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番外二

記得曾幾何時,每當有人提出對外用兵時,這朝中大臣十有七八皆是反對,當時整個宋朝的大戰略,就往內收,思想層面也是如此,幾乎喪失漢唐那種對外擴張的野心。

但如今這種情況顯然已經得到改變,這剛剛拿下西夏、雲州,馬上又要開始對南邊用兵。

大臣們也沒有去反對,反而是支持的,可見這其實還是跟國力有關係,以前是能忍則忍,這口袋裡面沒有錢,幹啥都心裡發怵,現在腰包鼓鼓,你再跳一下試試看。

從戰略層面來說,既然是要走向帝國霸業,這戰爭就不能輕易停下來,必須對外擴張。

如漢唐初期,哪年不打仗。

當然,對南用兵,主要還是爲了迷惑遼國,其次纔是削弱李朝。

還得針對遼國,佈下疑陣,讓遼國認爲稅幣纔是宋朝國力增長的主要原因。

三司。

“我們已經研究過了,在雄州等地發行稅幣,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爲海運可以直接抵達我們與遼國的邊境,而江南、福廣也都在使用稅幣,所以我們可以將部分軍餉換成稅幣,再吸引商人通過海運將糧食送到邊境。我也已經跟三大解庫鋪商量過了,他們都會去當地建立解庫鋪,方便士兵使用稅幣。”

司馬光道:“但這已經成爲現實。”

立法會。

鄧綰道:“是揚州檢察院收到舉報。”

“我也是考慮到這一點,纔不敢貿然決定。”

那是我們預計,朝廷決定支援占城,討伐李朝,海商還會進一步增長。”

富弼稍稍點頭,“不過這事必須要給出一個具體法案,因爲以後還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富弼微微笑道:“不是還有其它方面考量麼。”

而且,西夏當初之所以創造文字,乃是希望與我國和遼國平起平坐,這必須得廢除,如這種事,也必須由朝廷決定。”

王安石點點頭,又向一旁的呂惠卿道:“目前海運是什麼情況?”

“隨着稅幣漸漸普及,各地也傳來一些假稅幣的案件,雖然都是粗製濫造,也只能矇騙一些愚昧的村民,但不能任由這種情況繼續蔓延下去。”

張斐笑道:“要不要這麼狠?”

正當這時,鄧綰突然快步入得屋內,“王相公,三司使,呂尚書,我方纔收到消息,海門縣縣令陳芝華被人狀告隱瞞其父的死訊。”

對南用兵,最爲高興的,莫過於海商,到底名義是以支持占城,但要支援占城,陸路上是行不通的,就只能走海上,一旦朝廷將錢用於海上,海上貿易必然變得繁榮起來。

說話時,他偏頭看向張斐。

而且海上運輸,依靠的是風,每年南下北上都是有固定的日期,但是京城的供應不容有失,所以,目前海上的都是商人。”

張斐恍然大悟。

但我們大宋是完全不需要,就拿熙河來說,當地商人都在學習漢字,都在使用漢字,沒有人再用什麼西夏文字,因爲他們不用漢字,就無法自主立契。在貿易方面,就是我們漢人主導,而漢人是不可能去學習西夏文字的。

呂惠卿問道:“誰告得狀?”

張斐道:“我贊成文公的書同文、車同軌,但是不是要採取秦朝的做法,我覺得沒有必要。

王安石問道:“那事業署下面的各大運輸集團,可有組建自己的海船隊伍?”

我們應該針對那些有家底的富商,進行管制。”

薛向向王安石說道。

王安石聽得眉頭一皺。

司馬光道:“印刷稅幣的墨紙,與平時我們使用的不一樣,普通人也用不上,我們可以要求這方面的商人,對於購買的客戶,進行登記,否則的話,就要拿他們問罪,同時對於舉報的,進行重賞,以及要求稅務司、安全司對這方面進行嚴查,如此才能夠有效的打擊。”

呂惠卿點點頭道:“學生知道了。”

“其它.哦,我明白了。”

司馬光道:“這事當然得由朝廷來決定,但是是否立法廢除,我認爲還當慎重,因爲佛教在吐蕃、熙河、西夏等地盛行,而據我所知,當地佛寺十有八九都是採用西夏文字,這貿然廢除的話,恐怕會引發當地僧侶的不滿。”

富弼緩緩說道。

富弼問道:“如何管制?”

朝廷只需要確定官方文字和官方語言,理由則是方便大家貿易,方便大家解決糾紛,不需要立法廢除西夏文字,不用想也知道,這用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用不了幾年,西夏文字就會銷聲匿跡。”

司馬光言道:“目前僞造稅幣,已經是定爲死刑,但是根據各地情況來看,那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死刑對於他們而言,無法起到震懾的效果。

這也是爲了迷惑遼國。

文彥博道:“西夏就是通過佛寺來推廣西夏文字的。”

王安石道:“其實運輸集團也可以拿錢出來,與那些海商合作,爲以後做準備。”

在商量完稅幣一事後,富弼又道:“此外,還有一事,也想徵求各位的建議,就是關於西夏文字的問題。興慶府皇庭傳來一封信函,詢問當地立法會,是否有決定使用哪種文字的權力?”

文彥博立刻道:“我朝已經不存在羈縻州制度,只有公檢法,書同文,車同軌,這都是必然的。

秦朝之所以那麼暴力,乃是因爲其文化不在其餘六國之上,而且秦國完全是暴力征服,所以不這麼幹,可能秦朝的制度,都會被六國反噬,法家解決問題,永遠只有一條路徑。

呂惠卿訕訕道:“因爲這些運輸集團,還是以供應京城爲主,但京城又不靠海,就是運到登州,也得通過河道運送到京城來,這路程是近不了多少,損耗也無法減少。

呂惠卿搖搖頭道:“暫時還沒有。”

“爲什麼?”王安石詫異道。

呂惠卿回答道:“去年從福廣、占城等地運送到登州的糧食,已經達到十萬石,較之前年翻了一倍,損失目前只在百分之十,但較比起運河的損耗,這成本至少降低四成,因爲海運主要是靠風力。

司馬光也點頭道:“我贊成張三之言,其實西夏文字也不過五千多個,還不到漢字的十分之一,且還是效仿漢字創造的,遲早會被取代,到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事業學院去慢慢普及,只要明確官方語言和官方文字,那就足矣。”

文彥博卻道:“雖然二位說得也有道理,但那僅限於文化方面,而未考慮政治層面,秦國書同文、車同軌,也是避免六國死灰復燃,西夏亦是如此,西夏文字若是繼續存在,就如同西夏的幽靈一直遊離在河套地區,文字雖然無害,但難免會被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利用。”

司馬光反駁道:“秦國的書同文、車同軌乃是爲求統一,至於是否爲防止六國死灰復燃,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我以爲文字並不是其中的關鍵,因爲滅亡秦國的,不就是那楚霸王麼。

關鍵還是如聖人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西夏死灰復燃,那隻能說明,朝廷的政策不得人心。而佛教在當地有着廣大的信徒,採取強硬的方式,只會製造混亂,這不利於西夏安定。”

“你們不能只顧眼下,而不顧長遠。”文彥博眼看自己是少數,又馬上道:“反正我是堅決反對保留西夏文字,此非小事,必須要在立法大會解決。”

富弼見文彥博很是不爽,趕緊點點頭道:“我本也是這麼打算的,今日請你們過來,也只是聽聽你們的想法。”

由於文彥博的態度堅決,這事也只能放到立法大會上去說。

張斐對此也是贊同的。

回到最高皇庭,許芷倩立刻迎了過來,“富公叫你過去談什麼事?”

張斐坐了下來,“是否要廢除西夏文字?”

許芷倩愣了下,道:“有了漢字,誰還會用西夏那極其複雜,且又毫無意境和美感的文字。”

張斐笑道:“但是西夏文字出來之前,漢字就已經存在。”

許芷倩道:“我聽說西夏之所以要創造文字,純屬是想與中原分離。”

張斐點點頭道:“所以我們考慮的也不是意境和美感,或者說筆畫的多少,而是政治因素。”

許芷倩問道:“那你們商量的結果是什麼?”

張斐道:“到時由立法大會來決定。”

許芷倩道:“那你怎麼看?”

張斐道:“我認爲西夏文明完全仿照中原文明,區別不是那麼大,而且我們的文明是更加優秀,是全方面碾壓,完全依靠經濟、文明去潛移默化地改變,沒有必要強行廢除,但這種事需要考慮到很多層面,尤其是在政治層面,如果政治需要廢除,那也沒什麼可說的。”

許芷倩點點頭,突然想起什麼似的,“或許現在還有比這更加頭疼的事。”

張斐偏頭看向許芷倩。

許芷倩道:“京城的皇庭剛剛收到來自海門縣縣令陳芝華的上訴。”

張斐詫異道:“縣令的上訴?”

許芷倩點點頭道:“據說是那陳縣令隱瞞了其父的死訊,被人舉報到檢察院。”

張斐問道:“他爲什麼要隱瞞?”

許芷倩道:“根據我朝丁憂制度,父親去世,他必須要回家丁憂,但這肯定會影響到他的仕途。”

張斐點點頭道:“對哦,守孝,那他以什麼理由上訴?”

許芷倩道:“他說他對此不知情。”

張斐道:“既然不知情,那就不算隱瞞。”

許芷倩道:“但據說檢察院找不到他不知情的證據。”

張斐緊鎖眉頭道:“你認爲此案會打到咱們最高皇庭來?”

“有可能。”

許芷倩道:“因爲趙相公多半會判陳芝華罪名成立的。”

張斐點點頭道:“到時再看吧,到底我們現在也不清楚是什麼個情況。”

傍晚回到家裡,張斐又向許遵詢問此事。

“我也是今天收到陳芝華的訴狀。”許遵點點頭道。

張斐道:“他是否真的不知情?”

許遵道:“這其實並不重要。”

張斐問道:“爲何?”

許遵道:“在皇佑年間,益州的一名推官,因爲不知其母去世,而被人舉報,朝廷雖然查明他確實不知情,但仍然將他罷官。

原因就在於,朝廷認爲他之所以不知情,乃是因爲其沒有關心他年事已高的母親,這不能作爲理由。

故此在此次立法中,立法會對此有詳細的規定,在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其實知情的條件下,可以給予一年的知情期,但是超過一年,無論是否有證據,都屬於隱瞞不報。當然,一些特殊情況是可以豁免的,首先,此法也繼承以往的制度,武將是不需要丁憂,而且邊境重鎮的官員也可以不丁憂,但必須要上報朝廷。不過,陳芝華的情況並不在其列。”

張斐道:“岳父大人這麼一說,我倒是有些印象,當時我還覺得這法條有些自找罪受,畢竟這是家事,法律就是寫得再複雜,也很難監督完善,更別說給出一個公正的答案。只不過那些老夫子們討論地非常激動,包括富公也是支持的,我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許遵也是感慨道:“此事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張斐問道:“還有其它原因嗎?”

許遵道:“就說我之前說得那位益州判官,他是在晉升之時,才被人彈劾的,許多賢臣、能臣,也都是倒在這丁憂上面,這已經成爲朝堂鬥爭的一種手段。聽說海門縣在陳芝華的治理下,是發展迅速,尤其是陳芝華大力建設港口,開展海上貿易,海門縣的稅入較之兩年前,已經增長兩倍有餘。

陳芝華在訴狀上沒有明說,但是他有暗示,海門縣的稅政比周邊州縣都要好得多,如果他回家丁憂,他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是有人故意整他。

另外,陳芝華是王介甫提拔上的。”

張斐鬱悶道:“這還真是挺複雜的。”

許遵道:“這事若真是鬧到最高皇庭去了,伱可得慎重處理,我朝一直提倡以孝治天下。”

張斐點點頭,“是,我會謹慎處理的。”

吃過夜飯後,一家人帶着三個娃,在後院玩耍,如今張興他們都已經長大了,喜歡到處跑來跑去,跟着李四、小桃他們玩遊戲。

趁着高文茵、穆珍跟着孩子們玩耍時,許芷倩來到張斐身邊,輕輕挽着他的胳膊,道:“我看你對這個官司,好像沒有什麼信心。”

張斐偏頭瞧了她一眼,道:“不是沒有什麼信心,而是這種案件,本來就是最爲複雜的,是大庭長無法決定的。”

許芷倩好奇道:“爲什麼?”

張斐道:“母愛子,子愛母,這種親親之愛,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共識。而守孝只是表達親親之愛的一種形式,爲什麼要有這種形式,其實就是將儒家思想的具體化。不然的話,任何思想都會顯得非常空洞,也無法深入人心。

可隨着儒家思想的普及,這種形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一種理所當然,或者說它就是正確的。法律是無法判定一種屬性就是正確的行爲是違法的,尤其是這種行爲,還是基於某種大義之上。”

許芷倩聽得是一知半解,道:“那你怎麼看?”

張斐道:“你還記得嬀鄉弒母一案嗎?”

許芷倩點點頭。

張斐道:“我當初是怎麼處理的?”

許芷倩道:“你你是請了觀審團來協助你判決。”

張斐點點頭道:“可見此類案件,庭長怎麼看,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麼看,我是庭長,不是聖人。

我不止一次說過,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思想,但有趣的是,我們往往很難從思想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爲當你去其糟粕時,可能將精華也去掉了。

你信不信,如果貿然廢除丁憂制度,這孝道就會慢慢被壓縮,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比我們個人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就好比公檢法,根據公檢法的制度,可能會放過一些壞人,可當你想要補救時,往往也會將公檢法最爲精華的東西也給去掉。

說實在的,我並不支持丁憂制度,但是我在此案中,會更多的去尊重大家的看法,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決定。”

許芷倩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難道都不能對此進行完善嗎?丁憂制度,乃是爲求體現孝道,不能讓它成爲黨爭的工具。”

張斐點點頭,又道:“但這不是大庭長能夠去完善的,需要先有廣大民意的支持,處理起來,可能會比較複雜。”

正版書鋪。

“王學士真是妙筆丹青,言簡意賅,遼人若見此文章,必奉爲珍寶啊!”

張斐將文章放下,滿懷欽佩地向王安石。

爲了迷惑遼國,宋朝也是下了血本,從軍事、行政、法律,以及宣傳,各個方面來體現。

務求讓遼國早日用上稅幣。

“行了。”

王安石道:“你如今都已經是大庭長,還犯得着拍我馬屁麼。”

張斐委屈道:“真心實意。”

王安石道:“你懂得鑑賞?”

“大家都說好啊。”

“.!”

王安石一陣無語,道:“宣傳方面,你說行就行。此外,關於海門縣縣令一案,你可知曉?”

張斐點點頭,“略有耳聞。”

王安石道:“這純屬政治迫害,陳芝華在海門縣兢兢業業,當地稅入大漲,可見當地百姓生活富足,若只因其不知父親去世的消息,而將其治罪,這簡直就是在陷害忠良。”

張斐笑道:“王學士,你這是在干預司法。”

“我是在跟閒談,我可沒有要求你做什麼。”王安石又道:“難道我們的關係,生疏到只能談公事。”“當然不是。”

張斐呵呵一笑,又道:“但是王學士要知道,我只是大庭長,我沒有擁有改變法律的權力,法律就是這麼定的,我也沒有辦法,雖然我也覺得這有待商榷。”

王安石道:“你可是法制之法的創始人。”

張斐道:“但法制之法也是要基於儒家思想,這事你跟我說沒用。”

王安石聽出這弦外之音,道:“那得跟誰去說?”

張斐道:“百姓。”

“百姓?”

“對。”

張斐點點頭,道:“如這種案件,輿論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在此案中,最大的受益人是海門縣的百姓。”

王安石道:“如果輿論利於陳芝華,你!”

張斐笑道:“這不合規矩。”

在朝堂之上,丁憂無小事。

很快,陳芝華一案,便在朝中掀起巨大的風波,甚至於令黨爭似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革新派是堅定地支持陳芝華,理由當然是他能力出衆,在他的治理下,海門縣的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並且暗示有人嫉妒他的政績,故而以此來打擊他。

保守派則是認爲,此事足以證明,陳芝華並非是爲百姓,而是爲求政績,他如今爲了升官,就連孝道不顧,他日若掌權柄,必將禍害蒼生。

這輿論戰,從朝廷打到民間,好不熱鬧。

這可將趙頊給急壞了,他現在可不需要黨爭來維護自身權力,他如今已經有足夠的權威,他要幹大事,奪回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前不久才確定的,你們就跟我來這一套。

但他又不好說,因爲關於孝道,他也得謹慎,然而,陳芝華的政績斐然,非常迎合當下的政治需求,貿然捨棄,那些努力幹活的官員會怎麼想。

這左右爲難,他只能把大庭長找來。

“此案必須迅速終結。”

趙頊很是激動道:“不能因爲一個縣令,而壞了朕的大計。”

張斐似乎早有準備,道:“陛下,此事只有一個辦法。”

趙頊忙問道:“什麼辦法?”

張斐道:“動用陛下的豁免權。”

“豁免權?”

趙頊驚訝道。

他從未想過,他的第一次,竟然是給予一個縣令。

張斐道:“如果最高皇庭判其無罪,無論我解釋的多麼完美,都會令丁憂的相關律法,變得錯漏百出,我研究過丁憂的相關律法,本來就設計非常糾結,庭長可以去解釋律法,但不能去破壞律法。”

趙頊沒好氣道:“所以你認爲大庭長的判決,要勝過朕的聖旨。”

“當然不是。”

張斐道:“如果陛下是要下旨赦他無罪,那我也會阻止陛下的,但陛下是豁免,豁免是默認其罪行,這是不一樣的。”

趙頊道:“大庭長是法律爲先,可朕必須以孝道爲先,如果你判了有罪,朕若豁免,你可知道朕要承受多大的罵名嗎,那些老夫子會饒過朕嗎?”

那些讀書人,可是惹不起的。

張斐道:“但若陛下是爲大宋子民而豁免他呢?”

趙頊聽得眉頭一皺。

張斐道:“陛下不是在包庇他,陛下還是承認皇庭的判決,認定其違法丁憂制度,只是鑑於其爲海門縣的百姓,帶去富足的生活,無論別人怎麼說,但對於陛下,這就是效忠,對於百姓而言,他就是一個好官,自古忠孝兩全難,也只有陛下能夠給予其豁免。

鑑於民間許多百姓還是支持陳芝華的,陛下若給予其豁免,一定能夠爭取大家的支持,也能夠令那些官員更加忠心於陛下,這也是對豁免的一次很好的嘗試。”

趙頊沉默良久,嘆道:“這事是最爲棘手的。”

張斐直點頭道:“絕對贊同。”

趙頊沒好氣道:“所以你就將此事扔給朕。”

“當然不是。”

張斐道:“我怎麼可能讓陛下承受這一切,自己卻獨善其身,雖然我會維持原判,但是我會給出自己的解釋,我表明自己是支持陳芝華的,只是我不能破壞律法。”

趙頊又有些不好意思,“那也不必,如果朕要豁免其刑罰,又何必將你給拖下水。”

張斐道:“這倒無所謂,大庭長有自己想法,那再正常不過,又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這也能夠讓陛下的豁免,爭取到更多輿論支持,同時,也能向立法會施壓,要求改變這條律法。

目前正是用人之際,而且年輕官員更是其中的主力軍,要是動輒回家丁憂,這會干擾到陛下的雄圖霸業。”

趙頊點點頭道:“不錯,這法律必須要改,這種事年年都可能發生,只要出現此事,朝中必然是吵得不可開交,朕也不能回回都豁免他們,那樣的話,不是包庇,也成包庇了。”

而那邊趙抃顯然是偏向保守派的,關鍵根據法律,也應該判陳芝華有罪,不能說你造福百姓,你就可以幹違法的事,功是功,罪是罪,故此汴京皇庭還是決定維持原判。

但是保守派可不會半場開香檳,因爲上面還有最高皇庭,對於張斐,他們真是愛恨交加。

果不其然,陳芝華立刻上訴到最高皇庭。

但張斐卻給予駁回。

就連掙扎的跡象都沒有了。

這令保守派是大鬆一口氣,咱們的大庭長成熟了。

可革新派那邊則是傻眼了。

大庭長變了。

不過,隨後張斐就在報刊上給出自己的解釋,他直接表明自己駁回陳芝華的上訴,只是在於自己不想破壞律法條例,僅此而已,他個人並不認同陳芝華應該受到這些懲罰,只不過法律是這麼規定,身爲大庭長,必須要捍衛法律。

並且,他還建議立法會應該重新審視這條法律,因爲這其中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存在太多不可查證的盲點,存在着太多例外,這條法律要是落在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可能會成爲羅織冤獄的幫兇。

立法會。

“哼!他這是以退爲進,向立法會施壓啊!”

司馬光氣不打一處來。

趙抃點點頭道:“他這麼一解釋,這民間輿論頓時都倒向陳芝華。”

呂公著道:“還都誇大庭長恪盡職守,捍衛律法,鐵面無私。”

富弼道:“其實他說得也有道理,丁憂引發的爭鬥,已經不是一回兩回。”

司馬光道:“人人都要丁憂,又不是陳芝華一個人,可爲什麼子瞻他們就能做到人人稱讚,而陳芝華卻做不到,他難道一點過錯都沒有嗎?他若多關心父親,又豈會不知,這可不是小事啊。”

富弼道:“在道德層面可以這麼說,但是張三指得是法律方面,如今的法律不同以往啊!丁憂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做不到人人一樣,相隔距離遠近,職位高低,文武之別,身處何處,甚至於自己的意願,官家的看法,全都影響到丁憂是否執行。沒有哪條法律,會受到這麼多因素的影響,那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判決。”

“這倒也是。”

司馬光點點頭,又問道:“那富公怎麼看?”

富弼道:“要麼就從大宋律法中移除,由政事堂來設定規矩,只是說不用接受刑罰,但政事堂還可以決定他們的去留,要麼就是人人一樣,並且制定嚴格的規定。”

文彥博道:“政事堂來決定,也會引發鬥爭,如果陳芝華真是受人嫉妒,那麼誰在乎陳芝華是徒刑,還是苔刑,又不是深仇大恨,他們只在乎陳芝華的政績,只要能夠將陳芝華趕走,嫉妒他的人,還是會去告發,這得不到任何改善。”

富弼道:“區別還是有得,至少不會破壞律法的權威。”

正當這時,劉述快步走了進來,微微喘氣道:“方纔官家下達詔令,豁免的陳芝華兩年徒刑和三十苔刑。”

衆人一陣驚愕。

這反轉來的,有些突然啊!

關鍵這是趙頊第一次動用豁免權。

所以,之前大家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

還能這麼操作?

真是誰也沒有想到,皇帝會去豁免一個縣令,以前設計的時候,就是爲皇帝豁免親王、外戚準備的。

同時皇帝也給出自己的解釋,我承認陳芝華的行爲有違孝道,這是毋庸置疑,但是陳芝華作爲官員,是恪盡職守,令海門縣百姓生活富足,這可都是鐵證,他是爲朕效忠,而未能遵守孝道,朕必須給予他豁免。

王安石他們立刻站出來支持,饒是一些崇尚孝道,也都給予支持。

咱們忠孝各論各的。

之前張斐的判決解釋,就已經使得輿論開始倒向陳芝華,這時候皇帝再出手,雖然一方面默認其罪名,但另一方面,則是承認其功績。

這一點尤爲重要。

因爲如今官員的政績,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稅入上漲,百姓一定過得更好。

雖然沒有具體證據,但是基於自身利益,百姓更相信陳芝華是一個好官,是不知情的。

輿論的傾斜,也令大家都思考起來,到底這丁憂制度,是否公平?

但大家也沒有說守孝是不對的,他們只是針對這條律法進行質疑。

設計的不夠完善,才讓人有機可乘。

立法會承受了所有的壓力。

“如果老朽沒有記錯,在討論丁憂制度時,你也是在場的。”

富弼沉眉看向張斐。

張斐點點頭道:“我是在場。”

富弼道:“既然你有問題,爲何當初不提出來?”

張斐道:“富公明鑑,在立法的時候,我提得都是原則,確保大家的正當權益得到保護,而不是具體條例的擬定,因爲我沒有多少經驗,我不太瞭解一些法律對於民間的影響,我不敢妄下判斷。

而我現在提出質疑,那也是因爲發生了這種案件,我才覺得這條例有不足之處。”

富弼問道:“那你現在怎麼看?”

張斐遲疑少許,道:“根據目前丁憂條例來看,我們都知道,其中操作難度之大,就只能適用於一小部分人,至少所有的百姓都不可能去遵守,他們丁憂,朝廷可不會養着他們的。

從這一點來說,這其實根本就不適用於律法,所以纔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也理解爲什麼這麼做,因爲從思想層面上來看,這麼做無疑是增加儒家思想的地位和權威。

這是政治和思想方面的訴求。想要做到兩者兼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改,就得考慮該以哪方面爲先。”

富弼微微點了下頭,只道:“還是等到立法大會來決定吧。”

其實這種事,任何一個人拍板決定,都會被罵得體無完膚,包括皇帝在內,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此案是大庭長和皇帝一起判決的,這也是第一回。

可見此事,只能是大家一起來決定。

而今年的立法大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收復雲州,消滅西夏後,第一次召開立法大會。

有太多方面要商量。

許多司法官員都回來參加此次大會。

包括範純仁、蘇軾、齊恢、齊濟、錢𫖮、上官均等庭長、檢察長。

蘇轍還是沒有來,他現在在太原建設公檢法,根本就走不開,蔡卞、呂大忠這些身在邊州的也都沒有來,不過他們都派了人過來。

從一開始就吵得是天翻地覆,毫不誇張地說,年都不過了,對於他們這些文人而言,這種吵架,那就是過年,多爽。

除了三十和初一,大年初二他們就來到立法會,繼續吵架。

這年有什麼過的,工作使我快樂。

在一番大吵之下,陸陸續續又擬定了一百多條律法,涵蓋各個方面,包括貿易法,海運法,等等。

其中有三條是最爲重要的。

其一,就是正式確定燕雲十六州是大宋領土,理由就是朝廷廢除了澶淵之盟。

其二,就是關於是否強行廢除西夏文字,張斐、司馬光這一派還是佔得上風,主要就是熙河的成功,讓許多官員認爲不應該這麼幹,因爲人家願意跟着你,主要是因爲公檢法,是因爲法制之法,但如果朝廷利用公檢法,去設定一些非法制之法理念下的法律,這可能引發各族百姓的不安。

你今天能夠廢我習慣使用的文字,那你明天就能將我也給廢了。

那邊纔剛剛平定,而且出力多數是党項人、吐蕃人、羌人,如今大家混居在一起,不能這麼搞,真會出事的。

最終還是確定不立法廢除西夏文字,你們愛用就用,但是立法確定官方文字、官方語言,後面還包括各種度量衡的統一。

但是在這些法律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沒有“廢除”二字,只有“官方”二字,並且還給出解釋,就是方便大家貿易,你們私下愛用什麼就用什麼,但是官府只認官方規定的。

其三,也就是關於丁憂制度,這個是爭論最爲激烈的,支持和反對的,幾乎是一半一半。但由於司法官員居多,他們從司法層面提出質疑時,對方也解決不了。

因爲操作係數太難,假設我是荊州人,在大名府當官,按理來說,一年之內,是能夠將消息送到,但問題是,誰能保證路上不出現意外,這個意外又怎麼規定。

擴大至兩年,至三年,墳頭都長草了,你再回家守孝?

再說了,如果擴大至三年,官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調整什麼時候回去丁憂,這是在維護孝道,還是在破壞孝道。

孝道不是人人都該遵守,爲什麼又要區分文武?

這文武還不好區分,比如說王韶,他是算文臣,還是武將,警司是算文臣,還是武將。

關鍵,在甘州的官員,到底要不要丁憂?

因爲丁憂是沒有算在基本法內的,不可能讓人家吐蕃人回家丁憂,那朝廷派去那邊的官員,怎麼去算。

這是理不清的。

立法會也給不出一個具體解決方案,那司法官員怎麼去判斷,在公檢法制度下,是不能各判各的。

最終,大家還是達成一個共識,大家都認同孝道,丁憂,只是由於操作不來,只能將丁憂制度從律法中移除。

但是後面是有補充的,不以懲罰來論丁憂,而以鼓勵,看官員自己的意願,如果官員要申請回家丁憂,若無必要理由,朝廷必須給予批准,並且發足額的俸祿。

不過規定丁憂日期爲百日,而不是二十七個月,也就是俗稱的三年。

其實在重新立法之前,就沒有規定要丁憂多久,有百日之說,也有三年之說,主要是看自己的意願,就是富弼開的頭,他身爲宰相,愣是回家丁憂了二十七個月。

他雖然是自願的,但他可是富弼,地位、威望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率。

而在當初立法的時候,富弼剛好又是立法會長,他雖然沒有要求跟自己一樣,因爲他向來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是大家都認爲應該效仿,才規定二十七個月。

但這是在冗官的前提下立法的,當時的情況,不是特殊差遣官,不怕找不到人補,由於後來的官制改革,知縣、知州權力都是很大的,不可能隨意撤換的,如果這些人回家丁憂二十七個月,朝廷還必須鼓勵,那這會出問題的。

所以,是基於這一點,調整到百日。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341章 入仕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296章 繳械也殺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695章 聽證會(五)第五百八十章 看誰先犯錯第789章 大庭長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法之爭(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加之罪,其無詞乎?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義之財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庭長說了算第五百一十八章 文武與法(三)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十章 是家鄉的味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659章 東西兩開花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宅第二十一章 關係纔是王道第六百零九章 沒有官司,就製造官司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330章 真香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三百九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255章 名士報第二百四十八章 操作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豬盤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813章 番外一第五百零五章 變本加利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717章 東南風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稅戰(七)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一百零九章 官與民第262章 告我告我第三百九十三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768章 清者自清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衆期待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四十八章 一抱還一抱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642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361章 言多必失第五百零四章 鈔與債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312章 冰與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一百二十章 朕第七十章 千萬不要讓遊戲停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六十六章 我要復仇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爭暗鬥第766章 “青樓特使”第815章 番外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準丟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第三者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四百四十六章 稅戰(二十)第六百一十五章 瓶中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一百八十章 都是狠人第三十八章 他又贏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戲曲誕生時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一十五章 問供第734章 元豐改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705章 直面皇權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四百四十三章 稅戰(十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341章 入仕第四百五十三章 全面反撲第296章 繳械也殺第736章 “爭權奪利”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決不妥協第695章 聽證會(五)第五百八十章 看誰先犯錯第789章 大庭長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法之爭(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欲加之罪,其無詞乎?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義之財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庭長說了算第五百一十八章 文武與法(三)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冗第一戰(六)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十章 是家鄉的味道!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659章 東西兩開花第三百九十九章 豪宅第二十一章 關係纔是王道第六百零九章 沒有官司,就製造官司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330章 真香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三百九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255章 名士報第二百四十八章 操作第六百三十二章 殺豬盤第337章 改革競賽第813章 番外一第五百零五章 變本加利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717章 東南風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稅戰(七)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一百零九章 官與民第262章 告我告我第三百九十三章 螳螂捕蟬第五十三章 綿裡藏針第768章 清者自清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衆期待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四十八章 一抱還一抱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275章 糞淹汴京第642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361章 言多必失第五百零四章 鈔與債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312章 冰與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一百二十章 朕第七十章 千萬不要讓遊戲停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百三十六章 分贓與爭功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六十六章 我要復仇第682章 公檢法頂呱呱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爭暗鬥第766章 “青樓特使”第815章 番外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準丟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第三者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四百四十六章 稅戰(二十)第六百一十五章 瓶中之法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647章 形勢比人強第一百八十章 都是狠人第三十八章 他又贏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二百五十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此世上再無蘇東坡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784章 保險法案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四百六十八章 戲曲誕生時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一十五章 問供第734章 元豐改制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705章 直面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