏衙前的薪酬,因此純收入不過是餘下的寬剩錢罷了。

其實從朝廷執行王巨建議後,財政已經開始扭轉,再到王安石變法。然而如果從財政急劇增漲的熙寧四年開始計算,直到去年年底。每一年純收入不過勉強達到三千餘萬貫。

十五萬兩黃金的價值是三十億文,折成貫則是三百六十多萬貫!

幾乎相當於青苗貸的收入,這些年平均純收入的八分之一。

能不讓趙頊感到激動。

他不由興奮地走了幾步,又問:“王卿,你有沒有問那個金礦的產金量?”

“每月能出產兩萬多兩黃金吧,然而終有盡時,之所以他們有這個承諾,不僅是彼岸的金礦,還有通過貿易能換來大量金銀。”

實際那個脈金礦產量真的很不錯,最高峰達到了三萬兩。而且經過進一步的勘探。估計儲量大約在三百萬兩左右。可能會產生很大誤差,但也讓大家很開心了。

不過王巨倒沒有太激動,如果是這個儲量,連一百噸都沒有。只能算是中小脈金礦。

想一想後來門茹的那個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儲藏量吧,銅儲藏量達到了近四千萬噸,金儲藏量達到了兩萬餘噸,折成宋朝的兩,則是五億多兩!

不要問那個礦藏在遼國境內,如果能找到的話。以遼寧那個可憐的經濟量,金銅也就是一種金屬罷了,因此必然大部分流通到宋朝。銅幣足夠了,金本金也足夠了。

但只是想一想罷了,以現在的找礦技術,可以說是百分之五的技術,百分之九十五的運氣。

上哪兒找去。

就是找到了,也未必有那個技術開採出來。

不過趙頊還是很激動,這等於是將六成的金子捐出來了,還有餘下的金子,當真開採不要成本,冶煉不要成本,特別這個金礦與宋朝的河金不同,它與鐵礦石參雜在一起的,冶煉難度更高。

做人不能太黑心的。

“陛下,雖然他們久在大海上飄泊,養成桀驁不馴的性格,但捫心自問,雖他們有種種缺點,卻是愛國的好良民啊,望陛下善待之。”

事實是如果孫固還在這裡,也不得不承認王巨這一句。

三百多萬貫財富啊,說捐就捐了,而是不是捐一次,這個一旦搭成協議,那是每一年都要捐的。

鹽鐵判官韓忠彥小聲地說了一句:“是啊,就是買人,也將三萬戶百姓買下去了。”

宋朝律法是禁止任何買賣人口的。

但人販子彼彼皆是,特別是販賣女口與孩童現象,就連桂州知州蕭注這樣的高官,還讓手下替他公開販賣人口謀利。

以及各種變相的買賣人口,例如豪強想要剝削佃戶,便藉助貧困百姓困難之時,向他們發放高利貸。欠我錢了,家中女子就要押在我家中做奴婢,至於丁壯則成爲我家的長工,什麼時候將欠賬還清楚了,什麼時候纔給你們自由。

這個利滾利的高利貸能還得清楚麼?

所以朝廷對此也沒有辦法。

如果按照買賣人口的價值來算,一戶人家的人口能值多少錢,打算兩個孩子,兩個婦女,如果是老婦根本就不值錢了,兩個丁壯,如果是老年丁壯同樣不值錢了。因此平均下來,一戶人口在市場上的價值不會超過六十貫。

三百多萬貫,能買六萬戶赤貧百姓了。

然而賬能這麼算嗎?

並且經韓忠彥這一歪樓,海客們不是善舉了,而是向朝廷購買下來這三萬戶!

當然,韓忠彥對王巨同樣不抱有好感的,不就是俺們韓家有幾千頃耕地嗎,值得你天天嘮叨?。

第666章 入彀第710章 山匪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772章 不殺第625章 有過第7章 路窄第451章 聖斷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4章 成親第378章 新語第380章 桑弘羊第262章 斬龍(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631章 不過第822章 是他第159章 錢哪(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200章 動手第24章 寶藏(上)第138章 鄉黨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362章 竊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72章 迷宮(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19章 賀蘭硯第835章 同意第39章 勞動吧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26章 楚懷王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57章 海戰(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2章 鬧大吧(一)第531章 斬第605章 冒泡(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837章 三明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146章 相約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94章 開始了第680章 黃雀(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1章 聯親第459章 空談嗎?第778章 瘋了第290章 驚豔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80章 不早死第537章 會戰(二)第135章 蠱母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31章 斬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3章 贖人第146章 相約第797章 獻書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423章 畫花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80章 不早死第366章 誣奏第38章 垂涎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400章 二王(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72章 悲情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31章 迷惑第531章 斬第620章 威名(下)第831章 降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4章 伏擊(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128章 快活第343章 贖人第672章 南帝第205章 禁馬第362章 竊賊第617章 呵呵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78章 和平第620章 威名(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195章 **(上)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72章 悲情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577章 啪啪啪
第666章 入彀第710章 山匪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772章 不殺第625章 有過第7章 路窄第451章 聖斷第651章 宋朝特色(上)第74章 成親第378章 新語第380章 桑弘羊第262章 斬龍(上)第376章 共濟會第631章 不過第822章 是他第159章 錢哪(上)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200章 動手第24章 寶藏(上)第138章 鄉黨第180章 趙曙的心思第362章 竊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472章 迷宮(中)第409章 各自找朋友(下)第219章 賀蘭硯第835章 同意第39章 勞動吧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426章 楚懷王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657章 海戰(上)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82章 鬧大吧(一)第531章 斬第605章 冒泡(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170章 大功績(下)第837章 三明第49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下)第301章 等機會第146章 相約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394章 開始了第680章 黃雀(下)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1章 聯親第459章 空談嗎?第778章 瘋了第290章 驚豔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633章 南國山河第280章 不早死第537章 會戰(二)第135章 蠱母第447章 禽獸不如第531章 斬第281章 可信賴的人第343章 贖人第146章 相約第797章 獻書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423章 畫花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789章 宿命之傭第280章 不早死第366章 誣奏第38章 垂涎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400章 二王(下)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72章 悲情第448章 以牙還牙第231章 迷惑第531章 斬第620章 威名(下)第831章 降第514章 死亡樂章(三)第4章 伏擊(下)第603章 幾振(上)第128章 快活第343章 贖人第672章 南帝第205章 禁馬第362章 竊賊第617章 呵呵第247章 九屍迎客(一)第578章 和平第620章 威名(下)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195章 **(上)第349章 大家比着坑(上)第72章 悲情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803章 真正的太傅第577章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