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發難

自五年前大青島海戰日本海軍全軍覆沒之後,這五年中中國海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飛速發展,通過完備的海軍軍官培養體系和高強度的訓練鍛煉出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官兵隊伍,中日兩國海軍水平已經不在一個水平上了,而中俄海參崴海戰也是中國海軍數年來苦心發展的最終結果。不過日本從來就沒有放棄過發展海軍,中國海軍摧毀了日本海軍的軍艦,但是中國同英國的緊張關係讓日本與英國發生了緊密的聯繫——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時代日本人的世界大局觀和外交嗅覺遠比中國的同行們要敏銳的多,也開放的多。

日本在外交上的觸感是要比中國要強上很多,這和日本擁有伊藤博文等思想開放的領導者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高層領導人也擁有毫不遜色的這種能力,但是他們和他們的手下思想負擔上遠比日本人要重的多,譚延闓的結論是最近幾年他給自己的手下們施壓過重,像俄國、英國這樣的列強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當中在中國人眼中都是不可戰勝的存在,如寇青在美國紐約和維特談判的時候,如果不是譚延闓一味的強硬的要求他謹守自己的談判底線,很可能就被維特這個老傢伙給糊弄了。

日本和英國有沒有達成秘密同盟協約,在這點上也是中國情報部門重點的工作方向,無奈中國的情報部門連國內的情報網建立的都很稀疏,而在國外由於譚延闓的需要重點建設的歐美情報網,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蒐羅歐美最新科技發展外帶一些外交方面的最新情況,對於日本的情報工作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上。不過在譚延闓看來,英國作爲日本最大的債權國,已經掌握了日本的經濟命脈,從這點上不管日本願不願意都要受到英國的控制,只要英國佬勾勾手指,日本就不得不跟隨英國的腳步對中國進行牽制性行動。

譚延闓認爲日本缺乏最起碼的“強權覺悟”——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歐洲局勢的變化,英國佬不要說對遠東的控制能力越來越低,就是它的明珠印度也是出現了不穩的苗頭。英國武力收縮回本土對於遠東來說最大的意義就在於中國作爲一個區域性強國在某些方面的影響力將會取代英國,如果英國想要在遠東繼續保持自己的領先的外交影響能力,那就必須和中國合作——在這點上正是日本不願意看到也是沒有意識到的。

譚延闓命令中國海軍強行雞蛋裡挑骨頭來引發中日海軍摩擦,就是想要從正面來告訴日本遠東的老大是誰,也從側面來敲打英國,如果它想要繼續遠東的外交影響能力,想讓英國的資本在遠東享有正常國家的資格,除了進行武力征服之外,就必須要和中國合作。顯然英國選擇武力征服的手段可能性在譚延闓看來實在是低的可憐,如果真的要走到那一步,對於中國而言也是蝨子多了不癢,中國平均每兩個月就服役一艘潛艇的速度會讓英國人感到非常的棘手。

“親王殿下,感謝您不辭辛苦從地球的另外一端爲我們送來了如此珍貴的禮物,我和我的將軍們思前想後決定,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更適合擺放這件珍貴的毛奇全身銅像的地方了……今天歡迎親王殿下和各位德國尊貴的朋友們來參加中德毛奇高級軍校的揭幕典禮,這所學校將會成爲偉大的中德友誼的見證,願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譚延闓笑着說道。

爲了加強中德兩國的軍事合作,兩國外交部和總參謀部相互接洽下決定在中國成立一所中德合辦的高級軍官學校。中德兩國的陸軍有着明顯的繼承關係,幾乎中國陸軍中所有的高級將領都有留學德國的背景,像京畿衛戍軍軍長曹錕那樣身居陸軍高級將領位置沒有去過德國的中國將領幾乎就這麼一根“獨苗”。德國方面爲了表示紀念便由亨利親王藉着訪華的機會將一尊毛奇的全身銅像贈送給中國,而譚延闓對此也是非常重視,認爲無論中德兩國關係如何發展,出於對這位陸軍先賢的尊重,將這尊毛奇銅像擺放在中德合辦的高級軍官學校主樓的大廳中供人瞻仰,連學校的名字都給改了——當然學校改名的事情已經通報給德方,德方自然表示歡迎。

今天亨利親王等一行德國代表團的重要人物全部到達這所設立在北京郊外不遠的高級軍校,參加由中方舉辦的盛大開學慶典——這所高級軍校中有六成的富有經驗的德國軍事教師來華任教,根據中方的要求德國總參謀部每年都要派出一定數量的參謀軍官來校講課,而在這裡學習的中國學員都是在中國軍隊中服役三年以上的團級指揮官,只有不到兩成的學員是國內各地軍校選拔出來的學生。這所軍校的性質就決定了這裡將會成爲中國中層軍官通往高級軍官之路的必經“站點”,德國對於中方如此慎重的安排而感到吃驚,亨利親王在得知情況後對於中方的邀請自然是欣然而往。

在譚延闓和亨利親王分別發表致辭之後,倆人親手揭開了銅像上的紅綢布——一個身着將軍大衣、頭戴一頂普通的軍便帽、嘴裡銜着香菸散步的老人。毛奇的銅像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古典哲學家,德國一向“盛產”哲學家,不過這尊銅像正是毛奇晚年時的形象,這位執掌德國總參謀部三十餘年的偉大將軍送走了兩個德國皇帝,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控制着聞名天下的德國總參謀部的大體運作方向。

正當譚延闓和亨利親王在毛奇銅像旁說着一些關於毛奇趣聞的時候,一個身穿海軍將服的軍官匆匆走到他的身邊,低聲在他的耳邊說了兩句,譚延闓聽後眉毛一挑對亨利親王說道:“親王殿下非常抱歉,在這樣重要的日子裡我是不應該處理別的事情的,不過現在大海上突然發生了一件令人氣憤的事件急需要我來做決定,希望親王殿下能夠理解……”亨利親王雖然感到有些奇怪,但是他知道事情的輕重,於是大度的表示譚延闓不用表示歉意,德方完全可以理解。

昨天晚上,由北洋號戰列艦帶領上海號、濟南號和奉天號三艘裝甲巡洋艦從旅順出發,於早上在日本海與兩艘日本裝甲巡洋艦碰頭,按照國際慣例北洋號戰列艦率領的艦隊向日本鳴放十五響禮炮,而日本卻迴應了十三響——這次事件是中國情報組織插手其中,中國海軍釋放禮炮的操作步驟完全是由他們經過仔細研究後一手製訂的,無論從聲音響起的次數還是釋放禮炮騰起的煙霧都是“十三響”,而事實上確實十五響。

在海上兩國海軍戰艦相遇釋放禮炮表示尊重禮儀,一般而言是數目對等的,而判斷對方禮炮響數最可靠的便是釋放禮炮所騰起的煙霧。譚延闓提出要製造中日海軍摩擦,情報部門自然要根據這一指示來制訂行動計劃,想來想去在禮炮上下功夫代價最小而且也是最容易得手——日本人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在中國海軍編隊上居然還有兩組攝像人員,他們是要拍攝中國海軍海上訓練的紀錄片,這也是情報部門安排的,爲的便是留下鐵證讓日本人服氣。

日本海軍在看到中國海軍編隊上的“十三團”煙霧後,便也緊跟着鳴響了十三響禮炮,不過令他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中國海軍旗艦發來信號詢問日方鳴響了多少響禮炮,日方迴應是十三響。隨後中國海軍戰艦編隊立刻脫掉炮衣,主炮塔開始轉向瞄準日本的兩艘裝甲巡洋艦——中方用旗語發信號說自己鳴響十五響禮炮,日方沒有給予中國足夠的尊重,日方必須要補放禮炮並且對中方道歉……

與譚延闓的猜測相反,英國並沒有放棄日本這塊雞肋,而是真的和日本締結了秘密條約,這個條約針對的便是中國。如果放在其它日本海軍普通艦長身上,會仔細考慮這次事件,雖說不可能對中方就這麼容易服軟,但是隻要維持住面子補放禮炮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兩艘日本裝甲巡洋艦正是從英國訂購的新銳裝甲巡洋艦,作爲英日秘密同盟條約的知情者,東鄉平八郎的繼任者日本海軍司令伊集院五郎在此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爲在這次事件上絕對不能做出有損日本的任何舉動,除了拒絕了中國的要求之外,還嚴厲譴責了中方的無理。

北洋號戰列艦的新任艦長陳恩燾已經得到了鄧世昌的授權,而他的身邊就是中國內務部新任部長老k,面對如此機會,陳恩燾毫不猶豫的下令向日本的兩艘裝甲巡洋艦開炮——此時雙方距離不過才兩公里,中國艦隊可以說是蓄謀已久,四艘戰艦都是精挑細選,上海號等三艘裝甲巡洋艦都是天津級裝甲巡洋艦,擁有九門八寸主炮,在這個距離上相對日本裝甲巡洋艦的裝甲厚度,無論是十二寸還是八寸主炮效果沒有什麼區別。

戰鬥不過才持續了不到一刻鐘,日本的兩艘裝甲巡洋艦便被陳恩燾艦隊擊沉,伊集院五郎司令官連同五百多名日本海軍官兵陣亡——這麼近的距離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北洋號戰列艦主炮無視對方任何一個部位的裝甲防護,炮擊中命中對方彈藥倉引發彈藥殉爆將伊集院五郎的坐艦炸成兩段,這才導致該艦日本官兵根本沒有任何機會逃亡。

爆發在日本海的這次嚴重事件頓時引起軒然大波,鄧世昌面對陳恩燾的電報心中五味雜陳,這種處心積慮的製造摩擦行走在戰爭邊緣的感覺讓他心中非常的不舒服,不過他是一個軍人,按照傳統的說法他便是總統手中的一把槍而已。鄧世昌將電報傳達給北京的國防部,這纔有了譚延闓中途退出接待亨利親王的一幕。

譚延闓回到中南海直接接通旅順鄧世昌的電話,要求他立刻召回陳恩燾艦隊,並且派出一個裝甲巡洋艦艦隊保證陳恩燾艦隊的安全,尤其是陳恩燾艦隊上那四組電影攝像人員和影帶的安全——這東西可是鐵證,只有這東西纔可以證明中國艦隊確實是鳴響了十五響禮炮。中國的態度雖然強橫,但是在遠東的海域譚延闓正需要一場“影響並不大且能夠百分百打贏”的小戰爭來確立其海軍的地位。

對於國際輿論譚延闓並不擔心,這個時候可沒有什麼強力的國際聯盟組織來干涉中國的軍事行動,這一次事件完全是中國和日本背後的英國較勁,如果英國反應激烈的話,那譚延闓就不得不要考慮接下來在對英關於租界和香港殖民地問題的談判採取偏軟一些水磨戰術了——最近談判非常不順利,張伯倫在英國倫敦發表了一系列演說,英國佬似乎爲了他們的自尊而奮鬥想要發動戰爭,這使得原本在談判桌上趨於疲軟的的朱爾典似乎打了一針雞血一樣又開始強硬起來。

當天下午在回到中南海之後,譚延闓便去了外交部——他已經邀請各國駐華公使就日本海中國擊沉兩艘日本裝甲巡洋艦事件進行商談,隨後還要召開新聞記者會。消息傳遞速度比他想象的要快,原本他在到達外交部要和外交部長寇青做一次短暫的會談,同時也是等待各國公使,沒有想到譚延闓根本不用邀請各國公使他們就已經因爲各種事情聚集到外交部了,尤其是英國公使朱爾典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便推辭了一切事務來到外交部尋求一個解釋。

“沒有任何解釋,日本海軍侮辱了我國海軍,爲了維護烈焰鳳凰旗的榮耀,我國海軍給予對方足夠的教訓,以補齊它們在外交禮儀上忘記的一課……在這裡我支持我國的海軍所採取的任何行動,無上榮光的海軍戰旗不能有任何污點!”譚延闓面對各國公使淡淡的說道。

日本駐華公使林董站起來激憤的說道:“我接到國內的電報,已經從海戰倖存者和之前海軍司令伊集院五郎中將的電報中確認,我方海軍與貴國海軍見面後,非常明確的聽到貴國艦隊的十三響禮炮聲,而騰起的禮炮煙霧也非常清楚的觀察到,但是貴國海軍卻蠻橫獨斷的要求我方艦隊鳴響十五響禮炮回敬,這是強盜所爲!我代表日本帝國向貴國強烈抗議,在這裡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國家都會支持我國!”

譚延闓聽後面不改色的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冷冷的說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林董先生這句話是對我國的戰爭威脅的信號呢?!”

“咳!咳!”朱爾典發出聲響說道:“我相信在座的任何人都不喜歡看到戰爭,不過如林董先生所言,貴國在這次日本海禮炮事件當中非常的過分,嚴重侵犯了日本帝國的權益,我認爲爲了平息這次事件,貴國應該賠償日本帝國戰艦費用和遇難日本官兵撫卹費用,並且向日本帝國誠摯的道歉……”

林董聽後臉色一變,但依舊忍了下來,顯然在他心中朱爾典的方案對於日本來說並不能滿意,這只是最基本的解決問題的基礎——這兩艘裝甲巡洋艦是日本海軍自大青島海戰全軍覆沒之後向英國訂購的六艘先進戰艦中的兩艘,這六艘戰艦中除了一艘戰列艦之外,就屬這兩艘裝甲巡洋艦最爲先進,火力猛烈、航速快,實際上裝甲巡洋艦在日本海軍看來是等同於戰列艦的存在。

現在中國人一口氣藉着禮炮事件將這兩艘裝甲巡洋艦擊沉,這等於讓好不容易有些起色的日本海軍再次被重創。最窩囊的便是中國海軍藉着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突然發難向這兩艘裝甲巡洋艦開火,伊集院五郎海軍中將以下一千多名日本海軍官兵就這麼窩囊的被中國海軍毫髮未傷的解決了,這個結果日本上下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戰艦還可以再買,但是這兩艘新銳裝甲巡洋艦上的日本海軍官兵可是日本海軍自戰敗以來苦心培養的,這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補充的。

陳恩燾可是甲午大戰的倖存北洋海軍官兵,對於日本海軍可是有着刻骨的仇恨,他對於“儘可能的造成日本海軍官兵傷亡”的命令執行的非常“乾淨”、“徹底”——他的身邊便是內務部部長老k,這條命令是見不得光的,只能由他來口頭傳達陳恩燾,至於怎麼做陳恩燾比他更清楚。與那兩艘新裝甲巡洋艦相比,譚延闓更重視的有沒有辦法直接將這兩艘戰艦上的日本海軍官兵來個“人間蒸發”——一支強大的海軍除了有先進的戰艦之外,海軍官兵的素質顯然要更重要一些,東鄉平八郎在中日甲午海戰的時候不過是浪速艦長,但不用五年的時間便指揮日本聯合艦隊,而且在他的指揮下聯合艦隊給北洋海軍帶來過很大的麻煩,譚延闓不希望這兩艘裝甲巡洋艦上有東鄉平八郎這樣的人,最好的辦法便是直接抹殺日本優秀的海軍人才。

第367章 敲打第116章 達潮第271章 交易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314章 熱火第298章 盛宴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94章 惡魔第232章 力辭第188章 開戰第324章 猛藥第144章 演習第125章 彩雲第22章 劫富第106章 公車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87章 分歧第8章 賭徒第185章 閒子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85章 中立國第345章 投子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378章 范蠡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38章 矛盾第101章 意外第67章 詫異第367章 敲打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101章 意外第102章 重臨第94章 惡魔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16章 達潮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23章 把柄第148章 起義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98章 機鋒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45章 選擇第362章 矛盾第47章 孤獨第119章 遊說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345章 投子第141章 殺威棒第324章 猛藥第278章 未來第190章 投降第215章 憲政第385章 中立國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96章 拜神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02章 借貸第17章 排場第375章 爭奪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30章 麻煩第283章 契機第64章 重逢第244章 導火索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164章 擴散第187章 武力第96章 剝皮第194章 廷議第40章 盤根錯節第108章 會試第14章 揚名第162章 政潮第26章 往事第87章 震懾第205章 挖角第227章 天才第157章 互惠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03章 潛艇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3章 拆補第16章 計較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259章 寶庫第65章 理財第247章 下注第8章 賭徒第283章 契機第78章 燃燒第333章 施壓第49章 開炮第41章 完婚第385章 中立國
第367章 敲打第116章 達潮第271章 交易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314章 熱火第298章 盛宴第372章 海軍轉型第94章 惡魔第232章 力辭第188章 開戰第324章 猛藥第144章 演習第125章 彩雲第22章 劫富第106章 公車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40章 盤根錯節第287章 分歧第8章 賭徒第185章 閒子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85章 中立國第345章 投子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378章 范蠡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338章 矛盾第101章 意外第67章 詫異第367章 敲打第145章 優化組合第101章 意外第102章 重臨第94章 惡魔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116章 達潮第142章 演習會議第123章 把柄第148章 起義第396章 急轉直下第98章 機鋒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245章 選擇第362章 矛盾第47章 孤獨第119章 遊說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248章 繼續南下第345章 投子第141章 殺威棒第324章 猛藥第278章 未來第190章 投降第215章 憲政第385章 中立國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82章 火中取栗第196章 拜神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02章 借貸第17章 排場第375章 爭奪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355章 戰艦回購第230章 麻煩第283章 契機第64章 重逢第244章 導火索第130章 火上澆油第164章 擴散第187章 武力第96章 剝皮第194章 廷議第40章 盤根錯節第108章 會試第14章 揚名第162章 政潮第26章 往事第87章 震懾第205章 挖角第227章 天才第157章 互惠第37章 洋務過往第203章 潛艇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3章 拆補第16章 計較第180章 危險與機遇第259章 寶庫第65章 理財第247章 下注第8章 賭徒第283章 契機第78章 燃燒第333章 施壓第49章 開炮第41章 完婚第385章 中立國